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最新6篇】
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一
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类型,用于阐述和论证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加有说服力和有逻辑性的议论文。
首先,在写议论文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某种观点,我们都需要在文章中清楚地表达出来,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明确立场后,我们应该进行一些背景调研,了解相关的事实和数据,以便更好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其次,议论文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要讨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正文部分应该对观点进行详细的论证和阐述,可以列举事实、数据、案例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结论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写作技巧。首先,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其次,我们应该注意逻辑性,确保文章的每个观点都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并能够相互支持和衔接。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实证和客观性,尽量使用可靠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避免过多的主观臆断和情感色彩。
综上所述,写好一篇议论文需要明确立场和观点,合理安排结构,注意写作技巧和逻辑性。希望以上的写作指导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写出更加优秀的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二
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用于阐述和论证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加有说服力和有逻辑性的议论文。
首先,在写议论文之前,我们需要对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应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数据,以便更好地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以便更好地进行辩证思考和论证。
其次,议论文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要讨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正文部分应该对观点进行详细的论证和阐述,可以列举事实、数据、案例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结论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写作技巧。首先,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其次,我们应该注意逻辑性,确保文章的每个观点都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并能够相互支持和衔接。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尽量避免过多的主观臆断和情感色彩,以便更好地说服读者。
综上所述,写好一篇议论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合理安排结构,注意写作技巧和逻辑性。希望以上的写作指导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写出更加优秀的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三
高考指导: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
一、【对照式(正反论证)】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确中心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
第3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作用
第4自然段:反面观点总结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危害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现实意义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
二、【平面并列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明确写作范畴,提出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做法一 + 过渡 + 事例 + 分析
第3自然段:做法二 + 过渡 + 简例1 + 简例2 + 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4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结尾强化中心
三、【并列例证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确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事例一(夹叙夹议)
第3自然段:事例二(夹叙夹议)
第4自然段:集中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5自然段:结尾强化中心。
四、【由古而今递进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论据(排例)
第3自然段:分析总结古人事例
第4自然段:转折引入“当今意义”
第5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详例)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辩证分析后总结
五、【由古而今对照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回望历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个详例)
第3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个简例)
第4自然段:反观当下 + 今天的反面现象
第5自然段:呼应开篇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强调
六、【“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比兴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提出“原因” + 详例1 + 详例2
第3自然段:从“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4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
第5自然段:承接第4段,归纳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七、【“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写作对象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摆出“具体的现象”,并归纳出普遍现象
第3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4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5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第6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三)结尾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
八、【“引-议-联-结”时评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第2自然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3自然段:议论:原因一
第4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第5自然段:回归材料,联系现实情况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九、【“先破后立”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与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观点,做好铺垫。
第3自然段:“立”的部分,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4自然段:正面的例证(排例或者详例都可以)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观点。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结 语:
考场作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按照合理的论证思维展开,让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畅,那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议论文九种结构模式并不代表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求所有同学都要严格按照这些结构模式来写。
反而,我们鼓励有较好写作能力的同学能够放开去,在正确立意之下大胆写出富有个性而符合逻辑的文章。但是,对于大部分依然备受考场作文折磨的高三学生来说,能够借鉴他人的写作思路来轻松组织自己的写作是一条捷径,同学们不妨大胆用起来!
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四
1、经典诗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盛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气;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
“捡来的钥匙,打不开自己的门”的理性……
前人将最宝贵的哲思与情感寄托在这轻盈曼妙、醇厚幽深的诗句中,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源泉。
2、名言荟萃。
阐明天地万物之道理,探究世故人情之变化。言简意赅,包罗万象,尽在名家名言之中。
3、名典荟萃。
仔细想一下,我们会发现我们是生活在前人的经典故事的星空下,孟母断织、望梅止渴的智慧,伯牙子期、卧薪尝胆的志向,普罗米修斯的反抗,潘多拉盒子的灾难,阿基米德的杠杆……人类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类思考的结晶,灿若星辰。涉足典故的银河,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4、名人小传。
以人为鉴,正己明治的唐太宗;横刀一笑,舍身求法的谭嗣同;
超越痛苦的天才霍金;不畏强权,世界上最伟大的拳王阿里;瞪着三轮车,无私奉献教育的白芳礼……
在芸芸众生中,他们是一座座丰碑。读他们,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渺小,更能体会到绯红的未来。
5、艺术形象。
被现实不断逼迫,最终完成反抗的林冲;
对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贾宝玉、林黛玉;
一生不幸,孱弱消失的祥林嫂;
个人奋斗,最终精神毁灭的祥子;
卑微但善良的羊脂球、伽西莫多;
倔强敏感,心灵高尚的简爱……
他们的命运虽来自文学创造,但却浓缩了现实社会中每个人与生活对抗的影子。他们的风采足以令现实中的我们敬仰、反思。
6、时政人物。
汶川、玉树抗震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感动中国的一群平凡而不普通的人,伊拉克战争的满目疮痍,日本教育兴国的迅速崛起……发生在身边,而又发人深省;新鲜,而又有力。这些同样是我们值得深入开掘的富矿。
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五
例证法是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如果例证法用得好,让事实说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所谓“事实胜于雄辩”。然而,仅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要有鞭辟入里的分析,边摆事实,边讲道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那才使人信服。
赏一赏(例一)
心怀祖国,生命精彩。 (论点)
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拂走了牧羊老者的扬扬须鬓;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涤荡着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苏武的一根竹杖,岳将军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他们精彩的生命,也早已在历史的天空中飞扬。 ( 事实伦据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心怀祖国,在心灵的天空中,他们倾尽了对祖国的满腔热血,用执着与忠心,营造出了精彩的生命。( 分析扣题 )
完整的论证结构应是-----
观点(分论点)-叙事(论据)-分析扣题
评一评(例一)
题目: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行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存在不足:有叙无议(以例代议)
(例二)
因为坚持不懈,所以生命精彩。 (论点)
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惊奇,书写了一段千古的悲歌,他就是苏武。他,用时间与智慧演绎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钱学森。他,用意志演奏出生命的乐章,在失聪的时候,他扼住命运的咽喉,勇创生命的交响,他,就是贝多芬。他们面对困难,战败障碍,坚持不懈,拥有精彩的生命!
