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读后感(推荐3篇)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一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弗洛伊德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神经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机制和成长过程。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对神经症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他认为神经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失衡状态。作者以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具体的分析方法,解释了神经症的病因和症状。他指出,神经症的形成与个体在儿童时期受到的创伤和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自我保护机制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作者揭示了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冲突和痛苦。
然而,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对神经症的研究上,他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的成长与神经症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发展阶段,而这些阶段的顺利进行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作者通过分析神经症患者的案例,揭示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他指出,神经症患者往往在某个心理发展阶段出现了停滞和困扰,导致了神经症的形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的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不仅仅是一个临床心理学家,更是一个深入思考人类心理的哲学家。他通过对神经症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人类的心理机制和成长过程。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对人类的心理机制和成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存在和成长的哲学著作。通过对神经症的研究,作者引领我们深入思考人类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二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让我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弗洛伊德通过对神经症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同时也探讨了人的成长与神经症之间的关系。这本书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神经症的研究,对人类心理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神经症的形成与个体在儿童时期受到的创伤和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自我保护机制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作者揭示了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冲突和痛苦。他指出,神经症的形成是个体在某个心理发展阶段出现停滞和困扰的结果。
同时,作者也深入探讨了人的成长与神经症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发展阶段,而这些阶段的顺利进行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神经症患者的案例,作者揭示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他强调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内心冲突的重要性,以促进健康的成长。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复杂而独特的,而神经症则是内心冲突和痛苦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神经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机制和成长过程。这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关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让我对人的心理状态和成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通过对神经症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症患者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同时也探讨了人的成长与神经症之间的关系。这本书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机制和成长过程,更好地发展自我,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理解。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三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读后感
