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
软件行业读后感范文 篇一
近年来,软件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文章,我对软件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软件行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便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软件行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软件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从商业、教育到医疗、交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和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信息传递和交流。同时,软件行业也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软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随着软件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问题频频发生,给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次,软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软件企业,导致竞争压力加大。同时,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软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用户的需求。
在软件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软件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注重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软件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软件企业也应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之,软件行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便利,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应积极应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软件行业读后感范文 篇二
通过阅读关于软件行业的相关文章,我深刻意识到软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意义。软件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行业,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软件行业的繁荣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软件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从商业到教育、医疗、交通等,软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软件,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在线购物、在线学习、在线医疗等,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软件的普及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软件行业也为社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软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从事软件开发和创新工作。软件企业的崛起,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软件行业的繁荣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资金,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软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随着软件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问题频频发生,给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次,软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软件企业,导致竞争压力加大。同时,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软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用户的需求。
在软件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软件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注重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软件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软件企业也应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之,软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积极应对软件行业面临的挑战,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软件行业读后感范文 篇三
今天的实训结束了,今天做的是纸牌游戏软件和趣味打字游戏。今天的东西对我来说有点难度,最后没有能过完全做完。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实训,在这种集体的环境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每天的生活过的也是非常的充实。
此次实践课我的收获很多。我和同学们这一次真正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小软件,虽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我做的软件在使用起来还是很不可行的,但是我们从中受到了很多知识,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更让我明白了一个软件从设计到实现的每一个环节真的很不容易,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一个团队的配合,这才是一个软件成功的关键。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出色不算什么,一个团队的出色才是真正有用的。
刚开始拿到题目我们组员都不知如何下手,经过小组成员一起查找资料,并且开会讨论,我们确定了设计的设计目标以及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何将Java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系统的详细设计之中。
在实验课上,我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以及学会遇到问题,不急不慌,慢慢解决它。
