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24篇【精选3篇】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24篇 篇一

社区治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社会组织、法律制度、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定义、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社区治理可以定义为通过社区居民自我组织和参与,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福祉和满意度的过程。社区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区治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社区自治、社区共治和社区参与等。

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自治,社区居民可以自主决策并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自治的实施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制和决策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意识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

社区共治是社区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社区共治强调社区居民与政府、企业等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共治,社区居民可以与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制定和实施社区事务的决策。共治的实施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

社区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和前提。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参与,社区居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参与的实施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参与渠道,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以便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通过社区自治、社区共治和社区参与等方法,可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治理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24篇 篇二

社区治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社会组织、法律制度、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定义、挑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社区治理可以定义为通过社区居民自我组织和参与,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福祉和满意度的过程。社区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区治理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社区治理需要面对社区居民的参与问题。由于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的不同,社区治理往往面临着参与不均衡的问题。一些社区居民可能缺乏参与意识和能力,导致社区治理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是社区治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次,社区治理需要面对社区资源的配置问题。社区治理需要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然而,在资源分配过程中,社区往往面临着资源不足和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一些社区可能缺乏必要的资源,导致社区治理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合理配置社区资源,是社区治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最后,社区治理需要面对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问题。由于社区居民的利益追求的不同,社区治理往往面临着利益冲突的问题。一些社区居民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而阻碍社区治理的进程。因此,如何处理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是社区治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社区治理面临着参与不均衡、资源配置不足和利益冲突等挑战。然而,随着社区治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社区治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社区治理将更加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加注重利益的协调和平衡。这些发展趋势将为社区治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24篇 篇三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一篇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推动下,近xx个月来出狠招、出突招,人居环境工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建工作专班。从县纪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县城管局、县融媒体中心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办公地点设在乡村振兴局,由乡村振兴局负责调度,工作专班主要负责暗访、督导、考核工作。

二、理清各方职责,4次召开城乡环境一体化两外包公司、城管负责人、乡镇主官、村干部座谈会,进一步理清了各方职责,尤其是外包公司与乡镇职责,理清了清走与清扫关系,重点还理清了乡镇、村、组农户职责。

三、进一步完善了推动机制。建立完善了“每周一暗访、半月一排名”推动机制。成立了县委高质量发展督导暗访组,“双创办”暗访组以及工作专班暗访组。每天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下村到户去暗访督导。同时融媒体中心开辟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专栏。每天曝光存在问题并责令整改。根据每周暗访情况,每半月进行暗访排名,对后三名乡镇,第一次分管领导到电视台表态。同时,坚持每天调度汇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情况。

四、积极督导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工作专班暗访督导了92个行政村,186个自然村。各乡镇清理的垃圾累计达8万余吨,拆除破旧空危房501栋,面积达万平方米,拆除残墙断壁3500米,各乡镇动员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村规民约长效管护会议172次。

目前,各乡镇基本达到“扫一遍”要求,思想均已搅动。下一步,我们将参照《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因市还未制定),制定xx县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重点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改厕为重点。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管理机制碎片化,使高校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盲点。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许多高校对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之中。在新形势下,原有的学生管理规范和制度不适应学生入住社区后的管理和教育,多元主体间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保障,从而使生活在社区内的学生脱离学校的管理,存在着各种不良隐患,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盲点。

3、服务形式单一化,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当前高校社区大多还处于传统管理模式,更多强调的是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提升学生的生活服务质量,对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考虑不多,管理手段单一,服务内容简单,没能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平台,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得不到满足,难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三篇

(一)由学校教职工成立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

我国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可以明确的是我国是积极鼓励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的,在高校管理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地鼓励学生自治,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所以,在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改革中,我们可以大胆借鉴社区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校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尤其要强调的是这一组织可由学工部门和后勤部门的相关人员并吸收一些学生会干部来组成,由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章程和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条例,并且履行主要的监督职责。

(二)组建由学生代表构成的学生自治委员会

根据30多年来的社区治理经验来看,业主委员会的积极参与是实现我国社区治理有效完成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治理工作,为本社区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可以针对本社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与该社区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也可以根据不同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社区居民的合理诉求予以满足。所以,在高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可以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成学生自治委员会,由学生代表来听取同学们的有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反馈给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生活委员会将学生的合理诉求建立相应的档案并下达给执行部门并监督落实。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有生活管理委员会负责遴选,在真实反馈大多数同学的合理诉求的情况下,剔除某些同学的不合理要求,并且生活管理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学生自治委员会的运营情况和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积极引入第三方组织机构参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

根据笔者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的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主要由学校的后勤部门完成,这就无可避免的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寻租”行为,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大胆的学习社区治理的相关经验,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物业公司或相关的专业公司来实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笔者建议,日常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应由专业公司来完成。由学校招投标管理部门组织和实施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公司前来竞标,择最优而录用。由专业公司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楼和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学生的宿舍分配与管理工作,和学校食堂的管理和运营工作。由学校按照相关标准负责物业公司的酬劳问题,后勤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各专业公司的职责范围和完成标准,并在专业公司的服务过程中,履行监督其服务行为的职责。每学年结束的时候由各相关业公司进行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并由后勤监督部门及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专业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打分,若是该专业公司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评价,可由该公司继续完成第二学年的原承担的相同服务管理工作,若该专业公司的评分不理想,则服务合同终止。由学校重新组织招标,选择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进行来年的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由单纯的一个部门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弊端,也可以不断激励真正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同学们普遍反应的宿舍管理人员态度差,对食堂饭菜质量不满意,而且价格偏高等诸多问题,从而达到有效为在校学生服务的目的。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历时20余年的商品房建设时期在社区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所以积极的将成功社区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到高校学生的服务管理工作中来,将对我国高校学生的管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现高校学生的管理作用时,除了要发挥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们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更要积极的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培养高校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得高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神圣殿堂,也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重要的重要孵化基地。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关系到能否提高教育志愿者的服务效率,能够让乡镇社区的教育活动得以高效、深入的开展,关系到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富足程度,更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及时贯彻到每一名乡镇社区居民的思想当中。所以说强化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事关乡镇社区的建设,事关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事关国家的建设事业开展。在此对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开展,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因此社区应运而生,逐渐从城市慢慢向乡镇、农村普及。为了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社区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社区教育的主力军,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区稳定团结、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开展社区学习活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深入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都对社区居民发挥着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许多乡镇社区都组建了教育志愿者队伍,对社区教育也确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庞大,在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强化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成为时下社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实行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实名管理认证制度

因为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属于一种公益性身份,加入志愿者队伍和参加志愿者教育活动都遵循高度自愿的原则,因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自主性,如果不能进行具体、有效的管理,将会直接导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出现混乱局面。所以必须实行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实名注册登记制度,保证志愿者的身份得到确认和落实,保证志愿者教育活动得到真正开展。在进行实名管理认证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注册认证系统,把每一个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爱好特长、工作单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并录入系统,便于依据志愿者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社区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求志愿者在有意愿离开志愿者队伍的时候必须及时通知志愿者管理人员,避免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出现混乱情况。

二、实行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定期培训活动制度

想要确保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就必须保证志愿者本身的素质、能力素质、实践素质等方面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教育渴求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志愿者在教育活动中为社区居民带来更有营养的、更能切合社会发展的、更能切合居民生活实际的、更具有实际价值的教育内容。所以,定期对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成为提高志愿者本身素质的必要保障。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学习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基本要求和岗位职责,做到遵守制度、热心服务;要热爱社区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对社区服务观念进行大力宣传;要学习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构建理念,推动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构建工作的开展;要学习社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制度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只有对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进行“充电”,才能保证志愿者以正确的工作模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并以端正的工作态度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充分展现志愿者的风采,实现志愿者的价值。

三、实行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互助活动制度

为了保证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对志愿活动的更大热情,激发志愿者参与到志愿队伍中来的高度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组织多种形式、多种主题的活动。例如组织志愿者互助活动,因为很多志愿者虽然参加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队伍中,但是自己在家庭中、生活中、工作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不能帮助志愿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就不可能让志愿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因此志愿者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到志愿者家中,了解志愿者各方面的情况,组织志愿者互助活动,为志愿者排忧解难,给志愿者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帮助志愿者度过生活中、家庭中的难关,让志愿者真切感受到参加到志愿者大家庭中来对自己的帮助,让志愿者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谐,让整支志愿者队伍变得更加的团结,让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变得更加强烈,保证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总而言之,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是推进社区教育事业深入、高效开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对乡镇社区教育志愿者进行充分的整合,进行科学的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发挥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为创建和谐的社区氛围、美好的社区环境,创建学习型、进取型社区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顾鹏程,柏甫林,孙尔松.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人员管理完善社区教育志愿者团队建设[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xx(27):11-12.