弗洛伊德分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卡伦·霍妮也有自己的分法:理想的自我(完美却不可能达到的自我)、实际的自我(被贬低的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自我)、真实的自我(经过努力后可能达到的自我)。我过去渴望像佛祖一样理解一切人、爱一切人,这种无视人类自身局限性、对理想的自我的妄念,反而阻碍了真实的自我的成长,并且,因为理想的自我是不可能达到的,我处处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反而带来深重的自我贬低自我谴责与自我憎恨,简单来说就是creep情结,全面否定自己。因此,别人对我的欣赏、认可等只能让我不安。"他是他的被抑制的自我。这种自我贬低是由强有力的禁忌来维持的,这种禁忌不准许他逾越他为自己规定的狭窄的范围。"别人夸我一句,我就暗自骂自己十句,以求平衡;别人骂我一句,各么我就更加名正言顺地贬低自己了。同时,还自以为是对自己高要求,取得道德上的优越感("殉难者的荣耀",虽然我其他地方比不过别人,但至少在自卑这一块。),旁人也容易把这种自我否定误解为谦逊。但实际上,这是带有强迫性质的神经症的根源,它并不具有任何建设性,这种剧烈而持久的内耗,耗去了人太多的精力,以至于丧失了发展自我的动力,而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它的破坏性有多大。我甚至没有真正同情过自己(真实的自己),有的不过是在痛苦中"自怜的扭动"。当神经症的自尊(即一方面无限美化理想的自我,并把自己的弱点美化为美德,一方面因达不到这种标准而憎恨实际的自我,这种憎恨有时以外表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患者变得愤世嫉俗,藐视一切价值观)和真实的自我产生冲突时,人们会依据自己的性格和早年经历,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而不论选择哪种(其实不应该说种类,因为精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它通常采取几种方法加以混合,所以准确来说应该称为倾向,即哪种解决办法占主导地位。),其出发点都是在于自我保护,使处于夹缝中的真实的自我不至于崩溃,但这种保护往往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就像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一样。这三种倾向分别是:傲慢-报复型、自我谦避型和超脱型,各自对应三种解决方法,即反抗、顺从和逃避。
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以超脱型为主导人格兼有自我谦避倾向的那种。超脱型看起来蛮好的哦,很有智慧与世无争的样子,但这并不是那种真正健康的通透的超脱,而只是为了保全真实的自我,以退出内心战场同时退出积极的生活为代价,结果在外表上给人以内心平静的假象。因此这种与世无争是个收缩的、限制的过程,是使生活和成长停顿的过程。
超脱型神经症人格的两大特征,其一是"他成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的旁观者"(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迷恋用第三人称来叙述自己的生活,到后来甚至在想到自己的时候,率先冒出来的词竟是"她"!而我还暗自为能冷静地观察剖析自己而得意,其实这正是和真实的自我渐渐疏远的表现。我观察生活,但并不愿积极地参与生活。)第二个特征则是"缺乏取得成就的任何认真的努力,而且对作出努力抱有反感"(对我来说,自发地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是高看自己的表现,也是自私的;只有在被他人"胁迫"的状态下,我才能为自己的努力找到理由,但同时我又反感一切强制性的东西,于是常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陷入僵局,而我仅以为这是没有灵感的缘故。)
经过近一步分析,我们找到了与世无争的本质:对愿望的限制。这正是我长久以来着力于发展并反复用来说服自己的理论啊--对别人抱有期待是自私的,不应该强加给别人任何东西,因此这是一个强迫性的交易:我"必须"不对任何人抱有期待,所以别人也"必须"不对我抱有任何期待。"表面上并不苛求的超然的人也会坚持一个要求,即:不要别人打扰。他感
到他无所求于人,因此他有权利不让别人来管他,无论他有什么危险。'不要别人打扰'通常的含义是不要别人批评、不要别人对自己抱有期望、不想努力--即使努力是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他可能走向另一极端,就此对生活变得过分谨慎…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他的要求。相反,他不想再一次认识到他的要求不起作用。"分析了那么多(我纯粹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看官可以无视上面冗长的胡话),那么卡伦·霍妮的理论到底真正打动我的是哪里呢?毕竟我过去精神分析类的东西也稍稍看过一点,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比照着描述把自己往里面套,套完之后就不了了之,觉得自己更了解自己了(谬矣谬矣),但并不打算做任何改变(这恰恰说明我还没有找到真实的自我)。如果单单只是分析准确的话,有些星座分析看看也很准的,又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任何人都能从一个笼统的描述里找到和自己相对应的那部分。卡伦·霍妮理论的核心,在于她认为人是有渴望成长的愿望的,就像一颗种子,天生就想要发芽一样。如果说过去的精神分析师像神一样,试图把一些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较正常地生活下去的方法灌输给患者(这往往在表面上看起来患者是"正常"了许多,但实际上内心冲突并没有得到根除,只是在更深更隐秘的地方躲藏起来,结果创伤一辈子都在默默蚕食患者的内心);而卡伦·霍妮一派的精神分析师则相信患者本身有成长的要求,他们做的只是把真实的自我引导出来。事实上就像正常人要变疯绝非易事,精神病人要康复也是困难重重的,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往往拒绝"正常",他们现在的状态是多年以来自身反复磨合出的一套应对冲突的办法,虽然痛苦但他至少掌握得很好,变成一种熟能生巧的习惯,他们害怕精神分析师将把他们改造成面目模糊的所谓"正常人",正是这种恐惧抵御了他们做出努力的决心。并且,患者往往渴望"顿悟"似的,一次性根除所有问题,豁然开朗的解决方法,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养成他的性格、他的内心运作机制用了那么多年,要改变它自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真正的改变是潜移默化不可察觉的。卡伦·霍妮并不打算告诉患者怎样才是正确的、怎样才是正常的,她只是引导出患者真实的自己,让它自己做出决定,要生长成怎样的植物,开出怎样的花朵。正像她自己说的"弗洛伊德没有看到人类身上的建设性力量,还否认人类有真诚的品质…弗洛伊德哲学从深层意义看是悲观的。我们的哲学虽然承认神经症中的悲剧因素,却仍属乐观的。"
一个喜欢的小段子,从《女孩闲念》上看来的(一本模仿《懒人闲思》的维多利亚无名女性写的小书):她家的兔子死了,她给兔子做了个坟,上面种了一棵卷心菜,为了提醒它,它错过了多么美好的东西。那些在神经症中痛苦挣扎却不自知的人,那些精神崩溃发疯死去的人,那些在绝望中自杀的人,也应该有人去提醒他们,他们错过了多么美好的东西。
最后引一段胡适的话,前两天和人聊天时候突然想起来的,后来细细咀嚼,越来越喜欢,而且和卡伦·霍妮的理论暗合。"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已经发生的事不要过于纠结,不然也是一种内耗,也不要后悔,重要的是你今后想成长为怎样的人。后一句"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我以前一直肤浅地以为这是破罐子破摔后的功利主义,现在方然省悟,这句话讲的是,你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人就是这样慢慢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