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去”【推荐4篇】
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去” 篇一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它源于青藏高原,穿越西南、中南、东南三大地理区域,最终注入东海。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对于长江的称谓,有一种说法是“不尽长江滚滚去”,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长江的长度确实是非常长的,它全长约6300公里,流经11个省份和直辖市。长江的水量丰富,一直滚滚向前流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河流景观。长江上有许多壮丽的风景名胜,如三峡、巫山、庐山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这些景点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正是长江滚滚向前的象征。
其次,长江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江流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文化名人。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将长江称为“不尽长江滚滚去”,也可以看作是对长江文化的一种赞美和致敬。
然而,对于长江的称谓,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长江的滚滚向前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长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河道淤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长江的生态系统和水质。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长江,那么“不尽长江滚滚去”只会成为历史上的一句空话。
其次,长江的发展也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然而,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的滚滚向前代表着长江流域的丰富资源和独特文化。然而,对于长江的称谓,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长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保护长江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不尽长江滚滚去”。
为何不是“不尽长江滚滚去” 篇三
公开课上,我正在引导学生鉴赏《登高》一诗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坐在教室后排、平时极少发言的王乾乾同学站了起来:“老师,这首诗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什么没写成‘不尽长江滚滚去’呢?”
??我没有料到他会起来发言,更没有料到他会在公开课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时间思维竟似真空一般停滞了几秒钟。一些同学开始窃窃私语,听课的老师也纷纷扭头去看那个“不懂事”的学生。看到大家投来的异样的目光,王乾乾尴尬地站在那里,低下了头。
我示意他先坐下。“为什么没写成‘不尽长江滚滚去’?或许作者创作这首诗时正好面对着长江的上游……”情
急之间,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你怎么知道作者创作这首诗时正好面对着长江的上游?诗并没有写明这一点,创作背景也没有交代这一点。”王乾乾抬起头来反驳道。
这话很有道理,连我自己都觉得方才所说的那句话站不住脚。可是,该怎么解答这一疑问呢?我暗自思忖着。
“押韵。”坐在讲台旁边的朱洪同学小声说了一句。我的眼前不禁一亮,思路也畅通了许多。“王乾乾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个问题,我想请朱洪同学来回答。”
??“用‘来’字好一些。这是一首律诗,律诗要求每一联的末尾一字要押相同的韵。这首诗押的是ai韵,用‘来’才能押韵,用‘去’就不行。”朱洪同学回答道。
“回答得很好。”我接着说道,“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律诗在平仄上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它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上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下’字属仄声韵,如果下句末尾一字用‘去’字,‘去’也是仄声韵,这样就不符合律诗平仄相对的要求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考虑,也不能将‘来’字换成‘去’字。”同学们听了纷纷点头。
我又看了王乾乾一眼,说:“王乾乾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使我们对律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大家说,我们是不是应该……”话未说完,教室里已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笑了,王乾乾笑了,听课的老师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