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论文【精简3篇】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论文 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作为一本具有影响力的时尚杂志,《玲珑》在塑造新女性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杂志的内容、风格和时尚观念等方面,分析《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
首先,《玲珑》杂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除了时尚和美容方面的内容,杂志还关注女性的职业发展、家庭生活、健康生活等多个方面。这种全面的内容呈现,展示了新女性的多重身份和全面发展的追求。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而是具有独立、自信、多元化的特点。这种内容的呈现,为广大女性读者树立了积极的榜样,激励她们在各个领域中追求自我价值。
其次,杂志的风格也对新女性形象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玲珑》杂志以时尚、精致、优雅的风格示人,强调女性的美丽和品味,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的表现。杂志中通过对时尚潮流的解读、对人物故事的讲述、对新产品的推介等方式,展示了女性的智慧、思考和独立意识。这种风格的呈现,将女性形象与时尚产业紧密结合,呈现出一种时尚与智慧相结合的新女性形象。
最后,杂志中的时尚观念也对新女性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玲珑》杂志倡导的时尚观念是自信、个性、多样化。杂志中的时尚故事和时尚人物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女性,鼓励女性敢于表达自我、展示个性。这种时尚观念的宣传,为女性打破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塑造个性化的形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综上所述,《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呈现出多元、独立、自信的特点。杂志通过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和前卫的时尚观念,为广大女性读者树立了积极的榜样,鼓励她们在各个领域中追求自我价值。《玲珑》杂志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媒体和时尚界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玲珑》杂志作为一本引领时尚潮流的杂志,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和创新的内容,塑造了新女性的形象。本文将从杂志的封面、编辑团队和读者定位等方面,探讨《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
首先,《玲珑》杂志的封面设计是呈现新女性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杂志的封面往往选择具有独特气质和个性魅力的女性作为封面人物,她们不仅仅具有外貌上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思想和个性。封面人物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审美需求,更是为了展示新女性的自信、独立和多样性。通过封面的设计,杂志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激发了读者对于多样化女性形象的认同和追求。
其次,《玲珑》杂志的编辑团队扮演着塑造新女性形象的重要角色。编辑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观念直接影响着杂志的内容和风格。《玲珑》杂志的编辑团队注重挖掘女性个体的故事和经历,关注女性在时尚、事业、家庭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他们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精心的编辑,将这些故事呈现给读者,展示了新女性的智慧、勇气和追求。编辑团队的努力和创新,为杂志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新女性形象。
最后,杂志的读者定位也对新女性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玲珑》杂志的读者主要是现代都市女性,她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追求时尚和品味。杂志通过对新女性的形象塑造和时尚观念的宣传,满足了读者对于多样化女性形象的需求和追求。读者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新女性形象的传播和塑造。
综上所述,作为一本引领时尚潮流的杂志,《玲珑》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和创新的内容,塑造了新女性的形象。杂志封面的设计、编辑团队的努力和读者定位的把握,都为新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玲珑》杂志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媒体和时尚界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论文 篇三
《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论文
