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论文(推荐3篇)
高校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论文 篇一:高校主题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摘要:高校主题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思政教育形式,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主题教育的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高校主题教育的意义和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主题教育;思政教育;意义;方法
一、引言
高校主题教育是指在高校内,根据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或特定主题,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高校主题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主题教育的意义
1.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主题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通过对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主题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讨论和研究,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高校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法
1. 设计合理的主题课程
高校主题教育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课程来实施。这些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既能够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2. 组织主题活动和讨论
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和讨论,例如主题演讲、座谈会、研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主题教育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实习,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论
高校主题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思政教育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组织活动和鼓励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实施高校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校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论文 篇二: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方向;路径
一、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陈旧等。因此,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 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缺乏对其他学科和知识的渗透和整合。这使得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缺乏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育形式陈旧
现行的高校思政教育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
1. 多元化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应该将其他学科和知识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教育形式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创新教育形式,提供更多与学生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研讨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引进社会资源,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学校可以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
五、结论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元化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与社会的联系,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
高校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论文 篇三
高校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论文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主题教育现状分析
(一)主题教育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优势
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方法相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部的优势明显:1.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强。主题教育活动每次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可针对某种现象或某类问题进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2.主题教育活动的时效性强。主题教育活动不局限在重要纪念日前后组织,也可以按需要随时举办,达到及时有效教育的效果。3.主题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强。主题教育活动可以让受教育者同时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摆脱以往的灌输式说教模式束缚,有利于提高主题教育的效果。4.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主题教育活动适用于各种规模、各种条件、各种时段,并可以打破年级、专业、班级的界限,谋求更广的覆盖面。由于主题教育的这些特性,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快节奏、期望展示自我的个性特征,因而学生参与的热情相对较高,效果也相对较好。
(二)主题教育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要求和对象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传统的思政工作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亟待改进。此时此刻,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切忌墨守成规。现实的问题已摆在眼前,例如,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学过程基本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手法,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能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面很难取得教学上真的成功,一个学科的成功是不能单拿成绩来定论的,因为大部分学生因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本没有达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这门知识,勉强地认可只能流于表面,不能对学习和教学有太多正面的影响;还有就是,现在使用的教材、资料和理论知识,很多都是从以前沿袭下来的,虽然有了继承,但是创新和更新的地方却寥寥无几,导致现实与理论的差距越来越大,更多的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就业、工作前景等压力下,更加无心关注这个他们眼中可有可无的学科,消极和排斥情绪必定日发高涨。基于现在的思政课教育的现状,开创新型有效的教学新途径,已经成为各高校迫切的任务。基于这种种需求和现实,走以主题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二、高职院校思政主题教育内容定位
(一)理论内容导向
高职院校思政主题教育内容选择上一定要符合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需要。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一些重要的纪念活动为契机,积极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平台,紧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高职院校集中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性爱国教育等。这样做,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才可以紧扣时代脉搏;才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才能够真正达到为高校思政教育服务的目的。
(二)具体内容纲要
组织好主题教育活动,首先要精选主题。它决定了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向和预期效果。主题教育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学生,所以主题教育活动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贴近他们的生活,涵盖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他们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开展。笔者认为,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大约可以从以下几点挑选:
1.结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为了使新生了解学院的发展历史,可通过组织听专题报告、参观校史馆等活动,让新生尽快地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也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适当开展以“创先争优”“、我为评估做贡献,我与学院共发展”、“宿舍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母校、关心集体的感情,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适时进行法律法规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思想很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因此要在大学生中搞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大学生了解到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区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客观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自觉维护和谐社会和民族团结的局面,实现理性爱国。
3.利用重要节日与活动。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开展学习雷锋、5月开展争做文明好青年、十月开展共话祖国大发展等活动。活动中结合革命先烈的事迹,用历史教育人。通过对祖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史的回顾,使大学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图片展、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展示出党领导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从而培养学生的报国远大理想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
建设21世纪现代化强国打好基础。此外,每个学校都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特色,由团委组织策划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校之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从而潜移默化地将活动的意义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去。4.切合时代,关注时政。主题教育活动需要用时代精神来引导,如大力宣传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时代所赋予的崇高历史责任,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引导他们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适时针对社会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主题教育,学生不仅能就“事”论事,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能自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提升,更深刻地看待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的过程。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政主题教育实施要点
(一)队伍创新是基础
“高校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加强策划人才、教师等队伍素质,在队伍建设上,要走专业化、职业化之路”,这是高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队伍创新就要注重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策划人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调研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竞争能力、整合能力和执行能力。因此,负责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策划人无疑也需要定期的交流和培训。
(二)方法创新是手段
“思政教育具体方法,即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为达到思政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等,即进行思政教育的‘桥’和‘船’,应成为思政教育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思想较活跃,参与意识强,应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可以采取丰富多彩、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好的方法对高校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推进高校主题教育活动创新,呼唤应变方法。网络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要及时建立相关的主题教育网站,引导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大趋势,使学生在享受现代网络技术的同时得到教育,寓教于乐。如: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相关思政教育内容,建立主题教育网络互动平台,积极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发挥网络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积极健康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真正发挥网络育人的强大功能。
(三)制度创新是保证
高职院校要建立制定主题教育方案和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制度,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保证主题教育的长期功效。首先,作为主题教育实施者,不能急功近利,而要遵循高职院校建设的客观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承受能力,合理安排主题教育时间,不是教育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的。只有这样,主题教育活动才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四)评价创新是助力
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之一。以往对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大多是采取定性评价的模式。受到评价者学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定性评价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会使主题教育的评价不够准确。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判断。它具有客观、标准、精确、量化、简便等特征。为了提高对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必须创新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模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把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已改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种对于创新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评价模式的非常有意义的摸索。
四、结语
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将思政工作主动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唯有如此,才能增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