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为“不需教”的论文【推荐3篇】
教为“不需教”的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方式。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正有效呢?是否有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不需要教师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学习呢?本文将探讨教为“不需教”的论点。
教育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和重复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那么学生就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各种在线学习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电子书籍、在线课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社交媒体和在线讨论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升学习效果。
除了在线学习资源,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实习等,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竞赛和项目,锻炼自己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教为“不需教”的论点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以及教师的指导和辅助,学生可以在不需要教师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和成长。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为“不需教”的论文 篇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教为“不需教”的论点应运而生,提出了一种更加个性化和自主的教育方式。
教为“不需教”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育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施教为“不需教”的教育方式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和实践。学生还需要学会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善于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技术来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教育者在教为“不需教”的教育方式中扮演着引导和辅助的角色。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教育者还需要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教为“不需教”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总之,教为“不需教”的论点提出了一种更加个性化和自主的教育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教育者需要在实施这种教育方式时,发挥好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为“不需教”的论文 篇三
教为“不需教”的论文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蔡元培先生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笔者从20多年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要想达到“不需教”的境界,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是“不需教”的前提
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艰巨任务,所以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不仅不是一个好教师,同时也不可能教好化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状况,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参观化工厂,让学生把学习化学与祖国建设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学生只有懂得爱国,才会为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而努力。还要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拉瓦锡、居里夫人、门捷列夫、侯德榜等事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品质,对化学实验严格要求,着力于实验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毅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我国的化学工业仍处于落后地位的现状,用历史事实使学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让学生感受到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所肩负的巨大责任,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培养师生感情,是“不需教”的基础
化学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装进学生的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体罚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体罚是权威的残余,从时代意义上讲,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非但不足以使学生改善行为,相反地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实践证明,尊师爱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感情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动力因素。不少差生,差的原因之一往往是教师的冷淡与歧视,所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教育只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情耐心地正面引导,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心理上的亲近,感情上的融洽,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化学兴趣,是“不需教”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不仅是本学科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化学教学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做实验,尤其是随堂实验,让学生自觉而独立地运用已有条件进行实验,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捕捉瞬间即逝的现象,分析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构造新的知识。例如,钠与水反应的随堂实验,学生兴趣浓厚,思维十分活跃。钠为什么浮于水面熔为小球?钠为什么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为何发热?学生急于弄清原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启发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和钠的原子结构入手,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随后又问:“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情况又如何?”学生分析推理再实验证明。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讨论,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分析到综合概括,他们的思路得以开拓,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得以培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把握住化学趣味性较强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不仅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有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培养自学能力,是“不需教”的手段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在科学技术飞越发展的今天,教育应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的基础,特别是理科教学更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内容。培养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例如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通过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会用工具书查找所需资料,都是自学的基础要求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自学基础的时候,学生对自学后的成果得到满足,对自学感到满足,对自学感兴趣,自学的劲头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