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论文【推荐3篇】
浅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论文 篇一
在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然而,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本文将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原则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由于泵送混凝土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因此其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管道输送。另外,泵送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还会受到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减少泵送过程中的失稳和坍塌现象。
其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设计。首先,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工作性能要求,以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合比。其次,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材料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另外,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泵送设备的要求,以确定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最后,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以确定混凝土的用量和成本。
最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水灰比过高或过低、骨料级配不合理等。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而水灰比过低则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变差。骨料级配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不佳。因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调配材料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综上所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泵送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时,需要认真进行配合比设计,避免常见问题的出现,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浅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论文 篇二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泵送混凝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泵送混凝土相比传统浇筑方式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保障,然而,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本文将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施工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设计。首先,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工作性能要求,以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合比。其次,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材料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另外,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泵送设备的要求,以确定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最后,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以确定混凝土的用量和成本。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试验设计法和经验设计法。试验设计法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果可靠,但需要耗费大量的试验时间和成本。经验设计法是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相关规范进行设计,适用于常规工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为了优化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包括胶凝材料、骨料和掺合材料等。其次,合理确定水灰比和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另外,可以采取措施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如添加减水剂、控制混凝土的温度等。最后,需要进行试验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配合比设计。
综上所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泵送混凝土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并采取优化措施,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益。
浅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论文 篇三
浅谈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混凝土工程的日益增多,及其规模的日益扩大,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详细介绍泵送技术,并结合实例,阐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目前,由于国家大兴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等,使得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得到充分体现。我国混凝土泵送技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泵送水平和泵送技术日益提高和完善,泵送混凝土的应用正日趋扩大。一些发展泵送混凝土较早的城市,泵送混凝土在混凝土工程量中占的比例和泵送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全国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一、配合比的设计原则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普通方法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混凝土可泵性要求进行确定。泵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在达到可泵性要求时应服从于阿布拉姆斯水灰比定则。而且,泵送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系数要尽可能小。换句话说,混凝土要有足够的粘聚性,使其在运输、泵送、施工中不发生分离。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稳定骨料所需骨料用量原则;最大限度密度填充原则;混凝土可泵性原则;骨料离析系数最小原则。
二、配合比设计思路
泵送混凝土除了根据工程设计所需的强度外,还需要根据泵送工艺所需的流动性、不离析、少泌水的要求配制可泵性的混凝土混合料。泵送混凝土具体的配合比设计思路如下:以一定数量的粗骨料(5mm-50mm)形成密布的骨架空间网格,以相当数量的细骨料(小于5mm)最大限度地填充骨架空隙,以胶凝材料浆体最大限度地填满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间隙,并包裹粗、细骨料的颗粒。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以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有特殊的要求。如125输送管要求可用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碎石为30mm,150输送管要求混凝土所用卵石最大粒径为50mm,碎石为40mm。同时,泵送混凝土对粗骨料的级配也十分敏感。根据以上思路,参考绝对体积设计法,有方程如下:
Ks=(S/rso)/[(1/rso)-(1/1000rg)]·G
a=(W+C/rc+F/rg)/(1000/rso-1/rs)·S
W=K·(C+F)
W+C/rc+S/rs+G/rg+F/rf=1000
F/(C+F)=Kf
联立以上各式求解:
S=1000/[a(1000/rgo-1/rs)+1/rs+1000rg/(1000rg-rgo)·Ksrso]
G=1000S/[(100/rso-1/rg)·Ksrso
C=(1000-S/rs-G/rg)/[K+k·kf/(1-kf)+1/rc+kf/(1-kf)rf]
F=[kf/(1-kf)]·C
W=K·(C+F)
其中,Ks为砂料裕度系数;a为灰浆裕度系数;rso为砂料振实密度,kg/m3;rgo为石料振实密度,kg/m3;rg为石料表观密度,kg/L;rs为砂料表观密度,kg/L;G为石用量,kg/m3;S为砂用量,kg/m3;F为粉煤灰用量,kg/m3;C为水泥用量,kg/m3;Rc为水泥真实密度,kg/L;rf为粉煤灰真实密度,kg/L;W为水用量,kg/m3;K为水灰比;Kf为粉煤灰掺量系数。
三、配合比设计参数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
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根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由施工单位自己历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无历史资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取用(高于C35,σ=6.0MPa)。
根据此公式,以C40混凝土为例,C4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在正常情况下,上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与试验条件有显著差异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C30及其以下强度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
GBJ107-87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两种。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部位的不同,往往要求不同的评定方法,但很多单位仅按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导致实际试配强度均达不到49.9MPa。
对于一般单位而言,在一个工程中通常只有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于要求非数理统计的工程部位,结果只能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后果。
(二)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除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有明显影响外,对泵送粘性阻力也有影响。试验表明: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很大,泵送极为困难。随着水灰比增大粘性阻力系数(η)逐渐降低,当水灰比达到0.52后,对混凝土η影响不大,当水灰比超过0.6时,会使混凝土保水性、粘聚性下降而产生离析易引起堵泵。因此,泵送混凝土水灰比选择在0.45~0.6之间,混凝土流动阻力较小,可泵性较好。在Ⅲ#滑坡体剩余工程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水灰比为0.48。
(三)泵送混凝土外加剂及其掺量
湖北某水闸改建工程过程中,用于泵送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SW1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少水或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同时有利于泵送和夏季施工。
SW1减水剂能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缓1~3h,对泵送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有利。其掺量越多,在一定范围内减水效果越明显;但若掺量过多,会使混凝土硬化进程变慢,甚至长时间不硬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须严格控制掺量。SW1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6%~0.8%,夏季温度较高,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掺量取大值;冬季施工,掺量取小值。SW1减水剂对不同水泥有不同的适应性,当使用的水泥品种或水泥的矿物成分含碱量及细度不同时,减水剂的掺用效果不同,其最佳适宜掺量也不同。
四、小结
在工程实际中,应根据结构设计所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及特殊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和易性等技术要求,合理选用原材料及其用量间的比例关系,并设计出经济、质量好、泵送效率高的混凝土。水利工程多为野外施工,施工场地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曹文达,新型混凝土及其应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赵志缙、赵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
[3]胡立峰,高标号泵送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山西建筑[J],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