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路径研究论文(推荐3篇)
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路径研究论文 篇一
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进行空间再造,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需求。
首先,图书馆可以通过改变空间布局来实现空间再造。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书架和阅览区为主要空间,而现代图书馆需要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因此,图书馆可以将一部分书架空间转变为学习区和小组讨论区,提供更多的座位和交流设施。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引入新的学习设备,如电脑和平板电脑,方便学生进行电子资源的使用和学习。
其次,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设施来实现空间再造。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纸质书籍为主要资源,而现代图书馆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因此,图书馆可以引入多媒体设备,如电视屏幕和投影仪,方便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提供音频设备,方便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听力训练。
最后,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创新的服务模式来实现空间再造。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提供图书借阅和文献检索服务,而现代图书馆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和创新服务。因此,图书馆可以引入图书推荐和个性化学习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引入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转型期需要进行空间再造,以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需求。通过改变空间布局、引入多媒体设施和创新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可以实现空间再造,并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这将有助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学习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路径研究论文 篇二
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进行空间再造,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需求。
首先,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创新的学习空间来实现空间再造。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阅览区和书架为主要学习空间,而现代学生更倾向于多样化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图书馆可以引入创新的学习空间,如沙发区、小组讨论区和创客空间,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提供灵活的学习座位和设备,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
其次,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资源来实现空间再造。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纸质书籍为主要资源,而现代学生更倾向于电子资源的使用。因此,图书馆可以引入数字化资源,如电子书籍和在线期刊,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提供电子资源检索和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进行电子资源的查找和使用。
最后,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平台来实现空间再造。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提供图书借阅和文献检索服务,而现代学生更倾向于在线资源和学习社区的使用。因此,图书馆可以引入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在线学习工具和学习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综上所述,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转型期需要进行空间再造,以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需求。通过引入创新的学习空间、数字化资源和社交媒体,图书馆可以实现空间再造,并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这将有助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学习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路径研究论文 篇三
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已由原有的“藏书阁”时代进入全新的变革时期。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为理论基础,结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空间特质分析,进一步探究其转型期空间再造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从传统的“读、看、写”等方式向体验式的“知行合一”模式转变。图书馆已由原来的“藏书阁”时代进入到了全新的学习/交流为中心的时代。这些新变化,要求图书馆必须重新定位其为场所的价值,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根据其办学定位、主导思想的要求,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图书馆空间再造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内涵
“空间生产”这一概念是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在1974年出版的著作《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出的,这一概念后来又拓展为空间生产理论。书中指出不要再把社会的空间当作“自然的”事实来看待,而必须视其为产物,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产物,特别是具有一定的全方位性的特征意义上的产物[1]。空间自人类生产活动开始出现时便已存在,空间的生产不是指空间内部物质的生产,而是指空间本身的生产,即把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要素、秩序、结构、关系整合后作用于某一生产对象,当人类生产活动开始出现时,生产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就都被调动起来,并与社会发展紧密联合在一起,它不再是抽象的客观物质概念,而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依附要素而存在,由此,空间的社会性开始显现,空间的社会意义也开始被赋予。
图书馆空间作为一种特定
的空间存在形式,其空间转变离不开空间本身的生产意义,离不开社会生产的影响。依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把“空间”作为“生命体”来研究,必将为研究图书馆发展变迁、服务再造、空间整合等提出新思路。2地方应用型图书馆空间再造必要性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新阶段,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水平”是一个标尺,“应用型”是大学的特色,而“地方”是大学能影响的范围。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辅部门,其发展也必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图书馆要根据社会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才能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贡献。
2.1时代的发展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涌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按纸质图书的流程来设计的布局功能划分,已不适应数字资源阅读方式的改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必须进行空间改造,由以“书”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为中心。
2.1.1利用新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变革,推动图书馆技术升级
