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论文【精简3篇】
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则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平台的定义、建设的意义以及建设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校园文化平台是指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交流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它可以是学校内部的社团组织、艺术团队,也可以是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成立的文化艺术机构。通过校园文化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校园文化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分享。可以说,校园文化平台是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校园文化平台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比赛活动等,可以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水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其次,校园文化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和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最后,校园文化平台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校园文化平台的规划与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各类校园文化平台的定位和职责,加强对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其次,学校可以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平台。可以邀请专业的文化艺术机构来校园进行教学和演出,也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平台的规划与管理,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平台。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学校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论文 篇二
校园文化平台建设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平台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学校内部的社团组织、艺术团队等校园文化平台日益完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还与社会各界合作成立了文化艺术机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些校园文化平台通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比赛活动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目前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校园文化平台的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在一些学校,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平台活动重复、内容单一。其次,校园文化平台的与学校课程的融合度不高。校园文化平台的活动往往与学校的课程相对独立,缺乏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最后,校园文化平台的经费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平台的规划与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标准,明确各类文化平台的定位和职责,加强对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其次,学校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平台与学校课程的融合。通过将校园文化平台的活动与相关课程相结合,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融合。最后,学校可以积极争取经费支持,拓宽校园文化平台的资源渠道。可以通过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合作建立资助基金,引入外部资源,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平台建设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平台的规划与管理,加强与学校课程的融合,并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学校培养更多具有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学校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论文 篇三
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一部无声的教科书。下面小编一起来欣赏这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吧.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通过校内“爱”主题教育、三大爱心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拓展校外爱心教育基地,在实践过程中牢固构筑了“爱”的文化土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正能量,学生学会了爱,学会了感恩
关键词:爱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
高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优化大学的育人环境,提升高校的文化品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30多年的建设中,一直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注重学生“爱”品质的锤炼,“爱”的氛围在学院愈趋愈浓,爱心教育平台如“党员一对一帮扶、爱心传承基金会、壹援基金会”已搭建,在平台建设中已经辐射出“爱”文化教育的思政价值,“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人如己”的爱的理念深入人心,“爱”文化已打造成为校园的特色文化。
1 建设目标与思路