摘要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流行女性时尚杂志,《玲珑》通过为数众多的图片和相关文章,致力于塑造理想中完美、新型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时《玲珑》的解读,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到当时以中产阶层的都市摩登女性等为代表的新女性形象。
关键词《玲珑》杂志 新女性形象 都市摩登女性
《玲珑》1931年创刊于上海,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共出版298期。原名《玲珑图画杂志》,后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版式编排小巧别致而时尚典雅;内容侧重爱情、性与婚姻、时装美容、室内装饰等。以“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倡社会高尚娱乐”为目标塑造了一系列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引领时代风尚。
一、“新女性”界定
“新妇女”与“新女性”是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对女性最时髦的称谓,也是颇具时代特点的女性代名词。“新妇女”最早由胡适在1918年提出,“在美国‘新妇女’是一个新名词,所指的是一种新派妇女,言论非常激烈,行为往往趋于极端。不信宗教,不依礼法,却又思想极高,道德极高”。“新女性”则最早出现于1923年上海《时报》上《我所理想的新女性》一文。1926年中国妇女问题研究会在北京创办《新女性》杂志。此后“新女性”作为对女性群体的新界定逐渐流行开来。“新女性特指具有新的社会风貌的女性人群,特点是:有思想、有追求,具有谋生的一技之长,而且在生活的各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很具时尚,与传统家庭主妇有着明显的角色差异。”。但当时人们对“新女性”的衡量标准和具体内涵理解不一,“新女性”衍化出很多类型,包括一些都市摩登女郎,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知识女性以及走出家门在外工作的职业女性,甚至一些走出家庭在社会逍遥浪漫的女子也自诩为“新女性”。
“新女性”是自戊戌变法以来在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等推动社会进步背景之下的产物。1928年后,部分有利于女性权利发展的法律条文和制度规定相继出台,使男女教育平等、女子职业和参政等有了一定进展。一批受惠于这些变化的知识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以崭新面貌走上社会,活跃于工业、手工业、商业、娱乐、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政治等新兴行业。她们是社会进步中女性逐渐获得部分权利的受益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自尊和自立的精神。
二、《玲珑》中的新女性形象
1 摩登女性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以至初来乍到的西方冒险家或观光客要发出这样的惊叹:“最新款式的劳斯莱斯驶过南京
路,停在堪与牛津大道、第五大街、巴黎大道上的百货公司媲美的商店门前!游客一上埠,就会发现他们家乡的所有商品在上海百货大楼里都有广告有销售。猎装和BVD内衣陈列在一起,“HOUBIGANT"香水下面,“FLORSHEIM”鞋又紧紧她吸引着顾客的视线……”。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摩登女性”产生了。摩登女性是指“受过一定的教育、紧贴都市生活脉搏的都市现代女性,包括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的女学生、女职员以及家庭主妇等等。她们有足够学识、能力吸收最摩登的潮流与事物。同时也是都市流行的制造者和现代生活的享受者。”处于社会思想启蒙的特殊历史环境中,30年代的中国都市摩登女性不仅指那些一味追求时尚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者,更代表一种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生活方式的积极健康的`新女性形象。《玲珑》作为当时流行的女性时尚杂志,积极参与对都市摩登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如第100期《真正摩登女子》指出“女子打扮时髦、会讲洋话、会跳交际舞并不算得真正摩登。一个女子要真正可以配称摩登。至少须有下列的条件:有相当学问(不一定要进过大学,但至少有中学程度,对于各种学科有相当的了解);在交际场中能酬对,态度大方,而不讨人厌;稍懂一点舞蹈;能管理家政:会怎样管仆人、自己会烹饪,能缝纫(简单的。工作,不须假手他人)”。
摩登女性也要具备健康美的要索。如第110期《摩登妇女的装饰》提到摩登女性“真正的美观,还是在康健的身体和丰满的肌肉”。第76期《新女性的两大训练》指出“无论我国的女子,怎样学时髦,穿高跟鞋,但总有弱不禁风的缺点。病态美是一向给我们独占有的称号。林黛玉式的女子是我们的耻辱。现代人如果没有刚强的体格,便不会有远大的目光和伟大的希望。”
此外,摩登女性还要有高雅的格调。摩登女性要美,但却不要妖媚和低俗。《摩登妇女的装饰》指出“穿了奇装艳服,抹了脂粉,装腔作势,只是人工的装饰。而不是自然的美丽。越装饰得利害的,越显出她的丑态来。《现代妇女应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更是提出要“以平均发展的健康美代替畸形的容貌美”,注重自己“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尚、思想的进步,女子不是花瓶,玩物,有对于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玲珑》成功把握住摩登女性的特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对其作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内容涉及都市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电影、服饰、体育、艺术、各地风情等,使她们乐于接受新的信息,也乐于尝试都市现代化所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杂志也经常报道好莱坞及上海电影明星的最新潮流和时尚装扮,提倡、引导和示范女性怎样进行休闲和娱乐,不断接受生活与消费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如24期《现代妇女何以比从前妇女好看?》、12期《摩登的脚》、139期《怎样使手美观》等。
