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实用4篇】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 篇一
《我不是坏孩子》是一本让我深受触动的书籍。作者米歇尔·波伦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他作为一个被认为是“坏孩子”的少年的成长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的串联,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友谊和改变的启示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米歇尔的小男孩,他在家庭中并不被重视,经常被父母忽视甚至虐待。他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常常被老师和同学唾弃。然而,在这个看似绝望的环境中,米歇尔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善良,逐渐改变了他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米歇尔的坚持和努力。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阅读书籍,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同时,他也尝试与父母和解,并试图改变他们对他的态度。米歇尔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奋斗,我们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米歇尔的成长故事,书中还描绘了他与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在学校里,米歇尔遇到了几个和他一样被老师和同学排挤的孩子。他们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彼此支持和鼓励。这个友谊的力量,不仅让米歇尔感到温暖和安慰,也让我明白了友情的重要性。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有朋友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
最令我感动的是书中呈现的改变的力量。米歇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意,改变了他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是“坏孩子”,也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这让我明白了,无论我们的出身如何,只要我们保持善良和努力,我们就有能力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和改变的启示录。通过米歇尔的故事,我明白了坚持、友情和改变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我会将这些启示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 篇二
《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米歇尔从一个被认为是“坏孩子”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教育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米歇尔经历了许多艰难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善良,改变了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启示是,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奋斗,我们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米歇尔在家庭中并不被重视,经常被父母忽视甚至虐待。在学校里,他也没有朋友,常常被老师和同学排挤。然而,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阅读书籍,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教育家。米歇尔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无论我们的背景如何,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放弃努力,我们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对个人成长的启示,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友情的重要性。在学校里,米歇尔遇到了几个和他一样被老师和同学排挤的孩子。他们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彼此支持和鼓励。这个友谊的力量让米歇尔感到温暖和安慰,也让我明白了友情的重要性。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有朋友的陪伴,我们就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
最令我感动的是书中呈现的改变的力量。米歇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意,改变了他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是“坏孩子”,也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这让我明白了,无论我们的出身如何,只要我们保持善良和努力,我们就有能力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和改变的启示录。通过米歇尔的故事,我明白了坚持、友情和改变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我会将这些启示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 篇三
(二)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直是我认为的最好的学习方式。虽然对目前教育体
制下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尽认同,但对“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我们一家都是欣然而为的。从买书到读书,再到写读书心得,我都欣喜的处于一种“被推动”的状态,孩子成了主导——不仅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自己认真地阅读、学习,还督促我读、主动与我交流感想,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在读完《我不是坏孩子》这本书后,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好像最珍贵的东西像废纸一样被无情地撕碎。书中的叶小开,是一个单纯、活泼、热情的孩子,如果能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肯定是完全另外一个样子。但故事中,他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公平地对待他,在孩子眼里,他已被抛弃,没有人相信他,甚至没有人愿意听他微弱地辩解。文中的结果都是我很不愿看到的,甚至我不太赞同作者把这样的结局写在书里给孩子们看,但叶小开似乎没有其它的出路。
对于教师来说,教好一个好学生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大的成就应该是教育好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单纯而天真。他们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有时,为了达到被关注和认可的目的,他们采取的行动可能会超出常规,我们习惯于以成年人的视角评判他们行为的对或错,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动机,从而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简单勾画出好孩子坏孩子的界限。而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上的瑕疵将少数教育者的思维导向推向了功利主义,不仅没有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行为上的偏差,甚至给他们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没有给他们公平的表达机会。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关注和服务于每一个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此为出发点,作为一名教育者,将那些行为上有偏差的孩子引导到正常发展的轨道,远比升学率、高分率这样的数字游戏更有实际意义。
南非有一句谚语:“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作为家长,不能把教育责任简单地推给学校,因为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现在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不对称点,家长的受教育经历与现在孩子的受教育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别,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差异很大。在叶小开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对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小时候对父亲的依赖,到后来对父爱的疑惑,甚至到了后来的畏惧。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得不到来自父亲的理解、宽慰和肯定,二是亲子之间正常沟通交流的缺位。叶小开的父母没有很好地解决两代人思想上的反差,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甚至丧失了对孩子的信任,这对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也成为叶小开走向叛逆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个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的孩子,面对着一个令他感到绝望的环境,会是怎样的心态?
我觉得,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公平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一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慎用“标签”,不要轻易下“坏孩子”的定义。用同样的眼光看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会做错事,但不是坏孩子,一旦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为被肯定的愿望不能实现,孩子就会真的按照“坏孩子”的标准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缺少判断力的年龄,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我们的责任在于,不要轻易否定孩子,不要戴上有色眼镜,要给他公平的表现机会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二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每个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但引导不是命令,不是包办,不是决定。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甚至对孩子也要有敬畏之心,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孩子有时何尝不是我们的“老师”,从“小手拉大手”到“廉政进校园”,孩子们的纯洁和真诚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吗?弯下腰和孩子说话,多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特别是那些看似有“顽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聆听他们的声音。
虽然都知道成长比简单的获取知识重要,但落后的体制、浮躁的心态往往让我们在实践中迷失,我不知道孩子眼中的教育公平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每个孩子想的都不一样。作为家长,我只是希望孩子们以后能生活得比我们这一代更加从容而幸福。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这篇心得的结尾:中国的教育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心底依然充满对教育的期待和热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不是坏孩子读后感 篇四
(三)
这本书我是利用睡前的两个晚上一气儿读完的,()儿子也只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就看完了。我是先看的,看完后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但我什么都没有对孩子说,主要是不想给他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他会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果然,儿子第二天看完几个章节后就连说了两三遍:“叶小开太可怜了!”之后,每次看完书挂在儿子嘴边最多的就是同样的这么一句话,随着情节地发展他会忿忿不平地替叶小开打抱不平:“高洁太可恶了、他的班主任太坏了、高洁的表哥真的很讨厌……”等等,感觉孩子非常能理解叶小开的心理,觉得他受了很多委屈却无处“申冤”。特别是作者在最后章节写了两种结果---一种是以叶小开跳楼作为悲剧收场,另一种以叶小开转学开始全新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了希冀。当然,我想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都希望叶小开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我首先觉得叶小开的父母太“失败”了---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回家后情绪表现异常、闷闷不乐的情况下,作为父母却没有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只是一味地指责他,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心情跟他们诉说“委屈”呢?合格的父母首先应该从作孩子的朋友开始,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当他在外面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毫无保留地向家长敞开自己的心扉。
其次,我和欧阳宁远的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叶小开的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作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孩子,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会十全十美,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即使大人也是如此的)。好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应擅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自己或许尚未意识到的潜能!如果很轻易地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并一直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他,那么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是会被逐渐埋没的。如果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到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表扬他们,那么每个孩子都能树立“我很棒!”、“我真的很不错!”等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意识。
同时,该书的作者引发了我和孩子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比如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朋友?---至少我认为像刘大威这样的孩子是让人不敢作为好朋友去接纳的。欧阳宁远一度很排斥高洁,我问他:“高洁真的过分吗?男孩和女孩该如何相处?出现矛盾时该如何化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他也意识到同学间的交往也是一门学问。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一个人物---王伟,我也曾问过欧阳宁远:“与叶小开相比,王伟是好孩子吗?”“他帮助叶小开就是好孩子!”孩子曾如此回“那么他偷人家的手机呢?他利用叶小开拿他家里的钱上网呢?”我又问,最终,孩子才意识到书中真正的坏孩子其实是王伟。
最后,感谢吴老师向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它引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我们从中确实获益良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