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套路【精简3篇】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套路 篇一
第一篇内容:如何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高考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任务要求进行论述和分析。要想在这种作文题上取得高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套路。
首先,考生需要明确任务要求。无论是提出观点、解决问题还是分析原因,考生都要准确把握任务的要求,避免偏离主题。在审题时,可以先将任务要求进行拆解,梳理出每个要求的关键词,然后在写作过程中逐一进行回应。
其次,考生需要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任务驱动型作文通常要求考生分析问题、阐述观点、提出解决方案等,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将文章分为引言、论述、解决方案和结论等部分。在每一部分中,考生要注意段落的划分,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再次,考生需要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素材。任务驱动型作文通常会涉及到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考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观察来支撑自己的论述。此外,考生还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案例、数据和报告,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最后,考生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写作时,考生要尽量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空洞、啰嗦的表达方式。此外,考生还应注意句子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以确保文章的行文流畅,逻辑紧密。
总的来说,要想在高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取得高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套路。通过准确把握任务要求、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素材,以及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考生就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套路 篇二
第二篇内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实用技巧
在高考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考生需要面对的一种常见题型。想要在这种题型中取得高分,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首先,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任务要求。在审题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任务要求的关键词和要点。只有准确把握了任务要求,才能在写作中有的放矢,避免偏题。
其次,考生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在写作前,可以先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思路。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段落的划分和逻辑的衔接,确保文章结构清晰,论述有条理。
再次,考生需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任务驱动型作文通常会涉及到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考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和杂志,以及观看新闻和纪录片等方式,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考生还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动态,以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观点支持。
最后,考生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在写作时,考生要尽量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同时,考生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想要在高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取得高分,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通过深入理解任务要求、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常识,以及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考生就能够写出一篇出色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套路 篇三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套路
原标题:2017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套路
解题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阅读材料与任务写作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
总体框架:
引、议、联、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间主体:
议(分析问题),讲清楚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好处/危害);兼谈对立面
思维方式(即“论证角度和方法”):
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结果分析、背景分析、辩证思维、比较分析、让步思维。
材料构成:
以原材料为主,就事论事;但可以在其前后通过类比,联系相似、相关的名言、名人、名事、现实事件、生活(社会)中某种现象。
论证分析角度:
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国家),人与自然,人与传统历史等
论证分析具体内容指向(供参考):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2、依法治国理念(法律规则)。如:网络随意发帖;恶意占用公用电话;旅游不守法规;不孝不尊敬长辈;恶作剧导致违法;不准守交通规则;考试作弊,参与欺诈活动等。
3、中国传统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或人生观。
4、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对创新与传统的思辨、热爱科学、勇 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设题。如:“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与传统”“山寨与创新”等?
5、人性主题:即是反映与人的精神活动或行为有关的感情或思想。(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比如:爱、坚强、执著、追求、宽容、包容、诚信、真诚、善良、友善、团结、高洁、帮助、自由、平淡、美、简单、尊重、伟大、深刻、平和、理智等
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该怎样来写作呢?下面以2015年全国卷Ⅰ为例来谈谈。
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全国卷Ⅰ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叙述的方便,现在摘录如下: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两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题者设置的任务要求,仔细分析应有如下的任务:
①“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
②“请给小陈、老陈或是相关方写封信”,这就加强了考生论述观点的针对性,要求就事说理,不能脱离所选的一方而任意写作。同时要求写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信的格式无疑就会成为判分的依据之一。
③“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
③“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这一则材料表达的有这么几层意思:
⒈陈父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
⒉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举报自己的父亲;
⒊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并将这起举报放在官方微博上;
⒋小陈之行为、警方的做法,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
⒌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这五方。从材料看,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实,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是这些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因此分析材料要紧抓这三件核心事实。
首先我们来分析老陈的行为。老陈不顾家人多次劝告,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命题者对老陈之行为明显是持批评态度,老陈这是把生命当儿戏,是极不正确的。这种行为要批判。
再看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父亲生命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自己的父亲。”从举报的原因、目的来看,小陈是正确的。但在举报方式上是否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
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称赞;但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辨别是非,为后面的写作找到方向。
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这一则材料中就应围绕老陈、小陈、警方这三个核心角度或重要角度来写作;当然,在核心角度这一前提下,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
1、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
2、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
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3、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
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保护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4、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 ,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5、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
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过去的材料作文中,材料总是起引出观点的作用,引出观点后,用途不多。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全国卷Ⅰ而言,在写作时就应紧紧围绕一方材料来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谓的类比事理,就是同材料中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
总之,任务型驱动作文,并不是山中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也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只要童鞋们掌握审题立意及其写作的方法,并不断实践,就可以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拓展:任务驱动训练
在2017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单元第一轮初选中,中国动画短片《美丽的森林》成功入围,成为首部冲击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一般参选奥斯卡的影片,大多只播几分钟,就被淘汰了,而这一部中国动画短片,被评委会的工作人员连看两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动画片!”“这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7分47秒的动画短片有个唯美的名字:《美丽的森林》。
《美丽的森林》全部画面源自宋代工笔花鸟画,包括徽宗皇帝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以及无名氏的《红蓼水禽图》等。这部中国动画片,在洛杉矶中心艺术社区连续公映7天,并获得了高度评价,业内人士称赞该片给奥斯卡带来了新的审美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工笔艺术以及天人和谐的意境。
古画和动画的邂逅是场美丽的意外,杨春(集编导与绘制于一身)跟奥斯卡的相遇更是妙不可言。
然而比冲击奥斯卡更使人兴奋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或许找到了新的路径,中国动画片的表现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才是更加值得我们高兴与赞叹的事情。想到有一天,我们将在国际上看到中国的国粹,不止今人会开心地笑出声,连古人也会笑出声了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的国粹也可以发扬传承至天下!
有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请大家多动脑思考,做任务驱动训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