议论文写作指导 篇六
一、作文题目的拟定
1、题目的含义和重要性
题:本义是人的前额,目:眼睛。前额和眼睛是人体最为突出部位。文章之名称犹如人体之前额和眼睛,是文章之中心。所以借用题目为文章名称。
2、好题目的要求
准确、简明、新颖
3、牛刀小试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温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温度了。
它在墙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要求:⑴文体为议论文;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自由》
? 《论自由》
? 《我们应该追求自由》
? 《自由与规则》
? 《既要追求自由,又要遵守规则》
? 《从心所欲不逾矩》
思考:阅卷老师最喜欢哪些题目呢?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谈变化》
? 《变与不变》
? 《生理之变与心理之变》
? 《正确看待变与不变》
? 《外物流转 我心永恒》
? 《今年花胜去年红》
对比一下这些题目的优劣。
4、见多识广(分类)
论题型:《谈骨气》《论宽容》《最苦与最乐》《位置与价值》
论点型:
陈述判断类:《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疑是进步的阶梯》《利刃弑母折射教育空白》《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刷新自己》
否定反问类:《莫让偏见遮慧眼》《班门弄斧有何不可》《大可不必忧心》《道德绑架何时休》《不要轻易说不》《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化用诗文类:《今年花胜去年红》《近墨者未必黑》《为书消得人憔悴》《怎一个“慢”字了得》《一招鲜不能吃遍天》《彼岸,灯火阑珊》《业精于勤辅以嬉》《莫使繁华遮慧眼》《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05福建)
二、议论文的开头
要求:
? 扣材(联系材料)
? 扣题(开篇点题)
? 论点(亮出论点)
? 简明 (百字以内)
结合三篇优秀作文的开头,揣摩这四个要求,加深印象。
1、世间再无真“狂”人(2011年湖南卷)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滑头滑脑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
2、请读懂自己的内心
拥有之前,是对艺术品的惊叹;拥有之后,是对艺术品的失望。艺术品还是同一件,然而,不同的是两时的心境。人们往往只有在拥有一种事物之后,才能清楚地看懂内心对它的评价。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不妨读懂自己的内心,才不会事与愿违。
3、外物流转,我心永恒
千年前屈原悠悠一叹:“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诚如此言,身体躯干可以更换可以支离可以破碎,但于心腔中跳动的那股赤诚,游动的满腔热血,却是无论的侵害损毁,都亘古不变。外物流转瞬间即变,我心永恒万世不改。
三、分论点的切分
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的设置不仅关系着能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还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例如:
1、《踮起脚尖》(湖南卷)
分论点一: 踮起脚尖,是对未来的憧憬。
分论点二:踮起脚尖,是对知识的渴望。
分论点三:踮起脚尖,是对自己的超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并列关系,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国卷)
分论点一: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思想。
分论点二:不同的思想选择不同的角度。
分论点三: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答案。
结论: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3、《大可不必忧心》(2012年泉州市质检卷)
分论点一:忧心是上一代人爱的表达,却是下一代人爱的负担。
分论点二: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分论点三:放下忧心,让孩子们大胆地去走吧。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
4、《我愿生长在一个慢的时代》(2012年广东卷)
慢,能让人守住约定,让君子之交历久弥坚。(何启治向陈 忠实约稿)
慢,能让人去掉内心的浮躁,静下心来专注眼前的事物。(钱钟书热读冷僻书)
慢,能让人用悠长的眼光看到生活的永恒。(川端康成赏花)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5、《举手之劳 感动常在》(2012年全国卷)
举手之劳,让生命重拾希望。
举手之劳,让社会拥抱温暖。
思考:这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个体生命递进到社会群体。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6、《勇挑重任不畏艰》(2012年山东卷)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心系祖国的召唤。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勇于奉献的精神。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不需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小事就能彰显我们的价值。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 从“需要”到“不需要”,从肯定到否定。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7《女钢琴家启示录》(2012年辽宁卷“人要隐于音乐的背后”)
隐于生活的背后,我们多了真诚与友爱,少了浮华和虚伪。
隐于财富的背后,我们摈弃铜臭和诱惑,品味人生真正的追求。
隐于权力的背后,我们能发现人与人最纯洁、最真挚的情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从生活、财富、权力的角度,来探讨生活的真谛。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提出分论点。 8《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悔恨。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先正面,再反面,最后联系现实。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小结分论点切分的要求:
一篇议论文最好要有两个或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设置。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或对比关系。
四、本论部分主体段落段内结构
模式: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
