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论文【优秀6篇】
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论文 篇一
标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定义和内涵进行解析,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育事业,重要性,现状分析
引言: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风,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然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并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首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德是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师风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风貌和作风。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位师德高尚、师风端正的教师,不仅能够给学生以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只是把教育当作一份工作来完成,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指导。其次,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不端行为,例如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对学生进行体罚等,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师德师风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再次,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应共同努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2. 王五,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实践,2019年第2期。
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论文 篇二
标题: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内涵和作用进行解析,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师德师风,学生全面发展,关系,对策和建议
引言: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风,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首先,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一位师德高尚、师风端正的教师,不仅能够给学生以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再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然而,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指导,只是把教育当作一份工作来完成,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不端行为,例如对学生进行体罚等,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再次,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论: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应共同努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2. 王五,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研究,2019年第2期。
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论文 篇三
目前广大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职业理想弱化,师表形象欠佳,功利思想浓厚,学术道德下滑等问题,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在动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师德建设重在教师自身。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教师才会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具有了主观上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探索教学方法,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双师素质,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一)忠于教育铸师魂,奉献精神代代传在思想上,教师要
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目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能做到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真诚的心灵去拥抱每一位学生,是对当代教师的极大挑战和考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的人生写照;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生命诠释人生价值是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与意志,就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升华崇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勤学苦练强业务,真抓实干争双师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即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师道尚勤,教师要勤学、勤思、勤省,努力钻研业务,探讨科学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知识,能够将所拥有的知识融汇贯通,自成体系。高职院校特有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外派企业挂职锻炼机会,或者自己创造条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熟悉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将鲜活的一手材料带回课堂,使自己成为能文能武,教有水平,行有示范,令学生敬仰的德高技超的教师。
(三)欲要教人先正己,终身学习做楷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表率性”和学生特有的“亲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品格和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重视培养高尚的师德,塑造强大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有上进心,自己本身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不断进取。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就首先要做到爱护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首先应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质量和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二、提升学校软实力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外在保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媒介和场所,是师德建设顺利进行的外在保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对师生施以博大的人文关怀,弘扬宣传先进典型,同时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完善奖励惩罚措施,为师德建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一)人文关怀沐师生,共建和谐好校园目前,教学和课程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学校应该注重抓好教师的自身发展,在不断加大专业能力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突破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此外,在鼓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同时,学校应增加人文关怀,更加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让教师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只有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共同进步才能够创造出和谐上进的校园氛围。
(二)宣传典型扬师德,营造氛围育先进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注重挖掘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比如,以每年庆祝教师节、评选“先进个人”,表彰优秀教师等活动为契机,学校可以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师德论坛;在日常工作中,举办教学课件和教案展览,宣传教学能手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等征文活动,让更多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教师脱颖而出。并且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等载体加以宣传报道,使师德标兵贴近师生,感染师生,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崇尚师德的热潮。
(三)考核管理严把关,奖惩并用促师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做保证。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考核机制,突出教书育人实绩考核,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各级督导制度,对师德的考核力争标准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构建师德建设的学院、各系、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和奖惩机制。建立通过听课、互评、学生评议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其次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岗位创新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将其作为教师聘用上岗、职称评定、进修培训、选派留学等的重要依据。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坚持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宣扬奖励师德成绩表现突出者,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罚。当然,在奖励过程中要坚持考核标准的多元化,不能把科研成果、学生考试成绩,技能大赛奖项等作为师德考核的唯一标准,有效地防范和杜绝功利化的倾向。教师的事业就是绿叶的事业,它令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教师的德行是指路的明灯,它将学生的求学之路点缀得花香弥漫。让我们共同扬起师德的风帆,热情工作,追求卓越,创造品牌。
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论文 篇四
摘 要:“师德”,简言之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我国各大高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的基地,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肩负着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操守比任何职业的要求都要严格,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是高等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教师 师德建设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是我国各类人才培养的集中营。高校要想完成这一重任,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忱,离不开教育者本身的道德素质提升。因此,高校教师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工作中、生活中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也要求各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体系,实现全体教师的师德提升。
一、高校师德体系构建主要的重要内涵
1.高校师德体系的构建基础是教师要具备专业素质,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其职业道德的首要问题就是爱岗敬业。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取得更大的成绩。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播者,是一份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高校教师被很多人羡慕,但同时也可能存在着对其不理解。有时候教师的工作可能会得不到认可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否则就不能专心于教育工作岗位,更谈不上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作为高校教师,要自觉培养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教书育人是师德体系构建的道德核心。
教育工作的本身并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正内涵归根结底在于树人。从我国提出素质教育之日起,其内涵就包含了德育。让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道德修养的形成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以外,也来自于学校教育,来自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能是教师发展的根本。高校教师既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去培养学生,更要在道德、情操、品行等方面做学生的楷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师德教育体系的核心。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很多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校训,其内涵在于揭示了高校教育的核心。为人师表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在品德操守、学识技能、生活方式、举止谈吐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高校教师要把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面前,都应以楷模出现,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大学生。
