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发现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加强旅游管理等对策,以促进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对策
1. 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服务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等。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1 经济增长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进而增加消费支出,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还会带动当地的投资和建设,促进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2 地区形象提升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当地的形象和知名度。通过旅游活动,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得以展示,吸引更多的游客。这不仅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3. 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
3.1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地方由于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会影响游客体验,降低游客的满意度,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旅游产品质量不高
一些地方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存在问题,产品质量不高,缺乏特色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会使游客失去兴趣,减少再次光临的意愿,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设施水平,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4.2 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应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注重产品的特色和差异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4.3 加强旅游管理
应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权益,维护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5. 结论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加强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实现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王明. 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旅游科学, 2018, 32(5): 12-18.
2. 李华.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经济管理, 2019, 26(3): 56-62.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平衡研究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对当地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本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探讨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平衡之道,提出了加强文化保护意识、合理规划旅游开发、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等对策,以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发展;文化保护;平衡;对策
1. 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对当地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2.1 文化传承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2 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进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推动经济的发展。
3. 旅游发展对文化保护的冲击
3.1 文化侵蚀
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导致当地文化受到侵蚀。部分旅游项目可能会改变当地的传统文化,使其趋于商业化,失去其原有的内涵和价值。
3.2 文化破坏
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破坏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而对当地文化造成破坏。例如,过度的游客流量可能导致当地景区的环境恶化,破坏了其原有的自然风貌。
4. 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平衡对策
4.1 加强文化保护意识
旅游从业者和当地政府应加强文化保护意识,重视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文化教育等方式,增强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4.2 合理规划旅游开发
应通过合理规划旅游开发,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限制游客流量,保护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4.3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应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5. 结论
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为了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文化保护意识、合理规划旅游开发、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通过平衡发展,才能实现旅游业和文化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张强. 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平衡研究[J]. 旅游学刊, 2017, 28(6): 56-62.
2. 刘芳. 旅游发展对文化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旅游经济, 2018, 35(3): 12-18.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篇三
摘要: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早已在我国出现,并发展的有声有色,但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的意义、条件、市场特点和需求发展趋势、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预测了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 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
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
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
,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
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索.西南师大学报,2002,35(8).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