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推荐3篇】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 篇一: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
引言: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民办高校激励机制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进而提高教师的工作动力和教学质量。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可以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奖惩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他们更加认真负责地履行教育教学任务。
二、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估不够客观和公正,导致激励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2. 奖励政策不够明确:民办高校奖励政策存在模糊不清、操作复杂等问题,使得教师对于奖励的预期感降低,减少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3. 缺乏发展机会和空间: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渠道不够畅通,导致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缺乏激励机制的支持。
三、改进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为了改进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2. 完善奖励政策:明确奖励政策的内容和标准,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教师对奖励的预期感,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3. 提供发展机会和空间: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发展支持,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结论: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进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奖励政策,并提供发展机会和空间,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 篇二:激励机制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影响与启示
引言:
激励机制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和工作动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影响和启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影响
激励机制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可以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奖惩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他们更加认真负责地履行教育教学任务。
二、激励机制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启示
通过对激励机制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启示:
1. 激励机制应注重多元化: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激励需求,激励机制应注重多元化,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激励措施。
2. 激励机制应注重长期效应:激励机制不仅应注重短期效果,更要注重长期效应。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发展机制,激励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激励机制应注重公平公正:激励机制应当公平公正,避免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论的情况,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公平享受到激励政策带来的好处。
三、改进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为了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改进教师激励机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激励政策:明确奖励政策的内容和标准,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教师对奖励的预期感,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2. 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结论:
激励机制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专业发展和责任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改进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加强师资培训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 篇三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激励;股权激励;终身教授制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的师资问题,在借鉴激励理论和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应主动建立一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议民办高校改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加强科研激励;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管理的自主性,试行股权激励和终身教授制度。
一、民办高校面临的师资问题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水平对大学教育质量的影响之大。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巨大的发展,截至2040年底,民办普通高校228所,在校学生139.75万人,但是民办高校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民办高校缺乏高水平教师、缺乏“大师”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民办高校缺乏高水平教师,主要体现在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构成上: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公办高校的离退休教师和兼任教师,只有少数从社会招聘的专任教师。即便是那些已经加入民办高校的专任教师,也往往只是把民办高校的工作视为中转站。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常常处在频繁变动与调整的不稳定状态,教学质量可想而知,科学研究更无从谈起,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种不稳定状态又造成了学校的高管人员和投资方的短期行为和趋利思想更加严重,不愿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民办高校不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
二、民办高校教师的需要与学校发展,是激励机制有效建立的前提
心理学家认为,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目标的过程。激励的过程就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制约的过程。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协调教师、经营者、所有者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并最终解决民办高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依据马斯洛的理论,高校教师有作为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就要有一份稳定的薪酬来保障正常的生活水平和人身的健康安全。但是,要留住骨干教师,在民办高校内部更需要建立与绩效管理挂钩的薪酬回报体系。波特和劳勒在他们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中阐明:只有处理好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在正强化下,员工才会产生工作热情。
在设计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学与科研结合,民办高校应加大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激励。对民办高校而言,科研既包括与学科建设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包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此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整体发展水平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校长远发展来看,只有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做到使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为我所用”。因此,在构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时候,既要考虑激励机制的短期效应,更应建立长效激励。
