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篇一:《活着》的启示

《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让人们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悲哀。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从他的出生到他的死亡,经历了许多悲惨的遭遇。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民,为了家庭和亲人,他一直努力地生活着。然而,无论是战争、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变革,他都无法摆脱悲苦的命运。他的妻子离世,儿子也相继离去,他的家庭逐渐破碎,他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他仍然坚持活下去。他说:“活着就是希望。”他的坚持和乐观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活着》,我意识到生活是如此的脆弱和珍贵。我们常常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然而,与福贵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安稳。福贵经历了无法想象的苦难,但他仍然坚信生活有希望。他的坚持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相信生活有美好的一面。

《活着》还让我思考了人性的悲哀。在小说中,福贵的家人一个个离去,他的亲人们相互残杀,他们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这种残忍和自私的行为让我感到震惊。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这让我深感人性的悲哀,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

通过《活着》,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明白了生活的脆弱和珍贵,我明白了人性的悲哀和自私。这本小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我希望自己能够像福贵一样坚持乐观地生活下去,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的意义。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篇二:《百年孤独》的思考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思考了时间、历史和人生的意义。

小说中的布恩迪亚家族经历了七代人的兴衰,他们的命运如同百年孤独一样,注定了他们的悲剧。虽然他们有时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们仍然努力地生活着,为家族的延续而奋斗。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最终他们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这让我深思,时间和历史对于个体来说是如此的无情和不可抗拒。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粒尘埃,我们的一生和努力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

通过《百年孤独》,我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都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然而,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感到无助和焦虑,我们担心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义,担心自己的一生是否会被时间遗忘。然而,正是这种无助和焦虑,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百年孤独》还让我思考了历史的意义。小说中的布恩迪亚家族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他们见证了社会的变革和家族的兴衰。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明白了历史对于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珍惜历史,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通过《百年孤独》,我对时间、历史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明白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意义,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够珍惜每一天,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和家族的发展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我们的人生一定能够有意义。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篇三

  大学的第一年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年当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还有许多实际生活中该有的态度等等,反正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漫长的暑假我该干什么呢?我经常这样问自己。而刚好学校给我们下发了这样一个任务,要求我们在暑假里读好书写读后感。我想:读几本有意义的书,既可以增长我的知识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的确也看了几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但作为贵族社会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虽然只是个人的爱情自由,采用的也只是个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社会道德的俘虏。在冲破封建束缚,反抗社会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这对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义。

  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部小说。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多么残酷啊!她容纳不了安娜,很难说现在的社会能容纳这样的女人。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而爱,最绚丽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我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ròutǐ,而是灵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并非因为她道德败坏,自私善妒,只是因为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

  因为爱而对所爱的人产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为过,关键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情的能力,严格来说是经营爱情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与生俱来的,必须后天认真学习才能熟练掌握。于是我想,许多生活中的爱情失败者会不会是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爱情能力的培养造成的呢?在爱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为依据,既不求证,也不给机会解释或改正,便开始实施不可逆转的报复,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有人说:安娜的悲剧也是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是啊,我们都期盼着理想、宽容、仁慈,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一则悲剧带给人们的启示,更是深刻且恒久的。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篇四

  《飘》是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发表的唯一一部小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啦主人公斯卡丽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同时,也揭露啦人性的丑恶,赞扬啦人性的善良。

  阅读完整本书,我觉得每一章,每一段,都让人感受颇深,可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飘》的结尾啦。

  “斯卡丽,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啦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啦就是破碎啦,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起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啦的地方。”瑞德叹啦口气,“亲爱的,我一切都不管啦。”

  她默默地望着他上楼,感到嗓子里痛得厉害,仿佛要窒息啦。随着楼上穿堂里他的脚步渐渐消失,她觉得这世界上对她关系重大的最后一个人也不复存在啦。她对她所爱过的两个男人哪一个都不啦解,因此到头来两个都失掉啦。现在她才恍惚认识到,假如她当初啦解艾希礼,她是决不会爱他的,而如果她啦解瑞德,她就无论如何不会失掉他啦。

  此刻她心里是一片恍恍惚惚的麻木,她依据经验懂得,这种麻木会很快变为剧痛,“我不能让他走!一定会有办法的!”她说很响,“我要回塔拉去,明天就走。”她站啦一会儿,回忆着一些细小的东西,如通向塔拉的那条翠松夹道的林荫道,那一排与白墙相映衬的茉莉花丛。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啦。明天,我会想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看到这里,整本书就完结啦,为什么看这个结尾,我的心会有那么些许难过呢?如果斯卡丽珍惜瑞德的爱情,不去痴心妄想追那个并不爱自己的艾希礼,那么,一切不就都皆大欢喜啦吗?

