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弄臣》的研究文献述评论文(实用3篇)

歌剧《弄臣》的研究文献述评论文 篇一

《弄臣》是一部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现代歌剧,该作品于1956年在北京首演,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弄臣》的音乐创作、剧情设置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绘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影响。

首先,冼星海在《弄臣》的音乐创作上做出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他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古典音乐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语言。通过运用中国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他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情。同时,冼星海还借鉴了西方歌剧的表现技巧,运用合唱、独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来展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这种音乐创作手法既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又与西方音乐相结合,为中国歌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次,剧情设置是《弄臣》的另一个亮点。该剧以明朝末年的权力斗争为背景,通过展现弄臣李自成与明朝官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内忧外患的严重性。剧中人物形象丰满,角色性格各异,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这种剧情设置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历史背景,也使得剧中人物的命运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最后,冼星海在《弄臣》中对历史事件的描绘也值得一提。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权力斗争和民变起义的描绘,他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他通过音乐的力量,将历史事件中人民的呐喊和愤怒传递给观众,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同时,他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创造,赋予了剧中人物新的命运,使得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综上所述,《弄臣》是一部在音乐创作、剧情设置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绘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歌剧作品。它不仅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探讨,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这部伟大的作品,使之在中国音乐史上继续发光发热。

歌剧《弄臣》的研究文献述评论文 篇二

《弄臣》是中国现代歌剧史上的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深入的剧情表达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再创造而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瞩目。本文将从《弄臣》的创作背景、音乐特色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其在中国歌剧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弄臣》的创作背景。该剧创作于195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冼星海以《弄臣》为媒介,借助音乐的力量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新时代的向往。他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权力斗争和民变起义的描绘,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这种与时俱进的创作背景使得《弄臣》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对《弄臣》的音乐特色进行分析。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做出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他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语言。通过运用中国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他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情。同时,他还借鉴了西方歌剧的表现技巧,运用合唱、独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来展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这种音乐创作手法既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又与西方音乐相结合,使得《弄臣》在音乐上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我们需要考察《弄臣》在社会上的影响。该剧首演后获得了极高的反响,被广大观众誉为中国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弄臣》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入的剧情表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歌剧的独特魅力,为中国音乐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此外,《弄臣》还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弄臣》是一部在创作背景、音乐特色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歌剧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入的社会意义,为中国音乐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这部伟大的作品,使之在中国音乐史上继续发扬光大。

歌剧《弄臣》的研究文献述评论文 篇三

歌剧《弄臣》的研究文献述评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歌剧《弄臣》的研究文献述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留学生和一部分外籍艺术家的艺术活动,推动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歌剧已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歌剧、喜欢歌剧及研究歌剧。

  一、歌剧《弄臣》的宏观价值

  歌剧《弄臣》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较为成熟的一部代表作,根据法国著名现代主义剧作家雨果的戏剧《逍遥王》(又译《国王行乐》)改编而成。歌剧中,在性格特征的刻画、意识形态的描绘等方面,都可谓上乘之作,现己成为世界歌剧史上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这部歌剧不仅丰富了意大利歌剧的宝库,而且对当时的西方歌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一作品标志着威尔第已是一位可以与瓦格纳并称的歌剧改革者

”。

  剧中有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善恶兼具、多重身份的弄臣(黎戈莱托);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曼图阿公爵和纯真深情、美丽善良的吉尔达(黎戈莱托的女儿)。剧中唱段大多都成为世界名曲,如第二幕吉尔达的咏叹调《亲切的名字》、第三幕黎戈莱托的咏汉调《你们这帮狗强盗》、第四幕中公爵的抒情咏叹调《女人善变》、第四幕中公爵、玛琳娜、吉尔达、黎戈莱托的冲突性四重唱和暴风雨三重唱等。戏剧冲突引人入胜,音乐张力扣人心弦,戏剧和音乐交融,是一部极富戏剧性的歌剧。

  纵观整部歌剧,宏观的历史意义和微观的戏剧效果都很有研究价值,对声乐学习者在塑造歌剧人物角色方面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二、歌剧《弄臣》的研究文献现状