2 职业女性
《玲珑》面对的发行对象是以有中产阶级背景的女学生及知识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女性群体,反映了上海中上层女性面貌。张爱玲曾提及“一九三零年间女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玲珑》”。杂志完全站在独立生活的女性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大力传播“提倡女性自食其力、坚强自信、不畏挫折”的时代新理念。新女性们透过杂志渐渐学会强调自己,在改变自己外表的同时,学习先进文明,不断追求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蜕变。她们认识到家庭以外的工作和社会交往对充分实现人的潜力的必要,逐渐走向社会,想通过职业来改变单一传统角色,摆脱家庭束缚。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女性一直以相夫教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新女性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时髦而前卫的女性先行者们纷纷走出家庭,通过自身努力,摆脱经济不独立、个人无自主权的被动局面。20年代中期“一些进步的女性突破了传统父权制统治设置的婚姻家庭壁垒的禁钢,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社会上出现了第一批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和为稻粱谋的职业女性。”“30年代开放的上海在融聚新事物的同时,也为女性走出家门步入社会提供了可能。在男女平等的口号下,大批受过教育的女性走上了银行职员、教师、护士、店员、接线员、理发师等岗位。在这股新潮流的涌进中,《玲珑》为中国传统女性走出家庭、谋求独立自主摇旗呐喊,并大力宣传女性通过自我奋斗改变社会地位、实现自我发展。杂志经常介绍一些职业女性形象,如医生、律师、飞行员、运动员等等,几乎涵盖了女性能涉足的各个领域。她们既是功成名就的佼佼者,也是女性自身解放的实践者,很大程度上为女性树立了“偶像”,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为“成功女性”的标准定下基调。不过女性在社会上谋生,要承受冷眼和嘲讽,遭遇挑战和挫折。当时职业女性被戏称为“花瓶”,只是点缀场面罢了。也有不少商家为迎合顾客心理,雇请女职员时不重技能,只重姿色,更有甚者在店堂门外高挂起“女招待”的牌子,将女职员当作了活招牌。《玲珑》上,不少职业女性如女店员、女教师、银行女职员都撰文评说自己的职业生涯,批驳社会上对她们的不实之词,发出“对于职业的选择,必须谨慎,我们不要做花瓶给男子玩弄”的告诫语。
3 新“贤妻良母”
《玲珑》着力塑造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的同时,也以“摩登”与“新”的名义向传统道德妥协,主张摩登女性在建立家庭以后要发扬自己的女性传统美德,戒除不良习性,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贤妻良母”。如第124期《摩登主妇的四德》提倡摩登主妇要节俭、早起、柔和及有同情心;第28期《新家庭主妇之职务》也指出主妇要照顾家庭卫生、教育、道德、管理及财政,此外更要懂得应酬宾客、家庭陈设、园艺布置。第259期《新家庭与新妇女:我们至少要做到的有三点》指出“女性不应依赖男子,此外,女性亦要随时随地鼓励丈夫,推动丈夫向前奋斗,帮助丈夫发展事业,共同合作,增添家庭快乐,并且不要有嗜赌及终日装扮的坏习惯”。文章提出妇女经济独立的美好愿望,如女子走H{家庭就业,在法律上争取财产继承权的平等的观点。虽然鼓励女性不要依赖丈夫,但却没有道出经济独立的方法,只是提出主妇应该帮助丈夫,为家庭服务。
一方面要求女性从为家庭而生存,变为为社会承担一定义务,为国家做贡献;另一方面要求女性具有相夫教子的能力,既对家庭有责任感,又对社会有义务感。
此外,中国女性传统婚姻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因索:家庭在她们眼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即便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地位很高,家庭仍然是最终归依。在无序且纷乱的叛逆性举动之后,回归家庭仍然是女性的最好抉择。
综观《玲珑》杂志,初期关注妇女独立与解放,注重培养新女性;后期更加侧重摩登与时尚。杂志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是内外兼修的,既要具备与时代风尚相符的外表和装饰,又要有相当的学识,并且能够发挥出她们内在的特质与修养,成为新的“贤妻良母”。
三、结语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时代,也是女性在社会生活的外在形象发生鲜明而巨大变化的时代。《玲珑》发行期间,正值中国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1936年重建新女性的标准:“有能力、有思想、能够劳动”,“拥有强健的体魄、新颖的思想、不作‘性’的依赖、劳动的生活、注意集体生活、结婚不要妨碍前程”(第259期《这时代需要哪一种女性》)。总之,在特殊历史时期,《玲珑》对于现实生活中新女性真实生态形象的塑造在女性读者群中起到了积极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