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最新3篇)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一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角度探讨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在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时所具有的主观意识和主观情感体验。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了解到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审美教育还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提高对生活的审美品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其次,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在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时所具有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学生可以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能力。此外,审美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最后,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事物时所具有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构思和表达,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三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摘要:美在每时每刻都是存在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美,只有真正揭示美包含的深刻内涵,美的存在才有真正意义,才能使学生对美的观察细致化,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美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美的旋律,充满美的感受,享受时时刻刻的美,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美感是进入美的桥梁,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只有细心、努力才能发现美。审美能力是每个人的良好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学生用美的心灵看待事物,用美去美化人们的情感、趣味的灵感世界,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立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对素质教育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美的教育更加要深入人心,让学生心中充满美,进行审美教育的重点是进行大量的具体感性的审美欣赏活动,进而上升到美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审美体验提升到理性认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美的感受。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能感受美的是人的眼睛及耳朵;而眼是最直接、最感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着重进行审美的感受力教育,进行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美具有生动的形象,它决定人们的审美观感,能用形象思维去感受它、领悟它。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审美感受力的表现。首先让学生直接感知周围美的存在,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学生都会觉得陌生而又新鲜,而一草一木是能用感观、色彩、声音和动作描述的,可以用美体验出来。因此,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环境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学校的花草树木,假山石笋,画廊楼阁,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学生在其中感受着校园的美。美术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美,指导学生观察审美的对象,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在观察和联想的进程中获得美感。让学生在审美的观察中,展开想象、联想,让美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样丰富了美的内涵与美的享受,加强了学生对美的理解、美的联想,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受力。
二、素质教育中的审美观
首先,审美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美,因此审美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音乐、美术之中,美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起到作用。不是石破天惊的,而是起到点滴、柔和的作用,有其明显的潜在性,迟早将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观察、训练才能养成的,是通过日渐积累的实践形成的。美的形成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思想水平等差异,而使不同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不同。
三、审美教育与文化教育相互作用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文化素养及学习习惯、技能等的培养。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有利于智力教育任务的愉快完成,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利于结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加工、储存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很高要求。现代心理学揭示了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而痛苦、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不利于该活动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情绪背景。审美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他们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时,美感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诱因,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和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为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另外,美育要求教师用美的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这样的教学美同样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它消除了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增添了教学情趣,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而这一切就能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
四、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审美教育,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创造力。审美观的形成,首先表现于文学艺术领域,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总是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产品,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技能技巧的运用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完成美的创造的一种实际能力,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审美观离不开具体情感,审美观中也渗透着理性。因为审美活动不仅靠感觉效果,而且靠想象及美好形象的引导。审美理解力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审美评价上,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世界观、审美观决定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时,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善于辨别美和丑的能力,使广大学生能自觉地摒弃和反对丑恶的东西,热爱并接受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