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10篇【推荐3篇】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10篇 篇一:当代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更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引导思考和塑造社会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艺术与社会的互动等方面探讨当代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首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过程中,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表达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比如,一些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揭示,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变。此外,艺术家还通过艺术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其次,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对观众的情感和思想上的影响。当代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传播,艺术家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使其对社会问题产生共鸣和思考,从而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改变。例如,一些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呈现,唤起了观众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行动。
最后,艺术与社会的互动也是当代艺术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社会的共识和进步。艺术展览、艺术节等活动提供了观众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的平台,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使艺术家能够倾听观众的意见和反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此外,艺术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合作,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例如,一些艺术家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创造出新颖而有趣的艺术作品,引领了社会的潮流和趋势。
综上所述,当代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艺术对观众的影响以及艺术与社会的互动,都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研究,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机会,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艺术欣赏和交流中,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10篇 篇二: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当代艺术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题材,而是通过多种媒介和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本文将从多种表现形式、多元文化交流以及多样化的观众需求等方面探讨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首先,当代艺术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而是通过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媒介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种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不同背景和兴趣的观众。例如,一些当代艺术家通过在公共空间中展示装置艺术作品,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其次,当代艺术的多元性还体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上。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这也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发展。艺术家们通过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的元素和表现方式,创作出富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艺术作品。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和谐。例如,一些当代艺术家通过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当代艺术的多元性还体现在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艺术家们也不断调整和创新自己的作品,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艺术机构和展览也越来越注重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和观赏方式。例如,一些艺术展览会通过引入互动元素和科技手段,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参与到艺术作品中,从而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与包容性是其与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当代艺术更加丰富、多样和有趣。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支持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当代艺术的研究和理解,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当代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为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10篇 篇三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要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传统文化之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开。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现代的服装、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 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文化延伸
[正文]
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 “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传统文化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凝练与积淀。凡是生命力旺盛而又持久的文化——不论是外来侵略,还是自然延续——都是对原有历史文化取积极传承和阐扬态度的文化而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并渗透于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
由于人类发展是在不停的进行着文化沉淀,设计作为文化的一个门类也是一样。脱离传统来谈现代设计无疑是片面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内涵,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正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传统艺术的多样性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每一种不同的传统艺术都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因素,既反映了人文意识又体现其人文精神。
一、设计在艺术中的体现和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影响之巨大,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服饰的设计。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直到近现代,中国各阶段各民族的服饰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为世界瞩目,在今天的时装设计中,各种元素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新材料的更替,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传承关系,不仅为中国的服饰文化所独有,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常见。譬如一向以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的欧洲服饰文化,在现代时装设计上,就常常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拜占庭艺术风格、哥特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波普艺术风格、欧普艺术风格和极限主义艺术风格等的深刻影响。这些相互影响的艺术风格,虽然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数千年间积淀的文化,但时至今日,仍然被现代服装设计师交替使用着,而且也常常被人们视为最摩登最时尚的流行服饰。
其次、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中的建筑也存在着深远的影响。.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贝聿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在做中国的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