[2]刘素芬,丘建新.对社区教育中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xx(1).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xx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研究组采用社区管理方法进行会,对照组利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知晓率、依从度,对照组知晓率、依从度,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社区管理效果显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遵医用药行为均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护理质量;遵医行为

我国糖尿患者群的基数逐渐增加,患者发病后需利用药物控制血糖,辅助或代替胰岛功能,但我国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存在差异,临床研究显示,文化程度高、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好,但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增加,多数患者逐步减少对用药依从的认识程度,用药依从性下降,导致用药效果也随之下降,患者的高血糖抬头,最终加重疾病对患者各部分器官与组织的影响[1]。患者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社区干预是指以社区医院为单位,对所辖区域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对所选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总结管理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其中,研究组男52例,女41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岁,病程5~19年,平均病程(±)年,平均空腹血糖(±)mmol/L,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16例,高中至本科学历50例,本科以上学历27例;对照组男47例,女46例,年龄36~86岁,平均年龄(±)岁,病程6~20年,平均病程(±)年,平均空腹血糖(±)mmol/L,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18例,高中至本科学历53例,本科以上学历22例。患者均在我院确诊或登记为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排除急性发作,排除精神异常或放化疗病史患者,排除严重功能损伤、躯体损伤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不进行护理管理,研究组加用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包括建立患者档案、开展健康讲座、定期随访护理。建立患者档案:针对社区医院对患者用药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需在患者就诊开药时为患者建立疾病档案,利用计算机记录患者的健康情况,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量、生活习惯等,并利用计算机存储与调阅功能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进行观察,了解患者家庭成员健康情况、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等。开展健康讲

座:健康讲座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需定期在社区医院循环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疾病知识的讲解、糖尿病常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讲解,并对患者详细讲解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用药习惯的危害,帮助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定期随访:在患者的疾病档案中建立起与患者随访工作相结合的随访模式,在每次随访后都将患者情况及时更新到疾病档案当中,随访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血糖情况的分析,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对患者饮食、运动情况的观察和指导。随访3个月/次。

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对比两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差异,知晓率包括完全知晓、部分知晓和不知晓。完全知晓:患者熟练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用药、使用胰岛素的好处;部分知晓:患者部分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并了解用药好处;不知晓:患者完全不了解糖尿病以及用药的相关医学知识。知晓率=完全知晓率+部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完全依从:管理期间患者能够完全遵医用药;部分依从:管理期间患者能够基本遵守医生叮嘱用药;不依从:患者无法遵医用药;依从度=完全依从度+部分依从度。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知晓率、依从度,对照组知晓率、依从度,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我国发患者数最多的糖尿病类型,多数患者除由于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影响发病外,遗传因素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数患者在发病后需利用药物治疗方式控制血糖值,改善血糖水平[2]。社区管理是指围绕社区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对周围的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社区护理与住院护理工作差异较大,尤其在患者用药期间的护理,住院护理能够以主动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有效用药,但一旦患者出院后,用药水平受护理影响的效果相对较低,无法保证护理对患者用药依从的辅助作用[3]。社区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患者出院后,利用有效的随访、护理机制,帮助患者在出院后及时掌握疾病的最新动态,在开药、取药、用药过程中鉴定用药信心,避免出院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度下降。且多数患者自身虽然能够对疾病情况产生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糖尿病并非急性、重大疾病,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的了解相对较差,无法配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改善饮食、作息需求,对患者血糖的控制也有较大的影响,多数患者存在在院治疗依从性强,回到家中的作息饮食习惯纠正效果差的问题,影响患者治疗。社区管理能够增加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了解。本文利用糖尿病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依从性与知晓率都得到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也有显著的改善。综上所述,利用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与随访,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伟萍,韩君华,葛军,顾春光,朱磊,杨翠,王必莲.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精细化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xx,34(07):175-193+178.

[2]刘静,李恋,龙海涛.社区规范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沈阳医学院学报,20xx,19(05):412-413+417.

[3]黄希凡,梁子敬,张鸿玲.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全科模式下行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学,20xx,41(01):93-78.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六篇

为进一步加快美好乡村建设,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根据《xx市美好乡村建设“十二五”行动计划》、《xxx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意见》以及《xx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推进、梯度培育、重点打造、争创亮点”的要求,深入开展美好乡村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一体化建设。各村(社区)应重点培育省道、x道、镇道、到村(社区)主干道沿线点,美好乡村示范点以及风景区等点。

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0xx年底,全镇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得到全面改观;到20xx年底,全镇7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美好乡村建设标准,累计培育13个左右。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梯度推进。因地制宜确定集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按照重点村庄整治村、美好乡村创建村、美好乡村示范村的标准,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建设。

2、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广宜路沿线村以及老集镇所在村要按照社区建设标准,着力整村推进,全面改造提升,突出集镇文明特点;中心村要着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形成基础完善、群众生产生活便捷特点;山区村要突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特色。

3、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重点选择基础较好的村或社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努力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示范点。通过“点”上的重点突破,带动全镇“面”上的整体提升。

4、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始终把和谐幸福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主动投身到美好乡村建设当中。

三、工作重点

1、垃圾集中清理分类。按照至少“1名保洁员、1套保洁工具、1个保洁池”的标准组建村庄保洁队伍。同时由村(社区)委会牵头,理事会负责,组织全体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彻底清除各类陈年垃圾,对废塑料制品、废橡胶制品、废布料和废纺织品等非有机垃圾,能再生利用的实行回收,不可回收利用的,采取集中处理。做到户有两桶一袋,每个村(社区)有垃圾池或处理设施,镇配备有垃圾运输车、中转站及填埋场。

2、切实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今年我镇将加大力度扶持农户兴建一家一户水冲式厕所,计划两年内将全镇所有村(社区)公共厕所建齐;采取集中供给方式进行改水,农户安全用水率达90%以上。

3、着力优化农村环境。以绿化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有庭院的农户应该适当给予管理,不应乱堆乱放;电线不能乱搭乱接,应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禽畜圈养,圈舍要定期清洁,垃圾应丢入垃圾箱内,确保无卫生死角。

四、具体模式

1、“户集、村收、镇中转、x集中处理”的模式。具体是指农户负责收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存放到统一设置的垃圾桶或指定的堆放点;村保洁员将垃圾桶或堆放点垃圾收集后,运送至村或社区垃圾中转站;然后再由镇里负责统一运送至x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2、“户集、村收、村处理”的模式。具体是指对于特别偏远或交通十分不便的村可以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

五、奖惩机制

严格检查,落实奖惩。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的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日常督促和指导,明确一名党政领导带队,按照随机抽取形式,每月一次例行检查,并实行打分排名,计入半年一次的汇总考核成绩。届时对工作开展有成效地将给予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利地(连续两个月倒数一、二名的)将给予通报,并严格追究责任。

1、设立基数奖。对考核成绩(半年度)为90分及以上的村(社区)进行奖励,奖励标准为万元/半年。对考核成绩(半年度)在90分以下的村(社区)不得获此基数奖,更无资格参与排名奖。

2、设立排名奖。对考核成绩(半年度)为90分及以上的村(社区)进行排名,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奖励标准为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万元、三等奖1万元。并对各村(社区)重点培育点中工作比较得力、整治效果比较突出的村民组颁发荣誉证书,原则上一村(社区)一个。

六、组织保障

1、明确责任,强化领导。成立了xx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镇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各村(社区)成立办公室,安排村两委专人分管。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城市实施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社区管理体制已不符合新时期的实际需求,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很多城市已开始逐渐探索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索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属于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文章分析了社区管理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路径

前言

社区属于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近年来城市化建设逐渐推进,社区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所承载的功能也更加广泛。在新形势下,过去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所以我国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这不仅是社会建设发展在现实层面上的体现,同时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

一、社区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社区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文明的创造,所以是否能够探索出符合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实际情况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城市化建设。要创建文明城市,首要工作在于创建文明社区,对城市实施综合治理,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总的来说,社区管理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有助于促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而仅仅凭借政府部门难以有效管理,如果继续沿用过去那种政府包揽一切的城市管理模式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应当进一步优化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确保城市管理的相关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促进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有助于保证城市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社区属于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强化社会建设,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做好城市社区管理工作,有效协调社区中各居民的关系,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问题,确保社区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保证基层社会稳定,能够有效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再次,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社区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卫生、体育以及各项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宣扬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的战略阵地,城市社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促进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是确保城市文明发展的有效举措。最后,有助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民主化进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符合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另外政治民主化代表着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和政治生活中来。城市社区管理中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有效的实现了基层民主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直接体现,也必然会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二、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这一概念内容很丰富,近些年来被使用的较多,较频繁。它是指社区里面的各个社区基层职能部门、团体(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在特定的社区地域范围内,对社区的正常秩序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二)社区管理的特征

我们从社区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内涵不难看出,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和自治性的特征。

