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拉拉》读后感【优选4篇】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篇一

《我是马拉拉》是一本让人感动又振奋的书。它讲述了一个十五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的故事,她为了追求教育权利而奋斗,最终成为了全球儿童教育权利的代言人。

马拉拉出生在一个普什图族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校长,非常重视教育。从小,马拉拉就对知识和学习充满了热情。然而,巴基斯坦的社会对女性的教育权利并不看重,很多女孩都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马拉拉看到了这一现象的不公,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在书中,我被马拉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她在十三岁时开始写博客,记录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女性权益的呼吁。她不畏强权,毫不退缩地站出来,为自己和其他女孩争取教育权利。她的声音渐渐被人们听到,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她的名字成为全球儿童权利的象征。

马拉拉的故事让我深刻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我们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学习和提升自己。马拉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够影响整个社会。

读完《我是马拉拉》,我对马拉拉充满了敬佩之情。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社会的改变。她用自己的力量为那些无法发声的人们代言,为他们争取权利。她的勇敢和毅力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够创造奇迹。

《我是马拉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女性的力量。它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追求知识并为其他人争取权利。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有梦想,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够改变整个社会。马拉拉的故事将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为改变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篇二

《我是马拉拉》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它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马拉拉为了教育权利而奋斗的故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马拉拉生活在一个对女性教育权利不重视的社会中。她的家庭虽然并非富裕,但她的父亲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她从小就有了追求知识的热情。然而,当她看到很多女孩因为贫困或传统观念而无法接受教育时,她决定站出来为她们争取权利。

在书中,我被马拉拉的勇气和坚持所震撼。尽管她面临着来自恐怖主义组织的威胁,但她仍然毫不退缩地为自己和其他女孩争取教育权利。她用自己的声音唤醒了全世界,让人们意识到教育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读完《我是马拉拉》,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改变生活的力量。通过教育,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拥有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能力。马拉拉的故事让我明白,只有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教育机会,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我是马拉拉》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马拉拉的勇气和毅力。她不畏强权,敢于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权利。她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有追求知识和正义的热情,就能够影响整个社会。

通过阅读《我是马拉拉》,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够改变世界。马拉拉用自己的力量为那些无法发声的人们代言,为他们争取权利。她的故事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追求梦想,为改变世界贡献力量,就能够创造奇迹。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篇三

  “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马拉拉曾这么说。常被“豢养”在过度安逸生活的我们常视受教育之权利为稀松平常,甚至对它感到厌倦抑或疲惫。殊不知同一片天空下,却有着极渴望受教和被平等对待的孩子们正为着这份“奢侈的幸福”奋斗着。他们可能碍于猛水、荒漠或是战火,也或许困于疾病、残疾或是贫穷,因而无法将自己的声音让全世界听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企盼一个璀璨的未来,马拉拉正是其中之一。于是她选择无惧地站出来,不畏强权压制和武力胁迫,作世界各地渴望受教孩子的发声筒。

  从书中,透过马拉拉的双眸去看这世界,发现和过去自己的诠释大为不同,也从中挖掘出自己和普遍青少年缺少了三样珍贵的特质。

  第一件是勇气——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无论不晓得死亡或明天哪个会先到来,都别踌躇步伐。因为当面向真理之光时,我们没有退缩的理由。阅读此书时,马拉拉也用行动证明和强调勇气之重要性。虽然在追求自由与平等的道路上,她也曾迷惘和无奈,但值得祝福的是,她身后总有一对爱她、支持她的父母,使她勇敢且有余力去追逐理想,甚至是面对死亡。我相信,能赋予这位少女“一个在枪口下不畏说出正义之词的灵魂”之物,正是勇气。她深知自己正在执行一件艰难却正确的任务,但她相信“谎言必遭逢失败,而真理必得着胜利”故她不退缩。深切期盼自己和同侪们在面临磨难和挑战时,也能有着同马拉拉般的无惧,将勇气化作利刃,斩断迷途。