在欧洲,我们看到,积淀了数千年的欧洲文化,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它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伦敦的水晶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香榭里舍”,即“乐园”的意思,是从上古的爱琴文明引申出来的,曾经为爱琴文明做出过贡献,创造了克里特文化(Crete)的克里特岛人,把自己的生命视作一次快乐的机会,把埋葬自己的墓地,或死亡时举行的超生仪式叫做“香榭里舍”。巴黎人直接把它当作自己城市的街名,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再次、传统文化对现在的绘画设计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中,吴昌硕的作品浑厚博大,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平民精神的体现,对于现代绘画影响巨大;齐白石继承了其平民精神“胆敢独造”,却将水墨画引向形式构成的极致,突破了传统绘画“不激不励,风规自远”的“中和”艺术精神;吴冠中在中国画中加入了充满变化的浓郁斑斓的丰富色彩以及现代绘画中的构成观念,将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化合为一。
《创造亚当》是xxx最著名壁画《创世纪》中的重要部分。《创世纪》是画在西斯廷礼拜堂500平方米顶棚上的巨型壁画。壁画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上帝区分黑暗与光明》、《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鱼与海中动物》、《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堕落与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诺亚筑祭坛》、《洪水》、《诺亚醉酒》等。这幅巨型壁画的魅力,不仅仅是它表现了人体的美,更是因为它把一个古老而又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神话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站在壁画面前,联想起“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联想起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这幅巨型的壁画得益于画家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得益于创造了古老神话的传统文化和创造这文化的古代先民。
最后,传统文化最现代的雕塑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胥建国雕塑《旭日东升》,设计了一个城墙底座,寓意是厚重的历史;设计了叠式的七彩浪花,寓意是黄河流域的多元文化;设计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上托起一轮喷薄而出的红太阳,寓意是一个古老城镇在新世纪生机勃发、光芒四射。这是一件既有现代艺术精神,又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中国著名雕塑家、香港美协主席文楼先生的《银梢压春风》,展示了他继承中国文人画的神韵和现代雕塑艺术诗意的美。作品中具象与抽象的融合,浑然一体达到了炉火纯表的艺术境界。荷兰女雕塑家玛丽安娜赞扬雕塑展为操着同样一种“雕塑语言”的人进行交流,并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了解整个世界的机会。
她的作品《和平》以一个简洁形象征了世界可缺少的完整性,雕塑表面精致的放射线条象征了人类的理解和交流。刚果(金)的著名雕塑家里耀娄.利姆.穆卜安加的作品《爱之花》,继承了非洲雕刻艺术的传统,又有艺术的风采,造型优美,简洁精致。欧洲派艺术家理查德·亨特《斯芬克斯》的雕塑作品作品直接取材于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更能使人联想起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埃及的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同时也自然联想起人类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博爱,进行了千百万年的斗争,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延伸。
此外,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中的陶器、装饰、家具室内、工业设计等等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二、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首先、现代设计要符合时代潮流。现代设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是现代设计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溶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如飞机、汽车的、电话等新发现的不断推陈出新,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科学技术对艺术与设计的推动力,也是对人类思想解放的反作用。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要创新,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传统文化一概加以否定。
创新,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而言,是扬弃,不是否定!如果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那么,现代艺术与设计也将黯然失色,甚至会自我窒息而亡。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庸人自扰,而是历史教训。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动,其结果使欧洲文化自我窒息而亡。最后,只能掀起一场广泛深刻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文化死而后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其次、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现代设计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着紧密的关系。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应该汲取精华,然后溶入个性化和民族化。第一,个性化。个性化的设计追求,一是体现在视觉效果的“个性”上。二是体现在“个性”化的需求上。第二,民族化。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民族思维模式,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带来审美、语言沟通上的差异。美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指出:“一个强大的文化几乎是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驱动力。”的确,美国许多企业的崛起和成功,都根基于民族文化。所以独物的民族特色的设计也是推陈出新的设计思想源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源泉,有许多我们值得吸引的精华。曾经有位日本友人很尖锐地评价说;中国没有设计。尽管说得有些片面,但这也是给众多设计师敲的一个警钟,设计师必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必须有民族的特色。
结论:
对于新的设计元素,我们要很好的把握。而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的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作为现代的设计者,我们既能从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又能创造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文化价值。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片源日常多观摩
注意观摩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以便能尽可能多的选择,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来给学生赏析。能及时将最新影视动态、热映影片、中外电影节颁奖典礼、时间、优秀获奖作品等穿插其中,不仅极大地丰富课程的内涵,更使课程接轨时代。挑选具有电影史上公认的具有思想深度、艺术水准、画面唯美,情节极富张力、演员表演富有感染力的主流影片和艺术片便成为观摩片的首选。
二、资料平时多搜集
三、内容讲授多角度
四、电影知识多串联
在讲课中,运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不仅仅让学生了解某部影片,还让学生对与此联系的某类电影现象和导演、演员的著名作品能有所认识。例如在欣赏戏曲电影时,首先应是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特点。即:戏曲歌舞化,表演程式化,角色类型化,剧种特色化等;针对进行分析;通过电影剧情、角色扮演、演唱流派、戏曲音乐等进行分析,易于理解影片内涵,做到了班级普及戏曲知识、校园弘扬民族文化、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介绍戏曲电影的艺术形态外,可对影片中的蒙太奇、长镜头等电影语言的运用进行介绍。总之,通过赏析不同的影片,能对影视传达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老师精心挑选的影片,使学生不仅掌握影视基本知识和影视美学风格的特点,还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培养、情感的丰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五、影视时事多引入
从电影诞生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无数电影艺术家为人类贡献出了不胜枚举的中外经典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色彩单一到五彩缤纷,电影见证了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经典已有许多,新作层出不穷。但是,由于课程性质一般作为公选课和课时的影响,单靠影视鉴赏课来进行赏析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观影欲望和需求的。在讲授影视鉴赏这门课时,除了影片本身致敬经典外,把握青年学生的猎奇求新的心理特点也尤为重要。除了分析经典电影、解读精彩片段外,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掌握相关资料和信息,把经典和时尚都介绍于学生。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所关注的话题、评论等。这些影视时事的信息介入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引发电影热情,培养思想独立无疑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比如,在上课中,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影视动态,比如世界的三大电影节的代表性电影、今年的《大话西游》20年、电视剧《红高粱》的播出、高仓健的去世播放《千里走单骑》等,都可以使同学们重温经典,感受传奇。