虽然过程辛苦是不可避免,但收获还是令人感到尤其的欣慰。在这次的软件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让我知道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去寻找思路,如何去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整个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实验过程中,也十分感谢实验指导老师陈中育老师的指点与教导。这次软件设计不仅是对这学期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一种提高,增强了自己实践能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知识还比较欠缺,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有太多,学习需要自己长期的积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践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
软件行业读后感范文 篇四
我实习的时候对于金蝶K3有不少认识:首先。做会计需要理清思路,像在建账的时候,要对整个建账的轮廓有较清晰地了解,这样具体工作起来有方向,效率比较高,否则很容易在一个问题上卡住。而理清思路后就是具体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或许会重复,比较枯燥,很需要耐心。最好在开始项目之前,完成前期数据准备。对于一些基础数据,例如各种基本资料的编码。我们有必要提前完成,免得拉长项目实施周期。金蝶K3使用前,必须设臵好基础资料,基础资料是运行K3系统的基石,有点象做房子前要准备好材料一样。
基础资料的准备顺序基本上就是系统默认的顺序。这个顺序没有什么特别的,怎么着都行,你在需要时自动提示你需要先处理哪一些。不过我还是要将一般处理顺序说明一下,最好是:币别、凭证字、计量单位、结算方式、仓库、仓位、部门、职员、科目、客户、供应商、物料。一些项目是有必录项与非必录项的,在前期我们可以只录入必录项,以后在需要时再录入非必录信息。我原以为仓库与仓位是一多对应的,后来在操作中体会到,两者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在设立仓位时,建议管理员到演示帐套中看一看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仓库是在单据表头上的,仓位是在表体的,只有设了仓位管理的才需录入仓位。由于上述特点,可以将仓位管理虚拟出来进行一些其他的使用。在客户、供应商、部门、职员、物料等中,其代码可以随时更改,在更改代码后,其原有信息自动过到新代码之中。二是同一核算项目的明细项尽可能的在级次和长度上保持一致。
科目代码的更改有自身的特点,其他项目的代码随时都可以更改,科目的代码的更改就不一样了。在科目使用后,其一级代码可以改动,除此外都不能改动。设臵科目要了解哪些属性是用后可以更改的,哪些是不能更改的。如上述代码除一级外都不能更改,同样不能更改的有科目类别、数量金额核算、是否为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是否出日记帐、余额方向、计量单位和所挂的核算项目。别的不易反复,最易反复的是科目所挂的核算项目,如原材料挂了物料这一核算项目,后来又不想挂了,只在存货核算中看明细就行了等等
软件行业读后感范文 篇五
学习了这门课程, 还有老师们的多元化教课,不但让我从理论上掌握软件工程,还有从不同的实例,让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整一个学期下来,总的来说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肯定的,其实在我看来,软件工程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门思想。是一个如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应该说其范畴已经远远不止局限于该门课程,成为了一个综合的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思想集合。
整本书的内容逻辑很清晰明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我就大概描述下我们所学的内容,第一章是从整体分析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接着后面的几章深入分析了软件开放过程和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工程、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建模以及基于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等。接着我就详细介绍下我对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概括:
软
件: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和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要的数据,加上描述程序的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软件的特征:
①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
②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化成信息的一种产品。
③软件成为产品后,其生产只是简单的拷贝,不同于硬件制造。
④维护过程比硬件复杂的多,甚至会引发新的错误。软件危机:指的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
①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②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到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弃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存周期。
软件的生存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
①问题定义;
②可行性研究;
③需求分析;
④总体(概要)设计;
⑤详细设计;
⑥编码与单元测试;
⑦综合测试;
⑧软件维护;
瀑布模式:是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其中的“瀑布”是对这个模式的形象表达,由山顶倾泻下来的水,自顶向下、逐渐细化。其特点是:线性化过程;分为分析、设计、编码、集成等几个阶段,并且各阶段逐级推进,不允许跨越。里程碑管理;阶段评审;文档驱动;简洁便于工程应用的线性化过程步骤,并可以通过里程碑管理机制而使项目进程量化。其明显的优点就是没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阶段成果进行评审,这使得软件的错误能够在个阶段内尽早发现并尽早解决,总的来说瀑布模式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机制,有很强的生命力。
原型进化模式:对软件进行直接模拟或仿真,只需要分析需求框架后进行原型创建,再对原型系统进行逐步细化与完善,通过版本更新逐步满足用户对于软件的多方面需要。
增量模式:开发过程有三个任务域,分别是设计结构、开发构件和集成系统,它既有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又能适应用户需求变更,有利于质量的监控,并且各局部基于构件构造,有利于逐步构建与完善;由于先交付核心构件可利于降低项目的技术风险。
螺旋模式:是一种可较好的规避开发风险过程的模式,项目是基于任务的螺旋式推进,每个螺旋由内之外分别是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系统集成、验证与交付。
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
①需要项目团队,组建优秀的团队可以开发出更搞质量的软件产品。任务开发团队要求小而精,成员大多在8人以内,主要成员有项目负责人、开发人员、资料管理员和软件测试员。
软件行业读后感范文 篇六
