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经典3篇】

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篇一

标题: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深入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资源、进行实地调研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此外,研究性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沟通和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广泛的。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还可以在不同学科中进行。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主动学习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可以在各个学科中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因此,教育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篇二

标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效果评估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深入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及对其效果的评估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实地调研可以使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方式进行,从而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然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数据分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运用各种统计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解决方案的提出则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估。学生的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从而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评估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议和自我评估等方式进行,从而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可以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过程、分析学生的研究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可以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需要学生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过程、分析学生的团队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解决方案、分析学生的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包括问题提出、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等环节。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估可以从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篇三

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该理念试图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全面异化。为此,在基于新的学习哲学重建各学科领域的同时,还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第一次成为一种课程。理解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意蕴,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恰当处理它与学科课程之关系的前提。

  一、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有无区别?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它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我们认为,要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进而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结构,必须承认研究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区别。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或合作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的范畴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是指不经历研究结论在历史上的发现过程或当前的再发现过程,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并由学生内化或接受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可能是有意义的(即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系),但也可能是机械的(即未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接受性学习可能是机械的,但也可能是有意义的。认识到这一点,是20世纪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成就。[1] 由此观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关键要看它服务于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

  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结伴而行。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究其根源是把学生仅作为客体来塑造的教育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取向的课程目标观所导致的结果。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这在根本上要求转变教育价值观,把学生真正视为学习的主体,关注知识技能的建构性和情境意义。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 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

  二、既然在新课程中各学科领域均强调学生的探究、发现、研究,为什么还要设置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这里的学习方式不是浅层次的、技术学意义上的学习方法、学习规则等,而是内在于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对待学习行为的独特风格(style),是人的个性在学习行为中的表现。传统课程体系片面强调接受性学习的重要性,这在本质上是强调一种维持性思维方式、奴性化的处世态度和顺从型人格,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本次课程改革确立了一种新的学习观:学习方式是人的个性的独特表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因此,每一门学科都强调为学生的探究、发现、研究创造空间。与此同时,还设置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为每一个人完善学习风格、发展健全人格创造充分条件。

  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有下列区别:第一,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学科性,往往局限于一门学科的视阈;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属于经验课程的范畴,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面向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操作与体验,强调综合运用学生的所有知识。第二,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在掌握系统学科知识中进行的,往往具有手段的、辅助的性质;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则把研究性学习本身视为直接目的,它强调学生需要的优先性,强调对学生独特经验的尊重,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立场与世界交互作用从而建构出自己的意义。

  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做高难度习题≠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课≠一门学科内容的加深。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指向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尽管直接目的有别。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基于特定学科而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乃至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张皮吗?

  我国正在实验的新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的有机统一。怎样处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有机构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是摆在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面前的紧要课题。这需要首先在理论上明确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存在本质区别: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而开发的,它所探究的基本问题是学科问题,或基于特定学科的视野而探究现实问题;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基于学生的经验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生活世界)的关系而开发,它以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它超越任何学科逻辑的限制,它要求学生整体地运用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获得的所有知识以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门学科课程也存在内在联系: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也运用于各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学科课程中所获得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二者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所探究的现实问题与学科课程中的学科问题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实践中,处理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总之,实践中要杜绝两张皮现象。

  四、成人或专业人员的研究与儿童的研究有没有区别?

  实践界经常把基础教育阶段儿童的研究在性质上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或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所谓准研究),我们认为这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价值基础的误解。

  研究性学习之研究是个比喻的用法,它不是指成人或专业人员的规范的研究,而是指基于与生俱来的探究心的儿童的研究。人天然具有探究心,人的探究心受惊奇(wonder)所引导,以人的自然欲望和需要为基础。人的探究性在程度上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而非不全则无的过程。人的探究性的缺乏并非天然如此,而是崇拜必然性、程序化、技术化、去情境的教育的结果。

  因此,承认成人的研究与儿童的研究的本质区别,确立儿童研究的独特价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价值基础。惟有如此,才能避免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变成对儿童的`另类灌输专门灌输研究方法。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具有怎样的性质?

  可以确定地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属于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国家为帮助每一所学校更好地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地方根据国家的指导纲要结合本地实际指导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每一所学校依据指导纲要和实施指南中指出的方向,因地制宜地开发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在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时候起码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第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第二,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第三,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第四,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

  六、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有没有区别?

  历史地看,自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 J. Rousseau)、裴斯泰洛齐(J. Pestalozzi)、福禄倍尔(F. Froebel)等人,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直接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其目的是把人的精神从中世纪的蒙昧、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让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的心灵。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 Dewey)、克伯屈(W. Kilpatrick)等进步主义者以及康茨(G. Counts)、拉格(H. Rugg)等改造主义者,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因应工业化时代的需要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并且深受迅猛发展的实验科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美欧诸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主要倡导者为美国的布鲁纳(J. Bruner)、施瓦布(J. Schwab)、费尼克斯(P. Phenix)等人,他们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推动了旷日持久的课程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适应冷战时期科技、军事与空间竞争的需要,目的是培养智力的卓越性,造就智力超群的社会精英。[3]

  那么,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区别在哪里?从学习目的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或旨在培养智力的卓越性;而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学习内容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内容,比如,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其内容即是学科结构,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学科结构,这未免狭隘而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而不把学科知识、学科结构强化为核心内容。

  从学习理念看,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倡导者大多数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的、适用于所有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只要找到了这个模式的共同要素,严格遵循这个模式,即可培养出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秉持迥然不同的理念,认为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课程应遵循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关文章

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成本管理方法探究论文(优秀3篇)

本文根据复杂式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特点,找出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从设计、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阐述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的要点和方法,对企业日常的成本管理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复杂式单件小...
论文2016-07-05
复杂式单件小批量产品成本管理方法探究论文(优秀3篇)

办幼儿园经验(通用3篇)

一年来,我园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保教质量日趋完善,社会声誉稳步提高.根据一年来的工作,笔者认真对照年初签定的园长工作责任书,逐条对照,认真核实,总结成绩,发现问题,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作...
论文2011-06-02
办幼儿园经验(通用3篇)

论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特点及其发展(优选3篇)

在对...
论文2015-07-08
论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特点及其发展(优选3篇)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最新6篇】

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学生...
论文2011-07-07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最新6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题目【最新3篇】

1.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探究2. 师德与师爱关系的思考3. 教师微笑的妙用4. 教师自我修养的有效途径5.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关系6. 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7. 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8. 对教师的...
论文2013-04-04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题目【最新3篇】

信息管理在公路试验检测的实践论文【实用3篇】

【摘要】 在公路试验检测中需要对试验台账、检测数据、试验检测设备、技术档案等信息进行妥善的处理。论文对公路试验过程中各类信息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管理过程中公路试验检测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论文2015-06-08
信息管理在公路试验检测的实践论文【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