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人性化救助机制【通用3篇】

流浪儿童人性化救助机制 篇一

流浪儿童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面临着无家可归、缺乏教育和保护等诸多困境。为了保障流浪儿童的权益和福祉,建立一个人性化的救助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注重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流浪儿童经历了家庭破裂、亲人离世等创伤事件,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异常脆弱。因此,救助机制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创伤,重新建立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流浪儿童由于缺乏稳定的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很难接受正常的教育。救助机制应该确保流浪儿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提供免费的学杂费、书籍和学习资源,同时为他们提供补习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追赶学习进度,弥补因流浪而产生的教育落后。

第三,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注重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流浪儿童常常在街头流浪,缺乏安全和稳定的住所。救助机制应该提供临时居所和寄养家庭,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居住环境,确保他们能够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

最后,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注重培养流浪儿童的生活技能。流浪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可能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困难。救助机制应该提供培训和指导,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烹饪、清洁和维护个人卫生等,帮助他们逐步独立生活,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人性化的救助机制对于流浪儿童的福祉至关重要。这个救助机制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居住环境和生活技能培养,为流浪儿童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障流浪儿童的权益,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人性化的社会。

流浪儿童人性化救助机制 篇二

流浪儿童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一弱势群体,建立一个人性化的救助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流浪儿童的人权应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无论是家庭破裂、亲人离世还是其他原因,流浪儿童都应被视为独立的个体,享有与其他儿童一样的人权。救助机制应该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受保护权等。同时,应该加强对流浪儿童权益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流浪儿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其次,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流浪儿童常常由于家庭问题而流离失所,因此,应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避免流浪儿童问题的发生。同时,应该加强对有风险的家庭的早期干预,提供家庭教育和儿童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避免陷入困境。

第三,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注重社区参与和合作。社区是流浪儿童的重要依托,应该建立起社区救助网络,包括社区志愿者、社工人员和社区机构等,共同为流浪儿童提供援助和支持。同时,应该加强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流浪儿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流浪儿童的歧视和排斥。

最后,人性化救助机制应该注重流浪儿童的自主发展。流浪儿童需要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关注,但同时也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救助机制应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得自己心仪的技能和知识,为将来走出困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人性化的救助机制对于流浪儿童的福祉至关重要。这个救助机制应该注重人权保护、预防和早期干预、社区参与和合作以及流浪儿童自主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障流浪儿童的权益,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人性化的社会。

流浪儿童人性化救助机制 篇三

流浪儿童人性化救助机制

  【摘 要】

  近些年来,社会流浪儿童越来越吸引世界相关部门和学者的关心,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世界性难题,究竟应该怎样对社会那些漂泊、无家可归的孩子们进行社会援助、生存援助和相关管理,努力形成日益完善的社会流浪儿童援助制度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应该重视的问题,亟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救助。

  本论文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流浪儿童生存现状、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应该怎样建立一个人性化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其中包括构筑现代化救助体系、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这篇论文从理论角度对我国流浪儿童救助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我国当下正在开展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体现出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此外,本论文的研究对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繁荣发展体现出深刻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流浪儿童;人性化;救助机制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前我过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人口的快速流动和家庭婚姻关系的紧张都是导致流浪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流浪儿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区、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流浪儿童的救助问题以及如何构建人性化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研究流浪儿童人性化救助机制的构建,对于给流浪儿童创造一个更为稳定的生存环境具有特殊意义。完善的救助机制框架,可以保障流浪儿童生存以及受教育的权利,享受平等的与正常儿童一样的社会关怀。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专门的法律对流浪儿童救助进行规范,在现有的政府主导的强制性救助服务体制下,流浪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源上得以解决。当对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走上法治化道路,以法律的形式对救助形式进行确定,流浪儿童的安置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同时,对于促进政府实施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扶持社会工作的正常发展,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有其时代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过去几十年来,流浪儿童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和一些国际组织的关注,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为了让流浪儿童融入到社会中来,开展了许多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政策,救助服务。从开始的矫正康复,逐渐转向人本的救助,旨在建立一个满足流浪儿童需求的人性化救助机制。

  由于中国的研究晚于国外,许多国家都比较早的成立了救济制度,因此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模式,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包括以下方面:

  英国救助儿童会在200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家庭有联系的流浪儿童的犯罪比例远远低于那些与家庭保持联系的流浪儿童。

  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安怀世认为,贫穷、家庭问题、走失、拐骗、压力儿童与家人学校的关系恶劣都是造成儿童离家的原因。成年人应当保护儿童的基本权利,避免他们受到虐待和暴力伤害,在制定和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政策时,要关注儿童的权利和需求,让儿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他在对流浪儿童进行分类时,参考了各国的应对方式,提出了六种干预方法。认为通过街头帮教的方式为流浪儿童提供教育,是离家儿童能在政府帮助情况下进入稳定的生活,恢复人际关系和伙伴关系来加强预防功能。

