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最新3篇)
公共管理论文 篇一
公共管理的发展与挑战
摘要:公共管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涵盖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中的组织、领导和决策等方面的实践。本文探讨了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管理、发展、挑战、措施
引言:公共管理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发展和挑战两个方面,探讨公共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在此之前,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主要是以行政管理为主。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和公共事务的增加,公共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开始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展开。在此过程中,公共管理从简单的行政管理转向了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管理方式。
二、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1. 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挑战。不同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的碰撞,给公共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2. 创新和变革的挑战: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要求公共管理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公共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3. 资源和效率的挑战:公共管理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和提高效率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应对挑战的措施
1. 建立跨学科合作:公共管理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2. 推进创新和改革:公共管理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需要鼓励创新和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3. 提高效率和效果:公共管理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提高效率和效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公共管理作为一个学科领域,面临着发展和挑战。只有通过跨学科合作、创新和改革以及提高效率和效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Denhardt, R. B. (2014).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Cengage Learning.
2. Pollitt, C., & Bouckaert, G. (2011).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公共管理论文 篇二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
摘要: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执行的实践,探讨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执行、问题、措施
引言: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政策制定包括政策的制定、决策和实施等过程,而政策执行则是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本文将从政策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探讨公共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政策制定的问题和挑战
1.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政策制定过程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和影响力,使得政策制定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和困难性。
2. 数据和信息的不对称:政策制定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数据和信息的不对称。政策制定者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完全和不准确的问题,这给政策制定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3. 多层次治理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政策制定涉及到多个层次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不同层次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是政策制定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政策执行的问题和挑战
1. 行政能力和资源的限制:政策执行往往需要行政能力和资源的支持,然而政府组织的行政能力和资源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如何提高行政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政策执行面临的一大问题。
2. 监督和评估的不足:政策执行需要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监督和评估机制的不足,导致政策执行的问题和挑战。
三、应对挑战的措施
1. 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以促进政策制定的公正和合理。
2. 提高数据和信息的质量:政策制定者应加强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其质量和准确性。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加强与专业机构和学术界的合作,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3. 加强治理和协调机制:政策制定者应加强不同层次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有效的治理和协调机制,以提高政策制定的效果和效率。
结论: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提高数据和信息的质量以及加强治理和协调机制,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Howlett, M. (2019). Designing Public Policies: Principles and Instruments. Routledge.
2. Hill, M., & Hupe, P. (2014).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AGE Publications.
公共管理论文 篇三
关于公共管理论文
在当前公共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关于公共管理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公共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内容空洞和方法机械的突出问题,政务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以及“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并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早在2012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2]。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高校开始探讨如何将“互联网+”与专业课程教学要素相结合的问题[3]。这种改革不仅是指在形式上采用网络课程、微课、慕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处理好专业课程如何学、学什么等关键问题,也就是如何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来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改变专业课程教学“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本科专业课程中,“互联网+”专业信息资源给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最显著。
一、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空洞
尽管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但教学内容空洞依然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主干课程的理论都产生于西方,因而国内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基本都以西方的理论体系为蓝本,脱离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4];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类课程讲述的问题与党政机关事务密切相关,问题的政治性强,信息公开程度低,长期以来外界很难知晓其真实信息,尤其是在我国,政务信息的披露十分谨慎,任课教师往往不能了解真实的公共管理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基本无专业信息资源可用。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公共管理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单纯地介绍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例如,在讲述《公共政策学》政策过程理论时,教师往往只能讲述布鲁尔(G.D.Brewer)和德利翁(P.Deleon)很多年前提出的“阶段论”(thestagesheuristic),并将政策过程理想化地划分为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分离的环节,而对于我国独特的“边制定边执行”的“政策试点”机制等相关内容鲜有涉及。
(二)教学方法机械
