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所谓《三国演义》,就是突出“义”这个字,特别是刘备这位大人物,他的义,是妇孺皆知。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可谓是英雄云集,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刘备的谦虚谨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赵云的赤胆忠心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刘备求贤若渴,身为一郡之主亲临诸葛亮的隐居之地——隆中三次,当第三次得知先生正在睡觉,他竟站在茅庐门外等候几个小时,正是这种礼贤下士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得到了他的辅佐,才能够得蜀国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告诉我们应该去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尊重人才。我曾经主持过一个班队会,才艺表演时有一个成绩平平又有些调皮的同学主动要求为大家表演一段街舞,我有些犹豫,但还是请他上来了,他那娴熟潇洒的动作看得老师和同学啧啧称赞。真想不到他有这般本事
,我不禁为自己刚才的“犹豫”而脸红了。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爱动脑筋,神机妙算,在“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中屡立奇功。这不禁让我有些自惭形秽,做奥数题时我经常遇到些难题,其实有些题目只须弄清楚意思就可以解决,我却被它看似复杂的条件吓住了,轻易地放弃了,可当妈妈让我再想想时,我只须动一下脑筋就成功,若是我能像诸葛亮那样,做什么事情都多动脑筋,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赵云,是刘备手下一员大将,当年单骑救主、护送刘备江东取亲都是他的功劳,他一生忠于主子,忠于社稷,他的赤胆忠心让我想起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坚守扬州城的史可法;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粮的朱自清,他们不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吗?是他们的精神震撼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他们的鼓舞着更多的人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奉献;是他们的精神焕发了我们青少年学习,奋斗的热情。所以,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为国争光的责任。
《三国演义》是一部生动、丰富的历史书,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教科书,它教育我要学习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睿智,赵云的真诚;应屏弃曹操的多疑,周瑜的忌妒,张飞的莽撞。我喜欢读《三国演义》。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被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他的种种计谋、神机妙算让我觉得他是神仙。
书中写到了好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草船借箭,锦囊妙计,空城计等等。大大小小,无一不在述说着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胆大心细。越看越引人入胜,越看越津津有味,我不禁拍案叫绝,啧啧赞叹诸葛亮的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给绿化带浇水,浇着浇着就玩了起来。一不小心把绿化盆栽里的泥土全浇成了薄薄的泥水,流到木箱底下了。看着越来越低的土层,我和弟弟顿时慌作一团。“怎么办,我们会不会被劳教所抓去。”弟弟带着哭腔问道。我盯着墙角一块大石头,渐渐冷静下来。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头:“没事儿,按我说的做。”我们先去找来几块半块砖大小的石头,再填到没有泥的地方,然后撒一层泥上面……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把绿化盆栽变回原形了。擦着头上的汗,心里还想着空城计也不过如此,现在想来真是羞愧,一点儿也比不上诸葛亮那神乎其神的“空城计”。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不是遇到了烂泥扶不上墙的刘禅,早已回到风景如画的卧龙岗写诗作画,清闲安稳地隐度余生去了。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3
小说家罗贯中老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部流传至今的文学名著。读了《三国演义》,我觉得小说主要写了人物之间斗志斗勇、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三方面的理解。
在战场上,有一身好的武艺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也不行。有时我们需要分析是否有埋伏,推测敌人使用什么战术……就像诸葛孔明,他凭着自己满腹的经纶,在出征北伐时说了一番大道理,竟然活活把王朗气死了。虽然这件事有点不切实际,但从中也能看出诸葛亮的才学,所以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我还十分敬佩诸葛亮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贤士。当时北伐时,曹睿命夏侯带兵出征,诸葛亮慧眼发现姜维是个难得的人才,就用计收了姜维。过程中不去追夏侯,众将很不解。孔明哈哈大笑:“我放走夏侯,好比放走了一只鸭子,得到姜维才是得到了一只真正的凤凰啊。”这件事说明诸葛孔明懂得丢了芝麻,捡了西瓜的道理。
在战场上,敌人用计有可能自己想不到,以至于自己有可能被逼入困境,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随机应变。记得有一次记者叔叔来采访我们,可是采访的内容跟我们准备的完全不一样,这就要我们不要紧张,冷静地去思考,沉着地去面对。
我相信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睿智,更加高尚,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