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籍读后感【经典3篇】

经典书籍读后感 篇一

标题:《1984》读后感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揭示,引发了我对权力和自由的思考。这本书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的世界,人们生活在一个完全被政府控制的社会中,思想和言论受到严格限制。这个社会中的主人公温斯顿,通过他的经历和观察,让我深刻认识到权力的腐败和对个体的压迫。

在这个小说中,奥威尔通过描写温斯顿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展现了一个极端的极权社会。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人们的思想,例如通过“思想警察”监视和审查每个人的行动和言论,对于任何违反党的规定的行为都进行严厉惩罚。人们的个人思想和个性都被压制和扼杀,被迫接受政府的宣传和谎言。

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对权力的揭示。小说中的党,代表了权力的集中和腐败。它不仅通过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还通过恐怖和暴力手段来消灭一切反抗的力量。这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让我深感恐惧和担忧。我开始思考,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制约和平衡的力量,权力是否会无限膨胀,最终导致个人和社会的灭亡。

除了对权力的揭示,这本书还引发了我对自由的思考。在小说中,温斯顿一直渴望自由和真理,但他却被社会所限制,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他的自由被剥夺,个人意志被摧毁。这让我反思自己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以及为了保护自由需要做出的努力。我开始明白,自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争取和捍卫。

通过阅读《1984》,我对权力和自由的理解得到了深化。这本书引发了我对社会和人类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和重视自由。它也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对权力持有批判和警惕的态度,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类社会的警示和思考,值得我多次阅读和思考。

经典书籍读后感 篇二

标题:《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以其精湛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以19世纪英国乡村为背景,描述了以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代表的女性追求真爱的故事。通过对社会习俗和个人品质的揭示,这本书让我对人性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本小说中,奥斯汀通过对班内特家五个姐妹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选择。她们的母亲希望她们能够通过嫁入富有的家庭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班内特姐妹们坚持追求真爱和婚姻的平等。尤其是班内特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对彼此的误解和改变,展现了真爱的伟大和复杂。

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对傲慢和偏见的揭示。小说中的一些角色,尤其是达西先生和班内特姐妹们,都有着自己的傲慢和偏见。达西先生一开始对班内特家持有傲慢和偏见的态度,而班内特姐妹们也对达西先生的身份和行为持有偏见。通过对彼此的了解和反思,他们才逐渐打破了傲慢和偏见,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傲慢和偏见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只有通过真正的了解和宽容,才能克服这些弱点,获得真正的幸福。

除了对傲慢和偏见的揭示,这本书还引发了我对爱情的思考。在小说中,班内特姐妹们坚持追求真爱和婚姻的平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这让我明白,爱情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应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束缚。我开始思考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期望,希望能够像班内特姐妹们一样,追求真正的幸福。

通过阅读《傲慢与偏见》,我对人性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傲慢和偏见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弱点,但只有通过真正的了解和宽容,才能克服这些弱点,获得真正的幸福。它也让我明白,爱情是自由和平等的,应该追求真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爱情的探索,值得我多次阅读和思考。

经典书籍读后感 篇三

(二)

  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

  ——题记

  慢慢地翻过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心情早已是打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咸样样全。二十八年!鲁滨孙在一个连人都没有的荒岛上呆了二十八年!我不禁想到,若是我也被流落荒岛,我会怎样。

  《鲁滨孙漂流记》通过17世纪一个航海冒险家的自述,以一种生动风趣的笔调,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运用人类的智慧,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不断探索创造,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顽强度过了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的故事。故事里充满惊险和传奇,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斗争,表现了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人性以及人类智慧的巨大创造力。

  人是群居动物,鲁滨孙也是人,但他却独自一人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好朋友“星期五”的到来。大部分人遇到这么不顺的事情,不自杀也会疯。但鲁滨孙却不是呆坐在地上,等待死神的到来,而是感谢上帝令他绝处逢生。他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对他有什么好处。他认为,在船上所有人中,只有他一个幸免是不幸中的万幸。至少他还活着。

  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人都怕死。鲁滨孙在荒岛上害怕自己得之不易的生命消逝,第一步就是找隐秘的住所。他没有助手,没有工具,就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制作了篱笆。若鲁滨孙没有智慧,就算有双手也没有什么用。这让我领悟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并且让我感叹到了生命的伟大。金钱并不是在所有环境下都是有用的,至少在那个荒岛它是一无所用,除了占位置还会发霉。在荒岛上,所有的财富都得靠自己一点一点地创造出来。鲁滨孙在荒岛上所进行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作者都把细节交代得非常清楚。比如,写鲁滨逊如何做篱笆,“我插了两排结实的木桩,两排木桩之间的距离不到六英寸;木桩打入泥土,仿佛像木橛子,大头朝下,高约五尺半,顶上都削得尖尖的”,一步步描写地非常详实,甚至连木桩的具体尺寸都描绘出来了。这启示我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鲁滨孙是一个不为现实束缚的人。他本可以在父亲安排下的平静的中产阶级生活,做一个平安健康的人。这是当时社会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但他却把遨游四海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尽管出海遇到了那么多的挫折,但他仍不畏艰险,大胆地追求理想和自由,以致后来自己独自在荒岛生活的事件发生。但他的这种敢于追求自由和冒险、不随波逐流、不安于现状、敢于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鲁滨孙还是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

  每个人都有信仰,每个人的信仰都不同。身为一个处

相关文章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优选4篇】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我是马拉拉》读后感,欢迎阅读。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1 “...
读后感2017-02-06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优选4篇】

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优选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读...
读后感2019-05-02
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优选6篇】

《基地》读后感600字【推荐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地》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基地》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2019-05-02
《基地》读后感600字【推荐6篇】

借我一生读后感(推荐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借我一生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借我一生读后感1对于历史我们...
读后感2011-02-01
借我一生读后感(推荐6篇)

看《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有感作文(精彩3篇)

看《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有感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张鸣鸣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可幼小的她已经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她的爸爸死了,妈妈也得了心脏病随时都有可...
读后感2013-09-09
看《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有感作文(精彩3篇)

读《保罗的礼物》有感【最新3篇】

有句话说,“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但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觉得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在孩子眼中,父母常是自我的一部分”。 这是一篇小品文。讲的是保罗病了很久,过生日时母亲写信给电台的一个...
读后感2018-07-08
读《保罗的礼物》有感【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