六、课堂引导多思考
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融汇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舞蹈,以及声、光、电、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科学技术成果,成为综合能力强,表现能力极为丰富、生动,审美价值极高的综合艺术形式。对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构建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课中,能感受到大多数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停留在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喜欢有头有尾的故事,追求圆满结局的中低层次上,因此培养一种与影视艺术相适应的审美眼光是很有必要的。同样一个艺术作品,不同的人鉴赏所获得的效果并不一样。我们将文艺鉴赏划分为上品文艺鉴赏、中品文艺鉴赏和下品文艺鉴赏三个层次。划分依据重在两维:一看鉴赏心理活动过程是否完整;二看鉴赏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深识堂奥,富有创造。文艺鉴赏的完整心理过程包括“直觉→体验→认识”三个阶段。“直觉”就是不假思索地感知作品;“体验”则是对作品获得初步美感之后的再理解、再确认;“认识”就是艺术享受与艺术判断融为一体后再反观作品的最高审美把握。歌德也曾将艺术鉴赏分成三个境界:一是不假思索地享受美;二是只作判断不享受;三是在享受的同时作判断,在判断的同时进行享受,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再现作品的精髓。此所谓三种不同境界,它们的关系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实际上这与文艺鉴赏完整的心理过程基本一致,不过“享受”应该贯穿鉴赏活动的全过程。
七、课外影评作总结
影视评论是以影视作品为对象,依据一定的评论标准所撰写的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评价。影视评论通过对各种艺术元素的解读,让学生享受并体验到审美的奥秘,进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接受意识和分析理解意识是比较薄弱的,他们很容易沉迷于影视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和所营造的情境中,忽略了鉴赏这个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同时,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优秀的艺术作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艺术鉴赏。通过影评,不但能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批评、也可进行历史批评和文化批评、心理学批评等,不断提升审美能力。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为此,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该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不断深化。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十分鲜明,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刻画得淋漓尽致。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旨在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为声乐艺术美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探究
21世纪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创新的黄金时期,其美学特征愈加鲜明,一方面凝结着无数声乐艺术作家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集中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智慧与结晶。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的研究与探析,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和掌握民族声乐艺术的自然特性和美学特性,有利于传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科学转型和深度创新,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1、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阐释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其内涵有所不同。从广义层面而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三类:一是戏曲演唱;二是曲艺说唱;三是民歌演唱。从狭义层面而言,所谓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实质上指的是符合新时期的民族声乐,也就是所谓的富有当代特色的民歌演唱,与传统的民族声乐存在必然关联,均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歌气息,其艺术审美理念完全一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但完全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元素,而且融入了西方艺术文化元素,其歌唱形式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稍有差异。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备两面特性,一方面拥有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气息;另一方面具备西方声乐艺术文化气息,可谓是两者的统一、集合体。
2、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初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其活跃程度并不高。然而,儒家、道家等学派十分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并将其作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部分,由此将民族声乐艺术上升到了美学层面,从美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民族声乐艺术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1]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逐渐被显现出来,并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特征之一,从美学层面而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显得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性,并且与西方声乐艺术一脉相承,能够有机统一、结合起来。因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极其重要,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3、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除了具备情感美学特征之外,还作为一种具备创造性美学特征的艺术综合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的矛盾斗争和方式转型过程中,逐渐积累起了创造性美学特征。也就是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始终处于创造过程。新世纪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发挥出了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方面在学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另一方面在创造新的民族声乐艺术。与此同时,在传承民族声乐艺术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声乐艺术,可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仅符合传统历史发展规律,而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造性美学特征的主要表现方式。首先,古为今用是当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作词、谱曲、歌唱过程中,完整继承传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固有特点,通过学习和借鉴传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精华思想和创作技巧,来丰富当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突出创造性美学特征;其次,洋为中用是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创作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特点,将西方国家和地区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中有用的东西拿出来,融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去,以此来丰富中国民族艺术创作手段,突出中国民族艺术创造性美学特征,最终实现与西方声乐艺术相接轨。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然而,在走出国门,实现现代性美学特征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要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历史风格,符合中国当下基本国情和民族声乐艺术创作理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理念与创作技巧,坚持传统与借鉴齐头并进。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典范,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发展道路,在不忘本的基础上,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对待西方声乐艺术文化。唯有此,方可取得实质性的艺术创作成效,突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现代性美学特征。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已然成为国际民族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主力军。究其原因,取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鲜明的美学特征,充分提升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高度,呈现出了情感美学、创造性美学和现代性美学特征,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态势和国际声乐艺术创新轨迹。随着国际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革新,中国民族艺术在传承传统民族艺术创作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声乐艺术创作技巧,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方法,实现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最终有利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美学特征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暄、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04).
