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论文(优选3篇)
篇一: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课程,旨在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容易。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因素和策略。
首先,课程设计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课程设计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课程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协作和沟通。
其次,教师的角色和能力也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此外,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
最后,评价和反馈机制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价和反馈机制应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和反馈机制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和改进,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评价和反馈机制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注重课程设计、教师的角色和能力以及评价和反馈机制。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篇二: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容易。本文将探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设计合适的实践活动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策略之一。实践活动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同时,实践活动应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创造。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应被鼓励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应被鼓励与他人合作、协作和沟通,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最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教学材料和虚拟实验室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加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综上所述,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设计合适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有采取这些策略和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论文 篇三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论文
[摘要]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一直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开发、全体参与、全员实施、全程推进。在实践中,学校通过贴近生活实践的学习,激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领、示范、训练、拓展,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成长,完成从自由、自主到自觉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在行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活动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八年课程改革,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川大附小”)一直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开发、全体参与、全员实施、全程推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真正转变,更是让百年老校的教育焕发了青春,走向理想。
一、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激活全体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学习不能脱离实践,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发展不能脱离情趣爱好,于是我们开放了校园。“七十二行”活动名称来自于民间俗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角色的感知和兴趣,全校以城市行政机构、餐饮食服务业、休闲制作娱乐业、医疗保健业、文化艺术演艺业、广告传播业、诚信文明监督业等领域的业务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并模拟由行业体系具体形成行政机关办公区的税务、工商、民政、卫生、环保等部门。
餐饮食服务业与休闲制作娱乐业有美食服务一条街的好吃点开心食品屋、开心水果点商店、韵律鲜榨果汁店、开心邵鸭子、数码宝贝粮果店、史努比咖啡陶艺馆等;医疗保健业系列有健康生活馆的红星医院、健康按摩院、开心健身房、环卫保洁小公司、环保产品制作坊、废品回收环保公司等;文化艺术娱乐业有书画拍卖行、文化用品超市、知识书店、欢乐小报亭、苗苗文具店、缤纷演艺公司、未来号观光车、数码宝贝动画影城、小精灵照像馆、集体生日PARTY、环保游戏、毛毛虫礼品屋、卖书、换书小市场等;给学生们金融业体验的有便民银行和满意旧货市场小能手、皮鞋美容中心等。学校首创性地将一座仿真型的城市搬进校园,将几十个行业、上千个岗位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行业,进行角色体验。
为了扮演好一个角色,孩子们会不断到社会中去观察、询问、走访、调查、交流。他们把家长带进来,将亲戚卷进来,社会也随之跟了进来。我们见证了孩子们从未有过的参与热情和体验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他们在主动积极甚至忘我的社会角色体验中感受了生活的公平和正义、爱心和责任、劳动和光荣。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们自觉主动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又会如何呢?社会可以模拟,而大自然是不可以复制和模拟的。孩子们需要走出课堂、校园、城市,到自然中去,到乡村去进行体验活动,但如何规避风险又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学校组织的大自然生活体验与家庭组织的游山玩水有何不同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我们根据对国家新课改精神的理解,认为经过组织改造的大自然活动是可以规避安全风险的,经过教育意义渗透后的自然活动是可以获得价值体验的。于是,我们主动与社会团体联系建设自然实践基地(成都市阳光素质教育基地)。每年有3-5天的时间,我们组织孩子们到自然和乡村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农村生活的情趣。在那里,孩子们畅游花鸟世界,认识山川河流,与农民交谈,与农村孩子交朋友、做游戏。学生对自然非常着迷。孩子们在农村的生活体验,既能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作物,又能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孩子们回到校园后提出把学校空闲绿地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建议。学校为了保护孩子们劳动学习的热情,把校园的绿化地开辟成“劳动种植基地”,采用“包产到户”的方式分给每个班一块自留地。各班可以根据一年季节自己确定种什么,班级学生轮流担任“小农夫”,教师指导流程,学生负责翻土、下种、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田间管理,收获的花卉或蔬菜由“小农夫”进行分配,可以一家一株带回家,也可以卖给学校食堂做班费。因参与自然、社会和社区服务的生活体验所带来的学习情感变化成为家长和孩子自然永恒的记忆。
二、在实践探究中成长——走上学生能力培养的理性之路
新课改强调实践和探究能力要在亲历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孩子们真正经历了实践探究的过程,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根据我们的观察,少年儿童的探究性学习是从自由、自主开始,然后到自觉的。学生从自由、自主到自觉不能完全由自己完成,他们需要教师引领、示范、训练、拓展。