三、国内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特点
(一)国内公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公办高校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在管理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目前公办高校尚存在部分计划经济的弊端,但是公办高校仍是优秀教师的首选。
1.物质激励能满足个体基本需要。公办高校最主要的激励机制体现在(从助教到教授)各级职称评定上,各级职称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福利稳定,并且有逐年滚动上调的机制。相比之下,民办高校教师的兼课费虽然很高,但基本工资和福利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2.激励机制直接与科研挂钩。政府对公办高校拨款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高校的科研水平,在这一点上,世界知名大学也都把科研投入的量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视为衡量一所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整个高等院校系统中,科研已经成为一项中心任务,职称评定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除此以外,科研激励还体现在教师获得科研课题的经费资助和学校对科研成果的年度奖励上。公办高校对科研激励的强调尽管引发了众多争议和批评,但确实激发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3.制定满足知识型员工高层次需求的举措。高校员工一般都认为教育和培训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最好福利之一。由于公办高校强调教师科研能力,而且职称评定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教师的学历,因此公办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机会较多,学习环境较好,学校有支持教师再深造的配套措施。
(二)美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在美国一百多年高等教育发展史中,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其管理体系。与中国国情不同,美国私立高校的社会声誉很高,一流名校中几乎全是私立大学的身影。美国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理念都居于世界先进行列,这与他们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密切相关。
在美国高校所设置的教师激励机制中,尤其以终身教授制度最具特色。美国高校教师有四个级别: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一般3年~4年后才可继续晋升)、教授。只有副教授和教授才有可能获得终身聘用资格,没有获得终身聘用资格的,合同到期就要离校。获得终身职位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学校对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考核十分严格。但是,聘用与待遇相结合,教师一旦取得了终身聘任资格,相应的待遇和配套环境条件都十分优厚。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是62岁,对于拥有终身聘用权的教师则可延迟工作至70岁。这样的留用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视获得终身职位为一种殊荣并作为个人奋斗目标。
四、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性,构建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高校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确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自主聘任、解聘校长、教师以及其他人员,自主确定所有教职员工的薪金和奖励标准”。
可见,民办高校与国内公办高校相比,具有很强的办学自主性。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和激励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师激励机制,即建立一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兼顾的管理机制,吸引、培养、留住优秀教师。
(一)短期激励
短期激励既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满足教师的精神激励。短期激励能实现短期内激励教师工作勤奋,带来更多的产出。
1.对外具有竞争性的物质激励。获取薪酬是人们到组织工作最基本的动机。由于民办高校的工资由学校自定,高薪和高福利可以作为最初吸引优秀人才的手段之一。学校的薪酬标准有吸引力,在社会上和人才市场中,才具有竞争性。
2.对内建立绩效激励工资制。绩效激励工资制的建立,需要和绩效评价体系相挂钩。教师的绩效直接影响学校的绩效,通过绩效考评,可给教师提供其工作情况的反馈。绩效考评结果又是受聘任教、奖惩、晋升工资、培训等人事政策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及时完成任务或做出特定贡献给予特别奖励,能达到正强化的目的。
3.加强科研激励。民办高校应积极融资,建立各种资助基金、启动费、单项奖励基金等,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加以扶持资助。民办高校的科研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从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及学生的利益来看,科研需要引入教师评价体系中,以促进和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研激励可以包括科研经费支持、对教师参加学术讨论会、培训、考察进修等给予相关的资助,加强民办高校科研与教学发展后劲。但是,科研既需要短期激励,更需要长期激励,民办高校应避免追求科研“短、平、快”。
(二)长期激励
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更多的是为了吸引、稳定和激励人才特别是关键和重要岗位的教师,保持人力资源的持续竞争优势。
1.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来源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最主要的长期激励方式。它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承担风险、分享利润,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根据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经验,与一般经营者相比,股权激励更适合于董事长、总经理等最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关键技术人员。因此民办高校股权激励的对象应以学校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主,也包括优秀骨干教师等知识型员工。在针对校长等最高级管理者的激励组合中,可以以股权激励为主;对于经营层其他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非股权激励可以各占一半;而对于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等职位的骨干,股权激励在其激励组合中的比重则不应超过1/3。
通过股权激
励,学校高管人员与骨干教师能够分享学校发展的长远收益,会降低这些人员的流动性,使学校的人才储备稳定增长。此外,由于学校高级管理人员自身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学校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高管人员、股东和学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促使高管人员在制定教师激励机制与考核指标时,重视学校长远发展。避免短期行为。2.终身教授制。根据终身教授制在美国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合理预计,终身教授制在实现对教师激励的基础上可以稳定高水平教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连贯衔接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已率先在公办高校中建立了“终身教授职务”制度。“实施终身教授职务制度,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学校制定具体的聘任条件。诸如科研成绩突出,近五年内承担过重大研究项目;担任教授职务原则上满六年,考核优秀或合格。其次,聘任要求强调终身教授的岗位职责。终身教授制度给教授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教授进行实在的、创新性的、需要长期下功夫的研究。最后,岗位管理要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学校要求终身教授每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并在本院系的教师大会上进行述职,从而增强了终身教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民办高校在学习美国终身教授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高校实施“终身教授职务”制度的情况,可制定严格并切合本校实际的标准,引用终身教授制。民办高校教师在达到学校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严格考核标准之后,一旦获得终身职位,自身的经济地位有所保障,自身价值得到了认同。因此,他们会以取得终身职位为目标,并为此严谨治学,兢兢业业。我们将看到一些未取得终身聘用资格的教师,努力工作,接受每学期进行的考核;已取得终身职位的教师还在不断进取,争取多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