1、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

社区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围绕一定范围内的社区进行的,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范围局限在社区范围内;从管理方式上看,主要发动社区内的各种管理主体,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自我组织、服务和管理。现在的城市管理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为带头的社区管理,他们将工作中心放在本社区,调动社区内的积极力量和可利用资源对本社区内的环境、卫生、文化等给方面协调管理。通过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来提高小区内居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同时,也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来加强小区内居民的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2、社区管理具有多样性

这里说的社区管理的多样性指社区管理主体日益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有街道办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也包含了政府职能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他们种类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了社区的多样化。他们每天在社区内活动,共同在本社区党工委和街道办主导下对社区进行管理,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3、社区管具有自治性

自治性是社区管理的性质,它强调社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功能使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社区内居住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居民,社群各项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因此,社区管理具有自治性。

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1、利用社区现有建设资源

无论是从目前我国的财政能力出发,还是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城市社区建设最关键的资源应当是社会,城市社区若强调拓展、优化以及整合内部资源,社区系统就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平衡,从而实现有效运转。第一,对于社区建设资源来源单一化的现状,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来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构建政府、社区以及社会三方共同投入的社区建设投资机制,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开放已有资源,通过款物资助以及智力投资等不同手段来参与到社区建设中;第二,对于社区内部资源的闲置现状,要积极组织进行调研工作,掌握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社区内部资源的存储量,同时根据调研结果来对社区规模进行调整,形成人力物力资源得以更加优化配置的现代化社区,促进社区内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第三,对于社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结合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以及社区资源的实际特征,推出具有特色的便民服务以及文化教育服务等项目,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2、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进行统一规划,明确规定市、区、街道、社区的相关职能定位。政府职能定位要坚持从控制转变为引导,坚持落实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以及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把企业经济功能还给企业,还给市场,把剥离出的社会职能还给社会、还给社区,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让政府从过去掌舵与划桨的角色转变为只掌舵而不划桨的单一角色,慢慢的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利分离,进而构建三元社会管理主体结构。详细来说,现阶段转变政府职能应当从下面几点着手:首先是真正尊重城市社区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能够积极主动的维护这一地位,同时将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当成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政府部门避免直接干预社区自治范围中的各项事务;其次是应当遵循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下放权力,提升社区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应当避免条块分割,采取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要: 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逐步健全城市社区管理,是城市政府面临的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管理

一、城市社区的甚本内涵

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其主要特点是:(1)人口集中,异质性强;(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3)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4)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5)家庭的规模和职能较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较松散;(6)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社区是现代城市最为基础的细胞。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社会人口结构复杂化,社区管理的难度增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人口构成越来越复杂,一些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对原有社会秩序和管理体制形成了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l)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企业改革中人员和资产的重组、政府机构的精简,使大量闲散人员以下岗、待业、停薪留职等形式与原单位脱离关系,被推向社会。(2)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按照老龄人口占社会人口的比重7%以上的国际标准来衡量,我国部分大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3)城市贫困人群开始出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后一段时期,这类人群仍有增长的趋势。(4)流动人口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和转移,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越来越多,有不少城市已达到当地人口总数的20%以上,有些沿海城市高达50%,而且今后其增长速度还会不断加快。

2. 城市社区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

理论研究表明,社区管理组织应当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社区居民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自动将其行动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我国现行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层面的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政社合一”的社区管理体制,是与社区建设初期居民自治组织尚处于培育阶段,需要政府外力推动的国情分不开的。从法律上讲,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组织,前者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后者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是行政组织,两者不应该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社区居委会行政管理色彩较浓,通过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缺少自治管理权利和能力,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形成了事实上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二是社会居委会承担了许多由政府委派的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份内的工作。社区居委会成了政府的“腿”,做的大部分工作是政府应该做的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根本症结在于城市政府在强调管理重心下移的同时,把许多不应当由基层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也一同转移下来,由此加重了基层政府的社会负担,致使街道办事处不得不把大量事务性工作“转嫁”给社区居委会。同时,一些社区居委会成员习惯于听从上级的指示和安排,缺乏独立自主工作的能力。

3. 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着政府化倾向

作为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业主要是通过非营利性的志愿服务来弥补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所导致的市场服务不足和社会福利不足,是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府都积极扶持的一种非营利性活动。我国的社区服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纯粹为社会特困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转向同时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以及面向社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然而,在社区服务运做过程*政府直接操作社区服务的现象值得关注。在一些城市由政府主办的社区服务中心成了政府参与经营活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服务在政府和企业的直接操作下,逐渐脱离了公益性轨道。因为,社区服务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福利性,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点或目标。即社区服务首先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非具体经营业务上的经济效益,这是与主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品化服务的根本区别。

4. 城市现代化发展赋予城市社区管理新的使命

首先,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将追求居住环境优美、生活安全舒适、人际关系和谐、心情愉悦舒畅等高层次、高质量的生活。其次,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主政治向基层的渗透,广大居民对政治生活的关心程度不断提高,自治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越来越重视。再次,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独立法人实体不再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原先的“单位人”逐渐脱离单位向“社会人”、“社区人”回归。失去了单位依托的居民急需融人社区中,以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九篇

今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部署要求,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以创建特色产业乡镇为落脚点,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狠抓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打响清理整治垃圾的攻坚战、歼灭战、持久战,全镇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一、主要做法

(二)狠抓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喇叭、微信群、永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后召开由全体镇村干部参加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四次,通过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会议,镇、村、组三级干部共同发力,做好村民思想工作,让群众参与、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引导各村组织召开“五老”、乡贤、在外创业人员座谈会,让他们了解村情村貌、村级发展状况,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乱搭乱建、秸秆、畜禽养殖粪污清理,由点到面、依次推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氛围。

(三)围绕工作重点,强力推进整治。以垃圾治理为重点,抓住城乡环卫一体化这个突破口,在全镇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大整治、大清理活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镇坚持机械、人工一起上,对全镇xx个村的积存垃圾、坑塘、乱堆乱放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实现了村庄环境面貌的整体改善,形成了全镇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势局面,进一步坚定了镇村干部的决心,鼓舞的全镇上下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信心。

(四)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意识。将人居环境治理与党建先锋引领、创建文明城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双违及河渠四乱治理、河长制责任落实等工作相融合。以改善人居环境治理行动为契机,着力发挥农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改善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注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健全户前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奖惩机制,健全垃圾清运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坚持以机制创新最大程度的推进整治工作落实。

(五)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解决部分村和单位思想上顾虑、工作不扎实、整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成立了人居环境专项督查组,定期检查辖区各村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督办整改突出问题。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全年村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于整治工作督查考核不积极配合的村,将取消年终评优选优资格,并对村两委班子负责人进行重点约谈和问责追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环卫意识较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群众是主力军,各村虽然在宣传动员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二是缺乏资金保障机制,制约整治工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大、面积广,环卫设施、设备不够健全,需要投入的资金大。环境整治专项经费缺乏,制约了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进一步加强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对目标任务再细化再分解,对环境整治责任再明确再靠实。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保持观念深入人心。继续通过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利用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人居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把治理工作向精细化发展。坚持精耕细作,把工作重心放在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等整治难度大的区域,集中力度整治易脏地方。同时对当前取得的成绩要继续保持,防止出现反弹。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篇

1一般情况

350例调查对象中,男170例(占)、女180(占),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空腹血糖为(±)mmol/L、餐后血糖为(±)mmol/L;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占),伴有高血压者占、伴有高血脂者占;平均月收入为1000~4999元者占、2000~4999元者占;离退休者占。

2自我管理行为实施情况

本组调查对象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服药依从性的自我管理正确率分别为(260/350)、(280/350)、(265/350)和(282/350),4项自我管理行为全部正确者仅占(112/350)。高年龄(55~65岁)组的饮食行为自我管理状况明显好于低年龄(35~44岁)组,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低年龄组差;女性的饮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状况显著好于男性,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男性差。

3讨论

糖尿病是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实施饮食控制、适当锻炼、定期血糖监测及遵医服药则是实现其治疗目的的基本保证;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2]。本次调查显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和饮食行为正确率均较低,自我管理的4项措施均规范和正确者仅占;高年龄患者的饮食行为自我管理状况明显好于低年龄患者,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差;女性患者的饮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状况显著好于男性患者,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情况较男性差。其表明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不佳,需要强化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干预,重点是血糖监测、遵医服药和饮食行为干预;应采取全面展开、点面结合、因人而异、重点突出、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干预方法。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章建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中的职责;应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顺利开展。

(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工作应与社区糖尿病患者突出存在的自我管理问题相结合,制定干预措施和方法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适合患者的特点,争取患者“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

