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实用3篇)
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 篇一:探索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美术思维在学习和创作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美术思维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思维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作用。
1.引言
美术思维是指通过观察、思考、感知和创造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个体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的思维方式。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美术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美术思维的内涵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等方面。观察力是美术思维的基础,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事物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想象力是美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想象可以创造出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表达力是美术思维的核心,通过艺术语言和技巧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力是美术思维的终极目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创作实践,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艺术作品。
3.美术思维在学习和创作中的重要性
美术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美术作品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意表达,通过观察、想象和表达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思维的培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此外,美术思维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作艺术作品时,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美术思维的培养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供多样化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观察力;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艺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结论
美术思维在学习和创作美术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注重美术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
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 篇二:美术思维与跨学科学习的结合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美术思维与跨学科学习的结合。通过分析美术思维和跨学科学习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补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美术思维应用于跨学科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引言
美术思维是指通过观察、思考、感知和创造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个体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的思维方式。跨学科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概念和方法相互关联和整合,以解决现实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美术思维和跨学科学习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作用。
2.美术思维与跨学科学习的关系
美术思维强调观察、想象、表达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而跨学科学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美术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而跨学科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美术思维和跨学科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3.将美术思维应用于跨学科学习中
为了将美术思维应用于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运用美术思维解决问题;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和交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跨学科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4.美术思维与跨学科学习的价值
将美术思维与跨学科学习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美术思维和跨学科学习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5.结论
美术思维和跨学科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将美术思维应用于跨学科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和跨学科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 篇三
美术思维中学美术论文
1美术教学中美术思维的运用
1.1美术思维构成要素———人文意识的应用
美术这门学科的本质性质便是其人文性,从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我们应该意识到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是教授美术课程的中有关绘画技巧、色彩处理、造型处理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要注意与文化的结合,因为美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美术思维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人文意识的应用。要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的文化特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以美术的思维来提升对美术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的人文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新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要使得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在文化理念中认识美术”。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以美术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也用美术的思维来体验作品的人文气息,根据笔者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无数的事实表明,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习的兴趣。
1.2美术思维构成要素———观察力的应用
观察力是学生美术思维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一名艺术创作者来说,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那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的,因为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最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是在无数次的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美术绘画更是如此,它对观察力的要求比任何的艺术形式对观察力的要求都要高。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观察力的应用与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学美术绘画的人也知道,不管是素描还是色彩的处理方法,都需要学生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较为敏锐地发现细微的差别之处,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用立体图或者是平面图以及其他的各种美术内容,让学生进行不断对比,以提升其观察力。
1.3美术思维构成要素———抽象理解力的应用
抽象理解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相对。关于形象的思维能力,其实只是对作品的表面内涵的理解上,比如对作品的点、线、面、色彩、质感的观察上,这些需要的就是一种具体化的形象化的思维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很多的绘画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绘画作品,要让学生理解,就必须要发挥学生抽象的理解能力。如下面两幅画。观察这两幅画,我们知道,它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学生必须要能够理解美术的语言,才能通过作品的构图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就是必须要能够化形象的直观的语言为抽象的含义。
1.4美术思维构成要素———创新能力的应用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作者进行创作和创新的过程,并且每一幅作品的创作都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生正是思维想象力较强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比较小,创新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所具有的思维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不同的美术思维,来创造表达自己思想内涵的绘画作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让其在描摹同一个对象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观察以及想象,创造出不同的造型以及形态。
2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美术的思维由各种不同的要素构成,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2.1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人文性是美术课程最基本的性质。笔者认为要强化学生美术思维中的人文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较强的人文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氛围的感染下,自觉地强化自己的人文意识;第二,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从而感知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精神,尤其是透着强烈的人文气息的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欣赏或者是讲解民间类的美术绘画作品的时候,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民间的美术作品也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借由美术作品中的意
义来为学生阐述做人的原则与道理。如图3是李公麟的鞍马图,作品中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思想,即用马之间的相互关怀来启发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要如此。2.2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
作品风格的不同是学生个性思维差异性的体现。美术的作用是要实现对美的感知以及对美的记录。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美的一种体验的过程。在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老师的注意力基本上是集中于对各种绘画技巧、着色技巧等的训练上,很少会注意到学生个性思维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从而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对美的一种体验。而学生的思维也就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的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灵活性”不足,其创作的作品也往往缺乏个性,也就是没有自己风格。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必须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认知的空间,丰富学生的阅历,累积出与别人存在差异的创作养分,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让学生回归自然,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让学生对各种实物、风景等进行观察临摹,引导学生追求事物真相,产生灵感和创作激情;或者让学生到社会里去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总要途径;或者让学生学习制作手工艺术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
2.3教师应该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
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倡的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将自己放在主导性作用的位置上,如果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学什么画什么,那么培养出来的不是“画家”,而是“画匠”。美术与别的科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美术的教学不需要标准的答案,它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需要学生较为独特的美术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过去传统的以“讲解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以引导的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当学生提出新的创作思路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例如在讲授“蔬果变变变”这一课的时候,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蔬果来做工具进行构图,我们知道蔬果是平常最为常见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想象蔬果与动物的相关之处就可以了,至于要怎么联系,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出来。
3结语
著名的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艺术过程中的属性,而不是一个目标,在美术教育中美术也可以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美术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进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美育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仅对其绘画的能力的提升有帮助,同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