[2]赵燕、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探析[J].作家,2012.
[3]赵金霞、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中国的艺术设计兴起于对西方艺术设计的形式模仿,现如今要实现持续发展,须要发掘出内在的力量——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可喜的是,现在涌现出的很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都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风格,还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都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具有中国元素的现代艺术作品都成为了当今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弄潮儿。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借鉴;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水墨画审美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传统文化;留白;线描;水墨画
一、现代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借鉴
(一)传统绘画中“留白”技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艺术手段和独特的创作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规定性的视角,文人骚客作画只是兴致所至,没有空间局限,任意角度都可以对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在构图布局上讲究的是画面整体性的逸致和美感。“留白”灵活自由的构图方式实现古代文人画家这些作画目的。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常用技法中,“留白”与“负空间”以及“空白”这些定义频繁出现,设计师通过对整体布局、空间空白、色彩渲染、尺寸字体等使用来定位视觉焦点,从而达到突出设计主体,夺人眼球,传播设计理念或者产品特色的目的,可见留白在平面设计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要素。
尤其是国际大牌产品在定位品牌文化时选择的设计通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简单背后却又直击人心,形成十分高级而简约的美感。无印良品从创立品牌以来一直主张“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这句话出自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就是尽可能地简化一切加诸在产品上的装饰,讲究回到物料最原始的本来面目,反而能够发现更多、更广阔的美感,这同时也是艺术史上极简主义的艺术追求,也体现了留白给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在设计中追求“简约”的美感,是通过不断地进行减法来实现的。在去掉繁复的信息叠加之后,所出现的大面积的安静的空白就是留白,留白便是“简约”的载体。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线描”技法的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尤其是国画中的工笔画,对线性思维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线的艺术”。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表达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线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就是“以线存形”,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作画时,线条就是他们造型的基础,娴熟且细致入微地运用线条考验了作画者的功底,进而表达深刻的情感思想。
现代平面设计中线条有千万种的变化,曲直波折,虚实变幻,由此构成的图形世界能够更加多元化地表达现代社会人们的情感需求,具有线条感的设计作品在观者的印象中更加具有现代性,具有强烈的现代艺术形式美感的印象。将绘画中的线条融入到设计中,为现代设计打开了更高阶的大门,让现代设计具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另外,将传统中国画运用线条的飘逸感到现代设计作品中,能够打上中国特色的印象,更加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水墨画审美风格
(一)现代艺术设计实践中对中国水墨画构图和意境的运用
中国画是一种“意象”艺术,“意”起着支配作用,“象”从属于“意”,以“意”造象,一切以“意”为之。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构成法则,也可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法则。悠远缥缈或情感流动的意境,通过一定的精心设计构图,变成动态的可以无限幻化的云天、岚雾、江河、池沼等,既有传统的中国风,又体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意境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画面构图的意境化,可以使画面设计空灵有生气,使有限的直观画面充满诸多想象,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丰富效果,满足现代人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二)现代艺术设计优秀作品中对中国水墨画虚实结合的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水墨画的画面营造,在表面意象的刻画下,追求的是“意象之外”的意义,也即意境氛围的追求。要实现一定的意境氛围,就要通过调整画面景物的虚实关系。水墨画虚实的体现一般都是以“留白”“计白当黑”“以实观虚”等绘画理念来构成的,空白和虚景的运用能让画面更加富有空灵的感觉,也能给观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现代平面设计的构图中,平衡好虚实关系一样很重要,实物多了,显得画面拥挤,信息太多反而过于纷杂,就要善于“实物虚化”;虚景多了,又会显得整体涣散,不能突出主题和重点,就要善于“虚物实化”,找到虚实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实现空间上的合理安排,才能使整体画面活泼又不失重点突出,并且能营造逸致飘逸的中国风。
中国画中的水墨风格是在平面设计风格中运用得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水墨风能够充分地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使得要突出的对象描绘显得“似又不似”“似实而虚”,从而能在一定的意境中突出对象的神态。现如今涌现出很多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在营造意境时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风格的取向可以说是现代潮流的风向标了,设计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诸如色彩、工艺、材料等,设计作品通过这些物料的选择取用,能透出更深层次的一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的潮流、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观念的更新等上层建筑的建设。
中国传统绘画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艺术,其背后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设计获得具有中国特色风貌的文化宝库,能够让中国设计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发扬光大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研究动画艺术创作对萨满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从作品入手,在研究萨满文化的起源和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萨满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所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创作具有萨满文化内涵的动画原创作品,利用动画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段,研究和推广萨满文化,从根本上做到对萨满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关键词:动画艺术论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动画片的要求也日驱增高,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影视作品的观赏性上,更追求于影片的文化内涵,所以各国的艺术家们,都开始立志于寻找既能提高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加影片的娱乐性,且又能最大化增加影片的经济价值的方法。艺术家们发现,把民族文化融入到艺术创造中,不仅仅能够很好的宣传本国的传统文化,使作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有坚实的观众群,降低了作品的推广难度,增加了其经济价值。如今,民族文化俨然成为了各国推广自己的名片,也成为了各种艺术表现的代名词,所有的文化产业都想以民族文华为基础宣传和推广自身品牌。影视作品中,萨满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把萨满文华融入到动画作品中也成为动画行业中重要课题。
一、萨满文化艺术的历史起源
