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经典6篇】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一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培养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职业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想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英语文章、新闻、小说等,可以提高词汇量,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阅读还能帮助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议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从简单的开始,慢慢提高阅读难度,逐渐扩大阅读范围。
其次,多听多说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英语广播、音频课程、英语电影和音乐等,可以提高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多参与英语口语练习,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可以帮助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口语流利度和表达能力。可以参加英语角、语言交流活动或找一个英语母语的朋友进行语言交流。
此外,写作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作,可以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可以从简单的短文、日记开始,逐渐提高写作难度和长度,练习各种类型的写作,如议论文、说明文、故事等。还可以请教老师或母语为英语的朋友,让他们帮助修改和提供反馈意见,以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记忆和复习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背单词、短语和句子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记忆一定数量的单词和短语,然后进行复习巩固。另外,要善于利用语言学习工具,如词典、语法书等,进行查阅和复习,加深对语法规则和用法的理解。
综上所述,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多听多说、加强写作和记忆复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为自己的发展和职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二
在现代社会中,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英语文章、新闻、小说等,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建议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从简单的开始,逐渐提高阅读难度,培养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多听多说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英语广播、音频课程、英语电影和音乐等,可以提高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多参与英语口语练习,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可以帮助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口语流利度和表达能力。
此外,写作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作,可以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可以从简单的短文、日记开始,逐渐提高写作难度和长度,练习各种类型的写作,如议论文、说明文、故事等。还可以请教老师或母语为英语的朋友,让他们帮助修改和提供反馈意见,以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记忆和复习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背单词、短语和句子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记忆一定数量的单词和短语,然后进行复习巩固。另外,要善于利用语言学习工具,如词典、语法书等,进行查阅和复习,加深对语法规则和用法的理解。
综上所述,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多听多说、加强写作和记忆复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为自己的发展和职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三
传统的课堂模式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了许多年,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课程要求的改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作 者:齐德枫 作者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15) 分类号: H319.3 关键词:语言能力 课堂模式 教学手段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2
摘要:英语专业的文学课对于培养学生具有充分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中,只有单项输入,语言结构分析以及外围输出型的教育。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中心地位。作为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将语言结构从文学作品中抽离然后鼓励的从语言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语言和文学形成脱离,大大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作为英语语言文学而言,其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以及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理解日常语言的内涵并且充分的运用语言。
关键词: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文学 交际能力 教学改革
纵览中国的外国文学教育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的英语文学教学主要是以文学作品为支撑,对于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是使其能够理解语言并且学会运用语言。
但是,从目前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状况来看,现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与英语语言文学所要求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现阶段我国高校中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一般采用以下的几个步骤:第一步是,介绍作家以及作家所属的流派以及所选文学作品所在时代背景;第二部,阅读分析阶段,这一阶段里,教师通过对课文篇目的仔细阅读来对语法结构以及翻译的来分析语句,分析人物并剖析相关情节;第三步,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并归纳出写作技巧和写作特色。在这三步教学法中,对于英语语言文学课程而言,教师一般采用以下的三种模式。
(1)输入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他掌控着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心理,孩子永远是瞪着眼睛等待接收知识的人,他们觉得自己是知识和血液的传授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和老师之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无效信息交流。学生在学习中被剥夺了自由选择、思考的机会。由于老师对学生存在的忽视,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只是被动的对语言知识进行接收而缺乏真正的来自于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这种教学方式最终影响了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效果。
(2)语言结构型
这种所谓语言结构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孤立的将语言抽离于作品之外,而总是单独的对于作品进行讲解分析。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让学生有效的领略到语言的作用,但是却完全忽视了语境对于作品阅读影响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培养了学生证对于语言的敏感程度,而忽视了语言本身所包含的语义和语用价值。这种教学方法以偏概全。
(3)外围输出型
所谓外围输出型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并不从文章篇目本身入手对其进行分析,而是架空了原文文本的解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目前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活动主要有三大缺陷,第一是,教师在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于所选篇目的欣赏与理解,而让教育变成了一种单向的输入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荡然无存;第二,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只是采用散点式的教学法,仅仅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教学;第三,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脱离,使得教学中二者成为了并无关联的教学形式。这些已经存在的缺陷都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领悟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渐渐的没有了审美敏感度,这些都不符合英语语言教学的培养目标。
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交往交际的能力和整体素质,因而,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都不符合这样的教学计划
安排。
1以交际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在以往一旦谈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用语言使学生能够流利的进行表达,使他们能够顺畅自然的进行交际。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忽视和冷落了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培养。
因为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外在的,而语言文学是由内而外提高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正是因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在英语学习时对于文学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忽视。正如庄智象先生所说,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表达能力重要得多。因为,首先,要进行表达,其理解语言是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解,又何来表达能力的提高。其次,如果对语言处于基本理解阶段,那么要向提高表达能力则要进一步的是使自己对语言没有充分的而理解。总而言之,语言的理解能力培养对于语言交际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得体、令人舒服的语言交际和表达是衡量一个人语言素质高低的标准,而对语言的理解是否完全准确全面则是前者的决定要素。
