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灵魂》读后感【推荐3篇】

《论灵魂》读后感 篇一

在阅读《论灵魂》这本书之前,我对灵魂的概念一直模糊而又抽象。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灵魂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论灵魂》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灵魂哲学的探讨的著作。作者通过对灵魂的定义、构成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揭示灵魂的真实本质。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灵魂的命题,并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来证明这些命题的正确性。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灵魂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和具体的认识。首先,我明白了灵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由身体、心智和意识三个方面所构成的。身体是灵魂的物质基础,心智是灵魂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意识则是灵魂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灵魂。

其次,我认识到灵魂的存在和作用对于人类的意义是深远的。灵魂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它是人类思维、情感和意识的源泉。正是因为有了灵魂的存在,人类才具有了独立思考、情感体验和自我意识的能力。灵魂是人类精神的核心,是我们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

最后,我发现《论灵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存在的探索之旅。通过对灵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灵魂的框架,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

总之,《论灵魂》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灵魂的理解得到了拓展和深化。灵魂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人类思维、情感和意识的源泉,是我们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论灵魂》读后感 篇三

《论灵魂》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灵魂》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拉斐尔的著名画作《雅典学院》中,用现在的话说,两位先哲的位置绝对是C位。柏拉图一只手拿着他著名的《蒂迈欧篇》、一只手指向天空,他推崇超越人类社会的理念世界,认为心灵可以升华,是一种精神体验;而他的旁边,就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一手拿着《伦理学》,另一只手则掌心朝下,他要告诉世人,现世的秩序和规则,是包括法律、道德、伦理的。一个感性、一个理性,构成了西方哲思的两大源头,也是人们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开始。

  今天这篇读后感,就是对亚氏《论灵魂》的复习与思考。

  《论灵魂》的汉文译者绪言中,先是把亚氏理论的衍变及本书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不要忽视,这个很重要。一般认为,作为弟子学生,一脉承袭老师的观点,是常理所在。然,我们从拉斐尔画中表现的俩人完全不同的两个手势,就看出亚氏与老师柏拉图观点的背道而驰。万事皆有因。亚氏的父亲是宫廷御医,加之较为宽裕的家庭环境,使得亚氏从小就受到科学行为的熏陶。即便后来从学医转去柏拉图学院,即便所有学生都听不下去柏拉图讲课、唯一留下来听课的就是亚氏,即便柏拉图称亚氏为“学园之灵”,亚氏还是在接受过生物学和实证科学的影响下,开创了自己的哲学领域。我觉得,如果说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很多论证不需要通过肉身,只靠大脑去思考就行的话,那亚氏对灵魂的论证,则运用到了所有的感官,当灵魂触碰到末梢神经的那一刹那,就是灵感乍现、哲思泉涌的时刻。

  柏拉图的《蒂迈欧篇》认为灵魂参与了宇宙、天地、自然及生命物的创造,《斐多篇》中苏格拉底又论述了人的灵魂的`不朽,而《论灵魂》则是以“实体”问题作为出发点。到底灵魂有形还是无形?

  读《裴》的时候,虽然苏格拉底与学生们之间的对话非常精彩,但回归到自己的思考,总觉得还是没能说服我,虽然我不否认人的精神力量的强大,而且可以影响到的时间、空间会很广阔,但是相对于肉体的朽,灵魂可以不朽,我却还是没能接受。那就再读读亚氏的《论灵魂》,因为亚氏不仅仅是哲学家,还是古希腊时期涉猎最广、最具有科学精神的哲学家,那就来看看这位先哲是怎么论证的吧

  和上一篇阅读的《裴多篇》不同,《裴》采取的是对话方式,而《论灵魂》则分3卷论述:第1卷,亚氏梳理和辨析了前辈哲学家关于灵魂问题论述,探讨了灵魂学说的地位和研究方法,以及前人关于灵魂的几种说法,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第2卷前3章中,亚氏论述了灵魂的定义,探究“质料-形式”“潜能-现实”问题,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是质料,灵魂是肉体的动因、是实体,灵魂包括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3个部分,最终确定了“灵魂作为生命的本原”的观点;在最后9章中,他集中研究了感觉的问题,也是《论灵魂》的精华所在。

