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改论文【通用3篇】
中职教改论文 篇一
标题:中职教改的挑战与机遇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职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本文将探讨中职教改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的不匹配。传统的中职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僵化,无法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原因之一就是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因此,中职教育需要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其次,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亟待改进。过去,中职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操作的培养。然而,现代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因此,中职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中职教育还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中职教育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服务。
然而,中职教改也带来了许多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普及,中职教育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中职教育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之,中职教育面临着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中职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职教改论文 篇二
标题:中职教改的实施策略与路径探讨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中职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将探讨中职教改的实施策略与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中职教改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产业界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提供就业岗位。中职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项目和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其次,中职教改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创新。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掌握实践技能。
此外,中职教改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教改的需要。
最后,中职教改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在线教育平台和开展远程教学,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综上所述,中职教改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中职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职教改论文 篇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农村城市化的演变,职业和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为实现类型和层次的多元化,以服务于农村受众的广泛需求。因此,在职教的课程方面需要改变单一的课程目标,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同时,课程结构要进行富有灵活性的模块化、综合化和阶段化的改造。
:城市化;职业教育;课程
城市化(urbanization)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状况。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成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职教的支撑。因为,首先,城市化的实施是以经济基础的增强为前提的,因而先要优先满足农民解决温饱,提高生存技能的需求,须针对农村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绿色证书、紧缺人才等职业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用先进技术让广大农村居民富起来,才会有城市化启动的物质基础;其次,针对农村开展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外来人员的培训、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再次,新城镇建设需要的大批技能型和技术型专门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最后,新型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职业教育参与传播和训练。
一、城市化的职教特点
城市化所需的职业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大、时间紧
目前,我国大约有五分之四的人口在农村,其中,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如2000年江阴城市化率4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13个百分点;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虽然较高(65%),但实际在农村从业人员中,真正从事一产的人数却只有较小的比例(24%),占农业就业人口近80%的人员已经转到二三产业。按规划的要求,201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增长到40%,2020年增至50%,2050年增至70%,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根据预测,在未来的20年中,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超过7亿,约有3~4亿农民及其子孙将由“农民”转成“市民”。
根据城市化的进程,预测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要达到350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超过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将达到2 000万人次以上。
2、类型与层次的多样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农民的学习需求,职教的类型与层次必须要有高、中、初职业技能和技术的教育与培训;职教层次的逐步高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必将对教育的公平和优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定也会加大对于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
3、受众的复杂性
学习的主体无论在年龄、经历、学历、特长、目标等各方面不同;学习的环境、条件、基础等也千差万别。这些特点都要求职教目标、职教模式和职教课程与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格局尽快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职教需求。
二、城市化进程中职教课程结构的创新
1、职教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容的范畴和序列,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乎规律地排列组合的有机体系。课程结构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专业或工种设置]是体现在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或工种定向结构,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或工种范围的变化和专业工种方向的选择,如“宽基础、活模块”职业群集式的课程结构
第二层面[教学计划]是指全部教学科目中不同性质(传统常以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区分方式)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通常以知识、 技能、态度和能力、个性为区分方式)的各科目在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空间维度)的排列组合(方式、比例、关联)结构,如传统“三段式”结构、CBE的矩阵式模块课程、MES的组合式模块课程、双元制的阶段式模块课程;
第三层面[教学大纲]是指一门或若干门相关科目中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如“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中的内容结构)。其中,第二、第三层面的课程结构实际上是课程内容的结构问题。职教的课程结构必须具有极强的应变性。
2、职教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模块化课程是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结构安排之一种形式,“模块”在课程论中的基本含义是指灵活地构成个性化课程计划的最小单元,因而又称课程单元。根据这一含义,在各种课程模式
中均可有模块化课程。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如果将原先的一门学科根据“基础”与“提高”两个不同难度分成两个课程单元,且在课程计划中安排出来供选择,这两个单元就可称为模块化课程。但是,在现代职教课程模块化结构中的“模块”一般指在能力中心课程下的课程单元。课程结构的三个层次都可实施模块化。
模块课程的实施能使职教的调节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还能为终身教育的实现创造条件:(1)设计成果可在广泛的领域内共享,节省开发时间和费用,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规模大、时间紧、经费有限的矛盾;(2)灵活性、机动性大,能针对不同需求、多种选择,有利学员按需选学,实现主动学习;(3)有利各类各层职教之间及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避免重复学习,提高课程设置效益;(4)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综合职业能力;(5)有利于形成学员的合理知识结构,得到全面的充分发展,保障终身教育的实施。
3、职教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的综合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又一趋势,它将性质和功能相似或相近的课程内容组合成一门科目,既节省了学时,又发挥了学科课程的特长,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然而,现代课程的综合化不完全等同于学科中心课程的综合化,其综合化是全方位的综合化,不仅理论课程(如基础课、专业课)要体现综合化,实践课程也要体现综合化,这是为了适应技术迅速变化的需要。任何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能力训练都将难以适应技术的迅速变化,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综合化,才能有效地培养能胜任复合工种需要的技术人才。此外,还要努力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综合化。
4、职教课程的阶段式。
阶段式课程是传统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学,但僵化的“三段式”阶段式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如果把它与模块式课程结合,既吸取阶段式课程循序渐进的优点,又发挥模块式课程灵活机动的长处,使课程的模块化更科学合理。这样的阶段化课程能使学生明确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当然,实施上述课程结构的诸项改革,还是要具备不少的条件:
(1)教学制度改学年制为学分制;(2)个性化的菜单式课表;(3)多对象的自由式课堂;(4)更科学的市场式管理。从而要求: (1)学校要有较大的规模;(2)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课程的改革;(3)教师须一专多能,加强指导功能;(4)及时而繁重的教材开发;(5)学校教学设施的综合设置;(6)增加教辅人员;(7)实施电脑管理;(8)逐步制定行业和地区乃至全国或国际标准。
三、城市化进程中职教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职教的教学方面,要在转变教育与教学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改变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传授为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又称行为导向)的、互动式主动学习。
首先,要改革教学制度,积极实施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要努力贯彻教学个性化的原则,使学员人人成功。个性化课程的实施是体现因材施教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个性化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开发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可自由选择的个性化教学计划。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要将产学研结合——双元制、工读交替、学校工厂等;集体授受——课授、讲座等;小组授受——分类、分档、交互等;个别授受——师生、生生、网络以及自学等方式结合起来。要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更好地为农民提高教育培训水平服务。要形成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的职教教学模式,既保留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有如读书读报、文化广场、各类咨询活动的学习形式,又加强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新的学习方式。
再次,特别是要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现代化程度。要增强教学的科学含量,实现教学技术现代化——充分发挥项目教学、网络教学、电脑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作用,加强电视广播教学、卫星电视教学等远程教育手段的使用。
借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动力,这些改革及其要求定能逐步实现;而加大职教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力度,必将对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