(3)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合作机制,充分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区卫生防疫站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4)在实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中,要使各种干预措施和方法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上相互配合,并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好长期、持久开展干预工作的准备。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社区化服务的不断发展,让人们对社区的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地区的物业公司为了更好地提高对社区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社区化物业管理当中,较好地提高了社区化物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物业社区管理更加具有保障性。下文将针对地理信息在社区化物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展开探析。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社区化物业管理系统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各项物质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在城市社区中进行居住,同时人们对小区物业的管理同样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传统的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社区化物业管理的需求,并且,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化物业管理进行创新管理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了。通过对社区化物业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使社区的物业管理更加现代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物业管理系统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内容,其中包括行政管理、安全管理、房产管理、环境管理等。

2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限性

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名字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理信息处理的一个系统,其中的地理信息指的是能够通过一定方式处理地球上的空间位置信息,通常简称为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社区化物业管理当中,能够将社区中的空间数据进行实施的采集、存储以及各种分析整理,最终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供社区物业管理人员观看。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地球空间中的任何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不仅是数字、文字等属性信息,包括一些可视化图像的空间信息,都能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数据的存储,然后将空间实体之间的存在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社区化物业管理进行位置、条件、变化趋势、模型和模式等五个方面的空间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便社区物业进行管理。

4地理信息系统在社区化物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传统的社区物业管理系统对空间数据的处理都是采用二维数据库进行的,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空间信息处理不能够实现信息的可视化,然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改善这一点。然而在当前的社区化物业管理当中,大量的物业管理信息都是以空间信息的形式呈现,很多的图形信息如果借助二维数据库进行处理,将不能够实现图形的可视化,因此,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建立一个更加实用、安全的物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社区物业管理当中,能够将社区地下管线的埋设和维修都进行完善。特别是随着社区地下管线的建设越来越复杂,地下管线的安排纵横交错,如果不能够较好地将管线进行埋设和维修,就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使社区居民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因此,社区物业管理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可较好地解决这一点。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将社区大楼内部的管线进行合理的安排,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较好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社区物业化管理当中,能够使社区中的安全管理得到更好的保障。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的管理、设备的自控等很多安全方面问题的管理,同时,对于社区中出现的一些偷盗事件也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能够将社区中的每个单元住户的情况进行了解,将相关的配套设施以及住户进行缴费的情况都能够进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社区管理人员提供空间位置的服务,帮助社区管理人员获取精确的空间信息,更好地方便地理位置的查询。物业管理系统是当前社区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科技优势,实现社区物业空间信息的强化管理,更好地提高社区物业管理的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宏.秦皇岛市数字化社区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xx.

[2]李勇.新常态下创新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科学:全文版,20xx(11):8.

[3]张婷.J2EE架构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与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xx.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个汇报。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精心组织、主动谋划,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有x条村(含x条省定贫困村)完成了村庄整治总体规划,x个村小组开展了“三清三拆”工作,完成整治项目近x个。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

我们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召开县三级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会议、农村环境整治推进会,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专题部署。将该项工作作为我县“四比拼”活动其中一项比拼内容,由每个县领导牵头负责一个省定贫困村和一个面上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多渠道筹集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x万“以奖代补”资金,对考核合格的一般整治达标村给予x-x万的奖励,对美丽乡村示范达标村给予x-x万奖励。加强考核督查,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点评、每年一考核”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针对以往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不到位问题,我们每月开展一次农村生活垃圾大检查,考核排名情况在全县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二、坚持农民主体,强化宣传发动

我们十分注重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是重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注重政策引导,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同时,组织村两委干部、理事会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如到xx、xx参观学习,让村民亲身感受外地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村民整治村庄的热情。二是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整治村成立由村干部、老党员、家族带头人、外出乡贤和农村致富能手等人员组成的村民理事会,通过村民理事会做群众工作,号召村民主动参与。目前,全县有x个村小组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如顿岗选陂村成立了由外出乡贤、党员、村干部等x人组成的理事会,研究决定整治工程项目,调解矛盾纠纷,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对不想参与整治的村民,由理事会成员上门做思想工作,确保了整治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整治工作过程中,村干部、党员、理事会成员带头,在主动搞好自家的“三清三拆”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在村干部、党员、外出乡贤的示范带动下,广大村民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投工投劳。全县村民参与义务劳动达1万多人次。

三、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示范带动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引进了经验丰富的xx公司,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规划中,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原有特色风貌,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格局。同时,注重发动广大村民参与,通过理事会会议研究、邀请外出乡贤商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酝酿等形式,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确保规划操作性强、能够落地。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全县选择了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xx条行政村作为第一批整治村,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目前,各整治村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扎实开展了“三清三拆三建”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马市红梨以驻村工作队主导、顿岗周所以村民理事会主导的两种推进模式。xx月x日,我县召开村庄整治工作推进会,组织全县各村到xx村实地参观学习。目前,我县已有xx多个自然村启动了整治工作。

四、坚持统筹兼顾,强化整体提升

虽然我县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村庄整治尚在“三清三拆”起步阶段,在工作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部分村民积极性不高,阻力较大;农村公共配套设施欠账较多,整治资金缺口较大;等等。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努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将我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我镇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避免了污水横流的现象;按照村寨区位条件、人口聚集程度、生活污水产生量等因素,在中合村、xx村、xx村、xx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各一处,xx村分散式三格化粪池108个,饮用水源地xx水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已完工,收纳xx村xx组、xx组生活污水排放,有效提升了乡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以区域内主干道为重点,全面开展结存垃圾整治活动,以院落为单位,对发现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清理,预防“垃圾山”、“死角垃圾”、“垃圾围村”等问题出现。实现行政村落垃圾清理全覆盖,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1、优化完善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在城镇集中区、保留院落,按照“四类”收集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前段分类。

2、全面清理辖区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清理完成,无新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三)示范村建设工程。

20xx年,我镇把xx村xx组、xx村xx组、xx村xx组作为示范点进行打造,截至目前,xx村xx组庭院经济示范户建设101户已完成,路灯安装30盏已完成,村寨道路改造串户路硬1780平方米已完成。xx村xx组庭院经济示范户建设118户已建设完成,硬化村寨串户路道路硬化1700平方米已完成。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已完成,分散式三格化粪池108个已建设完成。xx村xx组庭院经济示范户建设66户已完成,硬化村寨串户路6230平方米已完成,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已完成,购置垃圾斗2个,在建设期间村支两委多次组织开展群众宣传,统一群众思想,从根源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结合示范村建设,现xx村、xx村、xx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备,户用卫生厕所基本普及,村寨绿化、亮化率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

(四)农村“厕所革命”工程。

我镇统筹推进集镇区域、行政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区域实行标准化公共厕所改扩建工作,新建xx村、xx村、xx村、xx村村级公厕4座,现已达到村村有公厕的目标。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和改造,今年以来,我镇累计建设和改造卫生户厕1029户,xx月底1029户卫生户厕建设改造完成,并验收,镇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85%以上。

(五)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按照“两拆三化”工作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是结合我镇示范村寨建设,引导群众进行庭院环境整治,通过种植花草苗木、统一外墙风貌等方式,完成房屋立面整治和庭院改造185户,村庄美化效果明显提升。二是开展村内“废弃建筑物”的排查,建立了排查台账,即将发动群众开展拆除行动。

(六)文明新风提升工程。

我镇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弃垃圾。二是提倡新事新办,摒弃乱办酒席、赌博、乱扔乱丢、随地吐痰等不文明、不卫生生活习惯,组织参与有意义的健康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三是在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每个村都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清理村内卫生,激发群众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七)建管机制创新工程。

全镇8个村都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约束村民规范自身行为,基本形成了“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人居环境整治齐抓共管新格局。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清洁整治、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建设和管护。

二、采取的措施

(一)以环境整治为抓手,提升村容村貌,我镇多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会议及调度会,从基础设施、村庄美化、长效机制等方面确立目标任务,同时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镇村干部全部深入一线,带头参与整治,不等不靠不推诿,使狠劲、动真格、下苦功,形成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确保了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召开各村(居)人居环境整治动员大会,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部署会,村两级干部共同发力,进村入户,宣讲乡村振兴目的意义、描绘人居环境整治蓝图、部署环境整治工作内容,现场发放村庄清洁宣传单,引导各村(居)群众主动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求美、爱美。每个村和集镇最少张贴二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和宣传条幅,共45余条,在街道主路口竖立大型宣传牌,努力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对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识不强。目前,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还处在示范阶段,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

(二)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涉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整治的瓶颈,各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论文关键词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参与式规划

论文摘要 分析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式规划方法在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规划中应用的重要性,探讨了社区参与的合理性,阐述了参与的主体、必要性及主要步骤,提出了参与式规划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规划和管理过程虽然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但参与规划者过多地利用和依赖“自上而下”的传统方法。并且规划者和决策者本身不是自然资源的直接使用者,甚至不是当地居民,从而忽略了大量的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因而项目的实施也很难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种以社区群众为核心的方法作为补充。