  1851年,该剧在威尼斯首次上映后,歌剧界和普通观众好评如潮,受众面越来越广,专门研究该歌剧的著作和学术论文日益增多。笔者在教学的同时,全面系统的进行了研究和整理,以往涉及歌剧《弄臣》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大部分:

  (一)通史类著作

  《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谷文娴、陶辛著)、《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著)、《欧洲音乐史》(张洪岛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朗格著)、《简明牛津音乐史》(亚伯拉罕著)、《西方音乐文化》(蔡良玉著)、《歌剧音乐分析》(张筠青编著)、《西方音乐史教程》(李秀军著)等,上述著作对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创作风格作了整体的概述。

  (二)歌剧类专著

  《歌剧概论》(林华、钱苑著),详细阐释了歌剧的概念、基本特征、发展历程、结构特点等,其中对歌剧《弄臣》的器乐宣叙调和四重唱也作了较详细的音乐分析。这是一部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具体的教材。

  《歌剧美学论纲》(居其宏著),详细阐释了歌剧的风格特征、体裁特征、戏剧性特征、文学特征等,在阐释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和冲突性时,列举了歌剧《弄臣》的经典唱段。

  《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分析与鉴赏》(李秀军著),详细阐释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与风格特征及经典作品赏析。对于歌剧《弄臣》,书中提到:“从主题思想上,这些歌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压迫平民的罪恶行为,以及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些被所害、被侮辱、被欺压人物的深刻同情。在艺术上,这些歌剧中的主人翁已从早期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转变成更为丰满和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对人物内在刻画及人物心理状态发展的描写,成为这一时期歌剧的主要特征。而管弦乐队也从早期歌剧对声乐的`从属地位,转变成积极参与的角色,主动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

  此外,还有《作为戏剧的歌剧》(科尔曼著、杨燕迪译)、《歌剧》(查尔斯汉姆著、陶辛译)、歌剧脚本等。

  (三)专题性讲座

  2009年5月23日,于中央歌剧院1号排练厅,歌剧研究专家刘詩嵘以“比奴隶还悲惨的小丑”为主题,深刻剖析了改歌剧的艺术魅力。

  (四)研究性文献

  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以歌剧《弄臣》为关键词,共有227篇相关文献,笔者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献做一个简明扼要的述评。

  《威尔第的歌剧理想》([苏]德鲁斯金在《外国名作曲家研究论文集2》上发表),文中阐述了威尔第创作歌剧写作特点,并提到他非常欣赏雨果极具戏剧冲突的剧本内容,同时继承并发展意大利美声传统,准确到位地再现戏剧冲突,塑造出个性鲜明的音乐形象。

  《格鲁贝洛娃版<弄臣>中吉尔达咏叹调的分析及歌唱实践》(王小霞于2007年3月在《齐鲁艺苑》上发表),文中将女主人公吉尔达的两首咏叹调进行了本体研究,分析了歌唱家的表现特征,该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性很强。

  《歌剧<弄臣>艺术价值探讨》(刘波于2007年8月在《长江大学学报》上发表),文中深入分析该歌剧的时代背景、主要角色及其惟妙惟肖的人物关系、准确生动的音乐风格等,并个案分析,有助于读者透过歌剧《弄臣》的艺术价值,了解当时时代的艺术思潮。

  《简析歌剧<弄臣>中黎戈莱托的形象塑造》(付珊于2007年3月在《教书育人》上发表),文中以男主人公黎戈莱托为例,深入分析创作手法与该人物特定故事情节的相结合,揭示主人公的善与恶、喜与悲,从而共同推动剧情发展,营造情节高潮和情感高潮。

  《善恶灵魂的交织——论歌剧<弄臣>中黎戈莱托的音乐形象塑造》(王艺培于2007年1月在《池州师专学报》上发表),同样以男主人公主黎戈莱托为例,阐释其多重性格并深入分析善恶背后的原因,以及在塑造时应注意的细节要求,有助于读者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对男主人公的认识,了解了全剧。