  还有一件事,就是虽然我们是看的翻译过来的中文版,但是文章的基础架构还是西方的,得学会能“设身处地”,去习惯这些“繁琐的”论证方法,才能阅读的进去,或许还能啃出滋味儿。

  412b10—我们已撰成了“何谓灵魂?”的一个通用(普通)定义:这是凭形式为之表现的本体(实是)。412b25—我们必须理解,所说那个潜在地具有生活功能的物身,只应是现正寓有灵魂(生命)保持着灵魂的,不可是一个失去了灵魂(生命)的物身;种籽与果实就是这样的潜在地活着的物身。413a—躯体相应的具有生活的潜能,但恰如瞳子与视功能之合而成眼,灵魂与身体合成一个活动物。于是,这可就明白了,“灵魂与躯体是不可分离的”。

  对上面这段论述,我肯定的说深信不疑。前一篇读后感,我提到晚年的莫奈几近失明,却仍创作了睡莲等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看似好像眼睛已经失去了作用,仿佛是灵魂在指引。但,瞳子有如照相机,拍照留存在记忆的档案库里,视功能则是可以加工、区分、提取的打印机。我们睁开眼睛好像可以看见很多景象,但若让你现在马上闭上眼睛细想一下,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我想,你说不出来太多,除非你经过刻意的训练。莫奈正是如此,倘若没有几十年的绘画积淀,没有他在花园里那么多年仔细观察睡莲的每时每刻,他所有当时的视觉、感知都已经牢牢的深锁在大脑中,所以才能在想要作画的时候,不需要眼睛也可以绘画创作。我想这就是灵与肉的联系。

  有了前一段文字的铺垫,现在,再去理解“质料-形式”“潜能-现实”可能要容易些许了。还是围绕灵魂的定义,其中提到“实是”,亚氏认识,412a5——实是有三分义:

  (1)物质(材料)(简称质料)由己而言,物质不是一“这个”;

  (2)形式或形状,事物恰正由以得其怎是(个性)而成为“这个”(某物);

  (3)前两者的合成。质料是潜能,而形式为实现或现实。可是,现实须在两个涵义义上来应用,譬如,说“具备知识”和“运用知识”是为义两异的。

  比如,斧。斧的质料,可能木头或铁,但是我们不能把木头或铁叫做斧,它并非“这个”;斧有斧的形式,我们之所以把斧叫做斧,是因为这件事物拥有“斧的形式”,形式附带着它的功用与价值,由于它事物才被称为“这个”;斧作为存在的事物,必然是质料和形式的合成。质料作为潜能的存在,如木头,它可以形成斧,可以形成椅子,也可以形成房屋等等,形式是实现或现实。

  “可是”后面,说“具备知识”和“运用知识”是为义两异,字面意思我们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在这里还需要了解一点的是,西方有神的存在,所以,在谁具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理解层面,不同的哲学家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亚氏,就不认为知识来源于神,在他的《论灵魂》中就取消了神的维度,他认为知识来源于人对宇宙和整个自然的观察和研究,因为人是有灵魂的主体性存在,灵魂作为第一重要的知识,灵魂不能脱离人的躯体而单独存在。Nice,我也是无神论者,这里只是从科学维度去考量,与信仰无关。

  关于“灵魂作为生命的本原”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实体。他将灵魂所属的范围由人推广到全部生命,认为灵魂是生命的“形式”,灵魂也就是生命的实现。415b10——灵魂是有生命物体(生物)之因与原(第一原理)。灵魂通有一切生物诸原因中的三因。灵魂作为生命的实现(功能),首先,是不可以脱离“质料”的,起码是必须通过“质料”(肉身)才能实现的方面是不可以脱离“质料”;其次,是具有主动性的,甚至是绝对主动性。木斧头在被制作之前,在没拥有斧头的“形式”之前,只是木头和铁罢了;第三层含义,我们可以

