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论文【通用6篇】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一: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
首先,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于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够使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常常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要创新思维来解决。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其次,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紧密相关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于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竞争优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思维的活动,如创新设计比赛、创意写作比赛等,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潜能。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思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素质,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二: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利与弊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教育逐渐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教育具有许多优点,如灵活性和便捷性。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探讨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利在于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网络教育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其次,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利在于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传统教育的地域限制。他们可以在家中或者其他地方进行学习,节省了往返学校的时间和精力。此外,网络教育还可以提供与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在线交流,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然而,中学生网络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中学生网络教育的缺点之一是需要自我管理能力。相比传统教育,网络教育更加自主和自主,需要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如果中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其他诱惑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其次,中学生网络教育的缺点之一是存在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教育需要中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但互联网本身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中学生可能会遭遇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中学生在进行网络教育时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
为了解决中学生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教育管理和指导,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其次,可以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保护中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中学生网络教育既有利又有弊。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获得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网络教育也需要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解决相关问题,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三
着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但是从目前在学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误区。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急切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正确的理论探讨。
一些中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特点和规律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这是当前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的主要障碍。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就学生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诚然,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诊疗,前者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后者只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纠正。其次,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挑战,一些“好”学生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好”掩盖了其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甚至因为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每一颗心灵都需要教育的阳光和雨露。
2.就教师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属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员、团队工作者的任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才会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负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去寻找科学的途径,并尊重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诚然,设置心理课程可以使时间、阵地有保证,开展咨询可以使个别学生可能得到一些帮助,进行心理测试或许能调查到一些数据。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同时注重知识传授和日常生活的渗透。其次,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师资的数量、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或行同虚设、或事倍功半;而且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育,注重预防。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为加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学校首先必须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要具体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和年级组等各部门要积极配合;领导组之下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指导班主任和老师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领导组每学期要定期听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汇报,掌握工作动态,研究制定对策。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以此为主阵地,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同时校长室以校长信箱、电子邮箱为平台,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处以“青春热线”信箱、回音壁、校园广播“心灵驿站”为载体,负责学生的思想疏导、心理辅导、健康指导和活动渗透;教导处以课堂为主渠道,负责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和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受学校人事编制、岗位聘用等客观因素影响,加上中考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带来的升学压力,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不专业,课时没有保证,许多学校也一直是由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开展此项工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一方面要与人事、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公开招聘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担任专职心理教师。二要加强对班主任和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班主任和老师通过学习交流,掌握系统的心理辅导知识。
4.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①学科渗透
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更重要的是所有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这样,形成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品格修养、生活体验和自我调适的学科渗透全覆盖模式。
②沟通交流
校长信箱、邮箱的设立,教代会的召开,校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多种形式,既广开言路,又排忧解难,有利于广大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青春热线”信箱、回音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心理不适、矛盾和困惑;校园广播“心灵驿站”、校园网及黑板报等加强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与宣传;家长课堂重在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③活动体验