对于学习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我认为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其实在我看来学习这门课程的精髓是学习一种方法。是一个如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应该说其范畴已经远远不止局限于该门课程,成为了一个综合的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思想集合。读完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整本书的内容逻辑很清晰明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我就大概描述下我们所学的内容,第一章是从整体分析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接着后面的几章深入分析了软件开放过程和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工程、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建模以及基于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和测试等。 对于这本书我主要对需求分析和测试比较感兴趣,在这我要着重的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自己的看法。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一款成功的软件是建立在成功的需求分析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当用户有一个问题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解决,而开发人员开始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沟通就开始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需求获取可能是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沟通交流的活动。对需求的获取往往有错误的认识:用户知道需求是什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交谈从他们那里得到需求,只要问用户系统的目标特征,什么是要完成的,什么样的系统能适合商业需要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需求获取并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这条沟通之路布满了荆棘。首先需求获取要定义问题范围,系统的边界往往是很难明确的,用户不了解技术实现的细节,这样造成了系统目标的混淆。
其次是对问题的理解,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和限制缺乏了解,任何一个系统都会有很多的用户或者不同类型的用户,每个用户只知道自己需要的系统,而不知道系统的整体情况,他们不知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怎么样工作效率更好,也不太清楚那些工作可以交给软件完成,他们不清楚需求是什么,或者说如何以一种精确的方式来描述需求,他们需要开发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但是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很容易出现障碍,忽略了那些被认为是xxx很明显xxx的信息。最后是需求的确认,因为需求的不稳定性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变动,使之难以确认。为了克服以上的问题,必须有组织的执行需求的获取活动。
需求分析的原则
(1)需求分析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数据域包括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而功能域反映上述 3 方面的控制信息。
(2)需求分析要把一个复杂问题按功能进行分解并逐层细化。通常,软件系统要处理的问题如果太大、太复杂就很难理解,若划分成几部分,并确定各部分间的接口,就可完成整体的功能。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软件系统的用户需求中的数据、功能和行为都应细化。
(3)需求建模。模型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数据、功能和行为,这些模型是软件工程中下一阶段进行系统设计的基础。
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
(1)确定详细的需求,否则经费就算不准。经费估计错误的原因多为:用户需求频繁变动、遗漏重要需求、与用户交流不够、需求规格说明书质量低劣、需求分析不充分等。
(2)在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前,应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要保证已考察了全部可替代的方案。要搞清哪地方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在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时做到有的放矢,把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3)立即确定需求,并记录下该需求的背景。没有明确问题,就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想回避矛盾,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用户不确定需求,软件设计人员自己决定需求,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为了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软件工程项目能够尽快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系统设计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用户需求确定下来。任何决定总比没有决定要好。
(4)一旦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发现问题,立即改正。如果把存在的问题拖延到系统设计阶段去改正,就可能要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纠正同一错误。
(5)在众多用户需求中确定各个需求的优先顺序,并确定可能存在的子集,以便为软件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等后续阶段提供有利条件。
(6)需求分析时,不要进行系统设计的工作。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软件系统的外部特征,充分反映软件系统应有的面貌,便于让软件设计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去全面地考虑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算法等。在需求分析阶段要集中精力解决用户需求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避免产生遗留问题。
(7)对于复杂的软件系统,要从多种视角进行需求分析。根据软件系统的本质,切合实际地组织多种视角的需求。例如,可从根据用户的类型,或根据响应的类型,或根据对象的软件工程案例教程类型,或根据系统的模式等视角来组织用户需求。通过多个视角来研究用户需求问题,把可得到的不同的“投影”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系统的描述。当试图从整体观点来描述软件系统发生困难,或者有可能发生错误,或者很有可能遗失软件系统的某些特性。而从不同的视角来 描述软件系统,因为每个视角限制了研究的范围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所以很容易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是真正完整的。