通过把握生命的功能来把握灵魂。

  而有生命的躯体,具有各个部分,又是怎么实现其功能的呢?基于亚氏长年的科学实证性,也就有了长期的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因此,他把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怎么实现生命的躯体的,一一做了详尽的论述,这些构成了躯体形成的灵魂。另一部分,我们的思考思辨,则是形成、或知识实现的灵魂。灵魂还使生命体具有四种能力:营养能力、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及运动能力。这四种能力分别作用于有生命的躯体,才是有生命的躯体存在的真正原因。

  我也在想,无论是五官对身体产生的作用,还是思辨能力,我觉得,都是相辅相成的,虽然不知道敏感度与思辨的强弱关联度到底是多少,也不能确定四种能力共同的合作作用之比例,但是它们相互之间肯定是有影响的。

  思维跳转回东方,我们都敬佩苏轼,现在仔细想想,自古都说东坡先生儒释道三通,如果说灵魂是独立存在的,那他的思想岂不就纷乱烦扰了吗!我觉得就是灵与肉的结合。所有他经历的贬职、降级、外调、入狱,他都用四肢和五官在体验,他很敏感,他的寒食帖,给我的启示,不仅仅是他书法上淋漓尽致的体现,那是他在黄州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对自己人性思考后才产生的笔触。而这种体验与思想的结合,非热爱生活人士之不能掌握,越是如此,越能充分的发挥生命之功能,去展现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即灵魂。

  我感动于“406b10——凡凭其自性而成善的,就必不于任何它物为善。凡为自己所求取的善,验之于任何它物,不必就是善”。细细品来,平日里,我们经常要求的许多事物,很多是为了其它的目的而去求取,为了需要在世界上活着,做好工作,更有甚者为了体现自己的高贵去求权敛财。却很少有真正为了自己而求取的一个善物。这一由己之善,既不由于任何从属的目的,大概就是世界之“至善”吧!我想,亚里士多德,也是如苏轼一般的人,他们毕生勤求的,就是这个“至善”。

  愿我们都能积极的生、热情的活,用生命去体验精神上能带给自己的力量,那时,内心的强大才可能“至善”到更多,由心而生的喜悦,才会更长久!

相关文章

逆商读后感(精彩3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逆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小时候社会给我们的要求是“智商”,大...
读后感2012-02-08
逆商读后感(精彩3篇)

法布尔的《昆虫记》读后感(优质3篇)

《昆虫记》还让我明白了观察和耐心对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篇一 我第一次看《昆虫记》还是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还有点看不...
读后感2014-08-05
法布尔的《昆虫记》读后感(优质3篇)

冰山在融化读后感作文300字(精选3篇)

《冰山在融化》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它讲述的是一群世世代代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王国。一天一只充满好奇的企鹅发现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正威胁着他们的家园但几乎没人理会他。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如弗雷德、爱丽丝、路易斯...
读后感2011-09-08
冰山在融化读后感作文300字(精选3篇)

《独闯天下》读后感【优选3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闯天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漫长的暑假...
读后感2012-06-07
《独闯天下》读后感【优选3篇】

乌鸦反哺读后感400字(优质6篇)

乌鸦反哺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下面unjs小编整理了乌鸦反哺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乌鸦反哺读后感400字【一】很多爸爸妈妈都在为选不到孩子喜欢的书而烦恼,乌鸦反哺读后感400字。因此...
读后感2013-09-06
乌鸦反哺读后感400字(优质6篇)

电视剧面包树上的女人读后感(最新5篇)

面包树上的女人,深爱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也是爱她的,但他永远无法做到专情,也不能忍受这个女人的离开。终于他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脱自己。电视剧面包树上的女人读后感爱恨本是一体,只是我们不愿意正视,不愿...
读后感2015-08-02
电视剧面包树上的女人读后感(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