1 技术手段与参与式方法二者结合的重要性

无可置疑,在规划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从科学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参与式规划方法认为技术方法是做好规划所必需的条件之一,不是进行合理规划的唯一途径,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制定出的管理活动服务于社区。同时,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确定需优先解决的问题及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上,技术支持和农民的参与均有不同的作用和优势,如何达到二者平衡是关键。只有社区群众对制定的管理活动充分参与,达成一致后,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 社区群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规划的合理性

社区参与环境管理规划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当地社区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亚于外部科研人员对当地环境的了解;

②当地社区是环境管理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直接最大受益者或受害者,社区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他们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决策的制定、实施及监测评估;

③社区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直接影响着当地的自然资源,没有社区广泛有效地参与,规划的实施将很难获得成功。

社区对规划过程的参与包括对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问题的识别、资料收集和情况分析;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进行实施,可以大大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对所要实现的环境目标和自身责任的认识。同时,社区与外部科研人员的合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科研人员可以协助社区开展资源管理的决策过程,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但这一合作的方式必须从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必须考虑到群众要从改善环境管理中长期受益,建立长效机制,短期的措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环境改善。如短期内发放补助,当补助停止后,经济压力就会上升,社区群众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3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参与式规划中参与的主体

所谓的参与,是为了在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规划过程中发展社区同政府部门间有效的工作关系和伙伴关系。主要包括:让社区群众参与制定他们喜欢做,并且能够做的决策;确保社区群众从项目的实施中受益,并分享项目活动取得的成效(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同时要让社区群众承担项目实施中所需的各种社区资源(如:劳动力、管理、土地等),并积极引导社区对参与项目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监测评估。这样,从长期利益考虑能增加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和责任心。

在规划过程中,为确保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必须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各项活动中来,尤其要重视妇女、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如村内的五保户、孤寡老人)、少数民族、主要资源使用者(如养畜大户)、村干部、较年轻的村民代表等。参与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越广泛,越能减少决策过程中特权利益的影响。有效的参与式程序强调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直接参与讨论和决策制定,所有的成员应该作为自然资源规划和活动实施的一员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挥各利益群体的聪明才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而不是由少数人来进行决策。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村内的好多事情由村委会来做决策,而村委会通常多半为男性,很可能是来自村内较富裕的农户,他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者。但在制定改善环境管理的规划中只有村委会的参与是不够的,项目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建更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村级机构,如项目管理委员会。要将项目的各项活动置于集体活动之中,提高项目活动的透明度、可信度、有效性及参与度,以便将来为社区在组织、实施项目活动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然,在开展参与式规划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要根据规划和建设目标需求,充分利用和发挥政府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员等各方面的优势,鼓励更多层次、更多行业、更多部门参与到项目的活动中来。政府部门要做好角色转变,逐步从过去的指令型向真正的服务型转变,在整个参与式规划过程中,政府不是主导,而是为规划和实施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协助社区开展项目活动。

4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参与式规划的必要性和主要步骤

以生态环境恢复或重建为目标的管理策略,意味着要减轻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并考虑相应的生计问题;这就要求在开展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将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与当地社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管理规划的活动;同时,要重点支持那些既能增产增收又能减少对环境非可持续性利用的活动。

参与式规划与传统规划相比,规划过程是整个项目活动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信息收集到技术分析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得非常细致。其主要步骤包括:

①示范点的选定。根据项目建设目标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选择标准,如当地资源现状、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社区群众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来源、文化、民族构成等。

②开展大量的宣传和理念建设。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利用群众性集会等形式,采取广大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区群众介绍项目理念、项目开展的活动内容和具体做法,在村民同意接受项目新的理念和做法的基础上,参与项目的各项活动。

③开展培训,根据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的需求,要及时对政府人员和社区群众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从而协助项目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主要包括参与式方法和工具(包括:绘制社区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图、季节历、历史趋势矩阵等),技巧(访谈、交流),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维系因子,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④制定管理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初步的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战略及所要支持的活动内容,分年度逐步实施。

5 未来挑战

参与式规划方法自引进中国至今,逐步从国际合作项目的应用推广到国内项目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参与式方法在调动社区群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社区民主管理体制的建立,发展政府和农村社区间的合作关系,保障相关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进一步加大以社区为根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整个社区主动承担起自然资源管理的义务;如何保证规划程序能满足社区广泛参与的需求;如何完善机构,加大各级部门的参与力度;以及如何寻求满足规划实施所需资金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改革,人们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在新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下,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为此,本中心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尤为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三年前中心申请了继续教育基地,通过继续教育基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到三级医院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术;通过组织参加护理技能比赛,促进护理水平提高[2]。本文通过三年前及现在各方面发展情况对比进行探讨:

1实施继续教育前后各方面发展情况对比

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对比

中心护理人员27人,三年前中心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大学3人、大专11人、中专13人;高级职称0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师5人、初级士8人;继续教育开展后20xx年中心护理人员中大学6人、大专12人、中专9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师7人、初级士7人,现在中心护理人员在学历情况及职称方面都较三年前有所提高。

申请继续教育基地前后对比

三年前中心未申请继续教育基地,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要到其他医院进行,在时间和路途上存在诸多不便,导致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甚至不能达标;现在中心申请继续教育基地后,组织继续教育课程较多,安排时间更合理,不存在路途遥远等诸多不便,使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增多,继续教育达标率大幅度提高。

中心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对比

三年前护理人员除基地培训外基本没有参加过其他护理培训;近三年中,中心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了海淀区医疗系统组织的各种护理技能培训、医联体各种护理操作培训等。

中心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组织护理人员比赛和参加护理

操作比赛情况对比三年前中心没有组织过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赛,护理人员也几乎没有参加过护理其他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近三年中心心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组织护理人员比赛进行各项护理技能比赛,在比赛准备及比赛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通过继续教育护理人员处理应急情况对比

三年前护理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处理时会有些慌乱,不够自信,通过继续培训,护理人员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能沉着冷静应对,能为医生提供积极的处理建议,尤其在社区团队工作中,护理人员担任着重要的任务,在处理团队应急工作时,护理人员充当团队的指挥官,有条不紊地指挥团队成员应对紧急工作。

继续教育达标率对比

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每年都要完成的工作之一,参加继续教育并通过学分认证,保证学分达标,是医务人员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也是对中心完成继续教育的工作的检验,三年前,中心继续教育人员达标率为80%,部分没有达标的医务人员不能参加职称晋升;现在继续教育达标率为100%,确保每位需要晋升的医务人员都能参加职称晋升考试及考评。

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

三年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较局限,没能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工作中往往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而导致患者不满意、投诉现象偶有发生,通过满意度测评显示,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0%;自中心进行了继续教育管理后,根据中心医务人员需求安排了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把医务人员沟通技巧作为重要课程,对中心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继续教育,使中心医务人员掌握了更多领域的知识,为更好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基础,中心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并能学以致用,把沟通技巧运用到对患者的服务中,社区护理人员现在不仅没有被投诉,近三年中表扬信及锦旗屡屡送到中心领导手中,护理人员满意度也达到了100%,促进了护患和谐。

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从事家医团队工作的作用

家医团队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医团队成员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组成,团队工作中要求每位团队成员掌握知识要全面、广泛、尤其是对慢病病人的管理,要求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中心继续教育的开展正好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知识提供了平台,护理人员通过全面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了医疗知识,在家医团队的工作中更得心应手,并能在团队中起到主导作用。

2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继续教育管理后,社区中心护理人员职称普遍提升,社区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培训机会增多,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及急救水平得到提高,继续教育达标率也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在团队工作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管理,使得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3]。

参考文献

[1]邢梅.社区护理人员103名综合素质培训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xx,17(15):105-106.

[2]陈继红.社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xx,17(5):90-91.