  《歌剧<弄臣>中序曲的使命——黎戈莱托音乐主题探析》(陈琼于2007年5月在《三峡大学学报》上发表),文中具体分析该序曲的音乐结构和“诅咒”主题的写作特征,深入探究蕴藏的内涵意义,犹如全剧的倒叙与浓缩,是一首具有代表意义的前奏曲。

  《隔山打牛——歌剧<弄臣>中一种诠释剧情方式的运用——以揭示弄臣与公爵关系的二重唱为例》(陈琼于2007年6月在《三峡大学学报》上发表),文中提出“威尔第在他的歌剧《弄臣》中就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和主题的揭示要求,在揭示主人公黎戈莱托和公爵的矛盾冲突时就采用了一种‘隔山打牛’的方式,把二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诅咒,既矛盾、复杂的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晰而又巧妙,为今天的歌剧艺术及其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该课题的观点形象生动,揭示了此部歌剧的深刻内涵。

  《“笑”对人生——<弄臣>》(于江波在《新西部》(下半月)上发表),文中分析了男主人公的坏笑及不道德的行为而引发的个人悲剧、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不公平,“笑”的同时在怒、恨、担心,最终导致绝望,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看清“笑”背后的悲剧色彩,理解悲剧内涵。

  此外,还有很多优秀论文。

  三、系统研究的微观意义

  大量的文献检索及阅读研究,不仅给笔者提供了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权威著作,其精炼的语言、准确的概念,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且,在核心期刊和国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大都是立意清晰、观点新颖、论据有力,给我国的歌剧学习、演绎及其爱好者,提供了符合国人文化艺术环境的方法与成果。虽然这种专题研究涉及的阅读信息量非常大,但如果有类似本文目录式的研究索引,可以启示研究学习人员,快速的学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更深层次的、高效率的为我所用。

  笔者认为,好的文献必须依靠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以歌剧《弄臣》为例,其优秀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纵向上,探求剧作家雨果、曲作家威尔第在创作时的源泉,历史地深入了解歌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高屋建瓴地把握其创作灵感、戏剧思维、独特风格及其效果贡献;横向上,广泛涉猎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研究著作、论文成果,包括各种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其他专题资料,开阔思路,“以避免孤陋寡闻、知识单一造成的主观片面性”,从而“获得新鲜的刺激和深刻的啟发,以达到新的高度”。专题研究的目的,是要探寻出适合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知识与技巧。

  根据笔者的实践体会,关键在于“悟”,把系统研习的启示、启迪,转化为自己对曲式的分析能力和对音效的把握能力,把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的戏剧性融合起来,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剖析所研究的歌剧主题思想及其人物角色,从而达到“以史为鉴”的传承、创新的学习效果。质言之,只有“完美的准备”,才能获得成功的“为我所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秀军.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分析与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美]琼·道纳门,玛利亚·契亚切亚.完美的准备[M].罗抒冬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焦杰.歌剧美的探索[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相关文章

论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优选3篇】

福柯的...
论文2018-04-05
论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优选3篇】

学术论文(实用6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术论文范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
论文2017-03-04
学术论文(实用6篇)

科技的异化及其扬弃【通用3篇】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科技异化的现象和实质做了初步的探讨,揭示出科技异化的本质特点和存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扬弃科技异化的合理化建议,以实现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作 者: ...
论文2014-06-04
科技的异化及其扬弃【通用3篇】

关于责任的议论文

第一篇:太阳的责任是照耀大地,大海的责任是容纳百川,大地的责任是养活动植物……而我们的责任呢?我们的责任又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没经历世道的苍凉,因而我们没有像鲁迅那样忧国忧民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踏入社会...
论文2018-09-04
关于责任的议论文

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论文【优选3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大量收集有关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书籍和资料,从网上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归纳总结,对该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
论文2017-09-05
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论文【优选3篇】

幼儿涂鸦活动的开展的论文(实用3篇)

[摘要] 幼儿对绘画有着一种自然的需要,在涂鸦中,他们用绘画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内心情感,在感知、操作、表现中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得到发展,同时表现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
论文2017-04-02
幼儿涂鸦活动的开展的论文(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