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读后感【优秀6篇】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一
《球状闪电》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科幻小说,作者通过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故事,引发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思考。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被球状闪电围困的小镇,人们在这个奇特的现象面前感到惊恐和困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他决心探索这个球状闪电的奥秘。在他的努力下,人们开始逐渐了解到这个球状闪电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为制造的结果。科学家通过探索和研究,发现这个球状闪电是为了保护地球免受外星人入侵而存在的武器。
这本小说令我深思。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便利。但是,科技的进步往往伴随着潜在的危险。在小说中,球状闪电作为一种保护地球的武器,虽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但其背后隐藏着人类对外星人的恐惧和对未知事物的无知。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是否应该无限追求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否一定能带来好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如小说中的球状闪电一样,科技的进步可能会让我们失去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和探索的欲望。我们应该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过度依赖科技,否则我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无知和无能。
此外,小说中的球状闪电也提醒我们,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只依赖某种武器或科技来保护地球,而是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做出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通过阅读《球状闪电》,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明智地应用它,而不是被它所束缚。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二
《球状闪电》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科幻小说,通过对球状闪电的描写和故事的展开,引发了我对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命运的思考。
在这本小说中,球状闪电被描绘成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存在,它成为了人类的威胁和救赎。作者通过对球状闪电的描述,展示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和改变。球状闪电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引发了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思考。
小说中的球状闪电是一种由人类制造的武器,它的出现是为了保护地球免受外星人的入侵。然而,球状闪电的存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人们开始对科技的发展和使用产生怀疑,他们开始反思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后果。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科技的进步可能导致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科技的发展也可能导致人们对自己的依赖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小说中的球状闪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既是一种保护地球的力量,又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对外星人的担忧。这让我反思科技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的影响。
通过阅读《球状闪电》,我对科技的发展和使用有了新的思考。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科技的发展,而是应该明智地应用科技,避免其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和探索的欲望,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通过阅读《球状闪电》,我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挑战。科技是双刃剑,我们需要明智地应用它,同时也要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三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适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考。而地球上,知道对方的存在的人类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会高层当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三体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体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恶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体人永远都不要登陆地球,因为三体人能够给地球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尽管地球人对三体人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三体人却将地球人当做一个敌人。尽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体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体人要成功登陆地球需4、5个世纪,从中地球可以发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准,而这对未来的三体人而言是一个大大的威胁。
这就是《三体》小说的总基调。同时这样的基调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即两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文明碰撞时带来的到底是和平还是战争。显然,就历史看,这个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欧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夺财产,杀烧掳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复,最终被欧洲人统治且殖民。我想,这是因为每个文明体都像一个个体一样,如果让其走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时,他们便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导致一些残酷的后果。历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而《三体》小说中也是这样,尽管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先进很多,随着时间过渡,未来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或许过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会赶超三体文明,到了那个时候三体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个问题了。所以作为地球人和三体人而言,最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时消灭对方。或许这样的一个结论让很多人感到悲观,但这却是一种最为现实的结果,尤其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的社会当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
我找了三体系列的小说看,觉得这部小说挺好,作者刘慈欣真是个人才,想象力丰富,看得我一惊一乍!所以就想写写读后感,而且我觉得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对小说描写场景的想象丝毫不亚于电影画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为我是从第二部《黑暗森林》开始看的,一开始引人入胜的是一只蚂蚁在三维世界里怕在二维世界里想象,刚开始看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现在回想那不就是人类的写照吗?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时间的四位空间,按照如今维数理论,更高维的就存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就有更高维的,只是凭借人类的结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无所不能,它受到物种的限制,就如蚂蚁永远无法想象球是圆的这种感觉!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四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苦于渺小而毁于自大;“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们脱离卑微琐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广阔的视野反思自身。刘慈欣的《球状闪电》就以不长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丽隽永的理想主义和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令我沉醉,也带我飞翔。
科幻之翼
《球状闪电》的创作缘起是刘慈欣亲眼目睹了“球状闪电”,并在同年阅读了两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刘慈欣创造了“球状闪电”,这种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强的吸引力。
书中有一段话至少出现了两次,“我们都是凡人,虽然我们用超过凡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还是凡人,只能在基础理论提供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没有空气的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球状闪电俨然成了一个谜,大量的数学推演和实验都无法破解它,吸引了许多人献出生命……但世上总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于知识的体现:知识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灵动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灵魂,而知识只是作者构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通过常识、通过知识,我们读者去理解作者的科学想象,领略又一个世界,并触及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观照内心。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五
夏季,除了令人窒息的高温,还有一种让人心悸的自然现象:雷电。雷雨天气,从窗帘的边缘钻进来的耀眼电光,以及仿佛响在耳边的隆隆雷声,我即使待在房子里,依然无法安心。在愤怒的大自然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小到直视雷电的勇气都没有。
闪电是什么样子的?虽然我不敢亲自观看,但是数以亿级的人类之中,终究还是有不畏强权的勇士,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于是,在小学生的课本上,闪电呈现为紫色,长长的,是天空的裂缝。可是,你看见过球状的闪电吗?
能够自由穿梭任何物体,能在一瞬间将人变成飞灰,并且有选择性地攻击目标······这就是球形闪电。它像一个神秘的幽灵,引诱着我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刘慈欣的《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三体》早以如雷贯耳,但是畏惧于它的盛名以及巨大的篇幅,一直没有勇气翻开。最近看了太多的人生感悟和心灵鸡汤文,迫切需要改变一下阅读风格,便打开了这本书。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两天就看完了。这样全身心地投入一本书的感觉,很奇妙。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读《白鹿原》的时候。
当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序曲”,发现爸爸真是一个“哲学家”。爸爸说,“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选择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林云为了她的新概念武器,丁仪为了伟大的物理学,而“我”的一生,都与这个夺走“我”的父母的、神秘的球状闪电相伴前行。人活一世,只是为了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种物体,这样的专注和纯粹,让人钦佩的同时也容易让人胆寒。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中庸思想告诉我们,凡事不要走极端。因为极端的近义词是偏执。
尽管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同样无法否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以现有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在这些神秘事件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真相?以往我从来不会去注意,去深思的很多东西,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同时也意识到,站在宇宙的视野反观自我,一个人真的很渺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能只是一种客观描述,也并没有贬低人类的意思。既然自身都是如此的渺小,些现如今困扰着我的种种问题,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雷雨交加过后,我们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他,十四岁的少年,看着自己的父母化为灰烬,他也迎来自己的新生。或许是因为仇恨,或许是球状闪电的神秘,“ 像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的那样,我迷上了一样东西,我要去经历他所说的美妙人生了。”
《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六
我理解了文章中的“我”,理解了林云,理解了丁仪,因为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它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灯塔,不幸的是它心中只有灯塔,没有其他的部分。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到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无疑是发现球状闪电的过程。这是一项有关前沿物理的研究,虽然我们用超过常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终究还是凡人,我们只能在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这些人设定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了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之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正如书中所言:“窗外的每一片树叶,都使人类的科学显的幼稚无力”
这片小说为我打开了科学前沿的一扇窗,让我睁开了迷蒙的双眼。正如书中所言:我这是的第一感觉是我可以呼吸了,我的思想已被窒息了十几年,这期间,我像是潜行在混浊的水中,到处都是一片迷蒙。现在突然浮出了水面,呼吸到了第一口空气,看到了广阔的天空,盲人复明亦不过是这个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