[3]赵兰,周莲.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临床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xx,5(8):502-503.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xx年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积极扎实的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会议部署明责任

二、紧盯目标任务,行动明确抓落实

紧紧围绕我镇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建立规范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改建农村垃圾收集池10个,配备清扫保洁员20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千余户;已经完成护垭场污水处理站建设,望垭场污水处理站正在建设中。

三是重点做好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坚决杜绝露天焚烧和粪污直排的现象发生。

四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三改一建和土坯房改造,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从清扫庭院做起,把村内环境搞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提高改善农民清洁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五是建立规范激励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传统村庄保护等纳入村规民约,推行门前“三包”等管理制度,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建议

一是农村居民对垃圾收集处理的认识不足,垃圾分类难度依然较大,随手乱扔乱倒的现象还时有出现。要充分提高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改变老百姓传统思想。

二是第三方监管仍有缺失,第三方监管人员不足,资金短缺,导致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进而导致出现农户扔垃圾难,扔了难处理,垃圾堆积现象时有发生。下一步我们要加大人员、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当前环境管理机制中存在的漏洞,明确具体责任主体,严格执行监督内容,力求农村垃圾整治中“无遗漏”。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一是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农民上楼”使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出行条件也得到了改变。我市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向镇区、市区靠拢,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向这些社区辐射,实施集中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配备绿化小品和封闭式管理使居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二是安置了社区居民的就业。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大多“属地化”,注重招聘本社区人员参与物业服务,实现了小区“40、50”人员就近就业,减轻了政府就业压力,也吸引了外地务工人员的本土就业,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用工荒”等一系列问题。三是为物业管理市场化提供了基础保障。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多配套了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管理用房,条件允许的社区还规划了集体经营性用房,为专业化物业企业进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缺乏有力的政策指导,基本处于摸索管理阶段,有的还处于无序状态。

(一)各级各部门物业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都市区发展空间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大势要求,尚存明显差距。部分市直部门、乡镇和工作人员对物业管理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建设美丽和谐荥阳方面的作用和潜能认识不足,重要意义宣传不够,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对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缺乏充分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经常性的工作机制,缺乏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统一性。

(二)村民变居民物业消费意识不强

村民长期形成的居住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扭转。部分人的意识里,依然保留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处于一种城镇居民与农民不同文化交替分割状态。对于搬进住宅新区后,每月一次的水电费缴纳还能接受,对缴纳物业服务费还很不适应,甚至非常抵触,缺乏“花钱买服务”的意识。

(三)物业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是实际配建不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情况。二是规划配套有缺陷。多数社区一楼规划为住房,规划地下车棚入口坡度小,自行车都难以推下去,居民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在社区内乱停乱放,由于电动车需要充电,社区私搭电线情况严重。

(四)居民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未能根本改善

调查中发现,多数拆迁安置社区没有进行封闭管理,虽然居民由原先的分散居住改为上楼集中居住,有乡镇环卫人员定期进行垃圾清运,表面上看向城镇化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没有连续性、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缺乏及时的保洁清扫和垃圾清运,以及必要的设施配备和系统维护,小区垃圾纸袋乱飞,周边卫生环境恶劣。

(五)实施物业管理缺乏政策指引

荥阳市20xx年新型农村社区就开始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但一直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也没有配套的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组织建设标准、考核标准等规范性的政策指引,使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存在无法操作、无从下手的局面。

(六)乡镇级政府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负担重

荥阳市已交付的新型农村社区中18个社区、涉及3361户居民,由乡镇政府委托人员按照每度电费元收取,因用电协调不到位,电力部门按照建设用电每度元收取,差额部分由乡镇政府承担。社区用水从地下井水抽取,但产生的电费和维护费、垃圾清运和保洁人员工资均由乡镇政府负担,导致乡镇政府负担过重。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

搞好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是投身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清晰标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建议通过在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设立《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专栏、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政策宣传活动、印制新型农村社区物业服务手册等方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法规的逐步普及,帮助业主明确物业管理活动中的责、权、利,树立“花钱买服务”、物业保值增值的消费理念。

(二)要设立基层社区物业管理机构

一是乡镇(街道)设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形成长效有力的工作机制,为物业管理提供组织保障。明确各自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监督、协调、指导责任,设置集中办公场所、健全工作制度、理顺工作程序,畅通联动协调、投诉受理、综合服务渠道。二是设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对于不具备专业化物业管理条件、业主委员会未组建成立或者业主入住户数不足100户的社区,由乡镇(街道)实施区域整合。

(三)要建立居民自我管理服务机制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八篇

摘要:目的评价天津市糖尿病社区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xx年天津市河西区下瓦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居委会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46例无血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个居委会作为观察组,4个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后,其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

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240万例,患病率高达9。7%[1—2]。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0。4%[3],这也证明了糖尿病在我国也成为了一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难题。因此。在社区管理中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工作更加凸显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xx年天津市河西区下瓦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居委会中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入选标准:(1)住在本辖区内,步行可在15min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年龄≥60岁,无血缘关系;(3)符合20xx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经上级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理解此次研究内容,并且依从性好。此次共有8个居委会146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4个居委会73例患者为一组,直至结束时两组均无失访。其中,男性70例,女性76例,年龄60~75岁,均为已婚患者;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10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10例为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86例,文化程度及经济结构:入组患者均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均为本辖区常住人口,经济能力均衡。两组人群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两组共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维持入组前的药物治疗不变,但对观察组另外进行社区干预,干预方法如下:(1)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组成、文化程度、既往史、家庭遗传病史、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2)详细记录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等生活方式;(3)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服药情况等;(4)每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1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签订家庭医生协议,每月医护人员入户随访1次,记录并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认知程度、血糖的自我检测数据、运动的时间方式、饮食的控制情况、服药的依从性等情况;(6)建立糖尿病随访表,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症状、体征、生活方式指导、辅助检查、服药依从性、有无低血糖反应、用药情况等;(7)每年检测患者各项生化指标1次,连续3年为一个周期。

1。3评价标准

空腹血糖控制满意:≤7。0mmol/L,不满意:>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满意:≤10。0mmol/L,不满意:>10。0mmol/L;HbA1C控制满意:≤7。0%,不满意:>7。0%;血压控制满意:≤140/90mmHg,不满意:>140/90mmHg;肥胖:BMI≥25kg/m2,非肥胖:BMI<25kg>5。72mmol/L;三酰甘油(TG)控制满意:≤1。70mmol/L,不满意:>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满意:≤3。64mmol/L,不满意:>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控制不满意:≤1。0mmol/L,满意:>1。0mmol/L;血尿酸控制满意:≤420μmol/L,不满意:>420μmol/L。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x±s表示,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通过社区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十九篇

一、物业管理工作的难点

1.物业管理定位不准,工作无目标

由于山丹马场地处山区和草原,工作场所和生活小区没有严格区分,造成社区的物业单位名称难以确定。历史上挂过三块牌子,由军队时期的“军马场家属区”,到移交央企后的“马场家属区”,又被普遍称作“马场小区”。在目前国有企业体制下,马场社区作为被管理对象,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企业是以保障民生为重,还是以经营效益优先?对此,难以统筹协调,特别是如何做好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的一个难题,目前只能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常常是“茶壶盖不如茶壶多,盖不住冒气的茶壶”,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产生了。

2.旧有管理思想固化,工作无头绪

社区居民多为离退休老干部、军转干、老职工,他们曾经是英勇无畏的战士,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牧马人,他们为山丹马场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社、教、文、体、经济等诸多方面,奉献了才智和汗水。面对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在社区物业管理上思想难免守旧、不易适应。普遍存在观点是“企业出钱维持社区正常运转是理所应当的”,即所有公共设施或事务都由“公家”解决。社区的供水、供暖等公共设施维护支出,不夸张地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这些看不见的日常支出,在企业预算支出上占去较大的份额。企业有限的现金不能有效用在增加利润的经营策划中,拖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后腿。如何实现政企分开,为企业减负,剥离社会职能,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是一个现实的难题。

3.企业自身机制限制,工作无动力

保障物业费的有效收取和保持物业费的合理规模,是保证物业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而现实却是拒绝缴纳物业费的现象很常见,特别是部分业主对国家有关政策断章取义,在对文件精神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抵触情绪较强。同时,社区物业管理受山丹马场自身经营管理体制的局限,累积了许多问题,如: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居民要求;管理办法粗放简单;物业费收取方式缺乏灵活性等,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物业管理工作动力。

二、突破物业管理困局的探索

近期,一则《驻渝央企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启动工作会在渝举行》的标题新闻,详细报道了重庆央企“三供一业”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企业包袱试点工作,对于地方央企具有示范作用,为探索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对地理自然环境脆弱,企业经营发展、社会职能履行、人文发展矛盾突出的山丹马场无疑于“一场及时雨”,带来了一线曙光。山丹马场下辖4个农牧企业,10个工(商)矿企业,4个事业单位,分布在9个社区,场区境内土地、煤矿、水力资源丰富;养马业长兴不衰;连片油菜籽是全国最大的种植区;工农业产品在河西地区有一定的份额;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构成山丹马场独居特色的旅游资源;已并行发展为农牧工商联合体。正因为山丹马场的独特资源和特色优势,社区管理脱困的改革创新,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具有区域特点和探索意义。

1.实施分类监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深化改革,根据不同企业类型,合理界定山丹马场及二级企业功能,明确定位,有针对性地调整企业结构。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承担政府战略任务或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可以分为功能性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可以分为竞争性企业。根据不同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动态调整国有企业分类,实现山丹马场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山丹马场转型升级。山丹马场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承担公共服务,侧重民生社会效益,归为功能性企业类型,对社区实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化管理,促进山丹马场社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厘清政企职能,推进社区物业管理社会化