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中,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反映出了语言学习的进行式发展。
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语言结构,并且掌握语言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与含义;第二阶段为中级,主要是在对语言结构掌握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语言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使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风格类型都有所认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三阶段为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敏感的体味到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因为文学的丰富是潜藏于文学文本之下的,只有读者对语义理解之后,才会通过读者的情感态度参与发生作用而转移到读者身上的。所以说,要使学生在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习中达到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对语言有自己的情感认知,形成有价值的情感评价。
2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在语言文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一篇外文篇目的文学作品,其意义以及多种的门美学特征要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对于英语文学的课程开设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讲坛,那么这样的课程设置毫无意义。
强调对于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对于语言的认知,这是突破传统语言文学教育固定化单项式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的运用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将语言与文学相结合
众所周知,语言文学作品是多重价值的一个结合体,它并不是单一的反应了学生所需要的某一种类型的价值需求,而是一种有内在开始的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外在培养的过程。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将语言文学的篇目学习始终的放在首位,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理解然后再上升到语言交际运用的层面,否则,如果只是单一的从语用层面对于交际与进行学习,就会造成语言与文学本真的一种脱节。使得语言的学习是为语言而语言。
参考文献
[1]袁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1999。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四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所展现出来的交流扩展能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我国的跨文化教育却刚刚起步,呈零散、不系统状,而且缺乏相关的跨文化教育机构予以指导。显然,艺术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普遍较差。
一、跨文化视域下艺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1 艺术学生的认识偏见
学生是学习外来文化的主体。然而,高校的部分艺术学生对外来文化并不重视,甚至十分排斥。这种现状势必影响到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艺术学生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教育偏见与目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主观上,囿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艺术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并不积极。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对高校的艺术学生尚且难以消化殆尽,更何况那些看起来晦涩、枯燥的外国文化。又加之,学生对不同国度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在跨文化的理解中常走入误区。于是,艺术学生对本国文化愈加依赖,对外来文化则愈加轻视。客观上,艺术学生们教育体制的限制,学习外语的目标过于狭隘。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必然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性吸收,过于重视语法、阅读,而疏忽语言的运用与交流。这种跨文化学习动机脱离了交流本身,更无法谈及交流能力的培养。所以艺术学生主体的教育惯性妨碍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意识的发展。
1.2 专业教师的引导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负有重任。然而,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因循旧制,在时代更新迅速的时代下,仍着眼于眼下的英语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词汇、语法等应试方面的教学,忽视交流能力本身及其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此外,很多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储备也并不充分,英语交流能力相当匮乏。由于中西文化需要互相比较、互为参照,才能呈现出文化差异,才会融会和吸收,因此若授课教师自身对两种语言的功底不够扎实,无法平衡母国文化和外来文化,从而无法运用到教学中,那么他们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1.3 培养方法的不甚科学
中国目前对艺术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中完成。相对于开放的跨文化交流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既落后又不科学。令人欣慰的是,现行的中国英语教育,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意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仍被关在重重大门里,埋头教学。教育目标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需掌握至少两种外语的知识及技能,但它实现得并不充分。放眼到当下的具体教学,我国的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更是鲜有跨文化课程。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启蒙较早,英语相关课程一直开设至大学毕业。虽然学习时间较长,但当遇到真正的外国人时,很多学生仍然无所适从。这是由于,许多英语课堂并未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语境,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埋头记笔记,课程气氛死气沉沉。语言的学习若不以交流为目标,必将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五
2.1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之于跨文化交流态度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将英语的跨文化交流渗透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从语音、词汇、篇章等各个层面建构语言的文化功能,渗透艺术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促使艺术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了解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电影、举办文化知识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艺术学生有目的地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在英汉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学生们应着重筛选出蕴含英语主流文化的材料,如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历史事实等,并对其进一步进行分析,以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教师则应鼓励学生将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学习动力,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刻板看法。此外,还应考虑到艺术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寓乐于学的形式,使得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用。
2.2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英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推动者,广阔的跨文化视野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意识必不可少。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强跨文化训练,如文化现实培训、归因培训、文化意识培训、认知行为调整、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培训的内容需涉及到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能力以及文化教学等。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提高。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要提高自己专业理论水平。基于文化的平等性,不拘泥于传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以图、文、声、乐并茂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书本、应试要求,能够将教学情境融入趣味性、故事性,使学生愿意学习,喜欢交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针对艺术生的跨文化英语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英语基本语法教学时,应尊重认知规律,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在进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时,可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与对比操练展开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利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针对艺术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语言教学既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采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交流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也可以在对外交流互访、国际会议等实践活动中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分析教学主体为研究纬度,结合教学方法之窥探,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教学主体的颇多问题与教学方法的因循守旧。因此,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根据艺术学生的特点即时更新教学方法,是优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具体策略。在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需求碰撞较为激烈的当下,教师应当引导和培养学生以博大的心胸认真学习和吸收
