都江堰学案.
都江堰学案.
山东淄博一中 李太永
教学目标 :
一、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二、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三、理解作者对李冰父
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教学重点: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教学难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1)分析第一部分对比手法的运用
2)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
教学过程:
一、名人零距离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二、咬文嚼字
1.读一读,写一写。
颓壁残垣 惊悸 邈远 庇护 濡养 炫耀 规矩 精神焕发 驯顺 众目睽睽 遴选 浚理 长锸 官场衮衮 挟着 钹磬 傩戏 韬略 怦然心动 澄澈
2释一释
冰清玉洁:。
圭臬guī niè。
修缮shàn:
玉玺xǐ:
三、身临其境 欣赏有关都江堰的一组照片,了解其工作原理。(见课件)
四、洞府猎奇
1、师范读第一部分
2、问题总设计
(1)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哪两项工程?
(2)作者是用什么来描述长城和都江堰的?
3、深挖细研
(1)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是单句还是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读第2段,思考:重点写了什么?
(3)读第3、4、5自然段,思考:这三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第5段提到,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只知贡献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问:第六段“它,就是都江堰”—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
四、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都江堰水流有何特点?
五、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第二部分水流特征
2:理解作者对李兵父子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学子解牛
1、问:作者为什么要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
2、学生读第二部分
(1)问:这一部分抓住都江堰的什么特点?
(2)去都江堰之前作者心绪是怎样的?这样写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用意
3、读第三部分:写李冰父子为民造福,建造、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千秋伟业和高尚品质,并给予高度评价。
(1)问:第10段中“这一切”指什么?
(2)读16—19段问:李冰为修都江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及深远意义。
(3)作者既是咏赞李冰,为什么又称他“大愚”“大拙”?
(4)筑长城与筑都江堰指令与带来的结果有何不同?
二、牛刀小试 阅读余秋雨《莫高窟》完成1~4题。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吸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肉筋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矜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