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病纵横谈》有感(精选3篇)
读《温病纵横谈》有感 篇一
《温病纵横谈》是一部介绍温病理论的经典著作,作者王清任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温病理论的独特之处和其在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性。
温病理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温病是指由温邪引起的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等常见病。温病理论通过对温邪的性质、入侵途径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温病纵横谈》详细介绍了温病理论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治疗原则,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温病纵横谈》的过程中,我对温病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温病的分类和病机分析,使我对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提到了温病的四个阶段,即表证、营证、气化阴证和津液枯竭证。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病机,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温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解表、清营、温里、涌吐、导滞等,这些原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通过阅读《温病纵横谈》,我还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相连,相互影响。温病理论也是基于整体观念的,它强调了温邪对人体的全面影响,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这种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阅读《温病纵横谈》让我对温病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其在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运用温病理论指导临床工作,提高中医治疗温病的效果。
读《温病纵横谈》有感 篇二
《温病纵横谈》是一本关于温病理论的经典著作,作者王清任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温病理论的独特之处和其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温病理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温病是指由温邪引起的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等常见病。温病理论通过对温邪的性质、入侵途径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温病纵横谈》详细介绍了温病理论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治疗原则,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温病纵横谈》的过程中,我对温病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温病的分类和病机分析,使我对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提到了温病的四个阶段,即表证、营证、气化阴证和津液枯竭证。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病机,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温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解表、清营、温里、涌吐、导滞等,这些原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阅读《温病纵横谈》,我还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相连,相互影响。温病理论也是基于整体观念的,它强调了温邪对人体的全面影响,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这种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通过阅读《温病纵横谈》,我对温病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其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我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运用温病理论指导临床工作,提高中医治疗温病的效果。
读《温病纵横谈》有感 篇三
董斐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纵横间通贯古今 谈笑中品味经典
一、《温病纵横谈》简介
2012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了首届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坛邀请北京地
区多位著名的温病学医家和学者,倾囊相授关于温病辨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研究成果。《温病纵横谈》一书中收录了10位专家论坛讲座的精彩内容,文字尽量不加修饰,贴近讲座原貌,生动展现了诸位中医名家宝贵的学术思想。书中收录的讲座专家,有国医名师,有知名教授,有一线临床专家,他们从经典理论研究、温病学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进展等诸多方面详实而准确地为我们解读了温病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经典学科无限的生命力。
二、《温病纵横谈》阅读体悟
(一)与大师对话,品经典之美
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从事中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60余年,精通感染性热病的诊疗。孔老以"夏秋热病漫谈"为题展开论述,首先就"温病"的概念开题,探讨了夏秋热病的病因、病理,并举例肺系、脾胃系、肝胆系热病的治疗特点。字数虽不多,言简意赅,是多年临证经验的高度浓缩。从赵岩松老师的旁白中可以看出,孔老口音比较重,如果在讲座现场,可能听不清楚,但是语言变成了文字,就不再存在这个障碍,书籍让我们与大师的交流更加顺畅。
周耀庭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儿科疾患。他的讲座题目是"从临床实际看温病学原著的指导意义",结合他的七个病例,强调了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他指出,温病学原著不仅仅展现了温病学理论,也记录了温病学发展中很沉重的教训。在温病学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误治经常发生,所以我们学习经典理论著作不仅受到理论的熏陶,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我对周老的这个观点非常认同,我们通过对经典原著的学习,提高对理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提高辨证水平、治疗水平。
孔老、周老在论述中都反复强调,在当今时代,温病学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用中医学治疗感染性疾病,需要下苦功,不是拿几个方子来应付就可以的,年轻人要慢慢积累知识,既要多看书,又要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把温病学发扬光大。大师们的教诲让我倍受鼓舞,作为青年学子要踏实做学问,少点学术浮躁,消灭学术垃圾,真正挺起学术脊梁!