坚持以资本为纽带,结合企业功能特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关系国家安全和涉及重要民生的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对涉及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的企业及战略产业,国有资本保持相对控股;对其他国有股权可以根据市场竞争和发展情况,按市场规则有序进退。社区物业管理属于民生工程,关系到公共服务和安全,有序推进山丹马场政企分开,剥离山丹马场社区物业管理的社会职能,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既有助于山丹马场轻装上阵,也有助于物业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配套政策,助推山丹马场融入地方发展规划

社区物业管理移交,关系到山丹马场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少不了每名职工的参与,更离不开退职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必须充分尊重历史,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健全改制协调机制,真正将山丹马场发展融入区域发展规划。关键是要认清山丹马场所承担的社会职能,特别是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承担的生态资源保护责任,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资源配置和补助。建立健全公共建设项目补偿机制,制定财政、税收、土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具体政策和措施,提升山丹马场公共基础建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经启动的央企分离移交工作成效显著。物业管理移交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不可避免的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只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以“联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减轻山丹马场发展包袱,集中精力提高企业效益,为职工增收谋福利,保障山丹马场社会职能分离改革有序、协调、稳健推进,实现山丹马场转型跨越发展,铸造强场。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二十篇

随着人们对我国社区生态旅游的不断推广,社区生态旅游市场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但目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还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其促进社区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

社区生态旅游与常见的个人旅游和集体旅游具有较大的不同,其主要是以社区内的居民为主体,并且在维护居民利益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居民在旅游的同时加入到环境保护当中,使旅游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但是目前对于社区生态旅游还没有进行大范围推广,而且其管理的机构也不固定,管理比较混乱。所以需要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得到完善。

一、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居民的主动性不强

社区生态旅游与以往常见的旅游形式存在诸多的差异,表现为社区生态旅游是以当地居民为主,然后以社区作为单位确定旅游活动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使社区生态旅游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目前社区生态旅游仍然无法得到普及,究其原因在于居民的传统观念还未转变,其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在社区生态旅游的时候常常处于比较被动的情况,而且决策没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导致社区生态旅游的目标不能实现,最终影响了社区生态旅游的有效发展。

(二)影响本地文化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这也给旅游地区的文化和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引发了生态破坏,阻碍了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因此社区生态旅游需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使生态环境和文化得到保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主,过度开发生态旅游,使得当地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例如某个文化古迹较多的地区在没有实施开发之前,当地居民的生活处于比较传统的状态,但是在进行开发之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居民会纷纷加入到旅游活动当中,从而逐渐减少了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导致自身的文化特色也逐渐消失。

(三)旅游企业的管理不善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方面长期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使得旅游业无法得到均衡发展。其原因在于:首先是各大旅游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源,纷纷进行低价竞争,使得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严重下降。其次旅游附加产品的创新能力比较差,使得旅游的内容比较单一。而社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提高居民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但是因为事先常常会安排固定的行程,使得社区生态旅游逐渐与以往的观光旅游趋于一致,其特色逐渐消失,无法完成社区生态旅游的设施目标。

在具体的管理方面,旅游区的管理是由林业以及其他建设单位共同管理,但是在行政管辖方面却由当地政府进行管理,这样导致旅游区与社区的融合存在许多问题,使得社区旅游无法得到重视。

二、改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社区居民的主动性

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社区旅游管理的完善。首先需要收集居民们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合理评估,然后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应用到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当中。其次可以建设一个社区交流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居民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也可以将一些重大的改革制度发布在平台上,使居民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解。最后要设立一个问题协调处理部门,及时了解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建设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

只有达到将利益进行公平分配的目的,才能使社区生态旅游得到顺利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政府要提高对利益分配的重视程度,建设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使居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其次要改变以往比较强硬的管理观念,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居民们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生产经营,使居民经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最后政府可以和信贷企业或者银行进行合作,使居民可以顺利得到一定的信贷服务,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展,从而让居民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

(三)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

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旅游地区,当地居民之中多数为老人和孩子,青壮年比较少,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关于旅游的知识也所知甚少。因此需要根据这个问题,在进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时候,实施旅游知识培训,提高居民的旅游知识水平,使其可以在追求经济收益的时候,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通过意识到生态旅游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加入到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当中。

三、结语

由于我国目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居民的针对性不强、影响本地文化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管理不善等,严重影响了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与完善。因此需要根据这些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居民的管理积极性、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居民的旅游意识等,使社区生态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二十一篇

【摘要】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xx年11月~20xx年11月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对成员进行社会功能训练,生活技能培训,健康知识学习等社区管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成员实施2年定期随访。并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分,并作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成员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有帮助。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社区管理模式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总称。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等六大类病种,有复发率高,病程长,易出现危险行为等特点,通常成年早期发病率较高[1],对患者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虽然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复发率高,且社会功能恢复差。近年来,对患者心理上的辅助治疗逐渐受到重视[2],并且逐渐从医院、病房治疗转向社区。1996年以来,我国残联和政府部门结合我国情况,参考国外经验,在各地展开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康复工作。为帮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20xx年起,由中央补助的668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开启了重性精神疾病医院和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新道路[3]。

1资料和方法

基本资料

选取20xx年11月~20xx年11月登记备案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其中观察组男23人,女17人,平均年龄(±)岁。对照组男27人,女13人,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患者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工作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对干预组进行新型模式的管理,新型模式大致分为下面几点:

(1)聘请专家专门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社区储备专业的精神疾病防治人员。

(2)开展全面精神疾病知识宣传与学习,社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的偏见。

(3)增加患者之间的来往与交流。互相交流治病经验,增进患者融入社会的速度。

(4)做好患者不同时期的随访工作,制定针对个人的管理方案,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5)定期进行康复咨询指导,通过医生与患者交流,逐一对社区管理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分类评估和综合干预。

(6)指导患者进行工娱活动,提高患者社会生活能力。

(7)做好患者家属沟通工作,定期向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向家属提供疾病康复指导,定期组织患者家属参加精神疾病预防知识讲座[4]。

判定方法

使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以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社会能力等方面调查。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处理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其中以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患者随访2年,统计2年间两组患者日常情况,对家属就患者日常生活知识知晓情况做调查,并且为两组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其中对照组干预前SDSS总分445分,干预后466分。观察组干预前SDSS总分472分,干预后237分。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总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照组在个人生活、责任心、社会活动等方面有所好转。

3讨论

当今社会中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而社区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所以,现在的目标是将医院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务转向以社区为中心的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离院后,仍离不开定期的随访与康复指导。本文研究对比了对照组患者身体状况、社会能力、家庭职能等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好转。所以,社区康复就是患者离院后进一步康复,恢复社会能力的重要保障。做好社区定期的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做好精神疾病患者的的访问和跟踪报道。社区的服务人员定期对精神疾病患者做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义务咨询[5-7]。对精神疾病患者做好心里指导和生活上的服务,让精神疾病患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有利于避免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同时社区应该积极开展针对心理健康的讲座,不仅让精神疾病患者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同时对社区的其他人也有较好的预见性,可以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同时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在康复期要在社区系统新型管理的模式下,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家属一同努力,相互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得到全面的康复[8]。因此,做好社区新模式的管理工作,将会为患者回归社会,减少复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通过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康复干预管理,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马弘,刘津,何燕玲,等.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686模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25(10):725-728.

[2]李欣娜.兰州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治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xx(8):81-83.

[3]栗克清,张云淑,张勇,等.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精神医学杂志,20xx,27(1):47-49.

[4]冯斯特,刘素珍.国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xx,49(6):764-768.

[5]王夏玲.近八成精神病患者处于脱管状态:社区管理精神病患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xx,28(8):3.

[6]林祥吉,唐宏宇,史天涛.北京市危害社会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xx,17(5):463-464.

[7]丁振明.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的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2):26-30.