  许多时候,我们都和文中的斯卡丽一样,不懂得珍惜,可最后想到去珍惜的时候,便什么也没啦。

  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莫过于斯卡丽啦。我喜欢她的勇敢坚强,也喜欢她的有个性,在文章结尾时,她决定要找回瑞德,安慰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时,无疑更加深啦我对她的好感。

  但我有时也认为,斯卡丽就像一个孩子,对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执着,但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懂珍惜。我们要懂得放手,放下那些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

  斯卡丽尽啦如此多的努力,但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啦,艾希礼走啦,瑞德走啦,邦尼和媚兰也都死啦。自己的亲人也因病无一幸免。所以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要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葬送啦自己的一切。

  每当在遭受挫折,痛苦不堪的时候,我都会像斯卡丽那样对自己说:“歇一歇,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不知这句话陪我走过啦多少风风雨雨。

  我也挺喜欢看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虽然它和《飘》都是爱情小说,但带给我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战争与和平》的结局是美好的,娜塔莎和皮埃尔最终在一起啦呀!可《飘》的结局却是令人心痛的,我想,这也是两本书吸引世人眼光的一部分吧!

  不知多少次,我疑惑《飘》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只用“飘”这一个字来概括?我猜想啦很多个答案,或许是想表达女主人公斯卡丽的爱是那么的不稳定,总是在飘一样。也或者是表达啦斯卡丽爱的男人是那样的虚无缥缈。

  《飘》的魅力体现在男女情感错位之上。在这里,一切都是混乱的,混乱的情感、混乱的背景、混乱的时代、混乱的婚姻……然而斯卡丽在这所有混乱之中坚强、不畏艰险地追求着艾希礼,可最后却发现自己爱的是瑞德,我们应该学习斯卡丽无畏的精神,去追随自己想要的。我不由得想起斯卡丽的一句话:“乱,是佳人。”

  我认为,《飘》是历史上最棒的小说。刚读这本书时,我似乎还有些读不懂,后来又看啦几遍,终于从书中读懂啦许多道理,学到啦许多知识。

  斯卡丽没有留住瑞德,但她留住啦希望。明天,她就会用剩下的这希望去寻找瑞德。只要有明天,就还会有希望,新的一天的曙光,将会再次来临。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篇五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我坐在书桌前,眺望着远方,沉思着,想在记忆长河里寻找答案。回忆像电影一幕幕的放映,唯一印象深刻的,竟然是《西游记》这本书。一本神话小说我现在居然把它定义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看似有点荒唐的答案,其实不以为然,因为记忆中它是伴随着我告别青涩的童年,懵懂的少年,以至到了现在已上大学的我,还会重新翻下这本书。

  谈到《西游记》,作为一本老少皆宜的书籍,几乎人尽皆知。它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充满了深刻、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孩提时候,翻开《西游记》,常常情迷于里面各种离奇的人物,丰富的人物性格,特别是那超现实的故事情节,每每翻看,竟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置身于那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里,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悲喜交加。

  作为故事的主角—孙悟空,无疑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敢与一切困难作斗争,决不退却低头。在小孩纯真,懵懂的年代里,《西游记》里唐僧的慈悲为怀胆小弱偌,孙悟空的天真烂漫勤奋聪慧率性而为,猪八戒的好吃懒做私心杂念,沙和尚的憨厚老实一心为主,伴着我度过那青涩的童年生活。是《西游记》开启了我的文学之旅,是他让幼童时的我对于生活会有纯真的期盼,期盼是否一心向善就能像唐僧一样处处化险为夷,,期盼着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大雄拥有哆啦一样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期盼着……

  长大后,看多了古人清幽淡雅之趣,听老杜的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易安居士的绿肥红瘦,楚大夫的江畔沉吟;读多了居里夫人“成功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忍,阿拉法特“我们是高山,绝不会被狂风撼动”的壮志,可是放在心底深处的文学情怀还是《西游记》。然而现在再翻看这本书,却有了不一样的情愫。

  书读多了,事看多了,我也明白了所有的神话只是人们通过幻想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自然力的征服,而《西游记》也只是吴承恩用像他笔下的石猴一样“横空出世”的艺术想象力来勾绘的一本神魔小说。孩童时候只是知道《西游记》里形形色色新鲜的人物,丰富而新奇,现在也明白了他幽默中带的讽刺意味。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的投影下是现实的社会。魑魅魍魉的故事里竟折射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状,甚至有人说“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呜呼哀哉,越长大,童年纯真的城堡越被现实摧毁的体无完肤。面对纷繁社会,人们多了几分尔虞我诈矫揉造作,少了几分原则坚持;面对权威,人们对了几分唯诺接受,少了几分批判指正。根本就无法像小时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坚持正确的答案,本末永远无法倒置。

  所以,对于现在的人们,我认为《西游记》带给我们更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教给我们冲破约束、敢于挑战陈规旧俗的魄力和勇气。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孙悟空,他不仅天真烂漫勤奋聪慧率性而为,而且身上有着鲜明的反叛色彩,他不满意自身的处境并懂得争取。他直言不讳,毫不顾忌权威的脸面,取经途中,不管哪路神仙做法错误惹怒了他,他也敢大声指责。我们从他身上应该学到这种敢于批判、敢于指正、敢于言说的精神。