二、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困惑
1.部分高校过分注重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缺乏德育工作的投入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某些高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大学之“大”,将主要精力和资金用于学校的扩建与校园美化等硬件设施上。诚然,好的校园环境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好的条件,但是这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高等教育的核心简言之就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德育工作,因此高等教育应该在师德建设等软实力方面多投入,一支德行兼备的教师团队必将能够影响和鼓舞学生。
2.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缺乏责任感。
在市场经济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有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对本职工作投入少。也有的高校教师不思进取,缺乏对教学工作的探究,不认真备课,创新意识淡薄。甚至个别高校教师过分看重物质利益,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不潜心于学术。殊不知这样的工作态度是对教育工作的亵渎,是对学生的极其不负责任。
3.部分高等院校的师德建设重理论、轻实践。
道德作为一种力量,对人的发展有着教化功能,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和注重道德的教化作用,更是提倡以德治国。在高校同样地也强调教师要以德服人,重视师德建设。但是实际情况不尽人意,有的高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理论层次,没有深入实践。所谓的师德建设也是纸上谈兵,毫无现实意义。
三、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道德意识,加强师德修养。
我国高等教育近些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只教书不育人、师德建设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问题,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教育的发展,损害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地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重视师德建设。构建师德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只有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各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让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未来规划、学科建设等事业中来,用事业的发展来增强教师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同时要重视对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具有战斗力的科研梯队。以师德建设为主题,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中心内容的名师工程。在教师群体中积极开展优秀教职工评选表彰活动,对获奖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把获奖情况作为评优评先、岗位聘任等得重要依据。利用校内各种宣传媒介,表彰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组织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方式推广先进的教师职业观,以此带动和激励其他教师的德育培养。
3.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师德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好的社会环境会对人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有切实的政策措施保障高校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高校教师的尊严。
道德的培养不是朝夕,高校教师师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贵在坚持的任务,它需要高校、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从法律上、制度上、运行机制上加以规范,以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真正实施。只有这样,师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会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论文 篇五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于中学教师的评价越来越多样化,负面消息层出不穷,部分人群更是以师德对教师进行道德绑架,有意曲解事实,对教师形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新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师的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改善社会对教师的不良印象,更是有效教学质量的保障,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活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对社会、人生美的教育,在审美情趣视角下,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师德建设,形成科学化、人性化的建设体系。
一、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欣赏、鉴别、评判美的能力,是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等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审美情趣是至少包含学识素养、美学趣味、道德修养、生活理念在内的整体素质的外化和具体体现。教师的首要职责是育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学教学活动面对的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教师的人格素养极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良好的师德是科学教学的保障措施之一。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从个体和社会的统一中把握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促成学生在认知结构、道德结构、审美结构等方面不断变化并趋于完善,形成科学的知识架构。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人生理想,形成科学的师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学生,通过教学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2.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严于律己的精神,通过师德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仪表美、形式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理想教学效果的切实保障,良好的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更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中学教师在审美视角下的师德建设
1.坚持不断学习的师德进步理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知识储备陈旧、架构不清晰的教师,即使其道德修养水平再高,也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也谈不上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才有助于传授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知识。求知是一项耗费精神、体力的活动,通过审美情趣的提升,促进对知识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教师打开的理想的闸门,逃离模式化的继续教育,增加学习的动力,将求知的枯燥变为轻松适宜的心境提升,在审美情趣下的求值欲望更加符合人的合理诉求。
2.坚持自省慎独的师德修养
儒家思想是影响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修身方法。《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师德的重要内容是“德”,“德”是人性美的外在表现,更是审美情趣的重要聚点,良好的品行、素养是需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打磨的,及时地反省才能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适时的改进才有助于素质的逐步提高。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道德、品行的示范者,自行慎独的得到素养是一个人日益精进的良好方式,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进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强大的道德感召力。
3.坚持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造成人们思想的功利化,过于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与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是不相符的,与美的理念是相悖的,与师德的建设是偏离的。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端正的生活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一种积极态度,是教学质量的情感基础,更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对工作的多付出,才能提高学生认知层面,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价值理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审美情趣是教师科学知识体系、良好道德素养、高尚精神情操的有机结合,是对抽象美的现实化解读,从审美情趣出发,更容易把握师德建设的方向,科学、合理、有序的构建符合教学需求的、具备健全师德的中学教师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论文 篇六
一、当前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荣誉感不强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在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教师。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荣誉感,但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少数教师只是把教师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工作,缺乏事业心和成就感,在师德修养上是被动的,教学缺乏热情。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不够的,每个老师也必须为教育事业负责,并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2、缺乏责任心和爱心
做一个好老师,有很多的条件。老师的责任心尤为重要。如果缺乏爱心,那么教育工作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爱心的缺乏也反映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小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不求上进,缺乏责任感,没有深入的研究教材和教学规律,对学生缺乏耐心。对学生的成长不关心,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教师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教师要面对职业、人际关系和家庭稳定等多重压力,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好模仿教师的特点。所以小学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时时处处做好表率。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虽然有小部分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有许多师德高尚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年龄有大有小,他们有或好或坏的工作环境。但有一点是令人惊叹的是,他们深深地爱自己的学生!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纯洁的。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和前提,爱是师德的核心。爱学生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
2、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可以不再是一缸水,而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口水井,泉水涌出不断。教师也应该有广泛的爱好和才能。由于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而且他们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该珍惜它,而不是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开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学校提升教师师德的方法和途径
一个学校要搞好师德建设,必须为教师营造一个好的师德建设的环境。
1、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认真思考。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一本书、一份报、一段新闻,就能够提高的。要真心做一名有道德素质的教师就需要每天不停地反省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人生底线。用一生去不断地提高素质和道德品质。所以学校可以定期对新老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可以举办专题讲座, 提升师德水平。
2、组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
在优秀教师中,尽管他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他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为人梯。优秀教师的言行能够感动每一位老师,让大家深受教育,同时也能激起大家效法之心。
3、开展竞赛活动, 激发教师热情
学校可以通过“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比赛”来开展师德活动,让每个教师尽量参与。
4、促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帮助教师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安排生活,善待自己。学校领导对教师应提供有力的支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给教师关心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