通过组织“初三师生励志远足
”活动,“学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艺术节”“朗诵会”“演讲赛”等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参加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④个案咨询
心理健康指导小组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值班,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学生来访,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交谈、倾听为主,让学生在咨询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现了从职业教育到生涯教育的转变,形成了有意识的、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关注中学生的自我价值。美国从中学生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设计,通过课堂知识传授、课外实践培训实施课程,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我国应借鉴、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通过强化立法保障和资金投入、通过积极宣传争取各方支持、加强师资和课程建设、建立职业测评系统和职业发展档案等途径,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美国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提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形成与演变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综观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实现从职业教育到生涯教育的转变
(二)形成有意识的、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理念
(三)体现人本主义理念,关注中学生的自我价值
21世纪初,美国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学校和一些社区、企业合作,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解职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策略;同时也会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进企业参加职业工作实践,体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了解那些职业的一些基本信息。父母周末会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让孩子亲自感受父母是怎样工作的,以加深孩子对职业的了解。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国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进步,也积极地帮助了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下将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实施途径和课程效果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一)课程体系设计:从中学生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设计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系统比较完善,目标也比较明确。
另一方面,发展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开设真实的实践体验课程,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领域。职业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规划的内涵,并有意识地进行职业规划。
(二)课程实施途径:由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外实践培训组成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活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得以实施: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以授课的形式向中学生传授相关的职业知识。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比较灵活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交流会以及网络课程等方式来习得相关知识和经验。
第二,参加职业体验,开展职业实践活动。父母周日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内容,让孩子切身感受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美国试着开展一项职业生涯教育的活动即“真实游戏”,从小学到初、高中各年级将有趣的、真实的成人职业活动开发为活动项目,让中学生参与其中,以帮助他们明确未来职业目标[6]。
第三,通过教育立法、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指导与交流来保障职业课程活动的开展。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校企和校社的合作,再加上专业教师的配备,使得中学真正成为学习职业生涯课程的场所[7]。
(三)课程评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理论上,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应该有很多,如描述研究、实验设计、个案研究等,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实施效果还没有公认有效的评价方法,更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现在人们可以从理论上推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中学生的人生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因果关系成立,也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其对中学生的人生有着消极影响[8]。
美国中学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测试系统来综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ERP沙盘课程中,沙盘系统软件会自动记录学生所模拟的企业经营情况,并运用分析法等专业的公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自20xx年起,ERP沙盘课程采取“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来实施[9]。
三、我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20世纪初,我国许多教育家就已经萌生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如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黄炎培提倡终生职业指导理念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不断探索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导致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我国政府以及教育学界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随着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应把职业生涯教育端口前移到中学。为此,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总体看来,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
首先,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晚,大家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有些人意识不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中学生以后人生的重大影响。实际上,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如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家庭在学生幼儿期和童年期的职业教育中尤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如果在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后期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得会更顺利。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尤其是中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职业生涯教育更是匮乏,很少有中学开设相关课程。20xx年开展的一项高中生职业指导的调查研究显示,当被问及“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学校是否集中毕业生进行集体的指导或个体的咨询?”时,我国有33.1%高中生选择“是”,而美国有68.8%高中生选择“是”。由此可见,我国高中生的职业指导普及水平远低于美国,这表明我国的中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10]。
(三)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我国从事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员不足,且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职业指导教师资格制度以来,大约有3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只有不足3000人获得高级职业指导教师资格[11]。还有一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并没有从事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的工作,这样,具有资格的指导师就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再加上当下中国的中学还承受着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教师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导致中学职业指导力量更加薄弱。
