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经典3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篇一
在读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之后,我对于心态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主人公小明,是一位非常聪明但容易冲动的一年级学生。通过小明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一系列经历,我看到了他是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平静和理智的。
首先,小明在学校中经历了一次考试不及格的挫折,他非常沮丧和失望。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而是决定主动地去找老师请教。老师耐心地给他讲解了考试中的错误,并鼓励他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小明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并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个故事告诉我,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要过分自责和消沉,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帮助和改进。
其次,小明在家庭中也经历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他爸爸妈妈经常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发脾气,导致家庭气氛紧张。但小明并没有学着和他们争吵和抱怨,而是选择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理解和包容他们。他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用温暖的举动化解了家庭矛盾。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家庭中的矛盾和压力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冷静和理解来化解矛盾,让家庭更加和谐。
最后,小明还在学校中遇到了一个欺负他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小明选择了不报复,而是选择了沟通和友善。他找到了这个同学,诚心地和他谈话,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最终,他们成为了朋友,这个同学也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当我们遇到不公和欺负时,可以选择用友善和理解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暴力或报复。
通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心态的重要性。无论是面对挫折、家庭矛盾还是欺负,都需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只有保持心平气和,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人际关系。我希望将来能像小明一样,学会用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篇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心态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书中的主人公小明,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一年级学生,但通过一系列的经历,他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平静和理智。
首先,小明在学校中经历了一次考试不及格的挫折。面对这个失败,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主动地去找老师请教。老师鼓励他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小明听从了老师的建议,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个故事告诉我,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要过分自责和消沉,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帮助和改进。
其次,小明在家庭中也经历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他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常常因为压力而发脾气,导致家庭气氛紧张。但小明并没有和他们争吵和抱怨,而是选择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用温暖的举动化解了家庭矛盾。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家庭中的矛盾和压力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冷静和理解来化解矛盾,让家庭更加和谐。
最后,小明还在学校中遇到了一个欺负他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小明没有选择报复,而是选择了沟通和友善。他找到了这个同学,诚心地和他谈话,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最终,他们成为了朋友,这个同学也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当我们遇到不公和欺负时,可以选择用友善和理解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暴力或报复。
通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心态的重要性。无论是面对挫折、家庭矛盾还是欺负,都需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只有保持心平气和,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人际关系。我希望将来能像小明一样,学会用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篇三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范文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2010年第一次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时,就特别想在一年级尝试一下薛瑞萍老师培养学生静气的做法。那时却没有教一年级,接了三年级的班。然而那时读得实在不够用心,因为我没能把薛老师的精神和方法学以致用。
2012年再读这本书,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心里存着的很多问题与书中思想、做法相互碰撞,有了更多的问题和思考,“心平气和”的观念,让我的浮躁去了不少,面对学生时多了一些鼓励、肯定和设身处地,少了些气急败坏的怒火。
现在又一次看这本书,自我感觉心境已经渐趋平和,比过去心静多了,对这本书感觉更像见到老朋友似的契合。拿起书,随手翻阅着,也看看以前阅读时在旁边写的随笔,唯一个“静气”,如细雨滋润土地,渗入心田,首先静下来的是自己的心。深觉“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的真谛。
薛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希望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薛老师说,发现分心的孩子,宁可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
瞧,我就在薛老师的“静气”中心静了下来,读书思考。我看见,过去的我,轻轻提醒或走神或讲闲话的孩子,然而,忍不住地,会为多次提醒依然我行我素的孩子爆发怒火。我也听见,自己提醒学生安静的声音过于响亮了,与我所要求的相悖了。那时的我,一定是忘记了看书,失去静气的滋养,才变得愚昧了,才做出与我愿相反的事。
但是,这样的我,这样的你,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家长,又何其多。因此,薛老师提醒我们,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比起过去的孩子,少了很多单纯,多了许多浮躁。看过许多孩子和许多家长,见过社会各界的诸多功利现象,再回头看孩子,不禁觉得,孩子还是单纯的孩子,是这个社会跑得太快,变得浮躁功利了。大人们将自己的浮躁功利用着各种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名义不断加诸在孩子的身上,还不容许孩子说不的,比比皆是。然,心平气和,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又谈何容易!薛老师真实地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以前对待儿子的错误做法深深伤害了年幼的孩子,在心灵的煎熬和极大的`付出中才悟出“欲速则不达,性急坏大事”,才有现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教育之道,在于言传身教。想要教育出有静气的孩子,必定要先让自己成为有静气的教师或家长。而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要拥有静气,读书是最好的办法。时时让好书相伴,头脑才能常保冷静,心灵才能常受洗涤,才能养出静气,养出智慧。薛老师在给一年级家长的第一封信中就提出了阅读的要求,在后面的多封信中又一再的强调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薛老师更是用整节的语文课给孩子课外阅读,让孩子听音乐。文字的艺术和音乐艺术的融合更给孩子以静的熏陶,心静则心美。薛老师以自己的阅读带动孩子们的阅读,以自己的静心滋养孩子们的静气,也给此刻读书的我带来心平气和的感染和感动。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带给我阅读时的心平气和,我将记住此刻的心情,努力把这种心平气和带给每个孩子。定能生慧,静纳百川。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静气,同样也要培养自己的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