教学内容空洞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学方法机械,我国任课教师往往单纯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较少使用案例式、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由于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同时部分教师对西方理论本身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导致教师在讲授时经常是机械地、苍白地对理论进行介绍,无法激发学生对我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探究兴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组织结构时,仅依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什么是“科层制”及其特点,什么是“管理宽度”,什么是“管理层级”等,而对于我国从中央政府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地区、盟)、县(区、自治旗)、乡镇(街道办)等各级行政组织体系的复杂结构及其职责配置不了解,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
随着政务信息进入“互联网+”时代,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治理过程中各级党政机关的方针政策、数据资源、管理过程甚至是核心的决策过程,已经基本全方位、关联性地通过网站、移动政务平台、政务微博等载体公布于众,真实的“公共管理活动”逐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现。这种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活动及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将会对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也为走出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
(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互联网+”对教学的直接影响是“拓展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5]。一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教学内容的宽度是指教材容纳的教材章节数量,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教学内容从章节数量有限的教材延伸到了各级网站甚至是全球各国网站的全部内容,其能够提供远超出教材章节范围的教学内容。例如,DavidH.Rosenbloom&RobertS.Kravchuk著名公共管理导论教材《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经》,对美国国家行政、联邦制与府际关系、联邦预算、美国公民行动等内容的讲述中链接了大量网站信息资源。此外,类似因“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有限的教材内容中大幅拓展教学内容宽度的还有JamesP.Lester的《公共政策导论》、NicholasHenry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无限延展的教材”。二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内容的深度是指某个章节知识点的纵深程度。“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能够以提供现实案例和数据资源的方式深化传统教材文字表述的理论内容。例如,ThomasR.Dye的著名公共政策导论教材《理解公共政策》,在讲解美国的刑事政策、健康与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环境政策时链接了丰富的源于政务网络信息的案例资源和数据分析资源,使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具有立体化和通透性特点。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教材而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深度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提供了教学内容本土化的途径。所谓教学内容本土化就是注重总结和讲述中国本土的公共管理实践,以及基于实践提出的理论。例如,近年来在《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中,有学者尝试提出“职责同构”“政策试点”“协商民主”“党管干部”等本土化内容,但基本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丰富的`实践信息,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提供了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优化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优化。首先,政务信息资源的丰富和获取方式的便捷,为教师广泛使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方法提供了现实条件。例如,案例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真实的、可供讨论的案例,如果所需的教案案例都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般高校教师不可能做到,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为所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提供海量的案例原始信息。正如著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专家LaurenceE.LynnJr.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所指出的,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在第一手调查资料之外,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公共管理案例的途径。其次,可以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囿于有形教室课堂的局限,能够实现“课内课外”与“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并提供“永不下课”的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热闹一下,教室外就抛脑后”的状况。例如,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探讨式教学,丰富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室课堂外开展自主式和研究性学习,甚至能够吸引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长期深入的探究,从而大大提高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我国自2005年10月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网站正式上线以来,已经持续实施了10多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尤其是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的推进,使我国从中央层级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的党政机关和公共管理机构的政务信息甚至是内部流程信息和数据公之于众,形成了庞大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而如何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有效运用于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是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见图1),其包括持续循环的5个环节。
(一)分析课程教学对“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方位调查,确定“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中挖掘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形成学生和教师在公共管理类各门核心课程、各章节教学中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详单。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教学资源体系开发
“互联网改变了知识的存储、流动与获取方式”[6],“互联网+”政务信息为教师挖掘“实践中的公共管理学”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能够以“互联网+”时代各级各类党政机关网站、非政府组织网站、官方媒体网站,以及相应机构的微博平台、移动政务平台等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参照《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经济学》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范围,运用信息资源挖掘理论,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其中,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既包括可以直接获取开发的资源,如网站上的政策数据库,也包括需要间接挖掘和加工分析处理的资源,如统计部门网站上的公共管理行业数据。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课程教学设计
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中以基本章节为依据,重新设计和安排每门课程各部分的具体教学体系,形成系列规范性的教案或自编教材。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中关于“我国政府结构”的内容时,可以引入各级政府的网站,在讲述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网站直接观察不同层级政府的架构。
(四)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
互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而“互联网+”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手段[7]。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要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探索“模拟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模拟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当场展示公共管理的“真实面目”和“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政务信息资源,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其彻底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理论的方式。
(五)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评价
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均实施教学改革后,通过在线互动技术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并评估每门课程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下一轮“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方法优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