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走过的光阴
写给我走过的光阴
2010年01月10日 1. 《追风筝的人》,题目简单,但促人联想,单单书名,就喜欢上了。这是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一个出生于阿富汗的美国人。一个作家的处女作,也许文字不一定老到,但是情感想必会真实。而我认为,一流的小说,首先情感必须真实,让人可信。看看介绍,情节很简单,书也不厚,符合我此刻的心境和时间。于是,敲定,先读它。 2.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如挑选一件合适自己的服饰,选对了,是件很幸运的事。看《追风筝的人》就这种感觉。 3. 如果看完一本书后,不去读读他人的读后感,与我总是感觉,如早晨,洗了脸,忘了刷牙一般。看读后感,就是把此书再看一遍,而且是从不同的侧面去欣赏。 4. 可我看书,几乎不写读后感。 很多时候,只是在凌晨早醒时,回味一些个中情节,用文字的意象去描绘画面,然后一幅幅地在眼前晃过,来体味里面的乐趣,当这些画面渐渐消失时,沉淀的',往往就是那些点滴想法和感悟,仅此而已,这大凡是偶尔看看书的人的常态吧,毕竟,用心写一份读后感,累人。 今天的文字,只是写给我走过的光阴。 也许,以后,就另当别论了! 5. 巴尔扎克说:一本小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看了此书,似乎离那个,阿富汗与美国、塔利班与战乱的政治背景,更近了一点。也对遥远的,多灾多难的,又面临着复杂的种族纷争和宗教笃信的国度,产生了神往和关注。但这些,并不是我看书最关注的东西。 6. 我最关注的还是:有关爱、恐惧、愧疚、赎罪等等情感,在文字里缓缓地流淌,品味的过程,才是看书的乐趣。 7. 书的前半部分,描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故事,字里行间,虽有因为种族的歧视,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总体的笔调还是充满了美好和纯洁。哈桑的忠诚,善良的个性和阿米尔的懦弱而煎熬的情感,在文字里缓慢陈述,沉静,真实,细腻,娓娓道来,水流云在般。当我看着,看着,感觉情节应该有所起伏时,真的是刹那间,峰回路转: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久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其实,这个谎言,我隐隐有点猜到,只是,想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一口气,想把它读完。 书的后半部分,则是充满痛苦和悲悯,战乱中的阿富汗儿童很多,但是没有童年,在孤儿院里受尽折磨和凌辱的索拉博,当听说需要再度回到那个恶魔般的孤儿院时,竟然,割脉自杀。试想,一个儿童,在其刚刚开始人生起步时,居然,甘愿沉默地走向绝望,走向死亡,那是怎样深重的苦难,那是怎样悲怜的国度,读到这里时,我真的很神圣地想到两个字,庄严的两个字,“和平”,世界需要和平,特别是儿童需要和平,需要童年。 当阿米尔在医院外面等待生死未卜的索拉博的消息时,当他不顾一切地跪倒在医院的走廊里,虔诚地祈祷真主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一夜,我特别无助时,渴望上帝的悲怜,渴望跟随着母亲去追随上帝的感受,如潮水般涌过来,让我无法呼吸,我也跟着祈祷,醒过来吧,可怜的孩子,似乎忘了,这仅仅是一本小说。 当小说的结尾处,象征人性中最美好,最纯洁的东西,风筝,再次高高扬起来时,看到索拉博再次露出童年的微笑时,我觉得阿米尔是幸运的,他终于给自己完成了人性当中心灵的救赎,心安了! 8. 心安,是我们有良知的凡人,必须的。 人生大抵就是如此,犯错,错过,再试图用一生来挽回。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