四、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展逐渐完善,进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生涯体系,从小学生阶段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相比之下,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未引起国家和学校等的重视,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指导系统。我国应借鉴、学习美国的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一)加强立法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的教育立法较为粗疏,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法规尤其匮乏,加强法律保障很有必要。而美国对职业生涯教育立法比较重视,从《生计教育法案》《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到《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生涯和技术教育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二)积极进行宣传,争取各方支持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晚,职业生涯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大多在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推进缓慢。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因此,要通过宣传,让社会、学校、家长等认识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指导学生个体现在的职业规划,更是一种未来的职业教育,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各方力量对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提供中学生职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中学生进行职业成长规划。
(三)加强教师培养,开发相关课程
我国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跟美国比起来还相当落后,学校应该专门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学校应请一些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给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此外,学校应系统规划、开发和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社会职场实践,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要从多个方面来评价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情景对换、职业模拟等来检验学生职业规划的观念、知识和能力。
(四)开展职业测评,建立发展档案
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解决职业困惑,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应鼓励学校建立职业生涯测评系统,通过职业生涯测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避免职业生涯教育出现功利化、经验化倾向[13]。功利化倾向是指职业生涯教育只是针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经验化倾向是指有价值的生涯教育理论与规划在不同的情况中被反复使用,而忽视现实适用问题。根据测评结果及收集到的学生个性化信息,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书。学校要建立中学生职业发展档案,收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材料、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学习情况、职业实践活动过程等相关材料,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支持。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五
一、教育本质要求加强生命教育
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绩并不单一的教学目标。由于社会竞争日趋积累,现代教育越来越偏重知识的传授,因为,教育者缺少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受教育者自然也会忽视自身人文关怀的培养。并且,不少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及其相应的人格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学过程中,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家人、对朋友乃至对社会有怎样的意义。课堂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个人在遇到生命问题时,极易发生偏差。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失去生命,道德荡然无存。由此可以说,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道德教育自然流于形式,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改进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得生命教育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
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处于迅速发展期,并且逐渐趋向成熟。但是,中小学教育中过分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心理教育。学生在此时期常常会走入思想和社会现实不融洽的误区,当学生找不到二者可以调和的矛盾时,常常诱发一些犯罪现象。此外,社会经济急速发展下,竞争日趋激烈,此外,就业困难、家庭贫困等客观原因存在,特别是现今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承受挫折能力不强,极易走向误区。因中学生思想不成熟,极易受到动摇,基于这些特殊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中学生心理教育,对对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出现的矛盾进行及时疏导。
三、加强生命教育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体现,还体现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逾越对生命的追求,对生命真谛的追求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目标追求。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个体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倘若没有生命,其他的一切便没有意义可言,人对生命的珍惜、保护、超越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够脱离以人为本的价值轨道,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为一种抽象东西,失去本身一样。新形式下,中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面对困难往往不知所措,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能够让中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因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在独特的优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建立人本生态
在教育领域内,教育发展动力是人的需求,发展目标是人全方位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本价值取向,主体原则是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在学生个体及群体生命尊重和关爱基础上的教育。生命教育强调的是人生价值的意义,体现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生命教育应当凸显关注人性,需要建立在人本生态主体的原则上。此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中学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意义。生命教育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原则,同时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二)注入新的活力源泉,丰富教学内容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是理论教育,较多的理论教育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较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注重生命完善与超越为本,让学生体会生命滋味,意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现如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生命教育,对中学思政政治教育而言,极大的丰富了教育内容,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偏重于理论,缺乏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而生命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情感教育,是强烈的感恩意识下生动的表达内心情感。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生命教育,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及亲和力,还能够有效地引起情感共鸣,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四、中学思想政治中生命教育内涵及教育目标