校园“爱”文化建设主要培养懂“爱”的师生:爱祖国、爱社会、爱父母、爱朋友、师生互爱;师生之间通过具体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爱心,营造爱心洋溢的校园风尚。为达到建设目标,通过“爱国孝亲、尊师敬友”主题系列活动,促使师生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思维习惯;通过搭建“教师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生”、“爱心传承基金会”、“壹援基金会”等平台,传播师生间、生生间爱的正能量;通过开展校外“爱心教育基地”,培育学生情系湖南、情系“三区一县”的家乡情怀。
2 建设内容
2.1 推行“爱国孝亲、尊师敬友”主题活动,教导学生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
主要开展的活动有:利用建党、建国周年庆典等重大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孝亲”榜样学习活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尊师敬友”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栩栩如生的活动中接受熏陶与洗礼,营造崇尚“爱国孝亲、尊师敬友”传统美德的良好风尚。
2.2 搭建校内爱心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扶弱助贫、爱心奉献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已搭建了“教师一对一帮扶贫困生、爱心传承基金会、壹援基金会”三大爱心平台,通过三大爱心实践平台,弘扬“人道、博爱、奉献”公益理念,传播爱的文化,建设爱心充溢、温情暖暖的理工校园。
(1)“教师一对一帮扶贫困生”工程。
“教师一对一帮扶贫困生”工程是指倡导、号召全院每名教师与一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从经济上、学业上、精神上、心理上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它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老师一对一帮助贫困生,彰显老师关心、关爱学生的情怀,温暖学生的心灵,让贫困生在学院更顺利、更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营造浓郁的师生情。
具体运作模式是由院工会牵头组织、实施、落实,各部门积极配合。
结对方式上,首先由各系部摸底确定需要帮扶的贫困学生信息,建立贫困生信息库,或由教师进行选择帮扶对象,或指定教师帮扶对象,最终建立“教师一对一帮扶贫困生”的帮扶档案。
(2)“爱心传承”工程。
“爱心传承”活动是在毕业生离开母校之际,承诺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将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资助给母校的`特困生。通过组织“爱心承诺”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诚信教育,关注、关爱贫困生,营造毕业生文明、有序的离校氛围,展示我院毕业生“情系母校、心系特困、乐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具体组织落实是由由院团委牵头,各系部具体落实。各系要成立毕业生“爱心传承”活动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由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本系“爱心承诺”活动的组织、宣传、发动、汇总统计等工作。各系在毕业生离校之前(5~6月),召开本系毕业生大会,会上应向应届毕业生介绍“爱心传承”活动的基本情况,让每位毕业生了解“爱心传承”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其他相关内容,大力倡导“爱心承诺”,辅导员负责与学生签定“爱心承诺”协议。其践诺方式:毕业生毕业后,根据自己的毕业前的爱心承诺,将一定金额汇入到学院“爱心传承”专用账号,并注明践诺者相关信息,包括原就读院系、班级和现工作电位、联系电话,工作组收到款项后第一时间告知践诺者,并向践诺者及其工作单位分别寄送“爱心承诺”收据和“爱心传承”证书。爱心承诺款采用“践诺多少,使用多少”和“谁(学生)践诺谁(系部)使用”的原则,承诺和践诺情况将与爱心奖学金的评选、各类资困助学金的名额数量挂钩。工作组每年统计各系毕业生爱心践诺款,学院以适当的比例注入资金,提取困难补助费,纳入系学生的爱心承诺款,按照学院资助评审标准以爱心奖学金、困难资助的形式资助相应系的经济困难的学生。
(3)“壹援基金会”工程。
“壹援基金会”是学生志愿者发起的,在全院师生中推广每人每月节约1元钱,资助关爱贫困生而建立的。该基金会弘扬“博爱与人道”的公益理念,关心贫困生,关爱残疾学子,彼此关怀,传播公益文化,构建友爱、和谐的校园。
具体组织实施是由“壹援基金会”委员会牵头负责。委员会由团委负责人、团委专干、学生代表组成。其管理模式:院团委→理事会→基金会调查组→学院各班负责人,资金来源主要是在校师生,同时接受社会人士、团体、企业的援助。援助对象为在校特困生和本人或家庭遭遇变故或意外的学生。
2.3 拓展校外“爱心教育基地”,倡导学生爱社会、爱家乡、爱群众
校外“爱心教育基地”是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服务湖南“三区一县”(“长株潭”两型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攸县)、服务周边社区发展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而建立的爱心平台,服务实践内容包括法律宣讲、专业服务、文艺汇演、基层调研、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行动等,通过搭建“爱心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素质拓展与爱心志愿服务的平台,培育学生情系湖南浓厚感情和服务家乡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3 建设效果
3.1 开辟了新的贫困生资助渠道,贫困生感受到更多的爱
三大爱心平台的搭建,每年通过爱心款的发放资助一大批贫困生,让全院学生见证了爱心的传递,让在校贫困生感受到了全院师生的关心与温暖。
3.2 构建了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有效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大爱心平台的搭建,将广大毕业的校友与在校的学弟学妹紧密联系起来,将广大教职员工与广大校友紧密联系起来,爱心基金会已成为“理工”人的一个爱心站,自然将广大“理工”人联系起来,已形成团结友爱的独具特色的爱心文化,爱心文化的传播与辐射,有效促进了和谐理工校园的建设。
3.3 构筑了“爱”文化土壤,学生更懂得爱与感恩
通过校内“爱”主题教育、三大爱心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拓展校外爱心教育基地,在实践过程中牢固构筑了“爱”的文化土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正能量,学生学会了爱,学会了感恩。
参考文献
[1] 张尚志.大学大爱行为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基本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 王德军.弘扬大爱精神建设大爱文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孙徽.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大爱”精神[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 朱丽.艺术教育:学校“和爱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