  第二是一双洞察世事的眼:阅读此书前,我从未去想过失去资讯的感受为何。虽被埋没在这资讯爆炸的时代,日夜被资讯洪流逼着前进,却像是在走马看花,不曾伫足了解这世界发生了哪些事。和无法得知国际情势而焦急的马拉拉相比,深感羞愧与不足。我也惊讶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她不仅见识广阔且思想超龄,谈起政治和社会议题时是如此乐此不疲。她那双清澈的眼仰望的世界是多么有温度且令人深刻,有别于大多青少年,她眼中的世界又深又广。曾经我认为有感于世事实属浪费光阴,因为它们的变化速度超乎想象且没完没了,如今我愿为马拉拉带给我的感动与冲击改变,擦亮双眼,正视这世界。

  最后,是不看轻自己的信心。我总是将“自己还小,现在能做的事只有读书”的想法驻在心中,因而使我面对不公不义时,只能两手一摊,冷眼旁观。虽然心中对此有怒言或遗憾,但最后终究被心魔打败,将渴望完成的事寄放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让自己好过些。直到马拉拉一句“改变世界永远不嫌晚,也永远不会嫌太年轻。”对我而言,就同一道救赎的光,照进我的心里,赶走心魔并壮大我心中那位因否定自己而怯弱的小女孩。我认为,马拉拉不仅帮助了那些权利受损的孩童和妇女,在另一层面更是鼓舞我们这些养尊处优却内心贫乏的孩子们。她踏的每一步都是呼吁我们这些心灵羸弱的青少年起身为自己的梦想奋战。

  阖起书,闭上眼,内心涌入无限力量,我暗自许诺不再轻视自己,因为我将昂首,并让自己的声音与这世界产生共鸣。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篇四

  高中的时候,在一堂语文课上听到老师提到了“马拉拉”这个名字,当时在讲男女歧视依旧严重,像印度的不成文规定:女生在夜晚之后不能私自出门……很开心遇到了这本书,当她出现在我的书架上的时候,我就止不住地想要研读。封面是马拉拉的真人图,那像一个三十岁的阿姨,可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她只有二十岁,仅仅比我们大一岁。这样的女孩为什么会经历枪杀呢?

  她居住的斯瓦特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山庄,父亲办了一个胡沙儿学校,胡沙儿也是她的弟弟,在巴基斯坦男女歧视尤为严重,书中说:“一个男孩的诞生可是一件大喜事,大家会鸣枪庆贺,往婴儿摇蓝里堆满礼物,可男婴的名字会进入族谱。可是,如果生了女孩,没有人会赶来祝贺这对父母,而身边的妇女们都会为母亲感到惋惜。”没有文明的过度,就是如此的不可理喻,没有道理可言。

  发生地震之后,一个像模像样的广播说出了这样的话:“别再听音乐了,别再去看电影,别去跳舞,停止吧,不然真主会发怒,用另一场地震来惩罚我们。”马拉拉从来不用丝巾遮住脸,因为她说“那是我的标志”。当她问父亲为什么自己国家的妇女会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父亲讲了另一个凄惨的故事“阿富汗的父女被一个叫塔莉班的阻止控制着。在那里,女子学校被烧成了灰烬,所有女性都被迫穿上罩袍,从头裹到脚,只留一条细缝。……女人不能高声大笑,不能涂指甲油,出门如果没有一位男性家人陪伴,就会遭到殴打,或者扔进牢房。”看到这的时候,我的心里最好笑的,如果我生活在那个组织的控制之下,仅仅是笑,不到半天也会皮开肉绽的。这个社会永远有你想不到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缺乏知识,还禁止女性学习。马拉拉站出来了,她有一位优秀的父亲,鼓励她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政治家,这样就不用在发声的时候,到处求人。就像她躺在医院的时候,国家的某个领导去看望她,并且说是因为塔莉班的多次警告她没有听从,并且愿意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并且要求马拉拉“给国家一个微笑”,我看,面对自己国家的这种局势,一个领导人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国民还生活在恐慌之中,就像马拉拉走在马路上,背后传来一个声音“我要杀了你”,快步走回家,锁上门,投过门缝知道那人在讲电话。父亲在一旁不说话,沉默就是最强音,政府的空话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她还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在其他妇女劝说马拉拉不带头巾是不对的,母亲选择尊重她的思想和自由。她是马拉拉投身于这样的事业的最大支持。

