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精彩3篇】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 篇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中学在德育课程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将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中外中学的德育课程进行比较。
首先,中外中学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中外中学的德育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但中学的德育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外国中学的德育教育目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外国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中外中学在课程内容上也存在差异。中学的德育课程主要包括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外国中学的德育课程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环境教育、人权教育等。这是因为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中学对学生的要求和重点不同。
最后,中外中学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中学的德育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述和讲解为主,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和学生的听讲授课的方式进行。而外国中学的德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外国中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中外中学在德育课程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外国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学的德育课程主要包括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外国中学的德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中学的德育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述和讲解为主,外国中学的德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些差异是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中学对学生的要求和重点不同所导致的。中外中学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 篇三
中外中学
德育课程比较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是中学德育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1995年北京海淀区决定取消初中升高中的政治科 考试,这一课题研究对于政治课改革来说又具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我们注重德育内容的研究而缺乏对德育课程的研究。注重本国的课程研究而缺乏与别国课程的比较 。近年来我们从课程模式角度探索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有不少新的发现。
一、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模式比较
所谓中学德育课程模式是指典型的相对稳定的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类型。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已总结归纳 出多种中学德育课程的模式特征。我们重点分析三种国外各具代表性的模式特征和三种我国中学德育课程模式 特征。
(一)英国中学的“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以道德情感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模式,亦可称为“情感模式”。创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 道德研究机构在中小学在校生、毕业生及社会各界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写了中小学德 育教材《生命线》和教师指南书《学会关心》。
英国在中学德育课程中提出生命线系列教育,他们试图表明,为他人活着是值得奖励的。他们要求学生善 于体察和理解他人的需要、兴趣、情感和关心他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生命线体谅模式教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部分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邻里中所经历的人际关系问题创设 情景。例如通过宣读或板书表示出一种体谅的情境,其次请全班学生写出如果自己处于此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所 作所为,再让学生选择一种行为分角色进行扮演,然后由班里同学对角色者的行为进行评论,最后师生共同讨 论、总结。
这部分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站在当事者双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或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有的还从同学关 系、种族、文化、政治冲突等矛盾分歧设计情境。
第二部分是“证明规则”。这部分针对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如启发学生讨论法律、常规、原则、社会规则等内容,对不同规则的冲突或规则同自己爱好的冲突 进行分析。采用的方式,仍然是设置情境、提问、角色扮演。
第三部分是“你本该做什么”。这部分内容是设置以历史事件为基础的道德困境,让学生在戏剧性的道德 困境面前思考分析。
由于这种模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实际效果,因此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目前这种体 谅模式采用的教材在英国和北美以各种版本出版,历年不衰。
(二)美国中学的“能力模式”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美国的道德教育模式可以说是种类繁多,方法各异 。全国中学没有统一的德育课程,各州有各州的课程,甚至一个州之中不同学校也有不同的德育课程。有的受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模式影响,有的受路易斯·拉思等人价值澄清模式影响,还有的受价值分析模式、社 会行动模式等影响。但无论受哪种模式的影响,归纳起来美国中学德育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 培养训练。
美国中学采用“能力模式”特征的德育课程主要受价值澄清学派的影响,即将道德看作是一种对道德价值 观进行独立选择的综合能力,认为教育是发展个人独立作出价值观选择能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