  北卡来罗纳大学的社会学教授Roslyn Arlln Mickelson组织大批学者对美国、巴西、古巴等几个美洲国家的流浪儿童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详细研究了各国流浪儿童的真实生存情况,发现家庭关系的破裂,贫穷和不公平的深化,以及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都是造成流浪儿童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他建议应该从微观(加强教育)和宏观(促进社会公平)两个方面来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理论和内容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社工等学科都为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指导和科学的方法。国内许许多多流浪儿童的相关研究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建立、流浪儿童救助的立法、流浪儿童返家问题,救助保护工作专业化、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救助等方面。根据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归纳:

  王思斌(2005)认为流浪儿童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制度性的因素。导致儿童出走流浪的主要原因有家庭解体、贫困、农村基层组织和相关组织对儿童保护不力等,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对流浪儿童的法律法规,因此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浪儿童救助的建设,扩大保护流浪儿童的范围,加深对流浪儿童的保护和照顾,使得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工作更加专业化,人本化,让他们融入到真正的社会中去。

  刘继同从儿童福利角度提出了社会结构转型中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选择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选择最佳的政策模式与制度,即要考虑中国社会现状,还要考虑与国际接轨,主要以家庭为核心展开对流浪儿童救助体系。同时,刘继同在对郑州市流浪儿童问题的研究中还分析了流浪儿童的流浪区域分布状况,并将流浪儿童的主要聚集地和活动空间大致分为了四种基本类型。

  2、流浪儿童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1 流浪儿童的现状

  我国的流浪儿童主要来自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地区,大部分是男童,而且趋向于年龄小的儿童,他们在我过大多数城市中流浪,不仅文化水平较低,同时只能靠捡破烂、沿路乞讨、甚至偷窃谋生。流浪儿童漂泊在外,居无定所,没有物质保障,生活状况很差,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据研究表明,由于他们年龄偏小,三观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伤害和欺骗。更不用说对人生的规划。因此没有得到合适的救助,他们慢慢成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尽管通过近年来国家政府的努力,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好转。但是,流浪儿童救助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

  2.2 流浪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统计与流浪儿童救助站管理员的访谈了解到,这些原因的混合因素的`互相结合造成流浪儿童现象。包括经济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自身原因。

  2.2.1经济原因

  根据研究我们了解到,造成儿童流浪的本质原因是贫困,而我国目前约有592个贫困县和4600万的贫困人口,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以及农村经济来源的阻断,使得贫困地区的人们携带子女或者单独务工。部分外流人群的盲目性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安定,那些无法找到住所的儿童便成为流浪人口的主要来源。

  2.2.2家庭原因

  家庭是个人的最早的生活场所,由于童年家庭温暖的缺失,父母相处不融洽,或者父母对子女缺少关爱,不能及时解决家庭的矛盾,都会是这些家庭的子女选择离家出走,成为社会上的流浪儿童。可以肯定地说,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一个流浪儿童的家庭是和谐完整的,他们其中一部分甚至经历过家庭暴力,也是造成其成为流浪儿童的因素。

  2.2.3学校原因

  由于在校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儿童肩负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和成长压力,很容易使成绩不好的孩子渐渐产生厌学情绪,不喜欢学校这个学习环境,成为流浪儿童。因此许多流浪儿童甚至初中都没上。

  2.2.4自身原因

  因为小孩子年纪比较小,处于叛逆心理和模仿心理有比较大的好奇心,家长和社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主观一时,不能忽视孩子的需求,应该保护儿童的心理成长,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一些性格偏激的儿童离家出走。

  3、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救助机构普遍面临资金、设备、人力等方面的不足

  由于流浪儿童的流出地不同,在行为上随意性特别大,因此流入地的政府部门很难开展救助保护工作。外籍的流浪儿童愈多,地理位置愈远,救助工作和安置工作就愈复杂,涉及面愈广泛,难度也会加大,消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就更多。所以很多救助机构都面临资金、设备、人物财力等方面的不足。

  3.2 在救助方式、内容等方面忽视了流浪儿童的群体特点

  在救助方式和内容这方面忽视流浪儿童现象后的深层次的问题,流浪儿童的产生和难以根治是一系列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家庭是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父母离异,单亲等问题使得儿童厌恶家庭,选择流浪。此外,收容遣送却没有真正的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是单纯的是流浪儿童回到家庭,却不能回归家庭生活。简单的管理模式是不可能让流浪儿童真正得到救助的,重复流浪儿童现象出现也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重视流浪儿童的群体特点,并想办法从根源上进行更好的救助。

