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精彩3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篇一
标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其挑战
引言: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育投入不平衡等问题,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存在多方面问题。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简陋、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备缺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人才,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再次,教育投入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使得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二、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资源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农村小学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这给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困难。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人才,这使得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再次,家庭教育环境不利。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交通不便也是一个挑战。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差,学生的出行不便,这对学生的上学率和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的思路和措施
为了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其次,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再次,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设备。此外,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最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提高学生的出行便利性。
结论: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加强家庭教育和改善交通条件等措施,我们能够逐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状况,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环境。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篇二
标题: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引言: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虽然农村小学教育面临许多挑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并分析其对农村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支持,其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教育投入得到提升。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其次,师资力量得到加强。通过各种培训和引进政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再次,教育硬件设施得到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设备。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创新
农村小学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在进行创新。首先,教学模式创新。农村小学教育通过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课程内容创新。农村小学教育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和优化了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再次,教育资源共享创新。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农村小学教育可以与城市小学进行资源共享,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教育资源。
三、对农村教育的积极影响
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对农村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提高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通过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再次,促进了农村教育的综合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论:
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教育投入的增加、师资力量的加强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了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为农村教育的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农村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环境。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篇三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摘要:在现代社会,农村学校应该吸取现代文化先进要素、建设优良的学校文化,发扬乡村文化优良传统,达到传承与改
造乡村文化的基本目的。关键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乡村文化;乡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这里我以我县乡镇小学为观察对象,谈谈存在的问题,供同行们一起商讨。
一、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
亲子教育,它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它的操作者是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不是其他人。在农村,原来只是留守儿童亲子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得到父母的关爱。自实行“撤点并校”政策,就更加剧了亲子教育的恶化。每次到乡镇小学,每当看到较小的孩子排队打饭,端着饭菜混在一起的饭碗散落在食堂四周就餐时,我的心情总是难于平静。学前班开始就到离家几里甚至几十里之外的中心校寄宿就读,6、7岁的孩子,平心而论,这个年龄段的她们,饭烫了都会哭鼻子啊,他们正是该在父母怀里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处于幼年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不管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照顾和关心多么好,都不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不能够从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孩子一周回来一两天,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农村的家庭疏远,让本就薄弱的家庭教育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而言,爱和亲情成了日常生活中时常牵挂担忧远离的东西,导致家庭情感疏离。
二、村小的衰落
最直观的表现,首先是学校数量急剧减少。那些利用扶贫资金新修或扩建的农村小学,有的才使用,现如今杂草重生,有的成了仓库间、养鸡场,更多的是空置、废弃,就是原来学校大门上写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几个大字也模糊不清,变成灰白的空墙。尤其对于偏远山区的村落,乡村学校往往是村落中唯一带有文化韵味的标志性建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是当地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村民来说,家中的读书郎,村中的小学堂,不仅能增加乡村生活的人文韵味,更寄托着他们对乡村美好未来的一种希望和向往。在乡村学校被撤并前,一个村子里有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有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还有学校教师与当地村民之间的互动,正是基于学校之上的这些活动,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构建了彼此熟悉的社会关系网络。傍晚的乡村,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村民们互相串门,教师在茶余饭后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表现,村子里一派融洽和谐的气氛。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被撤并了,许多孩子不得不选择住校上学,从此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乡间的自然野趣、民间的故事传说、丰富的节日活动和热闹的气氛、村民间的熟识与亲切感都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乡村社会文化对他们来说逐渐变得疏远与陌生,原本贫乏单调的农村生活越发没有生气、寂寞,更显得冷清。
三、辍学率大幅度提升
虽然国家对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家长们为孩子置办的住宿设备,加上伙食费、来回的路费等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辍学主体迁移至低年级。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2011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1997年、1998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尽管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点并校”政策被叫停,但木已成舟,校点基本上没有回复。安全问题、心理烦躁日显突出伴随而来的是孩子容易出现精神危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其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过早的寄宿,会引起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诸多不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亲情关系的疏远,常常引发感情脆弱、焦虑自闭、自信心缺失、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过早地寄宿,违反了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给教师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原意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中心校的教学质量。但一些调整后的中心校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反而因班额增加,人数增多,教师工作量加重,住宿及后勤配套设施一时难以跟上,食堂炊事员、寝室宿管员、校医等后勤人员也没有及时调配,教师教学和安全监管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到乡镇中学培训、听课、调研的所见所闻。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实在是令人担忧。那么,在乡村被改变时,乡村小学要如何改变,才能重新获得与乡村的联系,才能重与乡村建立新的“内在联系”中汲取营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撤校并点”一方面改变了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改变了乡村变化的新的力量。但新的集中小学是不是能与其生存的环境重新发展出“内在联系”还不清楚,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当上学路不再是村里的那条小路,当上学路不再连接日夜生活的乡村、家庭和同样为亲人邻居的老师同学时,新的上学路将把孩子们引向何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政策法规处处长高学贵曾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到底会怎样?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进城,后又有农民返乡,农民到底怎么样走,未来农村还有没有人,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未来是什么内容?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申教育的基本价值,强调坚持就近入学、公平优先、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教育、保障农村教育的各种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们,共同探讨办学的模式,使农村小学教育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朱振国.“教育先行”需统筹谋划[N].光明日报,20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