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的写作
教学案例的写作
小学教学案例及其写作
理论与实践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就说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背后透露出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但是一线教师实践操作深感茫然,教学中产生许多问题不知道原因何在,如何应对。于是,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也随着行动研究、校本培训等的日益凸显,案例教学这种培训教师的新方式正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教学月刊》新近推出的“案例大家谈”栏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与交流园地。
医学院需要研究病例,法学院需要案情剖析,军事学院需要学习各种战例,师范院校需要案例教学。一个医生总是伴着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例的研究而逐渐成长,一个律师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剖析中不断成熟,我们教师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教学案例,而且要学会案例的写作。
一 、什么是教学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的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到学生是如何按照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运行。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案例一
刚过六一节,回到学校,按惯例,老师请小组长将日记本收上来。这时,一位小组长气呼呼地跑来告诉老师,彬彬同学的日记才写了几个字,根本不够数!老师翻开那本皱巴巴的日记本:“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我买了许多礼物。我吃了两碗饭。我希望天天都是六一儿童节。”(详见《教学月刊》2002年第11期《“我吃了两碗饭”》)
案例二
课件出示:9+6。要求:①自己想办法算算结果是多少?②给同桌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生1:把9拆成5和4,把6拆成5和1,5加5等于10,再加4、加1,等于15。生2:从6里借个1给9正好凑成10,结果等于15。生3:9加1等于10,9加2等于
11,……,9加6等于15。……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详见《教学月刊》2002年第12期《这些算法都好吗》)读了以上两则案例,我们是否可以对案例的特征作如下归纳:
1、故事性。案例都是事件或者故事。是事件就要有过程,不是平面的去分析,而是动态的反映过程。这个事件应该是在最近三年内真实发生的。本文所引的案例都是本学年发生的,都是一线教师自己所经历的,是最鲜活的研究材料。我们每天都在述说着这样的故事,真实、可信,容易引起共鸣。
2、问题性。在事件中都有问题或疑难情景。所有的故事和事件不一定都是案例,但案例则必须是事件或故事,案例里都包含着问题。面对“我吃了两碗饭”,老师会有多种评价,怎么评价是正确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不同的评价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怎么做才更有利学生进步。再如“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就应该表扬“小朋友真聪明”吗?“倡导算法多样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吗?”诸如此类,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正因为包含着问题,才有了研究的价值。
3、典型性。案例中的事件要有典型性。表现在含有问题疑难的说明意义,在教育教学上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本文所引的案例,教师经常会遇到,而且问题的能否解决,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确实施。办法总比问题多,众人拾柴火焰高,实践证明对案例的认识极其丰富多彩,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有效促进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最终百川入海形成共识。
如此说来,教学案例是极其有意义的:对作者来说,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试图解决问题,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好途径;对同行来说,经常开展“案例讨论”,各抒已见,从中引出某些规律性认识,这是校本培训的好形式;对专家来说,经常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这是深受听众欢迎的互动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