原始萨满文化艺术,是远古的先人们与大自然博弈时创作和积累下来的经验,更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是人类和自然共同生存和进步过程中的一种总结性的文化,是远古先民们特有的美感和灵性的文化遗留。在远古时代,先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知较少,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也较低,所以人们容易把把自己的个人意愿与信仰结合,认为生老病死和欲望的满足都依靠于神的旨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信仰古老的文化宗教——萨满教。萨满被人们认为是北方民族的精神信仰,坚信他能将人的愿望与意志相互传达。人们借此来表达内心的愿望和期许,是一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寄托。
二、萨满文化的内涵
1、萨满文化是原始文化和北方民间文化的共同产物原始先民们对于自然和宇宙所表现出来的敬畏之心,从而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形成了萨满教特有的文化观。从史学的角度看,萨满的一些唱词、神话记载了大量的民族起源、风土人情、文化交流的信息,在萨满祭祀过程中,音乐、舞蹈贯穿始终,用北方民间的音乐和舞蹈,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对于神的敬畏之心和记录文化信息。2、萨满的观念传承北方民族精神之魂萨满强调集体意识,在过去时代北方民族的灵魂所在。那个时期大家都讲究集体意识至上、个人服从集体,弘扬了集体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识。满族的先世女真族,建立渤海地方xxx、建立金,最后建立了清代统一xxx。是萨满集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说,萨满的观念是传承北方民族的精神之魂。3、萨满是人们崇拜大自然的一种集中体现北方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神奇奥秘的同时,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尊敬之情寄托在萨满文化中,把自然视做生命的起源,是人与物赖以生存的母亲。自然给予了他们光和热,给予了他们生活所必须的食物,他们对于自然的感情是向上的,故而萨满是一种正面且积极的文化体现。
三、原创动画短片《萨满鼓》中萨满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萨满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其中的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希望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是萨满文化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先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不断探索大自然以后,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一)崇拜和敬畏大自然是萨满文化的核心
人类作为大自然最优秀的产物,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中,人们认为,人类可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赖且相互并存,以萨满文化中的崇敬自然的朴实的崇拜观念为基准,创作作品《萨满鼓》,作品中萨满神化身变作鹰、鹿、熊、鹿、鱼五位神灵,在人们遇到灾难时,为人们祛除灾祸,成为了人与自然的保护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神的崇拜深入人心,更加依赖人们信仰的神明,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实现者。
(二)体现人们期望远离灾难,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黑暗笼罩着大地,人们彷徨失措,此时,闪电闪过,飞鹰破空而出,萨满神降临,鼓声震天,萨满神伴随鼓声舞动,世界变得明亮而又温暖,人们开始高呼,一起舞动身体,之后萨满又化作一只雄鹰、野狼、雄鹿与海鱼后,拯救了自然灾难中的人类。驱赶灾难,是和平的象征,给人们带来安定。
(三)作品体现萨满的核心文化观念
萨满艺术充满了无穷的神秘性,受萨满世界观的主宰,其中的动物和植物,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使者,作品《萨满鼓》很好的诠释了萨满的世界观。
1、敬畏自然的力量作品《萨满鼓》源于旧石器时代,无可预测的自然环境,危险时刻发生,但是那时的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上都依赖于大自然,自然的馈赠人们无可替代,自然的灾害又不能避免。所以人们崇拜于自然的博大的同时,也更加敬畏它。当人们遭遇灾难时,会因为恐惧而变得手足无措,从而需要精神崇拜来支撑信念,萨满鹰神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想要的,赖以生存的能量,他舞动太平鼓,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人们有了这样的信念支撑,对于自然的崇拜,才能更好的和自然相互依存。
2、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人类在捕猎的情况下,见识了动物或者植物的能力,崇拜于动物或者植物的神奇力量,希望与它们一样,充满力量,无所畏惧,人们开始把这些动物或者植物看成自己精神的寄托,寻找能够代表本民族的图腾象征,希望自己可以与图腾上的动植物一样,变得勇猛无畏。萨满被看做是人类信息的传达者,是与神明传达自己愿望的使臣。鹰有高超的飞行技巧,拥有令人敬畏的外形和强悍的捕猎手段,所以萨满被称为鹰的化身,可以完成人与神沟通的重大使命。作品《萨满鼓》的故事背景来自于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是阿布卡赫赫命令神鹰从天空飞来,用翅膀上的羽毛给人类带来的光和热,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最后鹰是萨满的第一护卫神。在萨满教中把鹰看做是火、光明、生命的象征,因此,满族有崇拜鹰的传统,并且把鹰作为民族的图腾文化加以崇拜。至今在满族萨满隆重的祭祀中,依然有鹰、熊、鹿等醒目的民族图腾作品,他们被人类看做是人类的信仰,是人类崇拜的具象的图腾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涵义。
四、运用动画这样的特殊表现形式促进萨满文化的传承
(一)萨满为代表的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动画艺术创作中
萨满教是一种融合了戏剧、音乐、诗歌和寓言的神圣综合艺术。萨满文化中包含了品种繁多的萨满舞蹈和感染力极强的萨满音乐。在萨满祭司活动中,萨满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气势恢宏,有很好的渲染效果。通过动画的艺术形式表现萨满文化,是对萨满文化新的诠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动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受环境和制作的限制,能够更为玄幻的诠释萨满神明的意境。
(二)通过动画特殊的表现手法,创作富有萨满文化的原创动画作品
萨满教神话故事是人类社会初期阶段意识形态的产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创世神话《天宫大战》、《尼山萨满》等。这一类创世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宇宙中,是如何创造天地,创造人类的。讲述了宇宙开始,善与恶,真与假,生与死,明与暗的交叠。《天宫大战》中宏大雄阔的气势,天真质朴的想象,鲜活生动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情节,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文明意识的提高,又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出现,例如:《红罗女》、《两世罕王传》、《金兀术传》等。萨满的寓意明确,且具有很强的文化指向性,内容深邃,在萨满文化中有很多奇幻的寓言故事,可以把这些神话故事利用动画这种富有张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创造一系列富有萨满文化的原创动画作品。
五、结论
萨满文化最为我国的一项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国北方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信念支撑,是北方民族信仰的开始,是先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北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萨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其中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动画创作中,且动画的表现形式多样,制作的过程中受限的部分较少,利用动画的这一特性,将萨满文化和动画创作相结合,能够创作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是动画创作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宏刚。于晓飞。《北方萨满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页。
[2]景超。萨满信仰的文化学诠释。满族研究。页。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要:二度创作属于二胡艺术实践过程中不容缺少的重要环节,二胡艺术家们往往会结合自身阅历或者是情感认知等情况,运用科学化的技法技能就二胡音乐作品实施个性化以及多维度展现。此外,二胡演奏者们所具有的较强二度创作能力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必须要在长时间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形成。二度创作能力培养需要在扎实基本功前提下,不断积累阅历,促进艺术素养水平的提升,全面把握二胡音乐所具有的地域性以及时代性,增强二胡创作能力。本文就二胡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二胡表演艺术;二度创作;实践