  3.3 救助工作的方法不人性化,没有考虑流浪儿童自身的意愿

  为流浪儿童制定的政策和救助保护比较强制,存在很强的控制性和行政性,对流浪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弊端。而且救治中心只是为流浪儿童提供了食物、住所等暂时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然后找到他们的父母,又强制的把他们安置到原来的生活环境,却没有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对原来生活环境的抗拒和反感。导致了他们再次选择流浪,成为了重复流浪儿童。

  4、构建人性化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的对策建议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强制性收纳或遣送会对流浪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在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方面应该施予更多的关爱而不是一味采取强制的管理方式。虽然关爱性机制的建设将会是一项繁复又耗时的尝试,但是采用更加温情化、法理化、科学性的救助机制是管理流浪儿童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

  4.1 主动救助

  根据资料显示:救助儿童往往不是自愿去救助站,而是被公安部门和救助站人员在街面把他们带过去,新的救助管理方法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方式,变为主动。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尊重他们的看法,要投其所好,告诉他们接受救助管理制度,在充分尊重流浪儿童的观点的基础上,对儿童提供教育,实施保护,在街头设施流动救助站,扩大救助面积,积极宣传儿童权利的有关知识,提供儿童所需要的服务,动员全社会,提高社会帮助流浪儿童的积极性。

  4.2 帮助回归家庭生活

  我国的儿童救助方式倾向程式化。一般的救助组织通常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的政策,向儿童提供饮食,并通知他们的亲戚以及户籍所在地政府机构,将他们带回家人身边。这只能是暂时的,不能长期有效的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缺乏灵活性,不重视结果,致使儿童的救助效果不佳。我们应该辨证的来看待这些问题。如果只是把流浪儿童送到家人身边并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再次流浪,因为许多儿童是因为家庭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才选择流浪。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救助工作人员做到将每一个孩子都带回一个真正温暖的家庭环境中。首先,我们需要认真调查家庭环境,如果发现不和谐因素,需要与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确保这些因素得到彻底解决之后,再将儿童送回家中。其次,我们还要进行后续工作,定期地观察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并给予建议和指导,使家长能够学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确保协定的执行。再次,如果救助工作人员发现该家庭经过帮助之后仍不适合儿童成长生活,会为他们找寻其他的寄养家庭,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让流浪儿童生活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

是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宗旨。

  4.3 积极对流浪儿童进行教育

  由于大部分流浪儿童受到不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有一定的歪曲,再加上他们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所以为了这些儿童能正常成长,纠正错误的观点和行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源以及成长需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专业工作人员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流浪儿童进行教育以及提供他们生活所需的各项服务。基于我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文化技能上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的。

  【参考文献】

  [1]安怀世.解决亚洲流浪儿童问题:保护与参与齐头并进[A].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论文集[C].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12.

  [2]Roslyn Arlin Miekelson.Children on the streets of the Americas[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0,page280

  [3]王思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6).

  [4]王思斌.从政策和服务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A].张明亮.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论文集[C].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5]刘继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服务制度设计与政策模式选择[J].青年研究,2003(10).

  [6]刘继同.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一郑州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报告[J].社会福利,2002(5).

相关文章

高中善待生命议论文(最新3篇)

酒弧俊 ∷淙欢夹郎汀吧峡晒螅榧鄹撸粑杂晒剩呓钥膳住钡娜松苎В耸侨嗣亲畛醯恼浒N┯猩拇嬖冢庞锌赡苎约捌渌! ∩拼颐蔷鸵蒙幸庖濉R桓鋈说拇嬖谟Ω萌弥芪...
论文2012-08-06
高中善待生命议论文(最新3篇)

先学后教-论文(精简3篇)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正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的改革和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
论文2013-05-06
先学后教-论文(精简3篇)

乞力马扎罗的雪【优秀6篇】

乞力马扎罗的雪1海拔5896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因海明威在其小说中提及而增加了知名度.近年来,该山山顶积雪融化得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
论文2019-05-01
乞力马扎罗的雪【优秀6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精选4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那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基础教...
论文2017-04-04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精选4篇)

浅析中国意象油画中的意象美与形式美论文【最新3篇】

【摘要】 意象油画是指油画中表现出的意象审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思维在油画中的集中体现。关于中国油画民族化的一切探索,贯穿了20世纪以来油画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国传统哲学首先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
论文2019-03-03
浅析中国意象油画中的意象美与形式美论文【最新3篇】

强化受众服务意识(精选3篇)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半岛都市报作为青岛影响力最大的都市类媒体,该怎样报道经济现象,引导社会舆论?主要有以下探索和思考.作 者: 陈雷 作者单位: 半岛都市报社&nbsp...
论文2014-08-03
强化受众服务意识(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