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和学生评教“悠着点”(经典3篇)
让家长和学生评教“悠着点” 篇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评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质量监控的一项重要措施。评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和学生对于评教过于苛刻,甚至有些过激。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家长和学生,让他们在评教时“悠着点”。
首先,评教是为了改进教学质量,而不是为了找茬或者抱怨。家长和学生应该明确评教的目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教应该站在教育的角度出发,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评教不应该成为家长和学生发泄情绪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他们攀比和争夺的场所。
其次,评教应该注重细节,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教师的工作也并非十全十美。在评教时,家长和学生应该关注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他们也应该理解教师的辛苦和努力,不要把一些小问题无限放大,给教师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只有综合评估,才能真正发挥评教的价值。
最后,评教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性和努力。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评教时,家长和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性,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否定教师的努力和成果。评教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共同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评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它能够帮助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但只有在家长和学生“悠着点”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我们呼吁家长和学生在评教时要客观公正,注重细节,尊重教师的专业性和努力,共同努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让家长和学生评教“悠着点” 篇二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评教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家长和学生在评教时存在一些过激和苛刻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家长和学生,让他们在评教时“悠着点”。
首先,评教应该客观公正,不应该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在评教时应该站在教育的角度出发,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教不应该成为家长和学生发泄情绪的渠道,更不能成为他们对教育系统不满的宣泄口。评教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持,而不是主观的猜测和臆断。
其次,评教应该注重教育的长远发展,而不是追求眼前的利益。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家长和学生在评教时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他们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评教不应该只看眼前的表象,而应该注重教育的长远发展。
最后,评教应该积极参与,而不是袖手旁观。评教是家长和学生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评教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评教不应该只是一种消极的批评,而应该成为一种积极的贡献。只有家长和学生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进教育质量。
评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它能够帮助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然而,在评教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应该悠着点,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评教要客观公正,注重教育的长远发展,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只有这样,评教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推动学校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让家长和学生评教“悠着点” 篇三
让家长和学生评教“悠着点”
教师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进程,优化教学过程,明确努力方向,对于激发教师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然而,一些学校在评教时,盲目追求“时髦”效应,哗众取宠,注重形式,使评教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挫伤了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片段一:为体现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某校敢为人先,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某日,各班学生家长代表被请到学校,分班级进行“辅导”,适时引导,然后煞有介事地发下评估细则,让家长逐项打分,以此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美其名曰“家长参与评价”。
评价反思:诚然,“家长即是上帝”,只有家长满意,学校教育才算真正“到家”,真正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只有家长满意的教师,才是过硬的“好教师”。然而,由于受家长理解水平、接受能力、认识偏见、定势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家长在评价教师时不可避免地打上学校领导意志的“烙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分数“挂钩”,和分数“划等号”的现象。因为家长更多的是看重分数,“分数才是硬道理”。于是,能使学生分数高的就是“好教师”,分数低的就是“不好教师”,至于其教师的学识、才能、人格等统统不加考虑,甚至忽略不计,从而使评价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和合理性,偏离了评价的宗旨、目的和要求,有失公允。
不可否认,一个班级成绩的高低,固然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教学是双边的,班级成绩的高低,还与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自身努力程度密不可分,甚至中间还夹杂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更何况,分数高的教师也
未必一定是“好教师”,关键是看教师获得分数的手段和方法。有的教师所教的班级虽然分数很高,但他是靠加班加点的“掠夺性”获得的,以牺牲学生的宝贵时间为代价获取的,课堂教学毫无“科研含量”可言,难道这样的教师也算“好教师”吗?片段二: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
评价反思: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直接对象,他们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最有发言权。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考虑欠妥,因此,他们没有能力对教师的各方面教学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科学、恰当的评价和定位,甚至往往会出现“倒挂”的现象,一旦哪位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就会遭到学生非议,被学生认定为“不好教师”,普遍不受欢迎;而如果教师对学生放松要求,时时处处迁就忍让,和学生称兄道弟,对学生不负责任,反被说成是“好教师”,深受喜欢。教师为此叫苦不迭,怨声载道,难以把握,无所适从。
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一种亦师亦友的氛围中轻松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们反对“凶神恶煞”,动不动对学生训斥、责骂,百般苛刻的教师。但现实生活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教师缺乏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无原则地百般迁就,甚至“妥协退让”,课堂变成了“茶馆”,教室变成了“聊天室”,这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