[8]栗克清,孙秀丽,张勇,等.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及其政策:对1949-20xx年的回顾与未来10年的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26(5):321-326.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二十二篇

【摘 要】 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现代化设施、社会关注度等等也日益集中,致使其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显得更为脆弱,其风险系数被放大,其危害源也易被激化。日益凸显的城市社区安全问题,给城市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接影响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制约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人、物、地、事、空间、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 安全管理社区制度

1 协调各方利益关切,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社区可以充分运用其聚居功能、整合机制、情义价值和非正式控制,建立畅通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的工作机制:以利益调节为核心,通过对话和协商,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建立化解矛盾、民事调解的工作机制: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结合,积极探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从而达到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化解社区内的矛盾纠纷,离不开和谐社区建设。就减少矛盾来说,化解社区矛盾和构建和谐社区都是必不可少且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如果以“矛盾的发生”为参考坐标点的话,疏导化解是矛盾发生以后的补救手段,亡羊而补牢,通过开展工作化解和减少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而构建和谐社区是矛盾发生前的预防手段,通过密切社区内政府与群众、居民与居民、居民与单位之间的联络沟通,积极创建“友爱、互助、奉献”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降低矛盾发生的可能性,把可能发生的矛盾消灭在萌芽、制止于未发。例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通过在社区内创建京剧社、组织义诊、开展创安竞赛、举办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将辖区居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努力构建社区内安全、有序、礼让的和谐氛围,辖区居民心齐气顺,互助互爱蔚然成风,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

2 树立情报信息理念,强化情报信息收集能力

3 强化实有人口管理,突出对各类重点人员的有效管控

在所有可能影响社区安全,尤其是社区治安状况的因素中,“人”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内实有人口的管理,对于社区安全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作中,要重点突出两方面内容:一是突出重点群体。在一个社区范围内,人的成分非常复杂,从国家的领导人到高级知识分子,从普通老百姓到流动人口,从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到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这就要求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牛鼻子”,重点关注那些有危害国家安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有违法犯罪前科、可能再次给社会带来治安危害的,因为各种矛盾激化、对社会严重不满可能采取过激行为表达利益诉求的,以及因病理性原因、有极端倾向或可能肇事肇祸的各类重点人员,通过开展风险评估、落实分级管控,对这些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的了,控制的住”。

4 结语

总之,社区安全建设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对当前社区安全建设中存在的如出租房屋管理、城中村治理、城乡结合部人口倒挂、地下室经营旅馆等诸多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广泛探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理念提出新思路,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摸索创新社区安全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使城市社区安全建设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磊.《社区安全减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9).

[2]王辉.《社区减灾与小康安全论》.《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3(2).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二十三篇

摘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社区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在高等教育逐渐国际化的当下,留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留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社区;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许多高校都开始招收留学生。留学生管理工作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我国经济发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知名度、国际认可度的体现。

一、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文化差异

每所高校的留学生多是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不同于中国的文化习俗,而且各国的留学生之间也存在文化差异。许多留学生在初入中国高校时都将面临文化的适应性问题,很多人会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由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以及生活和学习方式不同等诸多差异的存在,使得留学生最初会对中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需要高校在管理方式上尽量减少这类问题的出现,保证留学生能更快地融入环境,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2.学生人数增长

最初各高校招收的留学生多是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随着我国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更加多元化的专业学习,学习更多的热门专业,以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面拓宽,机遇的增加,使得选择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二、留学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服务功能不尽完善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高校留学生的人数不断增长,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留学生的需求也在增长,加之留学生对新环境不熟悉,对于留学生社区的功能要求就相对比较高,我国诸多高校原本的留学生社区已经不能全面满足留学生的需求。

2.消防安全问题

各国不仅文化习俗存在差异,饮食习惯更是各有特色。很多高校在对于留学生的社区管理相对较为宽松,很多留学生不愿意在食堂就餐会选择在宿舍自己烹饪,使得在人员集中的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较多,因而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3.宿舍管理制度与现实脱节

现在高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已经实施很长时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而且很多学校的留学生社区管理制度同我国在校生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很大区别。这样的管理模式忽略了留学生和我国学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习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力。

4.宗教信仰不同

随着我国高校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我国的诸多高校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却需要生活在同一个学校社区内。例如,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多数信仰xxx,来自欧美的留学生大部分信仰基督教,还有部分信仰佛教的留学生。不同宗教群体的宗教活动大不相同,而各宗教活动之间并不兼容,如此长期共处同一社区必然存在诸多隐患。

三、解决对策

1.申请专项资金,健全留学生社区建设

各高校应当申请专项资金,用于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建设留学生专用宿舍楼,尽量采用单间或者标间的住房格局,这样一来,将同一国籍或者同一宗教信仰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房间,可以尽可能的解决留学生相互之间宗教信仰不同的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了更好的保障留学生的日常饮食,可以聘请专门的厨师制作各国的典型菜肴,也要注意切实登记好有宗教信仰的留学生的饮食禁忌,为其提供专门的就餐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宿舍楼开辟几个专门的区域作为留学生的厨房,在公共厨房内做好消防安全的防护措施,比如,安装摄像头,安排人员定时检查等,在尽可能多的满足留学生的需求的同时,更要保证学生安全。

2.健全留学社区管理规章制度

在完善留学生社区管理规章制度时总体上把握住人性化管理,宽严适度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备、合理的留学生社区管理制度。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参考之前留学生社区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完善管理制度,不仅明确相关要求,而且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得规章具有可执行性。规章制定后,一定要全面的公布于留学生,并且安排专门的时间向留学生讲解具体的内容,让留学生知道在留学生社区这样的公共场所,有自己的自由,但是是有限的、法律范围内的自由,不能肆意妄为。最为重要的是,规章制度制订就是为了执行,因此一定要确保规章制度的坚决执行,不能一味的过分强调外事影响和友好关系,而对留学生不敢管。

3.留学生管理干部要加强同留学生的联系

大部分留学生在最初入学时对于所在学校、城市缺乏了解,加之语言交流尚存在一定的障碍,此时留学生的管理干部就显得十分重要。留学生管理人员是最接近留学生日常生活的人,应该加强同留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的交流,在留学生最初在中国学习期间给予更多的帮助,帮助其适应异国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可以组织各国的留学生和我国的学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文艺汇演、厨艺比拼等等一系列的大型活动,每周也可以定期开展茶话会等交流活动,像留学生详细介绍我国的风俗、美食、民族特色等,激发各国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

4.尊重留学生的宗教信仰

高校留学生的管理人员应当将本校留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向xxx门反映,征求公安机关意见,为留学生寻找xxx门批准的地点进行相应的宗教活动,从而既能尊重各留学生的宗教信仰,在法律范围内保证其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又能减少不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之间的冲突。总之,留学生社区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通过上述改进措施,能够逐渐探索出一套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极大的推动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田福贤,外国留学生社区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20xx年第11期.

[2]刘涛,加强高校留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xx年第3期.

[3]李继贤,从文化冲突看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第1期.

社区治理的论文范文 第二十四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我镇党委、政府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关会议精神,各村(社区)联合相关部门打响人居环境攻坚战,按照《xx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文件要求,紧抓重点,明确责任,全方位开展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以自然村为抓手,打响环境整治战。

从人民群众最贴近的生活环境入手,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情况,着力解决自然村卫生死角、房前屋后乱堆放、河道污浊、村道破损等突出问题。此次行动,全镇辖区内共完成193个自然村的整治。

2、整治如火如荼,行动力求实效。

3、整治战果展现,农村面貌焕新。

经过3个多月的逐步整治,各村(社区)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生活垃圾减少了,覆绿面积增加了,村道路面平整了,河道水塘清澈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卫生。

各村(社区)对所属辖区的集镇区域、重要道路、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发放了《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责任告知书》,制定了相关整治计划,督促各单位进行认真排查和及时整改。全镇辖区内共完成了632家企业的环境卫生整治。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通过各方凝聚合力、不懈发力,此次行动成效显著。提升人居环境任重而道远,这项艰巨的任务有赖于我们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宣传引导,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努力打造实力xx,彰显魅力xx,构建幸福xx。

相关文章

科技制度对企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及改进方法【通用3篇】

概括了我国制度对企业科技发展影响的主要途径有法律、法规、政策和具有强制约束的规则等,结合我国实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国制度对企业科技影响具有联系性和可操作性差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了通过企业会计披露制度...
论文2011-03-04
科技制度对企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及改进方法【通用3篇】

航天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精选6篇)

航天玩具设计论文范文 第一篇国庆节,天气很暖和,我们来到908航天科普馆集合,这一次是我们圣荣小学四三中队的一次集体活动,目的在于了解中国航天知识。我们穿着整齐、干净的校服在908航天馆门口照了一张照...
论文2018-03-02
航天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精选6篇)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论文(优选3篇)

基础建筑工程具有时间长、人员复杂等特点,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基础工程项目进行集中化的管控,利用相应的措施保证整体施工进度符合相应的工程需求。本文针对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围绕提升进度...
论文2011-09-06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论文(优选3篇)

人工智能学术论文范文(经典3篇)

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一场思维科学的革命,它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科学的革命,同时它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工智能学术论文范文吧!人工智能学术论文...
论文2019-08-06
人工智能学术论文范文(经典3篇)

城市道路加铺沥青路面方案(推荐3篇)

该文从路面病害、道路标高与周边建筑物标高关系、人行道是否改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不同适应范围的沥青加铺方案,提出了路面排水设施的调查与完善等加铺注意事项.作 者: 韦宝伴 Wei Baoban...
论文2018-06-08
城市道路加铺沥青路面方案(推荐3篇)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论文(优质3篇)

摘要: 随着社会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的畜牧业经济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畜牧业的养殖规模随之不断的扩大,但其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各种类型的动物疾病陆续的涌现出来。如何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畜牧业...
论文2018-03-05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论文(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