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3篇)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一
校本培训是指学校自主组织的、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专业培训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校本培训,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首先,校本培训注重实践操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操作。例如,在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被要求设计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并在培训中展示给其他教师。这种实践操作的要求,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还从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得到了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校本培训注重团队合作,提高了教师的协作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被分成小组,并与其他教师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在小组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难题。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不仅学到了他人的经验和见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校本培训的团队合作训练,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协作,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校本培训注重反思和总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总结和反思的活动。我们回顾了自己在培训中的学习和成长,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这种反思和总结的习惯,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校本培训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通过实践操作、团队合作以及反思和总结,我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更加勤于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校本培训,这对我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培训中,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教师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可以了解到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也能够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观点,从而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
其次,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的机会。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知识,还了解了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和提升的机会。在培训中,我们被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并通过培训师的指导和其他教师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种自我反思和提升的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校本培训对我的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我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自我反思和提升,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运用校本培训中学到的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三
有关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通过校本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课程改革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 “导”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2、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3、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