音乐一度创作属于二度创作的重要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音乐作品都是借助音乐表演二度创作向听众展现的,然后在表演人员艺术表现力基础上引发听众们的共鸣。然而由于表演人员自身条件因素,音乐表达或者是传递期间给予听众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二胡艺术的音色比较柔美,且表现力非常丰富,在表现手法方面是多层次的,并因历史文化渊源受到广大听众朋友们的喜爱。因此,现阶段对二胡音乐实际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二度创作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在二胡教学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社会效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二胡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所有表演艺术发展过程中,其艺术行为可以从狭义角度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创作阶段、表演阶段以及欣赏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当中,艺术家属于创作以及表演艺术的自然主体,而观众则属于欣赏层面的自然主体。音乐作曲家们把多种音乐素材以及创作技法进行有机,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此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思想感情,最终创作出完整化音乐作品,该音乐创作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度创作[1]。而在一度创作前提之下,音乐表演人员结合自身对于相关乐谱的不同解读以及对于乐器本体技法情况的熟练掌握,借助乐曲充分表达内心情感,然后将表演人员的自身经历不断融入其中,进而表现出风格各异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称为二度创作[2]。从二度创作的特点上来看,二度创作中的表演人员在整个表演期间不仅要充分阐释作品深层次内涵,而且要融入一定的创造性表演,使其与他人的艺术有所区别,体现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音乐表演是二度创作,同时也是赋予音乐作品强大生命力的创造行为。音乐表演不仅要做到对原作品的真实再现,而且要借助表演进行不断创造,就原作品实施补充以及丰富,致力于超出作曲家本来设想,加入新鲜活力,使表演艺术重焕光彩,这也是音乐表演以二度创作形式存在的本质性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二胡演奏人员的二度创作属于二胡演奏者对作品生命力的再次赋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胡演奏生硬再现原作问题的出现[3]。实质上,二胡音乐演奏并不是对于前辈艺术家相关演奏技法以及表现情感的单纯性模仿,也不是机械朗读原作谱面,而是表演艺术家们在自身阅历、情感积累以及能力认知等条件下,就二胡音乐作品实施的个性化以及多维度的再次展现[4]。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满足相关欣赏主体所具有的多元化审美,从根本上促进二胡艺术可持续性发展。此外,二胡演奏家作为二胡音乐作品以及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所发挥的沟通交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优秀二胡作品只有在融入演奏人员个性化二度创作的基础上,才可以从内容层面以及形式层面进一步赋予音乐作品核心灵魂。
二、二胡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实践
通常情况下,二胡表演艺术当中的二度创作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二胡表演二度创作的理论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我们需要就作曲家所处于的特定化历史时代以及社会背景进行全面化了解。究其原因在于作曲家属于特定历史时代中的人,其创作往往会受到特定历史时代发展情况、社会意识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滋润以及影响,进而在实际音乐作品当中表现出个性化的人格追求以及独特风格特征[5]。总而言之,二胡作曲家作品中一般会凝结着作曲家自身对于大自然、社会以及道德等的感受与领悟。
第二,二胡二度创作的技术操作阶段。当顺利结束理论阶段准备之后,就可以进入到技术操作阶段中去了。因二胡作曲家一般是借助旋律、复调、曲式以及和声等创作手段,实现对自然、社会与道德等感受有效融入的。所以说,在二胡演奏家二度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必须要就乐谱旋律、和声以及复调等技法,从技术层面实施深入化分析研究,最终实现音乐作品全面化、系统化的呈现。例如,在二胡演奏曲目《二泉映月》当中,二胡演奏者应注重右手弓法的合理运用,然后选择存在音头的专业化换弓方法,也就是音头换弓,还可以叫做“传统换弓”。其特点在于所发出来的音色相对来说比较扎实质朴以及刚劲有力,能够很好地切合《二泉映月》所要表达的内涵。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无音头换弓方法,也就是“无痕换弓”,则音乐听上去会过于华丽以及水灵,无太多的冲突感,而且爆发力也相对较弱,难以充分表达出《二泉映月》的苍凉以及刚劲。
第三,二胡二度创作的演绎对比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讲,一部非常优秀的二胡演奏作品,必须要经受得住历史考验以及时间冲刷。当优秀作品经历了一定的时代变迁之后,往往会被具体所处该时代的作品演奏家们因历史文化因素以及人文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而做出不同演绎,甚至会在同一时期内演变出差异化流派,一般表现为不同演奏人员或者是同一个时代但流派存在差异的演奏家们在对同一部作品进行演绎的时候,会表现出个性化风格特征[6]。所以说,一个较为成熟的二胡演奏家必须要在文化以及艺术不同风格或者是不同流派对比研究当中,紧紧把握作品内容以及独特化的艺术个性。然后在此前提下,二胡演奏家们再参照或者是吸收同时代不同演奏家们关于作品演奏的精华,进而发掘出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形成合理化的音乐演奏方案。当然,当演奏家形成个性化艺术风格的时候,应紧紧把握“度”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二胡演奏家们必须要就自己的独特艺术表现力与作品原始创作意图进行平衡。比如,美国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巴诺威茨指出:“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这两者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二度创作属于促进二胡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同时也是构架二胡作曲人员以及听众的关键性桥梁。当二胡演奏者拥有较强二度创作能力之后,就可以增强二胡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流传度,从而充分发挥二胡艺术价值。然而,二胡演奏者所具有的二度创作能力培养属于一个长期过程,必须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并具备较为丰富的生活阅历,不断提升艺术素养,全面把握二胡音乐作品所处于的地域性特征,增强二度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国昌.解释学视角下钢琴演奏中的二度创作意义——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视域融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155-157.
[2]李艳杰.论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实践[J].大舞台.2012,11:69-70.
[3]季维模.三个高峰三座丰碑赏析《江河水》.《新婚别》.《长城随想》,走进闵氏博大境界的二胡艺术[J].中国音乐..
[4]区洁.论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艺海..
[5]宋飞.关于二胡表演艺术不同演奏类型的思考——对二胡艺术20种演奏类型的区分与认识[J].中国音乐..
[6]宁志远.也谈二胡艺术的二度创作[J].艺海..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要:艺术鉴赏指运用你的视觉、听觉、感觉等,结合相关知识与生活经历对文化知识艺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及联想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美好与艺术家的高超,获得审美享受,同样,也可以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艺术鉴赏;教育教学
引言:
无论是欣赏美术、音乐或者雕塑作品,艺术鉴赏的能力越来越适用于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的必要性也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得到体现。因此,本文从学习艺术鉴赏的重要性出发,浅谈如何正确启发、进行艺术鉴赏教学。
一、学习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艺术鉴赏作为人们的审美活动,往往以一个或者多个艺术形象为对象。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更关注精神需求,而艺术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度和开拓思维,能够让人们更加合理和客观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方面,生动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唤起欣赏者的某些形象记忆、对生活的再思考,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画家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表达的情感,画家的生平事迹产生联想,具体、系统地了解艺术作品,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容易接受画家对生活的表现。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有着独特魅力,它的存在对生活、社会都产生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艺术能够启发人们的认知、活跃人的思维。如,我们可以从画面中一块光亮的大红色认知太阳、苹果,甚至联想到其他相似的物体;可以寥寥几笔表现人的姿态、动作;可以通过画面表达情感;可以用图像语言诉说事情。艺术还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艺术交流情感,通过绘画、音乐、诗集等艺术作品表达爱情、友情、感恩等。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提高审美能力,以此从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
艺术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寻求精神需求,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艺术就自然而然地充当了生活的调和剂。在生活中,人们深切感受到了艺术教育对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艺术在提高全民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艺术与艺术品,只要人类生存活动就会有艺术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个艺术家,我们的整个人生其实就是一件价值非凡的艺术品。生活中的艺术是不可替代的,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更高于人们的生活。
艺术鉴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二、如何更好的进行艺术鉴赏