(一)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关于生命方面的教育,其中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让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迫切的生命教育是意识到生命价值、确定自己的生死观,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自我认知包括社会和生理两方面的认知,其中生理认知是基础和前提。生命教育中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是主要内容,生命价值体现出了生命意义,生死观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还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前提和关键。学生需要正确理解生死观才会在遇见挫折时不放弃生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及意义。在充分意识到生命的重要作用后,才能够尊重自己、尊重生命。针对生命教育而言,其中生命教育的目标分为三类,分别为:深化学生人生价值和理想;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懂得保护他人生命。此外,有学者认为预防中学生自杀的有效手段便是加强生命教育。当今,随着生命教育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其全面、系统的可操作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针对性。针对生命教育的背景思考生命教育目标,针对学生年纪特点及思想特征确定教育目标,并且还需提前考虑到生命教育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一些效果。1.重新认识生命和理解生命,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中学生之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轻生,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不懂得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获得生命意义等问题,基于此,中学生命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命,由此应当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在具体的生命教育中,学生需要摆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优缺点及差异,明确对自己的生命意义进行界定。2.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存在的价值中学生不仅需意识到生命对自己的重要性,还需要对他人生命负责。对于个体而言,生命只有一次,没有轮回,倘若生命不复存在,其他一些便毫无任何意义而言。倘若没有明天,我们在仅有的今天中,需要及时把握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珍视生命,踏踏实实的过好今天。此外,中学生因年纪较小,一些思想不成熟,因而,需要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调节好情绪。学生在意识到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后,提供生命存在的价值。3.爱护生命,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个体,都需要延续自己的生活,保护他人生命,生命教育既然需要关注中学生自身精神发展规律,有效防止任何外在的可能性伤害,此外,还需要通过努力延续自己鲜活的生命。一方面需要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自己心里承受力,此外,提高个人心理调节水平,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评价方法,最后,提高中学生心理活动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中学生而言,需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此外,他们在适应学习及环境时,学校应当给予适当帮助,使得学生尽快完成身份转变。
五、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这一盲区存在已久,而在当今社会中,中学生对生命的藐视需要引起重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加强生命教育,让中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中学生教育论文 篇六
在中职教育中,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对中职生的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中职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职生在学习阶段的成果,还关系到中职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阶段的成果,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1.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让中职生将自学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中职生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就难以顺利自主学习,无从谈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内在条件是激发学习动机。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看,中职生自学能力培养主要是将自学能力内化为中职生的内在动机,即以学习兴趣、价值意识、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影响中职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其中,中职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心,中职生学习兴趣强烈,自主学习欲望强烈,自学能力就越强;中职生价值意识是中职生对自主学习未来成果及其对自身意义的预期,中职生自主学习价值意识是推动自主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中职生目标定向包括掌握性目标定向和表现性目标定性两种,其中掌握性目标定向是指中职生自主学习以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增长为目的,表现性目标定向是指中职生自主学习以显示能力和赢得赞许为目的,中职生自学能力离不开目标定向的推动力;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中职生对从事自主学习活动能力的自我判断,是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中职生自我效能感越强,自学能力越强,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
2.教授学习策略
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基本保障是中职生掌握学习策略,即中职生学会自主学习。中职生在具备较强自主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任务,掌握学习策略,以更好的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所以,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中职生熟练掌握学习策略,并在自学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策略。
中职生学习策略是结合中职生自身状况以及学习内容,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制定的学习方案。
中职生学习策略就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习过程中“学前预习 +学后巩固”,将这一学习习惯贯穿于自学活动,在课堂学习中以更好的紧跟教师教学进度。中职生在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时,要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自主学习认真预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结合中职生现有水平,设置合理的问题情景,让中职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和中职生积极沟通,了解中职生对所学知识的评价反馈,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同时,中职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杜绝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按照学习策略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坚定意志品质
中职生自学过程中,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排除很多问题困难,这就需要在自学过程中,需要中职生具备坚定意志品质,以更好的调节自己的自学行为。在中职生自学之初,很多中职生具有自学动机,但是伴随自学难度加大,中职生的自学动机就会变弱,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中职生很难长期坚持自学行为,难以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总之,中职生自学动机可以有效激发自学行为,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策略,以坚定的意识品质,持续不懈的坚持自学行为,自我思考学习问题,自我调节学习困境,坚持自学行为。可见,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品质。
4. 课外实践保证
在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内容是按照既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执行的,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就需要辅以课外实践活动,以更好的验证中职生所学知识,否则中职生感觉所学无用,可能放弃继续自学行为。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多样化形式,中职教育中要综合考虑专业技能以及中职生的兴趣爱好,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同设计科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补充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鼓励中职生自主学习。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应合理有效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帮助中职生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外实践中难题,激发中职生应用所学知识、技术技能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中职生自学积极性,增强中职生自学能力,以课外实践活动保证中职生自学行为的持续。
中职生自身具有个体差别性,可以说是学习较为弱势的部分群体,为了更好的培养中职生,成为国家人才,需要帮助中职生培养自学能力。学习作为一项脑力劳动,培养中职生自学能力,引导中职生自主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教授学习策略,坚定意志品质,课外实践保证,让中职生具有学习内动力,掌握学习技巧,在学习中坚持自学,并辅以课外实践活动,真正让中职生体验学习乐趣,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参考文献:
[1]潘乃烨,论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20xx(12)。
[2] 章凌 , 中职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J]. 才智 ,20xx(2)。
[3] 吴旭林 , 对后进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思考 [J]. 中小学电教 ,20x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