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经典3篇】

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在高校的学生社团管理中,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为科学理论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可以帮助社团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

首先,行为科学理论可以帮助社团领导者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意愿。社团的活动和发展需要学生的参与和支持,而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往往与他们的动机和意愿密切相关。通过运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动机理论,社团领导者可以了解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动机,进而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比如,社团领导者可以通过提供奖励或认可来激励学生参与社团的活动,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或者通过提供社交机会和人际关系的支持来满足学生的社交动机。

其次,行为科学理论可以帮助社团领导者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对社团的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团领导者可以通过运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行为分析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比如,如果发现学生普遍在社团活动前一天晚上熬夜,导致活动时精神不济,社团领导者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活动时间或提醒学生注意作息,以改善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最后,行为科学理论可以帮助社团领导者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对社团的氛围和团队合作起着重要影响。社团领导者可以通过运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情绪管理理论,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升社团的团队合作氛围。比如,如果发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出现冲突或压力较大的情况,社团领导者可以通过提供情绪支持、组织情绪调节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处理情绪,保持团队的和谐氛围。

总之,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行为科学理论,社团领导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意愿,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习惯,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社团的管理效能,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

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行为科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是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社团组织是否调动了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社团是否会有发展等问题都离不开社团的有效管理。行为科学阐述了影响组织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仅从行为科学视角提出增强高校社团管理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以促进高校社团中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论文关键词:行为科学高校社团管理

  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主要三大学派之一的行为科学自20世纪40年代末诞生以来,给美国、日本、瑞典、中国等很多国家的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基础。高校社团作为一个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行为科学理论可以给高校社团的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以促进高校社团健康迅速地发展。

  一、行为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对于行为科学的概念,国内外各学术界(如社会学界、心理学界、管理学界等)有不同的解释,综合起来主要分广义行为科学和狭义行为科学。广义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以人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科学,它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包括研究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其目的在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三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此外,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的知识对行为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它们也是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而哲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行为科学注重研究人力资源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强调人的需要、动机、认知、情绪、态度、群体关系、领导行为、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科学的主要原理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产生动机的原因,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二是外部条件,即外部的刺激,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内在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根据需要动机理论,在设计组织的目标时充分考虑成员的需要,把组织利益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激发动机,才能使人们努力追求组织目标,这就是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和利克特都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人们在群体中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群体环境会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一个组织兴衰的关键因素在于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有效的领导行为能够使成员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工作,相反,团队成员会出现消极倦怠的情绪。具有有效领导行为的组织能够合理地协调人们的活动,实现高效的组织效能,无论从目标的实现还是从社会影响度和成员满意度的提升方面,都会有很好的表现。

  三、行为科学理论对高校社团管理的启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认为人类行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函数,是人的内在需要和环境影响的结果。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B=f(P·E)

  其中,B(Behavior)代表“行为”,P(Person)代表“人”,E(Environment)代表环境,代表函数符号。

  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内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外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与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群体、领导和组织)。高校社团是一个由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构成的系统,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可调整的组织结构。

  (一)把握社团成员的不同心理需要是社团有效管理的基础

  需要,作为人的“内心意向”,构成了人们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价值的“始因”。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其产生的心理动力也就越大,对人们行为的支配力量就越强。在社团管理中,首先要了解社团成员的成长环境、生活和社会经历、目前状况和未来追求,正确地分析每一位成员目前的迫切需要层次,才能根据不同成员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才能激发成员的热情、形成高效的组织效能,因为不同的社团成员在同一时期的需要可能不尽相同,同一个成员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两个需要层次: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把人的需要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提出“一项需要在获得满足后便不再成为行为的激素”的观点。而每一个需要层次又有它的细分类别,如食物的需要、休息的需要、运动的需要、保护的需要等属于生理的需要;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熟悉或已知食物的选择等属于安全需要;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属于爱的需要;归属需要、结社需要、被他人接受和接纳友谊等属于社会需要;希望自己有信心、有实力、能胜任、独立、自由是自我需要的一方面体现,另一方面体现在希望被尊重、被关心、被赏识;个人潜在能力的发挥、自我的不断发展、创造性的`发挥等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一个成员也可能同时有几项需要,所以对社团成员的有效信息管理方式是形成一个常态化的沟通、了解机制;建立个性档案,并随时更新。