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以更加多元的文化身份投入到全球发展之中。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中指出:“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并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认真分析专业目标岗位工作领域及其任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与职场活动“零距离”对接是高职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关键。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就业的技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其英语教学贯彻的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学校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出能尽快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新体系和训练口语的新方法,因此,高职英语口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场语言技能,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一、基于校内和校外调研的结果分析
笔者对江西财经职业学院20xx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涉及的专业有:会计、国贸、商英、金融、财税、酒店管理等全院30多个财经类专业,调研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汇总分析,从各选项的百分比上观察分析其结果,判断当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在师生中的'影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等。同时,通过校际交流了解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和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缺乏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角度对口语教学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羞涩心理严重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口语交谈能力的个体差异很大。大约有72%的学生害怕与人交谈,他们对口语有恐惧感,缺乏信心;23%的学生虽然能够与人交谈,但言之无物,不谙技巧;只有5%的学生善于交谈,能够用英语表达思想。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调查发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将学生置于一个共同的教室,以黑板和多媒体传输为基本教学模式的固有格局,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按部就班采用课本进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给定一个讨论话题,间或向学生提问,然后就材料中某些问题或延伸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最后进行总结,课堂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练习上,整个教学过程只是学习语言体系到背熟材料进行情景对话的过程,课堂气氛压抑。
(三)教学内容脱离职场环境
大多数学生反映教学内容选取上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脱离,只注重训练学生的日常英语交际能力,例如谈论天气、兴趣爱好、自我介绍等,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实际场景口语训练,没有创造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职场语言交际能力;还有学生反映现今使用的教材只偏重学生听力的训练,口语练习严重不足。
(四)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局限于对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对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简单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全面与持续发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难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五)教师缺乏专业素质
承担高职口语教学的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缺乏专业背景教育,他们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领域、岗位技能要求不了解,因此难以从职业岗位能力的角度构建口语教学内容。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学习过程,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学习者的相互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就要有效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切合了我们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提倡并推行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灵魂思想,能够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能较好地改善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为我们的高职口语教改工作提供了夯实的理论指导与支持。
三、以培养职场语言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口语教学改革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是一所以财经类专业为主和以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在金融、会计、旅游、酒店、商务、营销、文秘等行业的第一线工作,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就业的技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从20xx级会计专业和金融专业选择两个班进行试点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实际,通过实践教学循序渐进,英语口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创新教学内容,服务就业岗位
院课题组成员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各业务岗位口语交际技能要求,联合开发基于业务岗位工作过程的口语教材,教材以“培养职场语言能力为导向,突出财经类专业特色”为原则,以财经类各个特色专业为情景基础,精选了各岗位典型的口语情景,把各业务员经典业务案例融入到口语教学中,有助于培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课堂教学与职场活动对接。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在口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情境设计要贴近未来的职场环境,让学生学得实用,激发学生参与交谈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好,说好英语,实现“学中用,用中学”,迅速提高职场口语表达水平。其次,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处在一种类似真实的情境氛围之中,将原本晦涩乏味的口语输入包装成绚丽多姿的生动对话,这既有益于教师的授课,也有益于学生的主动“习得”。最后,教学场地不要局限在教室,把口语对话搬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去,可以带学生到英语角、商务谈判室和会展中心等场所进行实地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转变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信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评价方式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我院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一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的评价体系。
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从“考官”的角色逐渐转变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情、态度的观察,利用提问法或模仿、复述、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对学生做出及时评价,并结合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整个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英语口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及语言的流利程度等。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评定要公正、客观,在给学生评分时,尽量根据学生能讲多少,能完成多少任务为准,而不是专挑学生的错误。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准确和客观的。
(四)提升专业素质,培养“三双”师资
要较好地完成以培养职场语言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目的,必须要有一支“双师、双证、双语”的“三双”型教师队伍。我院口语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学习财经类专业知识,熟知该专业对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取得了“国际商务师”、“单证员”、“理财规划师”和“翻译(笔译或口译)”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结语
以培养职场语言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口语教学改革能够服务专业、服务就业市场、服务学生职业生涯之发展,势必将为我们高职口语教学课程内容的筛选、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夯实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第一手实践经验。通过本次教改的研究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的环境中,直接学习知识和运用技能,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的结合,激发学生参与交谈训练的积极性,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