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3篇)
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篇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一句名言“上善若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是柔软而又坚韧的,它能适应任何形状,同时也能穿越最坚硬的障碍。这句话让我对善良和智慧有了新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然而,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呢?我经过阅读《道德经》后,明白了善良并不只是口头上的美德,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水是柔软的,它能够包容万物,不分好坏与大小。这是一种无私的善良,它不会因为别人对它的待遇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善良就是要像水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默默地付出和帮助他人。
此外,水还有一种坚韧的一面。它能够穿越最坚硬的障碍,流向低处。这种坚韧不是强硬和顽固,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善良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坚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善良不是口头上的美德,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善良要包容万物,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付出和帮助他人。同时,善良也要有坚韧的一面,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的诱惑而改变自己。这种善良和智慧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篇二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经典著作,其中的一句名言“上善若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
水是柔软而又坚韧的,它能够适应任何形状,也能够穿越最坚硬的障碍。这种特性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观念,我们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和分歧。而“上善若水”告诉我,要善于包容和理解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而争斗。善良的人应该如水一样,虽然柔软但有坚韧的内核,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同时,“上善若水”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犹如一条河流,起起伏伏,弯弯曲曲。河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最终融入大海。善良的人应该如水一样,不断地努力向前,适应环境的变化,不为外界的困难和挫折而气馁。水虽柔软,但有着强大的力量,它能够穿越最坚硬的障碍,最终到达目的地。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轻易放弃,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要善于包容和理解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而争斗。同时,它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我们要像水一样,不断努力向前,适应环境的变化,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人生的价值。
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篇三
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在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水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老子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不过,如果我们具备一项这样的美德,也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标签:读后感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