  有首歌唱到“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也不得不收回曾经的话问自己,你纯真的眼睛哪去了。看着我,也告诉我,你是否,依然相信童话”,在纷繁的世界里,我不希望每个人越长大,越失去童真。当我们的童真泯灭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的时候希望还能保留住心中的一份净土,可以让我们在上面如孩童般自由的想象和纯真的期盼;能像孩子一样执着的追求坚持自己所言,所思,所见,不要将自己迷失在纷乱的世界中。

  一部《西游记》,告诉了我人生百态。

  一部《西游记》,让我品味百态人生。

大学生读后感1500字 篇六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斋志异》流传于后世,谓之蒲松龄。松龄怪异,喜以鬼狐为记,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来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龄为什么要用它们做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我,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嘲笑一番,却恍然大悟:哦,原先这就是我们自我。

  以比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么两类: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要么是奸诈的,要么是真诚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无知的。它们的分类的确比较明显,人可就不一样了。

  人有时看狐,觉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觉得狐不如人。在人看来,鬼狐自由;在鬼狐看来,人活得踏实。在人看来,鬼狐法力无边;在鬼狐看来,平凡是福。于是,人认为鬼狐没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们却为此而绞尽脑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后继。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惨的下场,或是魂飞魄散,或是含恨而终。对于它们来讲,成人的道路是那样的崎岖,那样的艰险。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术士,他们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挡在了鬼狐们成人成仙的路上。但是鬼狐们屡败屡战,就算尸骨无存,也在所不惜。人们看来,鬼狐们是那样值得同情的主角,那些所谓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样的多管闲事、冷血无情。尽管如此,人们却仍是对鬼狐们敬而远之,他们怕它们那种追求时的顽固,追求时的阴险,追求时的不惜一切。鬼狐们的追逐已经不是能够轻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这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们。那种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渐集结成了一种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们的心中,就有这么的一个信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种奢侈。于是,或是诱惑,或是惊吓;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杀之以暴。然后,鬼狐们得以换上了人的衣裳,尝着人间的疾苦,经历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无怨无悔。

  而活在尘世中的人,却为了得到鬼狐所抛弃的长生不老,千辛万苦。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顾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锅。

  有时候觉得,要是两者能够一开始便将主角对换,那也许就没有了不必要的杯具。其实,即便将他们的主角对调,结果还会是一样的,因为两者都会追逐对方的主角。

  在没有鬼狐的现实社会中,人却有着同样的追逐。只要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平等,那么这种追逐便无休无止。过着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们,都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升官加禄。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在心底却向往着平凡的日子。于是,在这两者之间,便是一种思想追求上的循环。穷人一旦变成了富人,便会怀念穷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变成了穷人,也自然会回想那富人的生活。当然,在这之前,有一段艰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杯具。

  其实这种无谓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于像穷人和富人这样有着明显差距的两者之中。人,总是这样的观念: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我的好。就是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在一个人看来,也会觉得对方的比较好。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总是期望得到别人的东西,甚至是性格。在寻觅之中,他们看不见原先的自我。他们将别人的优点看成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却将自我的亮点一味地抹杀。有朝一日,当他们真正地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也许就只会对着往昔的日记问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谁?

  就像《聊斋志异》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却是遗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们活得如浮萍一样的鬼狐,人安心做他们平凡甚至于庸俗的人,世上当然是能太平些许。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谓的安宁,却会使尘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没有了进步的光彩。现实之中,亦当如此。

  再读了《聊斋》,再得后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报恩复仇,不去叹息人世间的世道炎凉,不去讨论人怪之间的孰对孰错。偶得谬感,不知所言。

相关文章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最新3篇】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李悦菲 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驾着马车去西部草原游荡。在这个印第安人生活的草原上,他们遭遇了许多危险:被狼包围、全家染病、草原大火突袭等等。但罗拉一家并没有屈服,他们...
读后感2012-02-06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最新3篇】

诫子书读后感(通用3篇)

一、勤于开卷,敏于探索。《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也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一般而言,一个肯读...
读后感2013-03-01
诫子书读后感(通用3篇)

读朝花夕拾有感400字【实用6篇】

读朝花夕拾有感400字(一)其实《朝花夕拾》并不陌生,有几篇在课本中已经学到。我在细读《朝花夕拾》时,最喜欢其中描写童年美好回忆的文章,有不拘小节的长妈妈将美女蛇的故事;闰土的父亲在雪地中捕鸟的故事;...
读后感2017-03-06
读朝花夕拾有感400字【实用6篇】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读后感2012-03-01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精选6篇】

三字经读后感【通用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
读后感2014-01-09
三字经读后感【通用6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优质6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论语心得》读后...
读后感2015-04-01
《论语心得》读后感【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