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论文【优选3篇】
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一
标题: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首先,文章介绍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学课程的不足之处,包括内容过于繁杂、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等问题。随后,本文提出了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最后,文章讨论了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意义,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等。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背景;意义
引言: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业市场等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学课程通常以理论为主,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需要对农业经济学课程进行改革。模块化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传统农业经济学课程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农业经济学课程以理论为主,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首先,课程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和理解。其次,课程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再次,课程缺乏实践性,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将传统课程进行拆解和重组,形成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意义
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模块化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模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模块化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模块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后,模块化课程能够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需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模块化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结论: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模块化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农业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二
标题: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首先,文章介绍了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随后,本文提出了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最后,文章讨论了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结果,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实施策略;效果评估
引言: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模块化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评估效果,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和评估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1. 课程设计与开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符合模块化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同时,要注重课程的结构性和层次性,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和整体性。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考核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考核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试、作业报告、实验操作和综合评价等。
二、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
1. 学生学习成绩: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模块化课程的态度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结果
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激发,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结论: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是农业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实施策略和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农业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模块化课程改革是农业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篇三
农业经济学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农业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人才培养体系[1],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改革试点专业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切需要进行配套的课程与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以其为先导探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可以在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为其他课程及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直接的指导和范例。
按照改革方案,人才培养分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为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完善和调整课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农业经济学”是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属于应用经济学和部门(或产业)经济学的范畴,以我国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现实为研究材料,以农业经济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线索,进行农业经济内在规律解释和政策分析。在一代代农经人的努力下,农业经济学课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但在内容设置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难以满足按类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课程体系上看,说教化的理论范式,使课程内容政策化;课程外延边界不清,体系凌乱;缺乏严密的经济学基础,研究方法欠规范[2_3];从教学实践看,作为研究型课程,教师科研业务水平显著影响教学,有的老师教学仅是承袭所学,或是照本宣科,同时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对基础理论课缺乏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造成了教学形式一言堂,教学方法枯燥等问题[44];从教学效果和考核看,一考定终身的闭卷笔试是最常用的考核方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没有通过教学和考核很好的培养起来。
针对以上“农业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以模块化为突破点,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对“农业经济学”课程进行内容重构和设计,试图探究人才分类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二、“农业经济学”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职业教育中引人了模块化教学方法。本科髙校模块化教学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的课程体系模块化,比如建立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对理论课程和微观层面具体课程的研究较少。模块化是相对于长周期教学方式而言的一种教学形式,每个模块是相对独立、具有独立功能、瞄准不同培养目标、具有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8]。各模块之间在内容上要有逻辑关系、衔接融洽,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模块化教学与人才分类培养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既方便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又利于不同兴趣的同学自主选择深人学习的模块,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人能力。
“农业经济学”模块化教学改革,要按模块化思想对农业经济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要充分考虑其作为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从较髙的立意和目标出发,力求满足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将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作为导向,模块设计贴近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在理论教学中强化实证案例和数据,提高阐述和分析问题过程、总结观点、分析政策现状与走向等能力,通过实际动手来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对农业经济理论教学做到以事实说话,避免说教灌输,以问题为先导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在课程模块化中有突出的体现。该课程承载着培养农林经济管理各层面人才的重任,故而课程内容整合必须从我国“三农”实际出发。作为应用经济学下属学科,农业经济学必须时刻关注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及时补充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案例,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但又不能停留在解决问题层面,中国的农业经济研究应为农业经济学科直至整个经济学界做出实证与理论上的贡献,从而满足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研究方法规范化和研究成果国际化应成为农业经济学追求的目标。