示例:《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漫画中的人第一眼看上艺术品,就被它的精美所倾倒。他是一时被美蒙蔽了内心的想法,只注重于艺术品的外观。在他获赠之后,他不再狂喜,他静下心来审视艺术品才发现,艺术品原来也不太精美。假如第一眼看到艺术品时,他能冷静分析,全面考虑,而不是一见钟情地大加赞美,那么,得到艺术品后,他一定不会如此失望。可见,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心中对美的定义是什么,对每件事情的标准是什么,读懂内心,才能明白心之所向,才能在获得后感谢当初的选择,才能获得自我的愉悦和满足。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拿破仑对圣海琳娜说,他不快乐。这是拿破仑在拥有了许多凡人所不能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之后发自肺腑的申诉。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呢?因为他太迟才读懂自己的内心!在他一无所有之前,在他眼中,这些财富、高位也像是这艺术品一样令他求之如狂,而在拥有之后,才发现拥有的也不尽令人快乐。或许,他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模样,现在的一切都无法沁入他的内心,让他的内心感到快乐。因此,行走在世的每一个人啊,万万不可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遗落在现实中,否则将会遗憾终生。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付出惨痛代价。他们对财富厚禄、高官爵位趋之若鹜,蝇营狗苟,在钻营得利弹冠相庆之后,并没有得到意想当中的快乐,回顾当初,只是满身的疲惫,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又会涌上心头,令他们懊恼不已。究其根源,还是没有读懂自己的内心,没有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明白心中的标准,才在拥有许多之后,让原先的模糊认识给自己带来失望与悔恨。
小结常用的标志性语言:可见、因此、总之、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
五、论证要深入分析
简单的“论点+论据”的写作是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加上必要的分析,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议论文是分析说理的文章,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得深入透彻,就缺乏说服力论证力。 使论证变得深刻的常用方法: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条件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 我们来看两段文字:(点金术)
病文:“自古英雄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凡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着弟弟接济;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改文: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家中一贫如洗;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生活拮据,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这些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的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同样的观点,同样的材料,但两段文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病文”犯了我们大家写议论文常见的一种毛病:引而不析,例而不议。论据和观点相互脱节,两不关涉,材料
虽好,终是废铁一堆。而“改文”由于作者运用因果分析法紧扣中心论点对事实论据作了具体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中心论点服务,因而说服力很强。同样的材料,论证的效果却如此之不同,这无疑是作者的分析议论起到了琢玉成器、点铁为金的作用。
假设分析法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论据和分析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运用这种假设,首先必须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和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简单地说,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
常见语言标志:假如??就??;如果??那么??;若(不)??就??
假设分析例:
中心论点:大可不必忧心
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忧心让两代人有了分歧,而这并不利于下一代人的成长。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一心向善的呢?若总忧心,只是徒增上一代人的烦恼,甚至让孩子变得叛逆,想做一些荒唐的事情刺激整天对他们评头论足、苦口婆心的长者。但若能放手让孩子们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他们更能静心去寻找适合的人生之路,更能大胆地去开拓自己生命的这片沃土。都说年轻不怕失败,让他们去碰壁,去跌倒,在跌跌撞撞中收获人生的经验,又何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呢?
道德绑架可以休矣
争议不断的手术签字制度近日又惹出了新事件:广州一醉酒市民因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而不幸身亡。一时间批评之声四起。有指责医院见死不救的,有谴责家属道德沦丧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笔者认为,种种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的言论,可以休矣。
道德绑架,是指不考虑事件具体的背景来由,单以当事人未履行一定道德条目下的行为而大力抨击谴责,以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应的道德行为。比如“范跑跑”,因他在地震中撇下学生独自逃跑而饱受批评。很不幸,这次事件中,医院成了被指责的首要对象。如果我们尝试换位思考,事情也许不是那么简单。
病人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这本身就置医院于两难。首先,没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要不要接受手术,理应由家属自行决定,医院强行手术无疑是对家属的不尊重。其次,中国社会历来有以结果论成败的传统,一旦手术失败,医院可能担负“施救不力”的罪名,还要支付高额的赔偿金。再次,无论手术是否成功,手术费用由谁承担?如果成功,后续治疗费用又由谁来支付?如果家属以医院自行手术为由,拒不支付费用,那么,医院难免沦为慈善机构。若开此先河,难保一些爱钻空子的人不争相效仿。一次赔偿尚可,次数多了,势必会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行,最终造成对公众的不公。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因果分析示例:
中心论点:请读懂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