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推荐3篇)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篇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果
高中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启发性。因此,如何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高中历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升历史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视听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形象化呈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和理解。比如,在讲解二战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实景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和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辩证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研究,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历史的探索和研究之中,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希望未来的高中历史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学习体验。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篇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性与方法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镜头思考现在和未来。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他们具备辩证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需要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历史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以及事件对当时和后来的影响。通过分析事件的全貌和背后的原因,学生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历史认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需要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历史事件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联系和演变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最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需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历史问题。历史问题往往具有多重解释和解读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多元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辩证分析,学生可以形成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历史认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演变以及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历史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希望未来的高中历史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篇三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和理念,把握住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要求和特点,将新课改理念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积极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是在具体历史课程实施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最优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师生和谐共处友好发展的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和方法齐行、态度和情感端正,全面反思和改革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只有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观去学习历史,才能真正体现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一节历史课上,我们都要追求最高的教学效率,但是我们的课堂不可避免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目前的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效果是高耗低效,这些主要体现在:
(1)准备不充分的课堂引导。
过去式是历史学科的一大重要特点,正因为过去的不可再现,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现当时的历史情境,尽可能完整的历史画面。所以,在课堂引导方面,往往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没法在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如果每一次上课都是同样的开场,没有悬念和趣味性,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慢慢失去学习的信心。
(2)课堂教学教师引导不力。
尽管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逐步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加强合作式和开放式学习的推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
素,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引导不力,致使学生在课堂历史教学中出现学习的困难。因为学生暂时还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习惯,又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资料来实现信息搜索。所以信息相对闭塞的学生迫切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和牵引。(3)无实质效果的课堂提问。
学习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并且把握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深处。无实质效果的提问主要有这几种表现:
1、简单的是非问答。
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的是或不是,含金量明显不足。
2、直接的课本问答。类似意义如何、作用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在课本上稍微一看就能找到答案。
3、学生提问的缺失。我们只注重教师的提问,却忽视了学生的提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需要把学生的提问模式提升到教学日程中来。
二、以课堂讨论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
针对历史新课程下倡导的探究式多样化学习方式,把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带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是一个新的`突破点。通过课堂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开拓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的方法。
(1)充分准备,搞好历史课堂讨论。
充分的准备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准备,只有课堂的主体双方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所以,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术讨论的主题,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目标,让他们及早做好准备,及时参阅资料,以备课题所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10人一组的分组方式,每组拟选2-4个发言人,通过代表表达小组观点。也要让每个人都做好发言的准备,根据所定论题精心准备,奠定课堂讨论的基础。
(2)精心命题,保证课堂讨论前提。
命题是课堂教学的前提,需要围绕知识概念的把握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历史教学的命题尽量以重要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为依托,密切结合目前时事前沿的关键热点话题。在命题过程中,要注意命题的一些细节问题。首先是综合性的命题,要通过命题帮助学生疏通教材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以完成知识的衔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其次是要把握历史命题的联系。这里着重指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进一步延伸到与现实生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的创新发展作铺垫。比如从大跃进的三年困难时期,联系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更进一步到今天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实际与历史的借鉴中了悟历史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最后要把握多维度的命题,让学生从纷繁芜杂的历史事件中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反思,去发现其中的规律,逐步培养自主的创造性思维。
(3)主体主导,准确定位高效课堂。
在真正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及时打破沉默的局面,适时引导学生发言;当出现激烈争论,要适当引导,使讨论向深层发展,紧扣命题。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敢地对历史提出质疑,积极探索前人没有深入的领地,才有可能有新的发现。作为历史教师,面对学生做出的任何探索,无论有何不妥或是不成熟的想法,都要肯定其思维的新异性,帮助分析不足,走出误区,完成课堂教学质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打造出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9,(01)
[2]刘小玉.主题渐进式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08)
[3]陈静.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姚美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