鉴赏艺术作品,显然离不开注意的心理功能。艺术鉴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鉴赏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在艺术鉴赏中,注意这个心理功能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这就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是感知艺术作品。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艺术之所以区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听觉艺术(如音乐)和视听艺术(如电影),正是由于这些艺术门类采用了不同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因而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觉器官。
審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和直觉地完成的,但它却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在感知的后面潜藏着鉴赏主体的全部生活经验,还有着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
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内在的意义。音乐欣赏中,联想这一心理活动大量存在。
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作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这种联想应当是在作品的启发下。针对艺术形象而进行。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想象,艺术鉴赏离开了想象,也同样无法进行。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前者又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人为显著的特点。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中也有这种情形。
艺术鉴赏中由艺术对象所激发的主体的情感性,既表现为情感性的感动,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又表现为心灵性的领悟,能决定情感的去从是非,并且往往是在感动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又倍加感动。审美鉴赏中的情感性既不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也不只是理性认识的反应,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合为一的结果。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一方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步强化和深化情感。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因此,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于通常的逻辑思维,而是往往表现为-种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艺术鉴赏可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加深对艺术的理解,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更加进一步的了解艺术,让艺术走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鉴赏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更好的甄别生活中的美与丑,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处处充满艺术的社会之中。
参考文献:
[1]曾奕禅.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关系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1,(02)
[2]顾建华.简论艺术鉴赏的心理流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xxx,(02)
[3]邓也穆.艺术和它的周边世界(下篇)[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02)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 要:舞蹈与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坚持着十分亲密的关联。简而言之,舞蹈是一种特殊的人体动作。但是,这种人体动作必需是树立在提炼组织及加工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并且,能够划分到人体动作范畴中的艺术包含了很多种,例如人体雕塑哑剧等艺术方式。因而,将舞蹈的动作作为艺术展现的主要手段应用动作的组合表现文字及言语难以表现的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是舞蹈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体动作艺术的最主要的方面。舞蹈能够应用本身的形象性,充沛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思想及情感,从而将生活的审美属性形象而生动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舞蹈艺术;本质;特征
一、前言
发明者思想及情感活动的过程便是艺术发明的活动,在这一发明过程中,发明者需求一直坚持昂扬的热情。舞蹈扮演是一种综合艺术的表现,并不是简单舞姿动作的罗列,而是在一定的角色情感内,扮演的艺术生命形象,应用音乐节拍与动作的圆满契合,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思想。所以,舞蹈演员不只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更需求具备扮演才能,唯有具备了充足组织要素,才干充沛演绎出
扮演角色的情感脉络,从而更好的将技术与技巧发挥到极致,使得舞蹈艺术迸发出绚烂的生命力与发明力。但是由于持久以来,关于舞蹈扮演的探求缺乏科学性及系统性,所以舞蹈扮演理论还相对单薄,从而使得舞蹈艺术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舞蹈艺术的来源与发展同样是由众多历史要素共同促成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的“劳动综合论”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过程才是舞蹈真正的来源,属于生活理论的一种详细需求,详细来讲,舞蹈主要产生于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劳动 健身及性爱等行为活动的重现。二、舞蹈的本质
人的本身生命活动的深入表现与肯定便是艺术。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进行诠释:艺术均是按照固定的规律及需求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消费活动,为了保证人类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而发明出的精神发明物便是艺术作品。换而言之,艺术便是将生动详细的形象思想转变为思想方式来对整个世界做出形象认知,并将其作为人的自我确认的有效的思想存在物。所以,这就很容易了解,人类社会照旧存在那么多的舞蹈文化的场面,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缘由形成的,其一是由于在人类生存的范畴内,绝大局部的艺术范畴曾经逐步演化成舞蹈艺术所要表现的真实对象,但是尤为重要的层面是由于人自身所固有的思想认识决议的,需求应用灵魂与精神的完整统一来完成本身生命生机的充沛展现,从而有效的将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及理想志趣表现出来。舞蹈主要是以人体作为扮演工具,应用人体动作作为言语,应用情感作为基本元素的特殊的变现性艺术方式。站在本质角度进行分析,舞蹈属于人的精神衍生品,舞蹈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坚持着亲密的关联。一旦短少了人类的想象力与发明力,舞蹈艺术将荡然无存。
相关于舞蹈自身来讲,自其降生之日起便与人们大众的详细需求一直坚持着亲密的关联,并不是为专业者所独有。但是由于历史上理想缘由的障碍,使得原有的根本理念被人们无视了。以至会呈现超乎寻常的不合逻辑的错觉,在历史上存在诸多实例能够证明这一点。关于舞蹈的呈现与发展,终究是由我们的个人认识决议,还是人民大众的理想需求所把握?这将是我们探求舞蹈本质的工具及手段。所以,站在舞蹈艺术现象的角度进行合理分析,舞蹈是作为社会的某一种认识形态及人文形态存在的,属于人民群众保证自我精神满足的一种潜在的文化认识的自然表现,大致涵盖了舞蹈审美的思想情味及理念等多个层面。因而,我大胆猜想:由人民群众作为参与角色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舞蹈艺术活动才是舞蹈最基本的属性。
三、舞蹈艺术的特征
(一)心意性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九篇
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长期在古代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由中国文学、绘画而来的中国园林所追求的境界和评价的标准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重视景象但更注重意象交融,意在手先、气韵生动。反映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文化思想。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华民族眼中从来都是统一和谐的,这样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中国传统园林环境与天地自然必然有着天然亲和的关联, 是具有“ 高度自然精神” 的境域, 这体 现在园林艺术中人们对自然山川之美的欣赏、重视与表现,表现在组成园林的物质材料犹如真正的大自然一样包罗万象: 山、水、林木、花草、禽兽、洞壑溪涧。在园林的建构中, 人 们舍弃了自然山水大体量的特点, 将自然美在领悟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然后集中表现在园林环境中, 当人们徜徉在柳暗花明、小桥流水的园林胜景中, 生出有若自然的感受, 宛如正 流连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
纵观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 经历了五个阶段, 表现出四种主要类型。 五个阶段分别是:
1. 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2.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 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3.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4.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并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5.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 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山、水与隐逸文化
