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精简3篇】
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法理学作为法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如何有效地教授法理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那么,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究竟有何优势和意义呢?
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法理学概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法理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而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将这些抽象概念应用于实际的案例中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理解相关理论。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核心内容。
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法理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分析案例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原则和规则,并学会把握和运用它们。
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更加互动、灵活。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出问题、提供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优势和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核心内容,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在法理学课程中应该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环境的变化,法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而法理学作为法学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法理学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法律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法理学课程通常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法律理论和原则,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运用。而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学生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应用于具体的案例中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理论,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是法学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分析案例的背景和事实,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更加互动、灵活。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出问题、提供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法理学课程中应该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 要:案例教学是当前法学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趋向,它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共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法理学课程中正确运用此方法,需要注意案例选择的适应性、教师定位的科学性、学生在与的主体性、教学条件的充足性等问题。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 法理学课程 运用方法 保障条件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概念与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作为教材,使学生进入某种情景、充当某个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思考及相互交流,找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机会,做出决策的教学手段。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在其编著的《合同法案例》中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法学教学。
案例教学的实施遵循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程序,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四个环节:
1)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准备阶段既包括教师的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科进度、教学要求等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又包括学生的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搜索案例中的细节和信息,并查阅好相关资料)。
2)案例的讨论。案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分析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从各自所确定的视角阐释自己的主张,同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析。教师则应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并密切掌握学生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的讨论是围绕本案例进行的。
3)案例的总结。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应着重于学生分析的思路、所运用的方法,而不要过多关注结论本身的对与错。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根据案例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从而产生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更能体现大学教学的功能,具体说来有如下四个方面: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案例中的问题是开放的,表现为案例素材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学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确定;核心问题如何解决,应当有不同的决策方式和解决途径,要完全依靠学习者的主动挖掘与合理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了训练。2)有助于提高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案例教学是通过群体性活动来完成的,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不同思维与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意识到个人思维与见识的局限,要想真正有效解决问题必须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观点及正确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理解与包容对立的观点以及如何自我指导与自我控制,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
3)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不是重视“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对“答案”思考过程的教学。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时,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在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应对复杂变化局面的能力。4)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外,还有诸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职场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这些能力均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
二、案例教学在法理学课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法理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如下方式:
1.在讲授法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时,采用说明式案例教学
说明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法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首先确定法律概念、法律原理这样的大前提,而且假定这些大前提是不容争辩的,之后再用经过筛选的案例说明这些概念的合理性和法定性。在此种案例教学模式中,法理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是教学过程的关键词,而所选择的案例主要是为了说明这些概念或原理的辅助词[1]。在笔者看来,此种教学方法尽管亦有可能进行创新的空间,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以法理学教材中的“法律责任”为例,教学内容主要是法律责任的概念与构成要件,但无论是对概念的表述还是对构成要件的解说,均相当的哲理化,想要透彻掌握这些问题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但如果教师在阐释原理之后再采用说明式案例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
2.在讲授法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前,采用推理式案例教学
推理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法理学案例教学中,首先以分析某一案例作为切入点,从这一案例中总结和概括出相应的法学原理。此种案例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法理学课程中那些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的概念。这些概念没有整齐划一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不同理解,并且每种理解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正确的;而且,这些概念与学生的知识之间具有某种连接性,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基本认识,就可以总结和归纳出案例中某些问题的普遍性含义。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观察,法理学教材中可以适用于推理式案例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权利、义务、守法的理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正义等等。以法理学教材中的“正义”为例,教学内容主要是正义是什么以及法与正义的关系。我们在讲述
正义概念之前,可以“人才招聘中的歧视”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依据各自的理解,把成绩、身份、平等对待、弱势群体等与正义之间的关系一一联系起来,这样一个多面相的正义概念逐渐在学生的论辩中清晰起来了。作为主讲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的讨论用恰当的主线连接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抽象的法学概念也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变得通俗易懂。3.对于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热点问题,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
讨论式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法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因此,“问题”是此种模式的关键。以“钓鱼式执法”为例,在此案例中涉及的法理学问题有:1)在本案中程序性违法体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权力与利益的关系?3)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追究违法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在讨论前,需要把案例分发给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以其中的一个问题为核心,并可对其他小组的意见发表看法和评论。由于这类案例选取当下较为热点的话题,资料的查询相对比较容易,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达到预期的讨论效果。在讨论式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案例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以及需要学生讨论的重点,否则,可能会因过于发散而不能形成有针对性的讨论。
三、在法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选择的适应性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案例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左右着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把握如下三点:第一,案例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法理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法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对法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法学思维,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分析能力。法理学案例的选用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第二,案例是否符合学生特点。美国的法学教育是本科后教育,法学院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业,有的甚至还拿到了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而我国的法学教育则是高中后教育,且法理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的整个专业知识还处在接近空白的阶段,因此,所选用的案例要符合学生的情况[2]。判断案例选择是否符合学生情况的标准是:通过案例学习,是否可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提高认知水平;是否超越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范围;是否可使学生从中学到某些知识或技能。第三,案例是否适合教师。即教师能否把握案例,涉及到教师对案例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和处理的能力及经验。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解决的,如教师对案例所涉知识的把握程度,但有的则是在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如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教师在选用案例时必须认真度量的。
2.教师定位的科学性
在案例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生错位,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教师主体性过强,总是扮演各个环节的主角,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的只在案例教学中担当起召集人、旁听者的身份,没能有效地组织、参与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等等[3]。实际上,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讨论案例,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面及目标,向学生质疑,回答学生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维持课堂秩序,促使学生缜密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决策。他应当承担的角色包括:
1)主持人。在案例教学中,说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习程序,规范操作方法,维持教学秩序,控制发言顺序及学习进度,使讨论围绕主题进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总结人。对学生发言做必要的总结及整理和归类。
3)引导者与推动者。教师帮助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3.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高度的参与度,特别是在推理式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案例教学中。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除了从思想上重视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和方法。按照一般的思维逻辑顺序,学生有效参与案例教学需经大致浏览案例、精读案例并归纳事实、确定案例问题、产生备选方案、分析与评价备选方案、确定最终方案等六个步骤[4]。只有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发言,阐明自己的思考方式与结论,也才能有的放矢地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4.教学条件的充足性
从案例教学条件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科学案例库的建立,另一方面是实施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健全。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逻辑起点,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优秀的教学案例。整体来说,优秀的案例要紧贴课程与教学要求;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学生容易理解;要有真正的问题困境,吸引学生的参与讨论。尽管任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以及案例库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但单凭个人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建立起来案例库的。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为例,它设置有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有6名全职的案例编写人员,设计了大约1 500个案例,而且案例经常进行更新,每年大约新编入40个左右的案例,并注意国际性案例的开发。教学设施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条件,很多典型案例既要有案例的核心材料,又要有很多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果不引入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是难以操作的。
げ慰嘉南祝邯
[1]关保英.行政法案例教学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2]蒋胜永.地方院校案例教学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8(7).
[3]曹晓霞,王飞.纠正案例教学教师角色错位的几项措施[J].管理观察,2009(17).
[4]许丹.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行为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