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教育论文(优选3篇)
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教育论文 篇一
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教学分析钠的化合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钠的化合物教学进行分析。
首先,钠的化合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钠的性质、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图像展示和理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钠的基本性质,如钠的金属特性、钠的活泼性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钠的常见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并介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苏打粉等。通过对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介绍,学生可以对钠的化学特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钠的化合物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例如,可以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和生成的气体。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钠的活泼性和与水反应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可以提问为什么钠在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以及该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等。通过思考和分析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钠的化学特性的理解,还可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钠的化合物教学效果应当通过评价和反馈来进行检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方法,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来评估学生对钠的化合物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及时进行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钠的化合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教育论文 篇二
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钠的化合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钠的化学特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钠的化合物教学进行分析。
首先,钠的化合物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钠的化合物教学的核心目标,如学生了解钠的化学特性、熟悉钠的常见化合物、掌握钠的实验操作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钠的化合物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图像展示、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展示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生成的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像展示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最后,钠的化合物教学应进行全面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笔试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价方法应涵盖学生对钠的化学特性的理解、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通过全面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钠的化合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教育论文 篇三
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教育论文
“钠的化合物”是人教社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内容。在处理本节课时,我采用引导式对比法,边讲边做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分析,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中获取新知。教材在设计中针对钠的化合物的相关性质,配设了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如果经过进一步设计,把这些实验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素材的形式呈现,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体验认知的过程,进而提高课堂质效。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提问与评价等侧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过氧化钠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酸等的反应。并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掌握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过氧化钠为什么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过氧化钠可作为羽毛等的漂白剂,而氧化钠却不可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联系生活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轻易地把好奇的学生带到新课的教学内容中。
(2)新课讲解①通过现场演示,可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一些物理性质。②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分别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这两个化学方程式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特点,以及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③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的反应与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类似,可用相同方法分析。④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用实验方法验证过氧化钠的漂白性。⑤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主动思考的精神,让学生讨论:过氧化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⑥用列表法比较过氧化钠和氧化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化学。
二、课堂教学
本节课把Na2O2性质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成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作为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由于探究过程中问题呈现的多样性、学生实验能力的不足及探究过程中兴趣的分散,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和强化。下面将从课堂教学的知识、动机、教师关注三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1.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的知识体系大体包括三类:(1)教材及教参提供的知识;(2)教师个人的知识;(3)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
在本节课中,经过探究性实验设计,传统授受式教学中知识以提出问题方式呈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包有Na2O2的脱脂棉团被滴水引燃、CO2与Na2O2反应的改进实验引燃的事实,与常识中用水和CO2灭火的旧知形
成反差,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淡黄色粉末的兴趣,并以这两个反应为主线展开了本节教学内容,即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与Na2O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教学中的另一主线,在小结中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呈现,学生通过试管实验探究了两个反应中的.生成物。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和放热的现象,结合钠的化合价变化推测出溶液中的阴离子可能为氢氧根离子,并滴加指示剂进行证明。针对气体的成分学生进行了推测,讨论对气体收集、检验的实验设计并分组操作。
相关的实验内容得到复习和应用,但扩充课堂知识容量的同时,也冲击了对Na2O2与水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的分析。由于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从实验的兴奋中沉寂下来,接下来对Na2O2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学生对酚酞先变红后褪色及中间物质H2O2的生成掌握得较好。颜色的变化是学生未曾预料的,和形象思维相关联,激发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与此相关的Na2O2的强氧化性和漂白性等难点能够在过程中顺利解决。课后我体会到把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引导向抽象的逻辑思维,需要一个暂短的停顿以调整他们的兴奋点。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既有知识角度进行电子转移情况的提问,比直接采用解释性的语言深入剖析效果要好得多,可以在反应本质的学习之前引发每个学生从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讨论中回归到对物质结构的分析中,为深入讲授、突出重点铺设台阶。在此反应中,探究酚酞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时会引发多角度、不同层面的讨论和实验展开,也有一些教师在此问题上进行了拓展。本节课授课时,并没有向这个角度做有意引导,只是在评价观察的细致程度中强化了这一反常现象,以讲授的方式过渡到H2O2的生成和Na2O2的氧化性特征,学生接受得很自然。
对于指示剂在酸、碱性条件以外的变色情况,高一的学生还没有过多的想法,主要的质疑源自教师的启发。控制(2)类知识,压缩,甚至回避探究活动中的分枝问题,为主体部分的展开赢得了时间。探究式学习不是要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把所涉及的问题一一弄清楚,它是一种结合讲授的学习方式,要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服务。
2.教师关注
分组实验、探究式学习、提问结合组内汇报的组织形式,使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更充分。教学中酚酞试液颜色变化的细节、Na2O2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方式、Na2O2与CO2反应时气球的变化都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引发的讨论和争执丰富了教师关注的角度。分组实验使组内汇报和个人提问相结合,便于照顾学生整体的积极性和个体的优势。
在教学中实验讨论和数据的收集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也是教学设计在实施中失衡的主要原因。以后的教学中在分组时应当细化到能力强弱的个体搭配、提高教师自身的进程调控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关注的基础。
3.课堂管理方式
课堂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控制型、放任性和民主型三种。在本节课中,我在化学组教师指导下,创造了游戏式复习法,师生互动非常活跃,效果非常好,受到了专家的好评。研究结果表明,把课堂管理作为建立和维持有效学习气氛手段的教师,比把重点放在强调自身权威性或严格执行纪律的教师更可能成功。在以往教学中,Na2O2和水反应的验证性实验用于丰富和验证教师的讲授,虽然教学进程的掌控比较容易,但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把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师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转化。下放演示实验,把验证性操作变为探究性操作,可以较为容易地转变课堂管理方式,这是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的优势。
4.学生活动的控制
本节课的活动重点在于Na2O2和水及二氧化碳的两个反应。在实验设计讨论中,学生的踊跃发言为组间进行操作的优劣性评价提供了素材。分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在学生内部分化出平行的团队,竞争和交流、分歧和争执带动了问题的深入和探究的展开。但以实验进程作为授课进程的主要依托,也给教师带来了控制课堂学习内容整体进度的新问题。学生采集信息的效率差异,实验中的偶发事件(如试讲中Na2O2意外引燃)都要求教师随时对学生活动进行调整。教学进程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应当为实际活动过程中的调整留有余地。授课时,我在2/3以上小组收集到数据后宣布全部停止实验,还是给后续内容的展开造成了很大压力,课堂小结和习题巩固仓促进行且超时。
三、提问与评价
教学中由表及里地安排了四个层次的问题,分别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设计、电子转移情况分析,到反应特征的总结,全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愿回答。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比较及形成性练习被安排作为全体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实验设计时发生的组间分歧还带动了组间提问,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在其间扮演了促进交流的组织者角色。在组间实验数据交流中,提问了两组没有完成实验内容的同学,由于预设了“实验中成功和失败的数据同样有意义”的观点,这两组的学生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受做了反思性回答,更为精彩。在教学中实验设计的讨论、优劣性评价及操作现象和原因发挥过多,没有做到合理分配,课堂操控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