魏晋时期战乱蜂起、社会黑暗,士大夫阶层深感前途渺茫。受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他们渴望在名山大川中寻求自身的解脱,于是自然山水成为他们隐居、观赏的理想之所。但在这种环境中隐居,生活相当简陋清苦,因此两晋以后,“甘心吠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的人已经不多了,隐士更愿意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甚至效法白居易“隐在留司官”,这样既可实现山林野趣的生活理想,又能得到超越红尘的清净之所。
山
山是造园的骨架,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造园家在完成土建工程之后,即可凿池堆山,把简单的地形改造成有山有水, 微波荡漾,峰峦起伏的城市山林空间,这叫迭山理水。
自然界的山形形色色,土石相兼,有土山,石山、土抱石山,石掩土山。造园堆山叠石,是以大自然为师,是真山的艺术性 再现。
园林造山,用土为堆,用石为叠,采用堆山叠石相结合的手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园林空间布置。堆土山,先将土夯实做基 础,山腰点石,山顶树峰,小中见大,不失真山之理,真山之趣。叠石假山比较灵活,或者堆山,或者树峰,容易出效果。江南 园林大都是堆山与叠石相对合,自然成趣。
自然界的石头种类繁多,用于造园常见的有湖石、黄石、宣石,以及灵壁石,虎皮石等等种类。每种石头都它自已的石质、 石色、石纹、石理,各有其然的形体轮廓。而不同形态和质地的石头,便自有它们不同的性格。就造园来说,湖石的形体玲珑剔 透,用它堆叠假山,情思绵绵;黄石则棱角分明,质地浑厚刚毅,用它堆叠假山,嵯峨棱角,峰恋起伏,给人的感觉是朴实苍 润。所以要分峰用石,避免混杂。
水
很久以前,人们就用诗、画赞美水。南宁马远的《水图》被当作“世间奇物”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孔子对水也运用比兴而 歌赞之。子贡问他:“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 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 包;蒙不清而入,鲜洁以出,似善;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角;其万折必东,似意。”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车尔尼雪夫 其基,则善于用艺术家的眼光欣赏水的美。他说:“水,由于它的形态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 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突出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还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 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我们看到水是一流的写生家。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 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 榭,经过建筑师巧秒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 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 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 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园林建筑不象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 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 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 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 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 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 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xxx远香堂xxx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 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四.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及传统园林的艺术特征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
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这是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必须汲取的营养。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古人寄情于山水,而中国古典园林于自然山水中悟得,师法自然,有若自然。其采用“小中见大”的方法获得更丰富的景色,以少胜多,是写意山水园的意匠之首。山水兼具形态美、氛围美、律动美等多重美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协调共生的思想。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认识的加深,不断地在园林中模仿自然的山水景色,营造自然的山水意境,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人们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分析,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中国人对山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寓所。
艺术与当下论文范文 第十篇
1新媒体环境下的手绘动画艺术表现形态研究
(1)新媒体时代环境下,人们审美角度的个性化。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表现形态。
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很多艺术形式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新型艺术形式将快速取代旧的艺术形态,而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流艺术。在社会变革内驱力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新媒体文化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它更代表着多种文化的交融与整合的过程。如今,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芥蒂越来越小,甚至造成了科学化的艺术假象,带给世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表现个性化的价值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动画家或艺术研究人员对手绘动画艺术表现个性化课题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对于国外手绘动画的发展而言,国内新媒体环境中的手绘动画艺术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但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手绘动画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该艺术形式的发展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基于此,需要业界共同构建出一个健康的手绘动画艺术平台,让手绘动画艺术中的个性化表现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推广,让人们意识到手绘动画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及其多元化的影像特征,使手绘动画艺术的个性化表现通过新媒体的包装之后重出江湖,令现代社会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重新认识到手绘动画艺术设计的价值,并能够从中获得绝佳的艺术感受。
(1)新媒体时代环境中的手绘动画的艺术价值。
手绘动画艺术不是一项孤立的艺术科目,而是集合动画原理、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内容的综合艺术门类。对于手绘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要将其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来分析,因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段所看到的手绘动画艺术的价值不尽相同,而且,其艺术内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新媒体时代下的手绘动画大多应用了多种平面设计技术,将层层画面通过影响技术呈现出来,给人们带来一种似乎可以触碰到的视觉感受。这便是手绘动画的艺术价值所在。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个性化的实践价值。
1)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自从我们的社会步入新媒体时代以来,人们对于动画艺术的审美角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且,审美角度可任由人们转换,以便于获取更新潮更丰富的有效信息。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诸多艺术都依托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其艺术表现力较为相似,但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略有不同,以其个性化的美感让人们在内心当中不自觉地就为其留有空间,让手绘动画艺术填充进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手绘动画可以调节并改善现代商业动画中的重复模式,将更多个性化的元素融入动画市场当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内涵。在当前,动画艺术制作领域中蕴含着较为繁杂的媒体技术,无可厚非,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福利。但就动画艺术表现而言,具备再多的多媒体技术,却不具备动画艺术的内涵,则也是一种不完整的艺术形式。相比之下,传统的手绘动画艺术更具有“人情味”,经过新媒体技术的包括,则更具看点,也好过那些现代动画制作中花哨的光与影、烦乱的打杀动作等内容。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