第三,“农业经济学”课程模块化要瞄准致用性,将应用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体现为学以致用的精神。早期模块化教学研究中强调实用性,这与致用性有本质区别,实用性强调抛弃学术性的学习。本文认为农业经济的学术研究依旧有很强的致用性。致用性原则要求重视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作业或专题实践教学等形式,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文献和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通过撰写论文、调查报告或项目策划书等形式提髙学生写作能力,以讨论、演讲、答辩、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并且在期末考核时将能力培养环节的`表现记入成绩,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农业经济学”课程模块化要贯彻面向人才分类培养的原则。模块化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在某一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适应学生未来职业走向,为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做准备,因此内容上要及时补充新理论、新现状、新问题等提高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程度,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接触到农业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利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以社会实践为辅助,增加学生接触农业经济实际的机会,也使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组织协调等工作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为学生就业时与岗位顺利对接提供保障。
三、“农业经济学”课程模块化设计的依据
“农业经济学”课程模块化重构须以农业经济基本原理和农业经济形势变化为依据。农业经济学是本科生的基础理论课,以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为先修课程,一般在大二学期开课,这一时期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往往比较浅显和机械。作为第一门农林经济管理的专业课,农业经济学承担着构建基本专业知识框架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农业通识教育欠缺的情况下,农业基础知识和农业经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不能削弱而是要强化。因此,重构农业经济学课程必须以农业经济基本原理的完整、全面为前提,突出与实践联系紧密、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内容。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学课程还要关注全球农业经济发展,了解世界农业发展前沿,把握农业经济趋势、热点和影响全局的变迁,将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研究至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瞄准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课程体系的进步。
四、“农业经济学”模块化前提是对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理解
农业经济学课程被诟病的一个理由是繁杂,当前教学或教材内容一般包括:(1)农业(产业)经济,主要从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政策角度分析农业经济。(2)农业经济管理,这是基于不同管理主体的分析,从微观的农业家庭经营、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再到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均在阐释之列,但各主体的分析却因内容不同被肢解到不同的章节。例如对我国建国初期合作化运动的论述就分散到土地、家庭经营、合作社、农业政策等多个问题上。(3)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继承了生产经济学的外衣,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农业经济,但又加入了要素的宏观经济分析。
为满足人才培养和全面阐述农业经济学理论的需要,不能随意取舍上述内容,但是单一研究线索又使内容结构和衔接难以令人满意,若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需要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线索梳理。本文从多元视角梳理了课程内容,多元是从多个线索理解农业经济学课程思路,模块化是将联系紧密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主题板块,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教学重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
对课程内容和课程研究思路进行线索梳理是理解课程知识体系的前提。传统农业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农业生产(体现在资源、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的利用方面)被放在核心位置,其影响农产品市场和消费,并要求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不断调整与之适应。新课程体系对农业经济学阐释有两种思路:一是农产品市场和消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体现在农业内部是农业生产能力、结构、科技等变化,体现在农业外部是农业关联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后者又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制度变化互为推动;另一种思路基于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起点,与经济发展有着复杂关系的观点,先分析农业发展的直接方面,包括资源利用、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经营等,再分析其对社会经济进一步的作用,包括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产业经济、农业与资源环境以及农业组织制度变化等。不过,学者的共识是,将农业发展置于整个社会经济中,讨论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的关系,寻求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支持政策。
通过上述对农业经济学研究思路的整理发现,至少从这样几条线索来整理繁杂的课程内容才不致疏漏。一是以不同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线索,农户——农场——合作经济——农业企业——农业产业组织;二是以农业经营管理层次为线索: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产业组织管理——农业产业管理——农业宏观管理;三是以农业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线索:农业利用资源——提供农产品和市场一促进经
济发展——具有资源环境功能并受其制约;四是以涉农市场为线索,农业要素市场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与人才市场——农业资本市场——农业生产服务市场——农业生态服务市场。五、“农业经济学”课程模块化设计方案一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
课程模块化是以上述原则和依据为指导,对各内容线索上的知识点和当前实际情况、问题、政策等进行盘点,与原有教学内容一起拆分组合构建课程模块。“农业经济学”模块化的基本框架是,首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基本部分,包括:农产品市场和消费、农业生产发展与要素利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农业宏观调控。各部分设计若千教学模块,按人才分类培养对知识、能力、素养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教学目标、重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里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农产品市场和消费部分为例介绍课程模块化改革。首先完成两方面工作:即修订知识点,将当前农产品市场和消费领域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明确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导向。修订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我国批发市场建设历程、国内外批发市场趋势、期货市场形势、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互联网加农业模式、农产品消费形势与营销渠道。重点突出的职业导向包括,农产品营销类自主创业、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社经理人、农产品市场企业高管等。然后按“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层次对教学要求进行分解,明确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据此设计教学手段。最终该部分设计了农产品供求理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理论和农产品经营管理实践三个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例如,针对复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农产品经营实践模块,设计了逻辑思维与阐述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个主要培养目标。模块化教学实践中,采用布置农产品行情分析报告、创业可研报告等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活动完成任务,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汇报阐述和答辩,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深人了解农业经济实际情况,突出了多媒体制作、写作、演讲等一技之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