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论文(精简3篇)
谈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论文 篇一
在音乐界中,钢琴被公认为是最优雅、多样化和表现力丰富的乐器之一。钢琴演奏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着无数的听众和音乐爱好者。本篇论文将探讨钢琴演奏的音乐之美,并强调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钢琴演奏之美在于其丰富多样的音色。钢琴的音色范围广泛,从极低音到极高音都能够被演奏出来。这种音色的多样性使钢琴能够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情绪。例如,低沉的音色可以表达出悲伤和哀思,而高亢的音色则能够传递出喜悦和兴奋。钢琴演奏家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色,能够赋予音乐更加丰富的层次和维度,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其次,钢琴演奏之美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力。钢琴是一种既可以独奏,又可以伴奏的乐器。演奏家可以通过琴键的按压力度、速度和音符的延长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种表现力使得钢琴演奏能够将音乐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听众,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音乐所蕴含的美。
最后,钢琴演奏之美在于其技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钢琴演奏需要演奏家具备高超的技巧,掌握复杂的手指技法和琴键的灵活运用。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演奏家才能够将技巧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使音乐更加动人。钢琴演奏家的指尖舞动,每一个音符的准确而有力的击打,都展示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的音乐之美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音色、独特的表现力以及技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上。钢琴演奏通过其独特的韵律和音乐语言,能够深深地触动人们的情感和灵魂。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钢琴演奏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听众,并使他们能够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妙和愉悦。
谈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论文 篇三
谈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论文
喜爱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音乐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主观思想的,客观理性思想则是其次。音乐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需要用表演形式来让世人体验音乐的美。音乐不像语言艺术,语言本身是具有语义性的,而音乐则不是,单凭纯粹地看谱,几乎没人能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只有表演出来才能使人了解情感色彩渲染下的思想内涵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一、演奏中美的含义
有不少为世人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梦中的婚礼》等,都具有
(一)演奏中美的二度创作表现。从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表演实际就是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既不能脱离原作,又要在原作中适时地加入自己的东西,使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能打动人心,引发人的共鸣。创造的同时必须兼顾音乐的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实际上就是指认真对待乐谱。演奏者在接触到新乐谱时,首先要先视谱,然后再视奏,但是很多演奏者往往只是机械地练习,忽略了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作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作者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进行创作的。
(二)二度创作的运用。二度创作的含义是在不脱离本质的情况下锦上添花,以《悲怆》为例,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未全聋之前创作的,并且是他亲自加上的标题。这首作品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色彩,当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悲怆》的第三乐章时,感觉它是欢快的,大众也觉得它是一首欢快的快板。但笔者通过翻阅各种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到贝多芬的故事之后,才渐渐体悟到第三乐章在欢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微微的不安和内心的骚动,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演奏中如何运用音乐的美
(一)演奏中的情感色彩。演奏不同的作品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色彩去演奏,这可能是令所有的演奏者都感到困惑的事情。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人弹奏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是不同的,带入的情感可能是沧桑的,也可能是激越的,但都会影响整个表演情绪的波动。每一位演奏者的表演都是具有独创性的,表演技巧是表演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就根本无法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这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
(二)演奏中的心理情绪。仅仅了解和掌握演奏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最基础的演奏技术还远远不够,因为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往往是最难控制的。人的心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音乐家之所以能完全控制住整个场面,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自身情感的流露能收放自如,而很多演奏者往往缺乏心理调控能力,演奏过程中形成的音乐画面感并不强,缺乏自身情感的投入,只是机械地演奏完作品,听众完全感受不到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演奏本身就是呈现给听众的一场听觉盛宴,是为了让听众被你的演奏所折服,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甚至暗示自己要注意把控和调节情绪。当然,情绪的流露与演奏者本身的经历也息息相关,经常听人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什么叫有故事?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受了许多事情的历练,对世界的看法比常人更透彻,整个人的气场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可见,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都既受到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心理素质和情感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美的认识要与钢琴的演奏相结合,不能机械式地演奏;不能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就满足,一味地追求技术和炫技,忽略了自身情感的融入;对于作者的了解要透彻,若没有亲身体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及魅力;此外,还需要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暗示对大脑的控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演奏者对自身情感的掌控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不适,培养坚韧的承受力,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