(二)进明师课堂,源经典之本
刘景源教授、宋乃光教授、谷晓红教授、陈明教授都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名师,不仅是"名师",更是"明师".不管他们的课堂还是讲座,都座无虚席。《温病纵横谈》带领我们进入明师课堂,书中详实记录了他们在本次温病学论坛的授课内容,再现了他们论坛上的风采。老师们毫无保留地把多年来研读理论经典的心得,结合教学、临床工作中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了经典著作中关于温病学的病机、辨治、方证等内容。
刘景源教授以银翘散为例论述了辛凉轻解法在温热病治疗中的应用,强调了辛凉轻解法并非汗法,银翘散也非发汗之剂。宋乃光教授谈的是外感发热的辨证治疗,介绍了辛凉解表开郁法、辛温解表法、辛寒清气解表法、辛香化湿祛暑法、芳开苦通法等几种临床常用的治法。
谷晓红教授讲授了薛生白对湿热病证的辨治思路及其临床应用,对湿热病证的病因、病位、病机、主症、辨治原则进行了讲解,对薛生白治疗湿热病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归纳,同时推荐了历代医家有关湿热病证的论著目录,建议同学们阅读拓展。
陈明教授师从著名经方名家刘渡舟教授,精通《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他从《伤寒论》角度谈卫气营血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把《伤寒论》中外邪表里转化的轨迹描画出,以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白虎汤的定位、特点及应用为例,结合具体病例,做了细致的分析。
从这几位老师的讲稿中我体会到,与一般课堂上的讲解不同,在首届温病学论坛上的授课,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点高度浓缩,加深了理论探讨,并不只是在教科书基础上做简单重复和概括,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归纳出很多新观点,在经典理论中找寻依据,最后形成比较系统的通贯古今的学术观点。让我们可以知道经典著作中对这些理论问题怎么认识,而在当前的临床实际中,一个个生动详实的病案,又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经典思想该如何应用。
(二)随名医侍诊,叹经典之效
温病论坛的讲座专家包括了多位在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知名教授,比如姜良铎教授、彭建中教授、刘清泉教授、王玉光教授。长期的临床实践,使他们加深了对经典理论,尤其是温病学经典的理解。诸位名医结合他们的临床实证,在书中让我们领略了温病学辨治思路在临床各科疾病中应用的价值。
彭建中教授是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重点讲授了从营血辨治慢性肾病的临床体会,结合具体病例讲解了慢性肾病的几个常用的方法,如凉血化瘀法、疏风胜湿法、疏调三焦法、分消利湿法、通腑排毒法、益气培元法。
姜良铎教授是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他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温病学的理法方药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强调了辨舌验齿的和喉诊的重要性,举例透邪法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病案讲解了卫气营血辨证在内科应用中的灵活性。
刘清泉教授结合中医疫病学理论谈新发流感的辨证论治,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急危重症病例的经验让他多年前重新审视温病理论在传染病、重症治疗中的意义,对于当今的传染病、重症细菌感染等,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是不容小觑的,同时西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可以丰富中医的治疗方法,将来可能发展出一个全新的中医辨治诊疗体系。
王玉光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传染病一线工作,在书中重点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对重症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候特征、核心病机及证治的分析,最后强调了中医学关于疫病学的认识论——"受本难知,发则可辨,知发知受".
这几位临床名家的讲稿告诉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医经典理论,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借鉴现代医学流行病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深入认识临床重症、疑难病例、新发及突发传染病,但同时还是要认识这些疾病的中医病因学特点和核心病机,探索病证结合的论治方法,学古而不泥古,对现代医学的优势也要学习,这将是发扬中医温病学说的必由之路。
三、践行所学所思
2014年5月《温病纵横谈》一书出版,这本书成为了我在温病学学习中的重要参考书籍。虽然我没有亲历首次全国温病学论坛,但这本书带我身临其境,让我近距离领略了名家教授们的风采,轻松幽默的讲解,深入浅出的案例,带领我品读经典。2014年5月底,第二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圆满召开,我有幸作为组织者参与了这次会议的筹办。会议结束之后,我们又开始进行了《温病纵横谈》(第二辑)的编写,在文字转录和整理的过程中,方能体会编辑老师们的工作着实不易,从讲座录音转化成文字,还要尽最大努力保留讲座原貌,是要费不少脑筋的。从此之后,我便更加珍惜手中的这本《温病纵横谈》。
《温病纵横谈》让我们能原汁原味地获取会议内容,安静坐在书桌前便获得了与多位名师的交流。而我幸运地参与了《温病纵横谈》(第二辑)的编写,也希望可以使更多的中医学子们能跨越时空,品读诸位中医名家的精彩讲解,对中医温病学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中医、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应用温病学理论思想,在传承发展中医的道路上稳稳地迈出前进的每一步。
温病学是中医的优势领域,能仔细研读温病纵横谈,并从归纳总结,很有利于我们中医学习水平的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