  马拉拉决定挺身而出为女性的权利而战的时候,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公然和塔莉班的人作对,是愤怒的驱使,她并不害怕他们的恐吓信,也不害怕各种骚扰电话。尽管她只有十岁,她的思想与行动力远远地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在恐慌阶段,她为每一天教室越来越少的学生感到痛心,她明白也能理解,但是她还是希望陪着她的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有怨气不敢发声,才让塔莉班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一世,一次又一次地给了敌人伤害的机会。那触目惊心的描述:“一个年轻的男生拦住校车,问:“这是胡沙儿学校的校车吗?”确定之后,另外一个年轻人从后门打开,问:“谁是马拉拉?”然后就是三声枪声……”马拉拉被送往医院,医生说,能活下来真是一个奇迹!子弹穿过太阳穴,靠近左眼,然后往下约18英寸,射向左肩,然后嵌在那里。“本来,子弹有可能射穿眼珠,或者射进脑袋的。”被射中的三个女孩,都活了下来,这说明什么,“真理永远勇往直前!”

  自后,她的事迹在各国传播开来,越来越多正义的声音说话了,开始支持,开始重拾勇气。一个女孩的一个和平的受教育的梦渐渐不只是梦,她的付出堪称无价,是里程碑的事迹。但是,马拉拉不想要被标榜成为一个名人,她只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好学生,是一个懂事的女儿,是两个弟弟的大姐姐,然而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她的枪杀,因为好奇。14岁,是斯瓦特的成年人的标志。正好在她成年的时候,获得了巴基斯坦首届国家青年奖,她的勇气和理念受到认可。16岁的时候,马拉拉应邀去联合国发表演讲,这个女孩,把知识当做武器,为了和平,挺身而出。

  “今天是每一个女人、每一个男孩以及每一个女孩为他们的权利而呐喊的日子。因为我站在了这里……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女孩。我扬起我的声音,不是我自己想叫喊,而是为了那些无声的声音也能被听见。一个孩子,一位老师,一支笔,一本书,足以改变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力量如此

强大,而她还只是一个女孩。我们能否从中学会什么,又会改变多少。道理永远不限于听听而已,有了行动才有说话的底气。

  高二看完《撒哈拉的故事》,很不理解最后的一篇文章,一群人将一个漂亮的女生和她的男朋友分开,并且为首的当场击毙了男朋友,那个首领曾经被那个女生拒绝过,他将女生的衣服撕坏,还大声地说:“这女生就在这儿啊,想干啥就去干”,没想到一群不知廉耻的人,简直是禽兽不如!当这样的一幕出现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喜欢看热闹”,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撕心裂肺,尤其是看到真实的一幕,三毛的心该有多刺痛。

  就像书的背面写着:

  “我不悲伤,也不害怕,我只是在想:我的长相并不重要。我还活着,我为次心存感激。”

  这本书是不一样的震撼,我明白了真正的勇敢,如痴的爱书,还有善良的马拉拉。

相关文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精简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后感2015-03-03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精简6篇】

蜗居观后感以及读后感(最新3篇)

用了两晚的时间,看电视剧《蜗居》。没等得及看完,就又看了剧情介绍。 总是这个毛病,干什么都是毛手毛脚的没有耐心,虎头蛇尾。而且总是反应这么迟钝,跟不上趟。别人都起床干活的时候,还在睡呢;别人都在忙着...
读后感2011-03-01
蜗居观后感以及读后感(最新3篇)

怎样解题读后感(实用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解题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怎样解题读后感 篇1  波利...
读后感2015-09-01
怎样解题读后感(实用6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精简6篇】

一本好书,如同一盏明灯,即使在黑暗的夜晚,也能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光明。无疑,《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这样的一盏明灯。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 篇...
读后感2019-04-02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精简6篇】

《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读后感300字作文(优秀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读后感300字作文...
读后感2018-06-07
《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读后感300字作文(优秀6篇)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最近在看的这本书,让...
读后感2011-05-08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