从2002年开始,我们将新课改的“探究性学习”作为课题进行了立项研究,首先在科学课中进行实验,经过几年的研究,形成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六大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营造,创设探究的生活情境。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每位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把握,有丰富的情境可感受。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力之源。
第二,边做边悟,动手又动脑。我们注意到人的学习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不同模式,儿童的学习大量依赖的是无意识、不能自我觉察的内隐学习。我们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的材料和机会,让孩子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和亲身经历中去领悟。
第三,积极评价,唤醒热情。探究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能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到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都会促使他们积极喻悦地继续学习。我们通过语言、表情、手势、过程积分和过程呈现等方式,极大地调动和唤醒了孩子们的探究激情。
第四,以探究为中心,及时鼓励发现。探究式教学,如果不以探究为中心、为目的,容易重回传统课堂模式。于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了探究的目的,还关注探究过程中的新发现,也就是开放教学目标。
第五,小组协调,促进交流。我们先在课堂上提出要求,角色划定,学生自己对号入座,过程体验。教师提醒强化,学生分享角色认知,整体呈现成果,逐步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六,走出课堂,实践调查。探究的能力只有自觉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做到能力生根。于是,我们提倡将学生身边、校园、家庭、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探究,以此开放探究的内容,逐渐形成意识后,让学生的视角扩大到生活,学会在实践调查中探究问题。 以上六大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推广到所有的学科课堂,对各类课程探究性学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几年来,孩子们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模拟一问题提出—探究验证—指导生活”模式生成20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孩子们的生活和经验息息相关,比如:“为什么阳台上的花比客厅里的花开的盛?”“气泡冒得少的`雪碧是假货吗?”“在野外,蚊虫为什么喜欢在人的头上徘徊?”“喉咙被鱼刺卡住为什么可以用喝醋来解决?”“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排放才能减少人为的干扰?”“选怎样的餐具才能减少同学挑食?”“怎样的课间休息才能消除安全风险”……每一个川大附小的孩子通过“自选题目-小组合作-教师指导-成果发布”的路径,都能在六年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期间完成5-6个问题的探究。
参与设计和制作小发明是孩子们喜欢的另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发明和制作的“刷鞋器”“防油烫伤锅铲”“无人浇花器”“自动翻书器”“多功能雨伞”“分类回收箱”等上百件作品都反映出孩子们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制作和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习得了相应的方法与技能,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意识。
走进川大附小,你很容易看见那些或是趴在草地里看蚯蚓,或是翻开石头找蜈蚣,或是跟着蚂蚁画路线,或是专心研究模型的孩子的身影。探究,已经成为川大附小孩子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实践,已经成为川大附小孩子获得体验最重要的途径。孩子们鲜活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探究过程做到位,实践能力培养就看得见。
三、在行动中养成责任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当代小学生多属独生子女,家长过度的关爱让他们逐渐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是家庭的中心,也使他们缺乏对家庭基本的责任感,更谈不上社会责任感。但作为未来公民而言,孩子们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_也明确地把“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写进了目标要求中。历史的责任和生活的现实让我们必须面对孩子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
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对自我负责的生活态度,自我负责的表现是“我自己能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担当责任”。每年进入川大附小的新生在10月份都会参加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徒步川大”。通过徒步川大,孩子们一方面参观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在访问大学教授、与大学生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大学校园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熟悉了川大的校园环境和路线,发现了校园内自己最感兴趣的玩处,让他们对“自己去上学”建立信心。徒步川大活动结束后,很多小朋友背着小书包勇敢地自己上学了,还有些离校远的小朋友强烈要求父母只能在校门口停车,自己进校园。他们相信自己,对自己负责,是因为他们熟知了路线,找得到学校的位置,能够自理“上学”。随着这种理念的逐步加深,学生自我负责的愿望更加强烈,我们又拓展到其他领域,如“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健康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对于少年儿童来讲,自理能力与自我负责态度互助共生,形成了自我责任意识,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突发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契机,这些问题的参与和解决就是孩子们行动的内容,“关爱社会、帮助他人”只有变成行动的时候才有意义。
2008年
的汶川大地震,孩子们在自己亲身感受的基础上,还通过电视、媒体和社会各界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大地震所带来的灾难。除倾其所有捐钱捐物外,他们还提出了“怎样才能消除地震的破坏”“灾区小朋友还需要什么帮助”等问题,孩子们尤其想去地震现场亲自走访和调查。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家长和教师在震后重建阶段把他们带到了震区,开展了“走进震后虹口”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对灾区的现状,孩子们看到了地震造成的破坏,对人民生活的伤害,尤其是在和同龄孩子的交往中,他们看到了同龄人心理受到的伤害,封闭、不说话、惊叫、哭闹……这些情景让孩子们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回到学校后,孩子们在交流汇报和总结阶段表达出对灾区的关注之情,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心。孩子们提出灾后重建建议20多条,对地震公园的选址和纪念形式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尤其是在谈到“我们如何为灾区学生返校做实事”的问题时,孩子们表现出的热情和无私很令人感动,那些平常娇气、任性、自私、只顾自己的孩子好像一夜之间变了。从后来孩子们与灾区孩子的通信交往和家庭互访活动中,我们真的感受到“责任在行动中养成,品格在活动中锻造”。在川大附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成就着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更是成就着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教师们在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身也体验到了童心的回归。教师们常说“一想到开学、上班、教学,心中就充满了快乐”,他们找到了职业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现了教与学观念、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校整体育人个性的发展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