(8)重视形式化方法,但不放弃自然语言。为了用户需求表达的精确性和方便用户的可理解性,一个好方法是把自然语言的表达与形式化规格说明并立,互相对照,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先用自然语言写出,再给出它的形式模型。
(9)用户需求中不应存在“待确定”的条款。如若有这种需要,应同时说明:何时由谁来解决该问题。
用户需求的类型
需求分析是从用户最初的非形式化需求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映射过程。它实际上是一个对用户意图不断进行揭示和判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细化、精化软件的作用范围,确定拟开发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约束、环境等。可将用户的需求分为两大类: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1)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主要说明了系统各功能部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即拟开发软件在职能上实际应做到什么。一般来说,它是用户最主要的需求,通常包括系统的输入、系统能完成的功能、系统的输出以及其他反应。在功能性需求中还应包括备选功能的定义识别。
(2)非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要求主要从各个角度对所考虑的可能的解决方案起约束和限制作用。
需求分析的方法
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简称 SA)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简称 OOA)。此外,还有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都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直观地描述软件的逻辑模型。这里仅介绍结构化分析方法和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分析方法。
2.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本身无形态,它是复杂的知识高度密集的逻辑产品,其中不可能没有错误。软件实施工程过程中必须伴随着软件质量保证的活动,而软件测试是主要活动之一。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人们使用了许多保证软件质量的方法分析、设计和实现软件,但难免还会在工作中犯错误。这样,在软件产品中就会隐藏许多错误和缺陷。对于规模大、复杂性高的软件更是如此。在这些错误中,有些是致命的错误,如果不排除,就会导致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
软件测试的目的
测试的目的是“说明程序能正确地执行应有的功能”,还是“表明程序没有错误”?基于不同的立场,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测试目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普遍希望通过软件测试暴露软件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以考虑是否可以接受该产品。而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则希望测试成为表明软件产品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验证该软件已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确立人们对软件质量的信心。因此,他们会选择那些导致程效概率小的测试用例,回避那些易于暴露程序错误的测试用例。同时,也不会刻意去检测、排除程序中可能包含的副作用。显然,这样的测试对完善和提高软件质量毫无价值。因为在程序中往往存在着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可能会被疏漏,许多隐藏的错误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可能暴露出来。如果不把着眼点放在尽可能查找错误这样一个基础上,这些隐藏的错误和缺陷就查不出来,会遗留到运行阶段中去。如果站在用户的角度,替他们设想,就应当把测试活动的目标对准揭露程序中存在的错误。在选取测试用例时,考虑那些易于发现程序错误的数据。
软件测试的原则
(1)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者的座右铭。由于原始问题的复杂性、软件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软件开发各个阶段工作的多样性,以及参加开发各种层次人员之间工作的配合关系等因素,使得开发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错误。所以不应把软件测试仅仅看成是软件开发的一个独立阶段,
而应当把它贯穿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中。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应该制订测试计划,以保证每个需求,每个设计单元都是可测试的,便于测试。坚持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的技术评审,这样才能在开发过程中尽早发现和预防错误,把出现的错误克服在早期,杜绝某些隐患,提高软件质量。
(2)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测试以前应当根据测试的要求,选择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用例(Test Case)。测试用例主要用来检验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因此不但需要测试的输入数据,而且需要针对这些输入数据的预期输出结果。如果对测试输入数据没有给出预期的程序输出结果,那么就缺少了检验实测结果的基准,就有可能把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结果当成正确结果。
(3)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测试工作需要严格的作风、客观的态度和冷静的情绪。自己测试自己的软件不容易发现错误,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测试是一种“挑剔性”的行为,人们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具有一种不愿否定自己工作的心理,认为揭露自己程序中的问题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这一心理状态就成为测试自己程序的障碍。心理状态和思维定式是测试自己程序的两大障碍,应由别人或另外的机构来测试程序员编写的程序。另外,程序员对软件规格说明理解错误而引入的错误则更难发现。如果由别人来测试程序员编写的程序,可能会更客观、更有效,并更容易取得成功。要注意的是,这点不能与程序的调试(Debugging)互相混淆,调试由程序员自己来做可能更有效。
(4)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合理的输入条件是指能验证程序正确的输入条件,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是指异常的、临界的、可能引起问题变异的输入条件。在测试程序时,人们常常倾向于过多地考虑合法的和期望的输入条件,以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该做的事情,而忽视了不合法的和预想不到的输入条件。事实上,软件在投入运行以后,用户的使用往往不遵循事先的约定,使用了一些意外的输入,如用户软件工程案例教程 在键盘上按错了键或打入了非法的命令。如果开发的软件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给出相应的信息,那么就容易产生故障,轻则给出错误的结果,重则导致软件失效。因此,软件系统处理非法命令的能力也必须在测试时受到检验。