“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了网络信息时代的新格局,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也导致了图书馆空间再造技术转型升级,推动了空间格局和应用技术的变革。图书馆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对现有技术的升级,要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图书馆数字服务的智能化,这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图书馆要内外结合,整合各种资源,推动空间再造,形成适应时代的发展的新格局。
2.1.2空间再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过去,在大家的传统思维中图书馆必须以“书”为中心。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在空间再造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人是推动技术革新,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的核心。图书馆在空间再造过程中要勇于开拓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中要注重人性化,以方便读者、提升读者满意度、获得感为目标和出发点。
2.2评估指标体系下藏书与馆舍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大多由老牌专科院校升格而来,经历了专升本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其中为满足纸质图书的生均册数等指标要求,图书馆近几年来可谓是大量购进纸质图书,使馆藏与馆舍库房面积不足的矛盾过早出现,在馆舍无法扩建的压力下,布局重整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以笔者所在地方应用型高校滁州学院为例,现有的图书馆格局基本是书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休闲大厅、自修室等,随着纸质图书的不断增长,原有的书库开放空间也日益缩小,被书架取而代之,留给读者的活动空间远远不足。为此,滁州学院图书馆也进行了必要的空间改造,如2016年将北馆一楼几个库房打通,改造成集电子阅览、期刊查阅、報纸浏览等一体的综合阅览空间,深受读者欢迎,也是该校在空间改造上的初步尝试。但还未有全局考虑,进行综合规划布局。如读者小型研讨室、报告厅、休闲自助售货区域以及面向院部的分馆模式都亟待提上日程。
2.3图书馆空间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办学定位下的用户群需求
图书馆是为其母体服务的,必须满足母体的用户需求。目前很多地方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布局现状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学术能力提高是不相符的,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学校迈入了上水平的阶段,可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空间仍在原地踏步,处在传统的以藏书空间为主的借借还还状态,难以凸显学校今后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的办学之路。可见,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尤为迫切。
3大学图书馆转型期空间再造对策
3.1科学谋划,统筹发展
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之下,图书馆转型发展、空间再造不可避免。图书馆在不断拓展物理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功能分区,公共空间、学习空间成为图书馆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2]。要取得空间再造的良好效果,顺利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要创新思维模式,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从传统空间布局走向向不断创新变革之路。
首先,思维方式要变革。要明确定位图书馆空间指的是什么,图书馆空间的服务对象是谁。图书馆空间再造是公共话语权的重塑,公共空间主要是提供大家交流、表达各自意见的场所,其核心功能是广泛的公共参与。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必须以人为本,以服务广大师生为目标,协调各方面的不同需要。
其次,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博物馆、体育馆、艺术馆等其他场所,图书馆有其特殊的内在要求和文化特质,图书馆仍然要以“人”和“书”为核心。不能把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简单地理解为向纯粹的娱乐休闲空间的转变。
最后、图书馆空间再造要寻求内涵上的拓展。地方应用型图书馆升本期及本科评估时的基建、馆藏大投入,侧重在量的发展,而如今在馆舍、馆藏遭遇瓶颈效应时要进行反思,追求转型发展,即质的发展。图书馆的部门设置要由传统的从载体出发转向按功能划分,从知识流的角度来思考,编目、阅览、参考以及保存都可能发生在一个主题空间里。从常规规模上的拓展到思维方式的拓展,要实现图书馆空间再造由物质上的建构到精神上的建构的转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空间再造上要符合广大师生对高品质空间的诉求。在共享、开放、平等、包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拓展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深度和广度。
3.2利用“互联网+”模式提升图书馆空间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模式在很多行业应运而生。互联网是信息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互联网+”给图书馆空间再造和服务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的,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互联网+图书馆”不是互联网和图书馆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图书馆的空间再造的构想和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融合。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树立“以用户为导向”的空间发展理念。各学科、各专业、各领域之间要充分融合,要创新思维,要注重用户的参与度,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开放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的智慧互联[3],地方应用型图书馆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不断延伸图书馆空间服务功能。
其二,地方应用型图书馆在空间再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从组,同时也要注重外部空间的优化。在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的调整,忽视了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优化阵地服务,开展延伸服务,构建文化公共空间与网络公共空间等方式提升图书馆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及能力[4]。
其三,利用“互联网+”时代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推动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展,增强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便捷性。在资源推介、用户服务、主题订阅等方面更加个性化、精确化、人性化,打通空间服务和用户需求之间的通道。
3.3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
读者第一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和精髓,图书馆的空间再造、空间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再造理念:即用户需求是一切空间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应把握人性化、细致性的设计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除了本校学生、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外,还应考虑社会群众的多元需求。如笔者所在的滁州学院图书馆,在旧馆改造时就应充分考虑该校区专业设置及读者群需求,围绕教学科研及社会文化需求改造成教育文献中心、艺术阅览空间和皖东特藏中心等。
3.4围绕自身特质选择路径
图书馆的空间再造都是以服务大众为出发点和归宿,新空间必然是以“服务站”方式存在着。空间具有终极无限性,不能照搬套用空間设计模式,否则会水土不服,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特殊性选择独特的空间再造路径。如符合高水平、信息化的信息体验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及社会创业人才的创客空间,服务地方文化的地方文献展览特藏中心,提高学生信息、文化、职业素养的多元素养培育空间以及学习、知识、休闲共享空间等。
参考文献:
[1]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于沛,冯东.现代图书馆空间布局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5):37-40.
[3]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4):63-70.
[4]洪伟达.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及能力提升[J].图书馆,201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