  (二)激励原理的应用是调动社团成员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社团管理的核心是激发成员的动机,诱导他们的行为,广泛倾听成员意见,实施授权式管理和参与管理,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使每个人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激励的方法是实施激励过程的具体形式。对大学生激励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目标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竞争激励法等。 在高校社团管理中,要选择能够调动成员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如选择富有挑战性、发展前途、成就感和责任感等的任务交予成员来完成,而不能误把非激励因素(如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当成激励因素,否则就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社团组织增强激励效用的生命力的有效办法是对激励进行正强化。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指出:人的行为随着外部条件的刺激而变化,通过不断改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因素可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效果。正确地评判社团成员的成功或失败,能防止因误判而导致的对成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的影响,从而防止误判影响成员的后续行为和绩效。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把人的绩效、成功或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与机会。

  另外,防止社团成员积极性降低的另一个原则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无论是奖励、惩罚还是表扬、批评,或者升职或降职等。如果成员(回报/贡献)比率与他人(回报/贡献)比率相等,他就会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因为感觉不公平而影响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发挥社团成员主观能动性的推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伏隆提出“期望理论”,即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是指目标的价值,期望值是指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高校社团目标管理可以遵循确立目标、授权并明确职责范围、有效激励和客观评价总结这样的步骤。其中,确立目标时,要同时兼顾总目标的制定和各级子目标的制定,并尽量实现子目标与总目标的协调统一,实现共赢。

  (四)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社团和谐发展的保障

  行为科学认为,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除了正式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外,还有一种没有隶属关系的群体关系,即由兴趣相投、比较合得来的人们形成的一种关系。这两种群体关系对个体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高校社团管理中要注重增强群体的积极作用、减弱或消除群体的消极影响。

  高校社团可以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促进群体成员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建立友谊、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各部门之间的各类竞赛、各部门内部的民主管理等形式。

  (五)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社团保持凝聚力的前提

  高校社团要保持凝聚力,就要做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选拔时要关注候选人的素质、技能、领导风格、领导艺术等因素。优秀的社团领导者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能够保持有效的时间管理、建立高效的工作秩序;

  (2)注重满足成员的高层次需要,即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注重激励;

  (4)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5)能够做到民主管理和有效决策。

  (六)社团组织的高效能是社团发展的必备条件

  组织发展是指组织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扩大的要求,从组织结构、工作设计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调整,改善组织中人的因素,以达到组织的最佳化和高效化。组织发展有两个目标:一是提高组织效能,二是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

  高校提高社团组织的效能可以通过对组织结构和体系的再设计(如工作范围的扩大化、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工作时间的弹性化等)使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发挥到最大。衡量高校社团组织的效能的一个方面是要考察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又分为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团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度。高校社团组织具有开放性,它是一个“输入一培养—输出”系统,输入的是新成员,新成员经过社团组织理念的熏陶、其他社团成员的影响、组织内部的培训、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成长为具有某种特质的人才,社团组织也完成了输出的过程。

  个体是群体、组织的最小单元,它是群体、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校社团管理中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重视考虑成员的需求、重视激励对行为的影响、重视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重视领导行为的影响、重视组织结构的改进、重视组织的发展才能提高社团的效能、切实增强高校社团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2]高惠珠.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价值哲学创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1).

  [3]郝其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因及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4]王易,张莉.试论激励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相关文章

危险化学品运输槽罐车清洗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精彩3篇)

摘要: 为减少或消除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环境隐患,对运输危险化学品槽罐车需要定期进行清洗,以便于检查和维修.由于槽罐车运输化学品种类较多,且罐车卸货后留有一定量的残液,所以洗车废水水质变...
论文2017-05-03
危险化学品运输槽罐车清洗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精彩3篇)

工业工程电缆应用论文(最新3篇)

1电缆的选择 1.1导体的材料 用作电缆的导电材料主要有两种:铜和铝。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铜的导电率高,延展性好,损耗低,但价格稍贵;铝的比重小,相同电阻值铝芯电缆比铜芯电缆轻很多,便于施工,但...
论文2015-04-05
工业工程电缆应用论文(最新3篇)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优选6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欢迎阅读,...
论文2013-05-08
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优选6篇】

论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优质3篇】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工作者.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非逻辑思维形式包括想象、直觉和灵感,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逻辑思维形...
论文2013-05-06
论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优质3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法的尝试教育论文(优选3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互动式教学法不是单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法,它作为一种崭新的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模式,有多种类型,其基本类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为多门学科教学所采用。在初中思想品德...
论文2013-02-09
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法的尝试教育论文(优选3篇)

论城市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原则论文(优质3篇)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城市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犹如一张“名片”扮演着总体形象经营的角色。良好的城市品牌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升发展优势,促进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进行城市品...
论文2017-07-02
论城市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原则论文(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