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精简3篇)
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一
幼儿教育是一门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的艺术。在参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从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因此,在教育幼儿时,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有些孩子则更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了解孩子的个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和成长。
其次,我发现在幼儿教育中,积极的激励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反馈非常敏感。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做出了正确的行为或取得了进步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幼儿教育还需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对他们的整体成长非常重要。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与孩子亲切地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友谊和团队意识。通过情感的培养,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情商和社交技能。
最后,我认为幼儿教育需要与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参与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实践中,我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分享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和背景,进一步制定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案。同时,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能够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因此,与家长的合作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我们耐心和细心地去引导和教育。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将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二
在幼儿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幼儿教育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幼儿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幼儿正处于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阶段,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教育幼儿时,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社交能力;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关注孩子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我认识到幼儿教育需要注重观察和评估。观察是了解孩子的关键途径,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当我们发现孩子对某个主题或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通过观察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另外,我发现在幼儿教育中,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与幼儿互动时,我们要以平等、尊重和关爱为原则,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与幼儿进行亲切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认为幼儿教育需要与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幼儿时,我们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我们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互动和教育。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和支持,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通过幼儿教育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只有关注孩子的发展,注重观察和评估,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合作和支持,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成长。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 篇三
通过这学期对幼儿教育学的学习和讲授,让我懂得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也许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母亲或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如悦耳或刺耳的声音,母亲安详或焦虑不安的情绪、动作和心跳。孩子出生以后,逐撕从一个娇弱无能、感觉混沌、无知无识的小婴儿,成长发展为能适应社会生活,掌握了知识技能,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没有教育,人类社会就难以延续和发展。当然,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家长养育孩子是教育,教师在学校教学生也是教育,广播电视向社会宣传也可称为教育,还有其他的如社会教育、思想教育、职业教育、罪犯改造教育,等等。为了区分这些教育的含义,学者们就把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一个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其弱小的生命就开始受到周围成人的呵护、关照和期待。在家里,父母精心哺育、言传身教;在社会上,各种环境设施、大众媒介、人际关系使其耳濡目染;在学较里,教师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向其施加强有力的教育影响,以将其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难看到,家庭的养育寄托着父母的希望,周围文化的熏陶渗透着社会的要求,学校的培养更是承负着国家的使命。这种带着希望、要求、使命而进行的实践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是使入朝着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活动。这就是教育。由此可以说,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义的教育。
与广义的教育相对的就是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在人们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
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
一般来说有较高的效率和更明确的效果,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较零散和不规范,其结果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
教育必须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要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求,比如中国古代为培养统治阶层的官吏和行政人员而设置的各种私塾、书院、太学等,就是要培养能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在我国,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人才,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又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工作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幼儿教育,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通过学习和对幼儿教育学的进一步了解,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的重要性,以及和其他文化的衔接至紧密。
篇二:幼儿教育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学期对幼儿教育学的学习和讲授,让我懂得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也许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母亲或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如悦耳或刺耳的声音,母亲安详或焦虑不安的情绪、动作和心跳。孩子出生以后,逐撕从一个娇弱无能、感觉混沌、无知无识的小婴儿,成长发展为能适应社会生活,掌握了知识技能,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没有教育,人类社会就难以延续和发展。当然,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家长养育孩子是教育,教师在学校教学生也是教育,广播电视向社会宣传也可称为教育,还有其他的如社会教育、思想教育、职业教育、罪犯改造教育,等等。为了区分这些教育的含义,学者们就把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一个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其弱小的生命就开始受到周围成人的呵护、关照和期待。在家里,父母精心哺育、言传身教;在社会上,各种环境设施、大众媒介、人际关系使其耳濡目染;在学较里,教师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向其施加强有力的教育影响,以将其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难看到,家庭的养育寄托着父母的希望,周围文化的熏陶渗透着社会的要求,学校的培养更是承负着国家的使命。这种带着希望、要求、使命而进行的实践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是使入朝着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活动。这就是教育。由此可以说,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义的教育。
与广义的'教育相对的就是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在人们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
一般来说有较高的效率和更明确的效果,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较零散和不规范,其结果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
教育必须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要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求,比如中国古代为培养统治阶层的官吏和行政人员而设置的各种私塾、书院、太学等,就是要培养能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在我国,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人才,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又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工作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幼儿教育,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通过学习和对幼儿教育学的进一步了解,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的重要性,以及和其他文化的衔接至紧密。
篇三:我的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读书可以使人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书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来强化自己的思想、观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这本是身边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却得到了另人难以想象的结果。所以这篇文章让我依然记忆犹新。
这件事讲的是: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
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读完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
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